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的区划

明帝国的崛起 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的区划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说起对北面鞑靼人的防御,庞泰最有资格发言。他先是领着军事参谋之职,后面又率军横穿松嫩平原将福余卫残部灭掉,设白马城(今齐齐哈尔)。

庞泰汇报道:“少爷,其实对鞑靼人的防守压力,大部分还是由大宁都司承担。主要就是赤峰城一线。这里防御的主要区域。而松嫩平原之上,只需要放一个纯火器的团在白城防守就可以。所以行政区域还是可以按照山川地理来划分。”

张昭轻轻的点点头,环顾众人,“大家的意见呢?”

他其实最中意的行政区划当然是新中国的那种,真要他说原因他当然是说不上来,只能说这是习惯的力量。

行政区划一般而言是有两种脉络:其一,山川地理。其二,历史沿革。

他后面又有点担心设:渤海、松花江两个布政司对大兴安岭以西的鞑靼人军事防守不利。不过庞泰这番话是打破他的疑虑。

庞泰再道:“少爷,我自松嫩平原上回来,沿途所见这块平原上的地形并非都会沃野千里,还有各种各样的地貌。所以,我是建议以松花江、嫩江为两个布政司的边界。主要对北的防御还是以大宁都司为主,以白城为辅。”

张昭微微颔首,喝着茶水。

方兴抱拳道:“大帅,末将倒是有个不同的想法。是否可以设辽北布政司,统筹整个松嫩平原。阿城这里虽然将来要发展起来,但现在还是小城。省城设在春城。

往南的山区地带倒是可以遵守旧制设渤海布政司。和朝鲜国接壤。三江平原为奴儿干都司的精华。驻守之地设在佳木斯。奴儿干城那里反倒是象征意义重大。”

渤海布政司这里有个说法。在唐朝时渤海国兴起,定都在上京(今宁安,位于佳木斯市)。

张昭道:“奴儿干城那里在当前而言,占领下来确实只是象征意义。很难实施有效的治理。但是整个三江平原两千余里,佳木斯城位于三江平原的.asxs.。把奴儿干都司设在这里是无法进行有效的统治。还得往前推。在乌苏里江的中段设重镇。”

现在明军的斥候还有过去,但是他知道那个地方叫什么。共青城!奴儿干都司最好设在这里。

李逍遥道:“相公,渤海布政司这名字听的怪怪的。再说他们之前也没管辖到春城这里来。春城这里不如叫辽北布政司。”

幕僚赵子龙对典故要熟悉一些,张昭在这方面也是个小白水平,道:“大帅,渤海国在牡丹江边兴起,往北能到佳木斯那里。但并未到松嫩平原一线。

何不以长白山脉为界限,吉林镇以东的地区都归为渤海,正好下辖牡丹江、图们江一线,兼顾出海口。而春城这里肯定为辽北布政司首府。倒是阿城这里并不一定要设为首府。”

“哦?”张昭来了兴趣,叫于参谋去把地形图拿来,铺开在椭圆形的会议桌上,后排的将校都站起来看。个个神情兴奋。这可是参与历史事件啊!

油灯将官署大堂中照的通明。明军斥候用比例尺等比例画出来的精细地图很清晰的将山川地理呈现出来。

赵师爷拿起木杆,指着道:“大帅,竟然庞千户认为防备鞑靼人的终点在大宁都司,辽北这里可为辅助。阿城这里固然是土地富饶,但是距离春城过近。往松花江下游走又是佳木斯城那一线的平原。

何不这样?北面以嫩江、松花江为界限,西面以大兴安岭为界,东面以延伸出来的长白山脉为界,南面则是囊括延伸出来的辽源、梅河口一线的丘陵地带,以此为辽北布政司的地界。

而松花江布政司应将白马城(齐齐哈尔)设为首府。这可以影响到以北广大的平原地区。而且,可以防备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鞑靼人过来。”

“大帅,赵师爷这个方案好。”

王武坐在前排,右手摩挲着自己的络腮胡子,道:“那设在白马城就不要叫松花江布政司了。这里是嫩江占主要部分啊。而且大明应当继续向北开疆拓土。至少要打到外兴安岭吧?以我看,应当叫黑龙江布政司。”

张昭笑道:“哈哈,小二这话说的好。但是将来要开拓到外兴安岭,将白马城设为首府就不合适,还得往北迁移。不过那是将来的事。现在设在白马城就很好。”

众人一番讨论,各抒己见。最终的方案确定下来,要在东北大地上设四个布政司,一个都司。分别是:辽东、辽北、渤海、黑龙江布政司。外加奴儿干都司。

基本都是依照山川地理所划分的。

即在辽东这里,将之前建州女真五部的区域囊括进去,长白三部归辽北。往北将铁岭外的长白山买囊括。也就是哈达部和叶赫部基本归辽东布政司所有。而和大宁都司交界的燕山山脉,全部划归辽东布政司。

渤海布政司就是牡丹江和松花江东源的这一片区域,外加囊括今海参崴的区域。再加上佳木斯一线的富饶平原,也就是狭义上的三江平原、北大荒。

黑龙江布政司和辽北以松花江为界,首府设在白马城,疆域继续向北扩张。

奴儿干都司则是三江平原的北段,也就是在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前的区域。那里有一个很著名的地点:庙街!

所以还是满清无能啊。签署这样丧权辱国的条约还能被称为圣祖。这帮文人得跪成什么样?

第二天下午,张昭的奏章经过赵师爷的润色之后就发出去。

他则是带着王武、庞泰几人在阿城外沿着河骑马秋游。八月中秋刚过,关外天气略冷,但是骑马跑几圈还是问题不大。

“小泰,你现在什么想法?一个卫指挥的军衔朝廷肯定会给的。”张昭骑着马,在松花江边奔驰,随口问道。

庞泰立下大功,升官自然是不必说。现在就看他个人的想法,是想下去带兵还是留在他身边继续当参谋。要带兵的话,就要趁着这次辽东军队革新安排下去。

新军营的规模定死了。所以上升通道比较窄。基本上要升官都得往外走。辽东军二十万最终会整编出四万火器军,外加六万守备军。这批军队将会分布在四个布政司和奴儿干都司中。

庞泰在军事上展露才华,但还是个年轻人,挠头道:“少爷,我再想想。”他有些舍不得新军营。

张昭点点头,在亲卫的簇拥下,驻马眺望着远方的平原。

他的奏章已经去往京师。“倒刘”的活动他虽然不想参加,但他终究还是扣下扳机!

刘健,这一代名臣的时代最终还是要终结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