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三百八十八章 自然增加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三百八十八章 自然增加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站在弘治皇帝的侧后方,看着暖阁里的大臣们“龙争虎斗”。

这在弘治年间,他见得多了。

现在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启。

张昭不知道因何缘故说动天子召集群臣议事。会议刚开始,其政敌兵部尚书刘大夏就出头反对。

而等张昭借助吏部尚书马文升的帮助,把事情继续推进时,现在又引来阁臣谢大学士的反对。

“呵呵,到底还是太年轻啊。连朝堂诸公的喜好、政治观点都没有搞清楚就想着借天子之势捞取好处。何其之幼稚!”

陈宽心里点评了一句。

首先,张昭有个问题没搞清楚。当今首辅刘健刘大学士认为:如今国家财政困难之原因在于斋醮、织价、冗官、营造之浪费。

所以,张昭在数月之前想要推动国子监改革,被压下去。岂只有张皇后的缘故?

现在一样如此。

吏部尚书马文升何等份量?他都已经表态同意张昭的做法。但谢大学士还是要反对。难道仅仅只是因为谢大学士和张昭之间的心结?

关键还在于刘阁老啊!

增设警察局,是不是会搞出一批冗官来?张昭还异想天开的搞考试录取“衙役”。

其次,张昭的目的。

张昭方才猛烈的开火,喷的兵部尚书刘大夏都不得不“乞骸骨”。真没想到这小子撕破脸,骂人还很有天赋的。

至于,礼部尚书张升,那纯粹此刻暖阁中水平最不行的一批人。不值得听他的话。

张昭的目的,在方才和天子奏对的一番话中说的明白。其一,成立警察局,美食镇那边的治安就明确由朝廷管辖。

相比于当前而言,美食镇再出任何问题,他都是没有责任的。而且,他不必再花大量的银钱在治安上。归朝廷出嘛。

其二,张昭似乎想要搞一批人去开平中屯卫去挖矿。

但是,对张昭这两个目的,他只想说:你想的真是美。

弘治皇帝不急于表态。果然,张昭立即高声道:“下官以为谢阁老所言不妥。”

谢迁侧过身来,似笑非笑的看张昭一眼。

你就闹吧,本官胜券在握。

张昭这小子以为有圣眷就可以在朝堂上为所欲为。但是,大明朝可不是天子的“一言堂”!

张昭道:“谢阁老,整个京师以京城周围四十里为界限,人口已经接近三百万人。这样的人口数量拥挤在这样狭小的区域当中,势必会滋生各种问题。

下官再重申一遍,请谢阁老执政为民,不要搞懒政、怠政。不能因为组建警察局会涉及到多个部门,牵扯到利益分配,就有畏难的情绪,不愿意做事。

那和“泥塑六尚书”有何区别?

五城兵马司原本就是:责京城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之事。境内有游民、奸民则逮治。若车驾亲郊,则率夫里供事。

现在,要治理如此大的一个城市,如此多的人口,难道不应将五城兵马司的职权扩大吗?

另外,下官也不能保证警察局的衙役是否会鱼肉百姓。所以,请在顺天府试行之,且要巡察御史在其中组建部门进行纠察。不法者开除,请有司审之。”

萧敬心里点头。张昭的观点还是很明确的。这就是一个主动寻求治理,和分散各衙门职权相互制衡的思路区别。但这个问题的关节不在这里。

谢迁对张昭将他和“泥塑六尚书”相提并论极其的不爽,冷眼看着张昭,这时只是轻蔑的一笑,并不答话。

这并非以能言善辩著称的谢阁老给张昭辩倒。而是他懒得和张昭“一般见识”。在他看来,张昭连这件事的门都没摸到。

这时,首辅刘健神情的平静的道:“张昭,你不要扣大帽子。组建警察局涉及五六千人的变动,职责并非轻易的就能划分出来。内阁有所顾虑,难道不正常?岂能以懒政之名指责?

另外,本官看你的意思,想要主动寻求治理就要增加警察局中的官吏?是这个意思吧?”

刘首辅执政这么多年,成绩斐然。对张昭的指责很不为然。小儿辈信口开河。

他坚决反对冗官。要知道增加一名官吏,不仅仅是国库的支出,还有其日常收刮、贪腐所得。这属于隐性支出。

大明的物力只有那么多,增加的支出,最终都会落到百姓身上,令民生艰难。

首辅刘健开口,带来的压力自然是非常大。令暖阁中的形势瞬间逆转。刘阁老是老成持国之言啊!

不要拿首辅不当宰相。在精通官场规则的人感受之中,首辅的威势还是很重的。

左都御史戴珊心里嘿嘿一笑。刘阁老的话中隐约有指责张昭的意思。

张昭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最终惹出刘阁老。所以,这就是终极一击了。

除非张昭说服刘阁老,否则今天的倡议就到止为止。而要当众说服刘阁老,何其之难?

不说观念上的差异,就说之前内阁的票拟。那就代表着刘阁老的意思。他难道要在朝臣和天子面前唾面自干吗?

给七十岁的老首辅盯着,张昭压力自然是有的,但他不可能在此时退缩。不卑不亢的拱手一礼,慨然的道:“诚如阁老所言,下官正是此意。但请阁老听下官一眼。”

刘健没有急着训斥张昭,而是看着张昭,给他说话的机会。这点气度,大明的首辅还是有的。

张昭洒脱的一笑,朗声道:“永乐年间,太宗皇帝仿元制,在京师设兵马司。宣德初年,京城多盗贼。都御史刘观议增五城兵马司各官军一百人。

成化四年,令锦衣卫协同监察御史监督五城兵马司。拨团营军二百,并捕贼。

弘治元年,前兵部尚书余子俊题请增设捕盗官一员。令三千营选挥挥以下四员,领精骑巡京城外。此为巡捕营。所需兵马后由团营增补。

弘治五年,设把总都指挥,专职巡捕。其巡逻地点分别为章义门外、良乡、清河、高碑店。

由此可见五城兵马司的人数,一直处在增加当中。

下官窃以为,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明承平日久,京师日益繁华,人口滋生。故而朝廷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行政资源去管理。

如今,先有废除顺天府、天津卫卫所所带来的七八十万人口,后有北直隶即将废除卫所的百姓,此时又到了要增加之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