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清末枭雄 > 第六百八十七章 阿富汗乱局

清末枭雄 第六百八十七章 阿富汗乱局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9:59 来源:笔趣阁

战舰设计无法得到突破的情况不仅仅是困扰着帝国的海军,同样也困扰着其他国家的海军,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英国人,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这整整二十年的时间里,英国人是实验来试验去,反反复复来回折腾,所为的就是如何突破现有战舰设计的障碍。

可惜的是,这二十年来虽然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对于战舰来说,依旧非常有限。

1878年的帝国皇家海军,也是差不多,是现有的技术水平上,不管战舰设计师的脑洞再打,也是无法改变太多的。

因为在1878年的时候,海军舰政部把少昊号略微修改完善了后,就是作为了本年度的新式战列舰开工建造。

据比号的吨位比少昊号大了几百吨,总吨位已经是突破了一万一千吨,不过吨位虽然大了几百吨,但是基本设计上依旧遵循了少昊号,所以依旧纳入少昊级,是为少昊级三号舰。

其武备部署都差不多,航速也相当,唯一的不同就是,在船上设置了司令部的相关设施,预计作为新一代的皇家海军旗舰使用。

相对于据比号的变化不大,去年开工的皇家海军第三款装甲巡洋舰月桂号,则是要比以往的青龙级装甲巡洋舰变化比较大。

因为月桂号装甲巡洋舰,是用来新一代的战舰,并引入了少昊级战列舰的诸多设计理念以及新技术,该舰采用的火炮乃是全新研发的两百五十毫米三十五倍口径舰炮,要知道这款主炮的威力甚至比以往的安装在炎帝级战列舰两百五十毫米三十倍口径主炮还要强悍。

可以说,这款火炮乃是帝国里除三百毫米三十倍口径舰炮以外的最强悍主炮,月桂号预计装备四门这款主炮,采用前后双联装炮塔部署,副炮也是最新研发,和少昊号上一样的三十五倍一百五十毫米舰炮。

这舰炮的威力,只有更大吨位少昊号战列舰能够压过它,舰政部那边的人说,只有八千吨的月桂号,其综合战斗力,对比上一代的装甲巡洋舰青龙级,增加了至少百分之五十以上。

虽然主炮数量少了些,但是航速快,防护能力更快,而且主炮的穿透力以及射程都是那些老式火炮无法比拟的。

唯一的缺点,就是新式火炮的身管长了,重量也就更大,因此无法和以往一样在侧舷也安装单装主炮,只能是以更多的一百五十毫米的副炮来补充火力。

月桂级装甲巡洋舰的主炮布局之所以发生变化,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少昊级战列舰的主炮也是从以往的六门变成了四门。

因为在吨位、船体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主炮的口径越来越大,身管越来越长,就导致了主炮的重量快速增长,火炮的重量增加了后,如果帝国皇家海军继续采用低干舷的话,倒是可以装备更多的火炮。

不过帝国海军一直非常坚定的推行线列战术,对已经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横队乱战战术不屑一顾,因为当年帝国海军在珠江口海战的时候,就是凭借一字纵队的战术,然后贯穿了整个英军线列。

不过此后帝国海军虽然尝试过舰艏对敌政策,但是帝国海军深入研究后发现,当年的珠江口海战之所以能够获胜,并不是因为舰艏对敌,而是因为当时最大程度发挥了侧舷火力。

因此从六十年代末期以下,几乎每一艘帝国海军的战舰,都是以战列线战术为核心而进行设计的,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坚定不移的使用:前后双联装炮塔。

在船体有设计余量的时候,还采用了菱形布局,在侧舷安装单装或者双联装的主炮,以加强侧舷火力。

不过随着主炮的口径加大和身管长度边长,火炮以及炮塔的重量加大。

更关键的是,进入1875年后,帝国皇家海军的战略已经从近海防御转向了深海防御,预定作战区域不再是帝国沿海海域,而是预计是在远离帝国的海域,包括阿拉斯加所在的北太平洋海域,夏威夷所在的中太平洋海域,然后还有南洋海域甚至是前出到印度洋。

作战区域的延伸,就需要战舰拥有优秀的适航性,因此在帝国存在了多年的低干舷设计,就是被彻底抛弃。

新式战舰宁愿牺牲一部分的火力,也要保持常规干舷设计,以保证自家的战舰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横渡大洋,出现在帝国需要他们出现的海域。

采用常规干舷,前后双联装主炮布局,这些特征已经和历史上的前无畏战舰极为相似,不过当代帝国的战列舰和前无畏战舰还有着极大的不同,最大的明显特征就是当代战舰并没有大量的七寸以上的二级主炮。

因为当代还没有硬化装甲,各国的主力战舰使用锻铁装甲或者钢面装甲又或者是钢面铁甲,这些装甲的防护能力远远没有硬化装甲那么变态。

少昊级战列舰和月桂级装甲巡洋舰,基本上就是代表了当代帝国战舰发展的最高水平了,如果还想要继续突破的话,那么只能是寄望工业水平的大幅度突破。

要等待硬化装甲、三胀式蒸汽机的出现,才有可能让现有的战舰设计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由于技术水平突破困难,同时由于帝国海军的主力舰数量也是慢慢增长了起来。

1878年的时候,帝国已经拥有六艘万吨战列舰,五艘装甲巡洋舰,这还没有算上以往的大量旧式铁甲舰呢,这等实力已经是超过了英国皇家海军的东印度舰队。

同时由于帝国海军改变了近海防御,转而实行深海防御战略,加上控制阿拉斯加、夏威夷,保障日本沿海、南洋诸多太平洋海域的需求,所以帝国海军最近几年是加大了对巡洋舰等次要战舰的建设。

从1873年开始到1878年,不过五年时间,帝国就先后服役了十六艘不同种类的巡洋舰,其中部分是加入到主力舰队担任侦查任务的快速巡洋舰,也有几艘是承担远洋巡弋、护航等任务的常规巡洋舰。

而这些巡洋舰也是承担了海军对新式战舰设计的一些探索、试验性质,各种各样的主炮布局,装甲布局模式都有,所以帝国最近几年服役建造的巡洋舰,显得比较杂乱,而且很多都是单独一艘就是一个级别。

从常规的铁肋木壳无防护巡洋舰,再到拥有锻铁或者钢面铁甲的防护巡洋舰,从甲带巡洋舰到穹甲巡洋舰,甚至重点防御装甲布局的巡洋舰,基本上凡是这年头有的装甲布局,都能够从这十几艘巡洋舰找出来。

如果说英国人是喜欢用那些大吨位的主力舰进行反反复复的各种探索和试验,那么帝国海军就是喜欢用廉价,数量更多的巡洋舰来进行探索和试验。

这些试验中,帝国海军最为满意的就是穹甲巡洋舰这个舰种了,防护能力不算差,成本也低,而且也很完美的兼容常规巡洋舰的一些任务特性。

所以到了最近两年,帝国海军开工的巡洋舰,多以穹甲巡洋舰为主。

然后还有小吨位的甲带巡洋舰也是受到了帝国海军的青睐,这种巡洋舰实际上就是大吨位装甲巡洋舰的缩小版本,用更小的吨位,更小的船体,更小的主炮。

比如帝国今年刚服役的一艘甲带巡洋舰,吨位不过三千八百吨,但是防护能力并不差,火力也够强,唯一的缺陷就是航速不快,只有十五节。

这种小型装甲巡洋舰,自然是无法和那些七千吨多以上的主力舰相抗衡的,但是如果和吨位相差不多的其他巡洋舰相对比的话,那么除了航速有所差距意外,其他的基本都是可以吊打那些无防护或者低防护巡洋舰。

这种小型的装甲巡洋舰,被帝国海军作为海外舰队旗舰使用,比如日本特遣舰队、夏威夷特遣舰队、阿拉斯加特遣舰队等。

1878年和1879年,这两年对于中华帝国来说,内外平定安稳,唯一的大事就是1878年册立太子里,不过这也算是好事,并没有影响到帝国的发展。

这两年,帝国依旧保持了高速度的经济发展,1878年的时候,虽然受到了西伯利亚战争的影响,但是帝国依旧保持了高达百分之六的经济增长幅度,而在1879年的时候,其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了百分之九。

虽然增长速度只有个位数的百分比,但是帝国的经济总量非常大,而且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依旧占据了主体部分,这第一产业,历来都是没有什么增长潜力可言的,毕竟人口数量和田地的数量都是固定的,有所增加但是也加不到那里去。

对于帝国而言,主要的经济增长动力引擎只能是工商业,尤其是工业,所以别看帝国的经济总量只增加了个位数的百分点,但是具体到工业部分的话,增长幅度可是达到了两位数的百分点。

也只有工商业的大幅度增长,才能带动了帝国的整体经济发展。

帝国内外平稳,但是也不可能闲着,内部政务就不去说了,千篇一律,唯一值得一提的是1879年的时候,林哲又是掀起了一场大规模打击官员贪腐,整顿吏治的行动。

而在外部事务上,帝国的基本外交政策和美国人有着惊人的类似,那就是致力于打开国外市场,不管是用战争恐吓还是直接金钱开道,都是为了打开国外的市场。

其次嘛,就是有事没事就给欧洲的几个传统强国找麻烦。

比如说1878年十一月份,英国人再一次入侵阿富汗,一旁的帝国自然是没有闲着,开始动用大量暗地里的手段支持阿富汗人。

甚至还和俄国人联手,一起扶持阿富汗人!

在中亚这片地方,帝国、英国、俄国这三家是分分合合,而帝国更是典型的墙头草,作为在中亚实力最弱的一家,帝国的基本中亚政策就是:俄国加强对中亚的渗透,帝国就和英国人一起对抗俄国。英国人入侵阿富汗了,帝国就和俄国人站在一起。

不过即便是有着帝国和俄国人的支持,阿富汗人面对英国人的入侵,也是一败涂地,完全没有第一次英阿战争时期的勇猛,能够全歼一万六千多人的英军。

从1878年开始的第二次英阿战争,阿富汗军队是一败涂地,希尔阿里汗逃亡俄国后,不久身亡,其子继承汗位后却是放弃了抵抗,然后投入了英国人的怀抱。

此举自然是俄国人和帝国都无法忍受的,俄国人在中亚鼓动了希尔阿里汗的侄子阿卜杜?拉赫曼回到阿富汗继续组织起义军对抗英军,帝国也是找上了历来和帝国较好,具备亲中态度的希尔阿里汗的次子阿尤布,给了一大批的军械和物资,支持阿尤布组织起义军。

阿尤布在靠近帝国边境的阿富汗东北部地区为基地,依靠帝国的大量援助,组建了一支数万人的军队。

所以到了1879年下半年的时候,阿富汗的形势就是彻底陷入了混乱状态,俄国人支持的拉赫曼,帝国支持的阿尤布,再加上英国人支持的雅库布汗以及英国人自己。

多方加起来各种乱七八糟的军队,然后还有诸多部落军阀等等,让整个阿富汗都是变成了战场。

等到了1880年后,已经在阿富汗花费了至少两亿英镑,死伤超过三千人的英军也是感到难以为继,开始想要退出阿富汗这个烂泥潭。

只是英国人虽然想要退出,但是也不愿意什么都不拿就走人,他们还是想要保持在阿富汗的特殊利益,尤其是英国人绝对不希望看见俄国人支持的拉赫曼彻底掌控阿富汗。

这种背`景下,英国驻帝国公使在南京求见帝国外务部大臣,也就不奇怪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