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三百五十五章 竞争不过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三百五十五章 竞争不过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四合院正房隔开的“办公室”中,几人的目光纷纷落在一屁股坐到椅子中的张名尹身上。

徐光祚惊讶的扶着木椅扶手,道:“张主编,出什么大事?真理报上的文章我们都看了。张昭的白话文也就那个水平。”

朱凤、余籍两个神情不变。这话说的在道理。张昭署名的文章又怎么样?本来就是在骂张昭。他的身份对目前的舆论风潮起不了作用。知道论道报上发文的有多少御史的小号吗?

张名尹接过文员递来的温茶,一口喝掉大半,喘着气道:“世孙,不是张昭的文章。那只能算引子。真理报今天一反常态,据统计发行不下8千份报纸。”

真理报日常的销量在4千份上下浮动。论道报的日销量在1800份左右浮动。因为改成了日报,这是近期骂战导致报纸销路变好。由每三日一期改为一日一期,本来是达不到这个数据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京师中能看报的只有这么几千人。

想想看,京师内外的衙门,光是大朝时官员都有两千多人啊。再加上各衙门里的吏员呢?至少要翻五六倍。以宛平县衙为例,官员就四个,吏员朝廷给的标准是四十。

这还不算官员自己请的幕僚。

官吏之外,再加上京师里的读书人、落魄文人呢?国子监里的监生都有近两千人!再算算顺天府这下辖的县学、府学学生,加起来怕有一千多人。

同样的,这还没算京师附近各书院里的学生,以及落第的童生。别看童生写八股水平不行,看真理报、论道报这种半白半文的文章基本没有问题。仅仅是顺天府的童生,弘治十四年的府试,参考者就有近千人。

而且,近段时间因报纸发展,陆续涌到京师谋生的文人也能个这个总数添个两三百人。

还有京中的权贵、宫中的内宦、妃嫔呢?别以为武勋就不认识字。成国公朱辅现在和儒生都差不多。

还有来京师经商的商人呢?商人未必识字,其随从、账房必定是有人识字的。

真算起来,搞不好京师中识字的人口都有两三万人。这全部是报纸潜在的读者。

张名尹自己估计,报纸销量上不去,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印刷成本。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第二,因在报纸不是一次性用品,可以重复使用。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第一时间看报。两文钱也是钱。可以买两个大包子或者吃一碗面。这不好么?

所以,只要真理报敢印,八千份报纸消化起来不难。

徐光祚最近几个月就在管报纸的事,对里面的门道很了解,沉吟几秒,道:“那真理报都卖出去了?”

张名尹无奈的点头,“根据报童们反馈回来的信息,真理报那边卖的七七八八。以京中的识字人口数量,八千份报纸肯定能卖得出去。”

徐光祚的脸色顿时就变得不好看。这就意味着真理报在舆论上的声音突然大了一倍!他们的谋划怕不是要完蛋。

朱凤脸上的笑容消失,把茶杯搁着,表情沉重,“张主编,真理报这是不计成本提高发行量。咱们的报纸一日一期,最多能印刷多少份?”

张名尹叹口气,介绍道:“朱二爷,现在报纸是一日一期,这就决定印刷时间最长就是晚上十个小时。论道报全力以赴,印刷量估计能提高到五千份。”

朱凤右手砸在左手掌心,道:“那就印。”他不怕亏本花钱。

张名尹摇摇头,“比不过的。我来之前派人去真理报社打听过消息,真理报用的印刷机。只要张昭愿意,他明天就能印两万份出来。而且,我们印刷五千份报纸出来,未必竞争得过他们。真理报本来就比我们卖得好。”

朱凤的心气一下子给搞没。

余籍余老夫子这会矜持的表情消失,皱着眉头。理解着他听到的消息。

第一,真理报不计成本,提高印刷数量,且都发行出去,说话声音大。

第二,论道报竞争不过真理报。

那现在怎么办?

余籍的心情顿时变得非常糟糕。他来京师才爽了两天吧?

徐光祚等人并不甘心失败,第二天紧跟着真理报加大印刷量,但是并没有销售出去。

同时,张昭搞出一个新的奖励活动,在各衙门、街市聚集处、坊中招募读报人。只要肯在人群聚集的地方读报给不识字的人听,每天的真理报都是免费,外加五十文钱一天的工钱。

真理报上的论调很快就压过论道报。

在论道报上用笔名“苦竹”发表文章的作者,被骂得狗血淋头。这不仅仅是报纸上骂,街头巷尾的百姓都在议论、痛骂。

这是很正常的。你讲天朝上国的气度,把东西大把的赏赐给小国,这百姓能理解得了才怪。国库的银子不都是我们交的?崽卖爷田不心疼啊!

而张昭逮着鞑靼人猛揍,逼迫他们签订有利于大明的互市条件,这能有错?

张昭的白话文水平并不见得多高。白话文也是讲写作技巧的嘛!这从大家的高考语文作文评分就可以判断的出来。但是他写的白话文,很有利于传播啊。

那些读报人读一读,大把的民众能听懂。之乎者也的扯一通,鬼听。

六月十日,经过数日的磋商、谈判,鞑靼使臣决定和大明签署互市的协议。其中包括承诺缴纳商税。

宣府作为互市的试点,一改常态,准备在长城外建立一座贸易城市。这种城市的建设费用,将由明朝出。

“伯爷,请留步。”

负责谈判的博尔哈在礼部门口,恭敬的行礼,带着使团告辞离开。他们明天将在大朝会上得到加盖宝玺的契约,并带回草原。

这段时间,和礼部谈判的是博尔哈。王子图鲁都缩在南城礼部的驿馆中。

张昭点点头,目送走博尔哈,转身邀请道:“诸位,我们去棋盘街中喝一杯,算做庆祝。”

焦芳笑呵呵的道:“伯爷,久闻美食镇中知行酒楼有四大名菜,要预约才能尝得到。择日不如撞日。不如伯爷请我们去尝尝。顺便为伯爷贺喜论战大胜。”

奏章刚刚已经派人送往内阁,不会耽搁。至于说中午喝酒,下午翘班,这对他们这些人来说,这是个事吗?

谈判结束,王华、柳渊几人都是心情愉快,纷纷笑着附和。京中舆论风潮如今已转变,基本都在骂那种“让利”的论调。

张昭笑道:“那就去美食镇。”一起坐马车,横穿棋盘街,准备前往城东的美食街。

棋盘街这里是商贸繁华之地,透明的单向玻璃还能看到一名读报人正在茶铺处摇头晃脑的讲解。一帮闲得无聊的百姓聚拢在他四周。隐约听到声音传来。

“论道报吃里扒外,为鞑子说话。”

“苦竹傻逼。”

王华禁不住摇头,“这些市井之言,略显粗鄙。”

张昭微微一笑。据悉,“苦竹”就是余夫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