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三百零四章 汤玄策的人生(下)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三百零四章 汤玄策的人生(下)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殿下,报社的主要工作都是在晚上、凌晨时完成。现在才上午,所以显得冷清。不仅是工人们都没来,编辑来的也少。”

张昭微笑着给朱厚照介绍,招呼崔元、刘瑾几人一起到正厅中喝茶。

报社的职员送来清茶。

真理报社的组织架构分别是:总经理,编辑,技术工匠,印刷工人,职员,报童。

总经理便是王掌柜。他负责日常的运营,财务等事务。编辑就是张昭在国子监找来数十名监生,算是廉价的劳动力,技术工匠由宫中提供,人数在十人左右。

印刷熟练工分为两部分,宫中提供一部分,王掌柜在京中和北直隶中招募了一部分。

京师是明朝的心脏,这里的印刷作坊、书店数量不少。王掌柜出高价挖挖到不少人。

同时,新军营初级学堂调十六名二年级的学生过来,八男八女,深度参与印刷流程,学习技术,并准备在印刷厂中开办夜校,培养熟练的印刷工人和技术工匠。

初级学堂里的学生,都是之前由兵部调拨给新军营的火器工匠的子女。还有新军营招募的少年,这本来是为新军营提供兵源用的。相当于军事院校的预科。

张昭规定的新军营招兵年龄是18岁到25岁。这些少年大都是十三四岁,读个几年的预科,掌握文化知识,学习一些军事技能,随后就能补充进新军营。

这些都是未来的军官种子。

这些招募的少年,不少是从养济院(孤儿院)里招募来的。这些半大的小子对新军营也是最忠心。

职员,则是由王掌柜招募的账房、伙计、厨师、门房等人手,保障整个报社的日常运作、各种需求。约有三十多人。

报童,是在京中招募的半大小子。分别往各处送报。

报社在宫中的技术支持下得以搭建、运作起来。对应的,报社需要应承宫中的印刷需求。当然,印刷的墨、纸张,真理报不用帮宫中出的。

张昭其实觉得长此以往并非好事。他调派初级学堂的学生进来,就是准备在半年后将技术工匠、印刷工人还给司礼监。

因为,宫中的事难保不会出现变化。太监们欲壑难填啊!免费给宫中印刷,多年以后搞不好会成为一个亏损的黑洞。

张昭介绍着报社的详情,王掌柜过来拜见自家少爷后,乖巧的退到门外候着。朱厚照坐在正厅的主位上听着张昭细说,随口喝着茶,微微皱眉。

刘瑾将官窑白瓷盖碗放下,皮笑肉不笑的道:“张伯爷,你这茶品相有点低啊。莫非舍不得拿好茶给小爷吃?”

后世中国,对茶叶有一个分级。最好的特级,其次为一级、二级、三级。级别中还要分等。

明朝虽然没有这种等级分法,但是茶叶的好坏,品鉴是相通的。朱厚照在宫中自然是喝的好茶。什么雨前龙井,大红袍,毛尖。这都不差。

权贵们喝的茶叶也不会差。张昭家里就有好茶。王家送的。瑞昌号做这个生意。

刘瑾才不管张昭在天子面前多么得宠,和小爷私交如何好,他是急小爷之所急。刺张昭几句算什么?他的位置站的很稳。

张昭心道:“你个死太监,翻脸和翻书一样。”起身解释道:“殿下,报社初创,很多东西不齐全。这茶叶已经最好的,还请殿下见谅。等会中午,我请殿下吃顿好吃的。”

朱厚照性情急躁,好动,贪玩,但是在宽厚上面还是随弘治皇帝,等闲不会责怪他人。眉开眼笑的道:“好啊。你说的我肚子都饿了。”把这事揭过去。

上次张昭带他在清江楼里吃了顿大餐,他现在还惦记着。市井风味和宫中口味自然不同。

张昭瞥一眼乐呵呵模样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的刘瑾。

崔元在一旁看着,笑着打圆场,转移话题,“子尚,拙荆想要去拜访下伯爷夫人,不知何时方便?”

他看得出来,刘公公有日后执掌天下之意。否则,不会内宦们都对报纸不感兴趣,独独他跟着前来?刘瑾很重视真理报。但他先把眼前管着吧。

“随时都方便。”张昭道:“殿下,请允许我先安排下报社的事务。等会去家里吃饭。”

朱厚照挥手道:“你忙你的。我去报社里转转。叫王掌柜跟着我。”

王掌柜听吩咐,陪同着朱厚照去报社里转悠。

张昭将已经抵达报社的汤玄策叫进来。

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形象落拓三十多岁的文士,圆脸,嘴角有纹,这令其人看起来颇为普通。

“学生见过伯爷!”汤玄策语调紧张的向张昭躬身行礼。

张昭坐在椅中,将脑海里对刘瑾刘公公的思考收起来。抬手示意道:“不必拘礼。我听王掌柜说你做事得力。我要问你一个问题,可愿意离开国子监,专职担任真理报的编辑?”

汤玄策讶然的抬头,看着张昭。心中震惊难言。他没想到张昭会直接招揽他。

为什么同来的数十名监生中,他最为卖力?

在明朝固有的观点中,读书人高人一等。监生虽然不被主流的读书人们看中,但也是读书人。他们来坐监读书,是准备当官的。谁肯将前途系于一家报社?

他卖力,是因为他在国子监中看不到出路。其他三个高年级学堂的监生们做事,那是因为他们快要毕业,要找实习的衙门,将来谋一个好出路。卖些力气,新秦伯帮着说一句话,实习单位不就解决?

汤玄策只犹豫了片刻,便再次躬身抱拳行礼,郑重的道:“学生愿意。”

张昭禁不住笑起来,道:“你倒是答应的干脆。我一个月二两银子雇佣你,你就不怕在京中过得不好吗?”

二两银子一个月在京中委实不高。读书人只要再参与交际,这根本就不够用。

汤玄策心里的紧张稍去,恭敬的道:“伯爷连受伤的老兵都会安排妥当。学生用心做事,伯爷定不会亏待我。”

张昭这次是认真的看了看眼前的中年监生,有点东西啊,笑道:“好。从今天起,你便是真理报的高级编辑,月银五两,我要你负责接下来的头版内容。”

汤玄策有些踌躇,“学生并没有经验,恐怕有负伯爷重托。”

张昭摆摆手,“谁都不是生而知之。我先和你约法三章。当然,这也是咱们报社的规矩。

第一,不得涉及有骂天子的内容。第二,不得宣扬、违背大明的法律、法规。第三,三品以上的大员,不能辱骂诽谤。”

办报有风险,不能作死啊!

汤玄策表示理解,“学生会记在心中。”他早就被社会磨去棱角。

张昭满意的点点头,再道:“第三期的头版,我需要你来剖析国子监里的弊端,为监生们争取更多的福利。

比如:不一定非得坐监读书,监生们可以在课余时自由进出。每年要通过考试淘汰一部分监生。监生学习时间要规定为四年,为国家节约钱粮。要允许监生们自谋出路…”

汤玄策不知道张昭的意图,用心记着,随着张昭口述,他脸上的神情越发的兴奋。他意识到他的人生可能将有巨大的变化。

毫无疑问,离开国子监,不憧憬参加会试,或者毕业监生选官的事,到真理报当高级编辑,他的人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跟着新秦伯走。

而他如果为监生们发声,如果能督促朝廷改革国子监的弊端,那么,他的名声必将闻名天下。在青史上记一笔都不是不可能的啊。

在这一刻,汤玄策感觉浑身的血液都在燃烧!一股使命感,一股破茧重生感,在他心底油然而生。

他不知道他的人生这么走下去是对是错,但是对于一个处在生活绝境的人来说,他愿意去改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