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辟道立心 > 第五十三章:举国同庆藏风波

辟道立心 第五十三章:举国同庆藏风波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6:54 来源:笔趣阁

次日,当吴毅随着李固离开内院去外院和其他弟子见面时,走出内院,外院完全就是另一片天地,四处张灯结彩,彩带飘扬,包含着福寿等寓意的物品四处都是。

都城道观中真正踏入修道之门的修士都是在内院修炼,在外院的都是寻常记名弟子,不得真法,未曾领悟出气感,都城道观和其他地区的道观有一处较大差异,便是这道观建在人烟密集之处,不似其他道观离城池遥远,僻静少人,像吴毅所在的柳城一气道观后山更是猛兽横行,毒虫遍地。

而这都城道观却时常有香客到来,其中不乏皇亲国戚,甚至皇帝要举行祭天封后立嫡的大事也要都城道观中人出面举行,要体现一气门对国家的影响,稳固国教的地位。相比起来其他道观这方面的要求就没有都城道观如此严格,只是出面解决一些涉及超凡的凡间解决不了的事情。

只是道观毕竟是方外之地,像内院即便是皇帝大寿也没有一丝改变,外院时常接待香客自然要好好装扮了,便是许多弟子到来并住下来也不过是不让香客居住罢了,还是允许他们前来上香的。

重新看见葛云逸等其他弟子,吴毅对他们眼中的艳羡视而不见,平淡地走进他们的队伍,此时他们这些弟子都聚集在外院主殿凌尘殿外,这里有一大片空地,容得下数千人,大宇国有三十六郡,百余道观,此次更是来了两千多弟子,将整块空地占地满满的。

各观弟子自有位置,连道袍都是统一的青白色,带有飘逸出尘之风,虽然不像凡间军队一样整齐肃正,令行禁止,显得稀稀落落,但并没有发生四处乱走的情况,似李固这样的道观带队者则是站在各个道观最前方,有整肃纪律的职责。

凌尘殿镶铜敷金的大门旁,都城道观观主白宇头戴五岳冠,身披紫底描金八卦道袍,手持拂尘,一派得道高人的模样。

“诸位同道,更始帝继位以来夙兴夜寐,重振朝纲,海晏河清,天下大定,今国主大寿,普天同庆,我道门同贺。”白宇中气十足的声音传遍整个殿外,所有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但吴毅想起王出尘讲话时仿佛其就在你身边言语,而白宇则是完全靠真气扩散音波,吴毅作为离得比较近的人感到耳膜震颤不休,竟然有刹那的失鸣,当然这样的对比自然是不公平的,毕竟王出尘不过是同百余人对话,而白宇则是同数千人对话。

不过王出尘毕竟是掌控了音之大道道韵,应该要强上一筹吧。吴毅心道。现在他竟然无聊到在心中思考这些无趣的东西,原因无他,白宇在做了一个开头后,滔滔不绝地谈论起各弟子在大寿时该如何该如何,众人在道观内都是整日修炼,便是出洞府也大多是出去听教授讲解道法,甚少受到约束,修炼歇息全凭自己心意,如今这个不可,那个不行,如何不让他们厌烦。

不仅仅是吴毅,其他弟子都是同样的态度,只是摄于面前站着教授,不好吐纳打发时间,更不好出声表示不满,只好一个个耷拉着身子,无精打采,神游天外。

白宇倒也不是本来想要如此,废话说这么多,莫说是弟子,便是李固这样的教授一级的筑基修士也很是不满,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呢,他身后可是站着白眉老道,这位真人可是平氏出身,总得将这位哄开心了才是。

誓师大会开了大半个时辰,直到日头偏向正中央,白宇才住了话,令众人赴宴。

浩浩荡荡的道观弟子出行,占了三四条街道,看见这些道人出行,哪怕各个道观之间留有足够的缝隙让其他行人过街,但却无一人敢穿过,哪怕是凡人也是清楚这些乃是真正的修道之人,不可轻侮。

毕竟是国主大寿,未免惊世骇俗,冒犯皇权,吴毅他们一概不允许在都城内轻易动用道术,驾云弄气这些代步法术也不允许,但即便如此以吴毅他们的行进之速凡人也看不清脚步变换,但见脚影重重,前影未散,后脚又至,一时眼花缭乱,心中敬畏更甚。

吴毅一行至弱也是炼气四变巅峰,脚力自是不弱,便是如此,到宾宴的社稷殿外后日头及近中天,竟然走了半个时辰。

到得地点,还需站到指定位置,此时百官僚臣皆是到达,更有无数金甲兵士持刀站立两侧,他们都是一大早天未亮就起床在寒风中等待,不敢让皇帝等待,相比之下吴毅这一批道士竟是来的最晚的一批人。

时辰将至,吴毅等人在司仪官的指导下匆匆站立到指定位置,吴毅等人腹诽白宇之前浪费过多时间,无益之事讲述过多,使得他们现在如此慌乱,但却没有不开眼到现在说出。

众人为尽快站好,不由得运起灵气,全身白雾缭绕,清风随行,配上那精心制备好的天青色道袍,更显得出世飘逸,便是百官见道观中人来的如此迟,心中不满,此时也只敢埋在心底,不敢如之前一样窃窃私语,私下抱怨。

看见百官敬服的模样,白宇睁开的眸子闭上,旁若无人地打坐吐纳,现在的场面何尝不是他有心为之,教权凌驾于官权可不是一句空言,哪怕为了维护皇权威严尽量不在都城演化神通,但还是需要让这些习惯高高在上的官吏明白上下的。

道士站定位置后,更始帝才在一众宫女甲士陪伴之下姗姗来迟,若是细看可以发现更始帝步伐不稳,时常走错方向,还是他身边的皇后扶持才没有倒下出错。

这皇后曲眉丰颊,蛾眉皓齿,头戴龙凤珠翠冠、穿红色大袖衣,衣上加霞帔,红罗长裙,红褙子,首服特髻上加龙凤饰,衣绣有织金龙凤纹,顾盼间贵气逼人,更始帝结发夫妻亡了之后才在六十余岁才续娶的她,当时是政治联姻,她乃是大宇国邻国林下国国主之女。

林下国国名前没有冠以大字表示尊称,国力和大宇国相比自然是不如,但其国民长于东北苦寒之地,渔猎为生,善战好伐,为更始帝弥平了不少边地侵略,甚至不少林下国人还在大宇国封侯拜将,位至人臣之巅,依靠着母国势力,这位皇后才能够在更始帝不能处理朝政后牢牢把控大宇国国政,使得非是她胎血出的太子还要借助道门的力量登上大位。

皇后按照年岁来推算已是四十余岁了,但依旧光彩照人风姿绰约,惹人怜爱,但但凡有男子看见其眼眸中的高傲也会不禁自行惭秽,不敢仰视。

皇帝及皇后落座,仪式正式开始,司仪官开始列数更始帝继位以来的功绩,除了那些传遍四海八荒的,还有一大堆小事,而且锦绣文章扩展开来更是一大串。

吴毅心中顿时明白为何那么多的教授执事推辞此事了,连王出尘也是一脸不耐烦的模样,修道久了心中的拘束渐渐消失,只剩下对大道的执着追求,哪里会对这些琐碎之事感兴趣。

吴毅无意听这些歌功颂德的话,将声识一封,自顾自地修炼起来,自然是不敢完全沉下心来的,不过是打坐吐纳,和其他众多的弟子一样,此时道观弟子席位上大部分弟子都是如此,司仪见怪不怪,继续自己的朗诵,将冗长的颂词读完后,才宣布宴会开始。

百官众臣齐身下拜,吴毅等一众道人则是打了个稽首,口中则说着万寿无疆的奉承话。

社稷坛是歌功颂德之地,不是饮宴之地,饮宴之地在社稷坛后的诸阁楼内,诸人在皇帝皇后离开后也随着司仪官前往应去之地。

龙子龙孙皇亲国戚是一批,文臣词臣是一批,武将甲士是一批,剩下的就是吴毅这一批道人了。

眼尖的吴毅临走前看见一位年轻人似乎想要上前搀扶更始帝,但却被皇后呵斥一句,不敢再上前搀扶,退了下去。

吴毅不知道这位年轻人是谁,但结合他身上的四爪金龙服和其动作,则是不难猜出应该是太子。

在众臣面前还发生这样的事情,可见外界传言不是空穴来风。吴毅心道。

说来这太子和皇后也是关系复杂,当今太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太子很大原因还是皇后的扶持,更始帝迎娶当今皇后时已是六十余岁,未必不能够人道,但想继续繁衍子嗣则是不大可能了,这也导致如今皇后至今身后无子。

但皇后无子却不代表其没有别的选择,更始帝结发夫妻在过世前犹是诞下一子,正是当今太子平允策,须知其那时也已是四十余岁了,朝廷内外很多人都认为第一任皇后就是因为极力欲产下此子才会撒手人寰。

第一任皇后总共是生下三子一女,前两子早已成年,对于第三位弟弟的出世并不开心,撇开皇室争夺权力不谈,这位弟弟一出世就夺去了他们母亲的生命,是以一直不待见他,就连更始帝对其也不是特别看重,如果没有意外,其一生将会浑浑噩噩地度过。

但意外来了,当今皇后到来,她很清楚以更始帝的年龄自己可能是无法诞下子嗣的,遂一方面延请名医试图产下子嗣,另一方面则是将失去母亲还在襁褓之中的平允策抱来自己亲自抚养。给外界一个贤良淑惠的映象不说,还可以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最后皇后果然没有产下子嗣,平允策自然是被她当成亲生儿子一样抚养,然后通过种种打压将平允策的两位哥哥废去王位,远远贬斥安置,将平允策扶上东宫之位。

如果更始帝身体依旧健全自然是无事,但突然更始帝的身体垮下来了,权力的交接棒给谁,朝中分作两派,而且是极不平衡的两派,原本以为自己会得到更多支持的平允策却发现在朝中几乎都是母后的势力,他根本泼不进一滴水,都是一些更始帝的老臣在支持他。

所以平允策才会另寻出路,找到平氏老祖,乞求借助超凡力量。

皇后将平允策呵斥离开,算是将平允策最后一丝和平解决的心思浇灭了。

他低着头,像做错事的小孩子,但谁也没有发现他眼中那复杂的神情,有不甘,有不舍,有痛惜,有怨恨,但最后却都变成了狠厉,像一只饥饿的狼一样,双眼放出绿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