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清末枭雄 > 第六百八十六章 陆军革新

清末枭雄 第六百八十六章 陆军革新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9:59 来源:笔趣阁

1878年之际,对于帝国来说最大的事情毫无疑问就是册立太子了,尽管朝中诸多军政大臣都是不太理解林哲为何要册立二皇子林抲为太子,但是以林哲这个开国皇帝一贯以来的强势态度。

他做出的决定是任何人都无法反对更改的,就连江道泉这个最坚定支持嫡长制的人都是不敢在林哲册立太子时说上一句话。

后宫之中的太后乃是最喜爱大皇子林碃的,但是得知林哲册立二皇子林抲为太子后,也只能是在宫内佛堂里暗自叹气。

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没有一个人敢反对林哲的决定的!

正式册立林抲为太子后,林哲就是在新华殿的二楼里给林抲一个办公室,并让他以太子的名义署理农林事务。

当然了,虽然说是署理,但实际上林抲也是非常清楚自己的现状,他现在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单独承担其某一部重任,就算是有这个能力,也是不太好直接插手。

因为这涉及到了权力之争,历朝历代里,太子和皇帝的关系都是非常复杂的,绝对不是说简单的君臣或者是父子关系,这里头掺和了太多的权力之争。

所以林抲是非常老实的以学习为主,在农林事务上,他纵然是太子之尊,但是也是老老实实的只听不说,农林部事务依旧由农林部大臣具体负责。

林抲的这种表现也是让林哲比较满意,尽管他并不介意林抲的权力**,但是在林哲的培养计划中,现在的林抲还没有到具体负责某些大事的时候,现在他的重点还是学习。

按照林哲的预定计划,在未来的十几年内,林抲将会轮番学习各个部门甚至军事事务,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让他深入了解帝国各大部门的运转,更是让他学习处理政务的实际经验。

毕竟就算林抲有所天分,但是毕竟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要想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储君,他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随着册立太子一事慢慢落幕,帝国也是重新归于平静,1878年的下半年,帝国没有对外战争,甚至因为中俄签订了条约后,以往持续多年的中俄边境冲突都是暂停了下来。

因此等到1878年后,帝国的陆军也是开始趁着这一次机会进行比较大规模的调整,根据西伯利亚战争的经验,陆军方面认为尽管帝国拥有庞大的常备兵力,但是预备兵力却是严重不足,帝国陆军想要建立更大规模的动员机制,以求在战争爆发时,能够在最短时间里扩张军队。

此外,西伯利亚战争还暴露出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在使用大量火炮以及连发步枪的情况下,对弹药的消耗速度超过了陆军自身的估计。

西伯利亚战争严格上来说持续了不到三个月,但是这三个月里,陆军却是把储存在北方地区的战略弹药储备消耗一空,而且更重要的是有时候后方就算有弹药储备,但是受限于后勤运输能力的限制,也无法即使把弹药运送到前线。

对此,陆军方面是提出了诸多多个解决办法,一个是加大投入修建战备铁路,尤其是通往贝尔加湖的北方铁路以及通往中亚方向的西北铁路。

此外,云南方向因为宁王国以及英国人的存在,所以压力也不小,为此陆军将会推动西南铁路的修建。

除了扶持战备铁路的建设外,陆军方面也是准备加大物资储备规模,在靠近边境的边远省份建立战备物资仓库,在一些交通枢纽或者战略大型城市,比如上海、、广州、徐州、天津、湖北、西安、重庆、沈阳等建立超大型的战略物资储备基地。

随后对后勤运输体制进行改革,除了后勤部直辖的运输体系外,加强一线部队自身的物资携带能力。

毕竟部队在作战的时候,一个军级部队在出发时,所携带的弹药物资,基本上就是直接决定了这个军在未来短时间内的作战时间。部队在西伯利亚战争时期的时候,在战争爆发的半个月内基本就把所有作战物资消耗完毕,部分承担了攻坚任务的营团部队,他们的弹药有些甚至在短短一个星期内就消耗完毕,只能被动的等待后方运输上来的物资。

为此,陆军方面准备大幅度的加大,改进一线部队的后勤能力,比如炮兵团,陆军方面就是决定把炮兵团自身携带的炮弹增加至少一倍以上,而要增加自身携带的炮弹数量,那么就需要配属更多的后勤人员。

如此也就导致了炮兵团的人数以及骡马数量大幅度攀升。

师属辎重团也是大规模扩编,满员编制从以往的一千五百人增加到了两千人。

此外还在团、营这两个级别增加辎重部队的编制,提高基层部队的物资携带能力。

经过改革之后的步兵师,满员编制将会从一万八千人提高到两万人左右,如果是战争时期额外配属部分后勤工程保障部队的话,兵力甚至有可能达到两万三千人甚至两万五千人以上。

不过这种编制的改动,由于是集中在后勤辅助部队的改动上,故而对部队的现状改变不大。

因为部队那么多,除了少数常年驻扎在边境的备战一线部队外,其他大部分都是保持和平编制,只要到战争时期才会补充动员兵力,达到满员编制。

这也是为什么帝国陆军拥有高达四十八个步兵师、以及十二个骑兵师以及十来个炮兵旅等诸多**部队,但是陆军的总兵力依旧没有超过百万人的缘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部队除了少数一线战备部队外,其他部队基本在和平时期只保留必要的军官以及骨干士兵,是不会常年保持满员编制的。

尤其是后勤、工程等辅助部队,平日里可是非常小的,比如一个师属辎重团,和平时期的人数也就四五百个人而已,甚至连骡马都不足,等到了战争时期进行充分动员后,将会补充大量的预备兵力以及临时征召的骡马。

到时候,这一个师属辎重团才会膨胀到两千多人的满员编制。

这么做固然会因为需要动员时间,进而导致在战争初期的很多部队战斗力不足,但是这也是属于没办法的事。

毕竟军费是有限的,军方总是更愿意在和平时期里保留军官和骨干士兵,这样等到战争时期,就能够迅速补充预备兵力,然后把军队的数量迅速扩张。

这样总比在和平时期就养着一大群无所事事的辅助兵力强得多!

陆军那边除了对后勤相关体系进行改革外,也是根据西伯利亚战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提出诸多改革方案。

比如说,陆军方面认为在西伯利亚战争期间,1872年型北方步枪虽然射速够快,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因为使用栗色火药作为******,发射后的烟雾会严重影响士兵的视线,战斗激烈的时候,往往是不用多久士兵就会因为被自己枪支发射出来的烟雾阻挡视线。

因此,经过西伯利亚战争后,不用林哲去指点,军方的那群人就是对军械部那些人正在研究的无烟火药重视无比。

1878年的下半年,军方那边一口气是投入了至少上百万的资金,用于资助国内的数大相关研究机构,包括江南化学公司、帝国大学化学系、皇家科学院等。

军方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那可用于实战的无烟火药给研发出来,当然了,研发出来还不算,还需要可以大规模量产,并且成本也要在军方的接受范围之内。

无烟火药之外,陆军还关注了诸多新书技术的研发,并提供相关的研发经费。

这种事,几乎是每一场大规模战争之后就会出现,而且也不仅仅是在帝国如此,在其他国家也是同样如此,比如普法战争后,德国人就是迫不及待的研发并服役了毛瑟1871步枪,而其他国家,包括帝国在内,都是迅速跟进,研发并服役了钢制后装线膛炮。

这一次战争里,帝国的1872年型北方步枪大方异彩,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俄国人那边就已经是开始了相关新式步枪的研究,到了1878年的时候,基本上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国家都已经展开连发步枪的研发,甚至有的国家都已经开始小规模的试验服役了。

近代的战争,对科学技术促进是拥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就当帝国陆军吸取了西伯利亚战争的经验,进行多项改革的时候,帝国海军也是没有闲着,除了持续投入资金继续修建少昊级两艘战舰外以及新款装甲巡洋舰月桂号以外。

1878年的时候,海军按照惯例又是开工了一艘战列舰据比号,这艘战列舰在设计上算不上有什么太大的新意,基本设计都是延续少昊级。

因为受到现在的技术水平限制,动力和装甲以及火炮技术都没有出现太大的进步,海军舰政部那边的设计师就算有着诸多新式设计,但是也是难以建造出来。

这种情况也不是现在才有的,实际上在整个七十年代里都存在这种问题,帝国在设计建造几款新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变化不大,最多的变化就是火炮的口径更大,身管更长而已,少昊号的变化也只是从以往的低干舷改变为常规干舷,但是一些基本的设计理念却是依旧没有摆脱六十年代末期的蚩尤级的影响。

如果单纯从战斗力去看,尽管少昊号比蚩尤号已经强大不少,但实际上也强不了多少,因为两者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并没有出现决定性的代差。(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