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春秋大领主 > 第555章:站队很重要!

春秋大领主 第555章:站队很重要!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0:10 来源:笔趣阁

到底是谁干的呢?理论上谁都有嫌疑,区别在于谁的嫌疑最大。

吕武觉得自从将精力放在西面之后,自己对国内的关注度下降很不应该。

一定是他疏漏了什么,才导致发生这样的大事,思来想去没有一个准确的方向。

元戎遇刺了啊!消息传开立马让晋国变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晋国历史上有发生过元戎遇刺的事情吗?有的,并且还不少。

吕武都不知道晋国有没有元戎死于刺杀,想知道答案需要专门找御史进行了解。

只不过,现在去了解那些好像很不合时宜?

魏琦兼任御史,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哪有闲工夫帮吕武去查阅史料嘛。

后续的消息传过来,智瑩挣扎了一天的时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那应该是失血导致的死亡,说明弩箭没有命中颈动脉,伤口在初步处理上正确,后续处理则是搞了幺蛾子。

也就是说,如果救治的方法正确,智瑩其实是不用死的。

这算幸运,还是倒霉?

幸运的是被射中脖颈没立刻完蛋,倒霉的是现在的医疗手段不够还是死了。

智瑩这一死,智氏彻底失去了掌舵者。

几岁大的智盈肯定无法管理智氏,会被旁支智起接管,还是一帮智氏的家臣帮智盈守住家业呢?

不要怀疑现在家臣的忠贞,很多家族的壮年家主战死或是病死,家中的继承者年幼,家族就是依靠一帮家臣来支撑,一直等到继承者能够做事才进行接管。

“智伯死于往宫城途中。”

这还真是有够一言难尽的。

吕武看向蒲元,问道:“你以为何人所为?”

蒲元则说道:“且不论何人所为,阴氏能否有所收获方是当今之要。”

收获?哪能没有收获。

吕武已经跟士匄完成交易,一旦中行偃身亡,元戎之位归于吕武,作为交换是吕武需要帮范氏再获得一个卿位。

这样的交易交易到底划不划算,暂时非常不好说。

国君正处于强势阶段,谁当元戎都要面临很大的压制,继续被压制会成为中行偃第二,想压制国君则需要取得几个实力强大卿位家族的鼎力支持。

范氏目前将自己的处境思考得很明白,他们现在已经是树大招风,需要避免的是过度遭到针对。

士匄明白那一点,格局没有出现大变动连让范氏增加一个卿位都不愿意。

如果是吕武就任元戎,会造成格局从事实上的变动。这种变动不是增加两个卿位,祁奚或谁获得卿位能比。

尽管吕武一直避免让阴氏太高调,谁又没发现短短十多年的时间而已,阴氏已经发展到不容忽视的程度了?

关于中行偃的消息也在断断续续地传出来,他被弩箭命中了胸膛,伤势到底多严重则没有相关的消息。

待在封地的中行吴,也就是中行偃的嫡长子已经在赶来“新田”的路上。

这一次,荀氏和中行氏出动了两个“师”护送中行吴,随行的还有来自荀氏和中行氏的众多族人。

有没有刺客被生擒,到底是谁动的手,消息层面还停留在不靠谱的传言之上,甚至有许多听着好像很有道理,深入解析却是谣言的言论在满天飞。

刺杀发生后的第八天,国君单独召唤了士匄。

士匄是中军佐,也就是元戎宝座的顺位继承者。

中行偃出了事,国君召唤士匄很是合情合理。

毕竟,一旦中行偃死了或是无法理事,身为中军佐的士匄就要接过权柄,不能让晋国的各种政务陷入停滞。

“中军佐婉拒君上召唤。”魏琦是在刺杀发生后的第九天才过来见吕武。

关于士匄拒绝国君召唤的消息,吕武这边没可能不知道。

在广为流传的言论之中,没有少了刺杀是范氏所为的话题,并且说得有鼻子有眼,很难不让人信服。

支撑刺杀是范氏干的基础很直接,士匄是中军佐,中行偃死了就是士匄接任元戎。所以,是范氏的嫌疑最大。

强势的国君不附合晋国众贵族的利益,恰恰是国君过于强势,导致士匄很担心能进宫城给出不来。

这一次刺杀是国君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存在一万只怕万一的可能性就需要提防。

士匄要是去宫城,护卫带太多了不合适,没有足够的护卫又无法产生安全感。

再则,国君召唤谁入宫,再埋伏弄死是有前例的。

就是晋景公发动的“下宫之难”咯。

小心无大错为前提,不要怪士匄产生了那么高的警惕心。

可以说,凶手是谁没有给出一个结论之前,晋国上上下下心里的恐慌不会消失。

在这种现状下,晋国进入到“下宫之难”发生后,再一次谁也不信任谁的状态之中。

魏琦问道:“若荀偃伤重不治,士匄可会就任元戎?”

在跟范氏达成交易之后,吕武并没有告知魏氏。

阴氏和魏氏只是盟友,不用事事沟通。真的大小事情都要汇报,阴氏就是魏氏的附庸,反之亦然。

吕武说道:“犹未可知。”

事情没有办成之前,说什么说呢?

哪怕是魏琦问了,吕武也不会将跟士匄的交易讲出来,一旦说了,天晓得会不会出现什么幺蛾子。

有了范氏的支持,魏氏赞成或反对都不再是关键,国君那边才显得重要。

吕武说道:“赵氏、韩氏未有异动,程氏动静颇大。”

“刺客持阴氏之弩。”魏琦停顿下来,一小会之后见吕武没有说什么,失笑道:“荀氏、智氏未有人前来过问?”

有时候该问还是要问一问的。

完全没有问,代表他们还是有所怀疑。

吕武摇头说道:“未曾有人前来,我亦无派人前往。”

黄泥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这种事情发生的机率无限大,偏偏阴氏做什么都难以有效果,该是被怀疑不会解除,不如选择以静制动。

某天,中行偃伤重不治的消息传出,伴随而来的是荀氏和中行氏的族人分别拜访士匄、吕武和魏琦。

到吕武这边的为首者是中行吴。

这位中行偃的嫡长子今年多大?看长相和身高,估计有个十五六岁的模样。

随行的荀氏和中行氏族人、家臣,他们等待双方见礼完毕,一大群人像是约好了那样再次对吕武行礼,异口同声说道:“请阴子相助!”

按照道理来讲,确认中行偃伤重不治之后,士匄、吕武、魏琦、程郑和赵武这些担任卿位的“卿”应该马上入宫谒见国君,商量出一个结果之后,再前往荀氏和智氏在“新田”的宅院悼念。

然而,卿位家族需要形成一种统一,也就是因为国君搞东搞西才出现目前的这种状况。

说白了就是,他们需要利用刺杀事件对国君进行施压,遏制国君继续强势下去的趋势。

另外,因为中行偃遇刺伤重不治身亡,之前的一些决议就变得不是那么确定,其中包括赵武和程郑或许可能保住卿位这一点。

在这个关头,赵武和程郑需要马上找到合适的大腿,争取能够继续担任卿位。

可能是之前士匄的表态,导致赵武主要将力气放在范氏那边,对阴氏的沟通也没有放弃,来了个双管齐下。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程郑的精力大多放在荀氏、中行氏和智氏身上。

看样子程郑算是看透了为“卿”的本质,也就是但凡实力足够,卿位哪能是谁想撸掉就能撸掉。

吕武没有避开众人的行礼,说道:“此时取决于君上。”

他接受了荀氏和中行氏众人的行礼,代表的是愿意出力。

“家父弥留之际告知于我,众‘卿’为阴子可信。”中行吴用憧憬的目光一直盯着吕武看,想抱阴氏大腿的姿态展露无疑。

类似的话,中行吴有没有对士匄、魏琦或是谁说过呢?

吕武刚要讲话,家臣前来汇报说是韩起与韩无忌联袂而来拜访。

能看到荀氏和中行氏的一众人脸色霎时一变。

刺客可不止用了阴氏的弩,射了一发弩箭之后又持弓射箭,射术方面很是精准。

晋国哪个家族将射艺玩得最溜?毫无疑问就是韩氏啊!

吕武心里一动,问道:“可有生擒刺客?”

有一个荀氏的家臣抢先答道:“回上军将,并无。”

那就是有了,要不然什么时候家臣能够随随便便抢家主的话,有有资格直接与“卿”问答。

他们为什么隐瞒生擒刺客的事实?只因为放着就是一张牌,也许会有王炸的效果。

吕武将脸上的笑意收起来,有点不愉快地说:“何故瞒我?”

中行吴严厉地瞪了刚才抢话的那个家臣一眼,视线转到吕武身上时带着迟疑,说道:“刺客满口胡言,告知乃是阴氏所派,随后改口乃是范氏重金所聘。”

话术用得不错,没直接定性,却解释不相信刺杀是阴氏干的。

要么就咬死不变,随即攀咬另外一家,无外乎就是转移视线而已。

那么一搞,不但阴氏和范氏的嫌疑无法洗清,还能制造一种扑朔迷离的效果。

吕武脸上重新有了笑意,问道:“你若为‘卿’,如何报答于我?”

问得很直接,然而现在要的就是直接。

没有回报,吕武凭什么要帮助中行吴获得卿位,是不是?

至于中行吴只有十五六岁什么的?之前赵武获得卿位也就十四岁,有相关的前例,不成问题的。

所以,晋国搞成现在这般模样,需要背锅的人太多了!

如果中行吴说的是以阴氏马首是瞻,信不信吕武会直接糊中行吴一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