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三百零八章 废除卫所开始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三百零八章 废除卫所开始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唐山,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毗邻京津。属于华北和东北的咽喉要道。

唐太宗北征高丽时曾在这里驻跸。

而其境内矿产资源极其丰富。铁矿含量仅次于鞍山,是国家三大铁矿集中区。同时还拥有大量的煤炭资源。

所以,张昭当日想要让国泰商行进入铁矿冶炼、钢铁行业,第一反应就是吩咐国泰商行的总经理董朗来唐山筑基、起步。

这只要稍微留意点新闻就知道唐山在钢铁产业中的地位。张昭的印象是,这地方钢厂很密集。

但其实张昭犯了一个错误。唐山在明代是不叫这个地名。而是叫北直隶永平府。下辖:五县,一散州。分别是:卢龙、迁安、抚宁、昌黎、乐亭、滦州。治所在卢龙。

董朗拿着一个唐山的地名回去一查,一脸懵逼,后来带着地图去问张昭,才算搞明白地方。

四月初十,国泰商行的总经理董朗视察完矿山,风尘仆仆的回到滦州城中。

他于三月二十日带着银子,人手来到唐山,约二十天的时间过去,他打着新秦伯府的牌子,很快就收购了一座铁矿,以及和一座煤矿签订采购合同,初步将架构搭起来。

回到城中买下来的院落,几名随从纷纷下马。董朗将马缰丢给随从,疲倦的道:“真是累死劳资。大家休息一晚,明天随我返回京城。老步,你这边准备采购米面、铁镐,做采矿的准备。”

老步是董朗带来的得力下属。三十多岁的年纪,皮肤很黑,粗手大脚。他是董朗从京西煤窑中招募来的管事。拥有丰富的管人经验。“董少爷,这采矿的人呢?”

滦州这里有平民当矿工讨生活,但是国泰商行想要大规模开采铁矿。这点人手是不够的。而且,还面临着各种技术难题。他对挖煤到是挺熟的。对开采铁矿的事就不了解。

董朗搓着脸,走到花厅中,把外衫脱掉,大口喝着茶水,咕咚咕咚,喘口气,道:“京中已经来信。天津卫所要废除,会分流一批青壮过来。”

老步有点愕然。他一个商行的管事,对这种事向来不关心。提醒道:“董少爷,这人手足够,还得要会采矿的师傅在。矿开采出来,还有冶炼。”

董朗灌了一壶茶水,把暑气稍稍压下去。摆摆手,道:“这事我省的。我回京就是为技术人员的事。这交给我。你这边进度不要拖。宣府互市一开,咱们的铁锅就要卖过去。”

老步收敛笑容,保证道:“董少爷,我保证永平府这边不会拖进度。”

董朗哈哈一笑,拍拍老步的手臂,“这我还是信你的。吃饭,吃饭。在矿上累了几天。”

四月十一日,董朗把永平府的事情安排妥当,打马经由天津卫北返京师。

国泰商行现在下辖三个部门:玻璃制造,水泥制造,西北织布厂。北直隶纺织厂还在筹备中。职员人数早就突破五千人。

他往天津卫一行,就是要事先安排人手,等着在天津卫招募矿工。这样不耽搁时间。

三月底到四月初这段时间,张昭都是在忙着反击御史吕纪先带头制造的反对废除卫所的舆论。

等真理报站稳之后,他实际上每天到新军营中处理事务。

新军营的将士们在三月初回京,得到朝廷封赏,然后军官、士卒都分批休假。现在已经慢慢的收心,逐步恢复严格的训练。

新军营这段时间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将赏赐、抚恤都发放到士卒手中。特别是战死士卒的抚恤一定要送到亲属手中。

骨灰都是在陵园中集中安放。

第二,张昭签署命令,提高新军营基层士卒的月饷。保证士卒们能活的有尊严,能养家糊口。

新军营的乙等兵每月饷银有一两。可购买两石大米,可以养活一家三口。

当然,辅兵的待遇要差一些。这是必然的。职责、军事素养,辅兵要差一些。他们只有通过艰苦的训练,才能成为乙等兵。

而新军营的军饷也不能做到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新军营士气的保持,军法官们的思想教育功不可没。

第三,安排伤员复员,并逐渐新军营的预备役制度。

这年代,重伤员就必说了。张昭固然是重视士卒的医疗,但整体的水平摆在那里。重伤员基本很难存活。

轻伤员,如在真理报社当门房的瘸腿汉子,直接就是复原退役。而其他还能上战场的轻伤员,以及到年龄的老兵退役,在退出新军营的头三年,领取半薪,并保持一定的训练,随时响应新军营的征召。在五年之后,才每年领取10%的退役金,脱离新军营。

这样养兵,非常耗费钱粮。新军卫目前只在西北打了两仗,伤亡近两千人。暂时还不明显。日后负担会更重。

接下来,新军营的工作重点就是招募新兵、整训。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

张昭之前回答出使鞑靼的梁储的问题,如果鞑靼人在互市时不想公平交易,他是准备把新军营拉到草原上武装游行一阵,震慑某些“强盗”份子。

四月十四日下午,张昭在京营的总督衙门和镇远侯闲聊了一个小时关于废除京中卫所的事情,返回新军营中。

新军营接下来的工作,张昭是不管具体事务。朝廷已经批复王承裕的奏章,任命其为清查卫所大使,他辅助。他接下来的工作重心是京师、天津卫废除卫所的试点工作。

“少爷,镇远侯对废除京中卫所是什么态度?”庞泰骑着马,跟着张昭,好奇的问道。

张昭穿着青衫直裰,头戴唐巾,笑道:“朝廷旨意都下来,五军都督府还能反对不成。镇远侯问我建设商行的负责人人选。”

这几天,王承裕摸底工作已经结束。大明基础设施建设商行第一批接收的人员,高达1.3万人。远超出张昭估计的8千人。

张昭其实在组建“国企”为这次废除卫所所产生的“失业”军户兜底。

别看张昭、王承裕在奏章里写的吓人,要求建设商行自负盈亏。但是,镇远侯和张昭关系比较近,自然清楚建设商行的第一笔业务早就接洽好。

王武坐在马背上,扎着腰带,显得英武,道:“镇远侯府的顾新未必管得来这些人。咱们不可能永远都管着建设商行有活干。”

张昭摆摆手,“不说这个。”

他废除卫所,在勋贵中很得罪了一批人。镇远侯支持他,想要安排下其嫡子,情有可原。用不用再说,不必说镇远侯的怪话。

张昭带着亲卫一路回到新军营中,刚到,长随丁赞就来禀报:“少爷,李子远相公在营外求见。”

“李阁老有什么事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