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三百零三章 汤玄策的人生(上)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三百零三章 汤玄策的人生(上)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弘治皇帝一看到王承裕的文章便有定论,京中其他官员自然也作出准确的判断。

这里面的缘由,不仅仅是王承裕的文章写的好。还因为掌握着舆论的文官集团和卫所利益并不紧密,以及报纸在信息传播上远超这个时代的犀利。

四月初五的清晨,真理报第二期如期发行。

在这两天的时间中,吕纪先吕御史确实又组织了一批人手写文章反驳王承裕的观点。他有魏国公府提供的钱财,有老牌御史的身份,组织一批文人并非难事。

但是,也仅限于此。

第二期的真理报上,头版头条是吏部尚书马文升的文章。他赞成在京师、天津卫搞试点。

这是张昭亲自到吏部上门约稿的结果。对于这些朝堂大佬们而言,写篇文章于他们和喝水差不多。

接下来则是李阁老的得意门生,户部郎中徐贵的文章。

王小娘子当日还发愁文章的事,在李阁老隐晦的表态之后,其门生、故旧自然要摇旗呐喊。外加意识到报纸在舆论上优势的职业喷子们(言官)纷纷投稿。

真理报第一期的第四版上附有投稿方式和投稿地址。第二期的稿件根本不用愁。

吕纪先等人的文章都在第三版。

结果,可想而知。

身兼总编的王絮雪,用笔名“木兰”写一篇鼓吹废除卫所好处的豆腐块文章。之所以是豆腐块,因为文言文的文章都很简短的。科举八股文基本都只有几百字。这不像白话文,需要用很大的篇幅描述。

而“木兰”这个笔名,取自“花木兰”。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亦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蕴意。

四月五日的真理报在发行后,在京中进一步引起极大的轰动。街头巷尾,茶铺酒肆、青楼会馆俱是讨论废除卫所的议论声。

盖因,京中有很多卫所。太宗皇帝时期,设有七十二卫所拱卫京师。除开天子亲军外,比如锦衣卫就是卫的编制。其他的卫所约七八十万人都在此次革新之列。

出朝阳门外沿官道而行半里,便是一处略显繁华的集市。并非所有的进京人士都带着货物,非得由崇文门进京城。从通州而来的官道直通朝阳门。

这条道路上自然需要有歇脚、喝茶、吃饭的地方。而京城居,大不易。城外也会汇聚出消费的地点。

集市中的一间早点铺子里,汤玄策坐在店铺外支起来的桌子上吃着豆腐脑、油条。

耳边全是议论在京中搞试点废除卫所的话语。

“都说要搞试点,要改革,到底怎么改?咱们京中的情况,和宁夏、固原两镇又不一样。这卫所的土地啊,早就被瓜分殆尽。王老大人再清直也追不回来。”

“不是说王老大人是前吏部天官王少傅的幼子吗?”

“那顶什么用?现在不仅是土地的问题,关键是那些有着军籍的士卒这几代人繁衍下来,子孙早就在京中开枝散叶,各自谋生。谁还愿意回去种田?”

汤玄策穿着带半旧的直裰,袖口都磨起边,大口的喝着豆腐脑。心里微微一笑。

真理报第二期,本来只准备发行1000份,但是昨天上午供不应求,京中权贵派人到报社求购。昨天又紧急加印了2000份。总共销售出3000份。

他的这份工作得以保住。而报纸大卖,也令他看到一丝改变人生、生活的希望。

作为报社的编辑,每个月二两银子,中午、晚上报社有食堂管饭。饭菜普通,但是相比于他在国子监的苦逼生活,却要好上太多。国子监发的那点口粮够干什么?

汤玄策喝着咸咸的豆腐脑,都感觉到味蕾上似乎有点甜。

这年头,糖是奢侈品,等闲难得吃到一口。而酱油、盐、姜、醋、葱花这些调料还是常见的。

他知道为何汇聚着几十家食档、酒店、客栈的集市这里,吃个早餐都能听到议论废除卫所声。原因是,真理报社就在集市南半里外的大院中。

在这里吃早餐的,不是守着在这里等消息的大户奴仆,就是落魄文人,想要去报社投稿或应聘,博一个扬名的机会。

“现在京中舆论都已经在讨论任何废除卫所,和安置的问题。反对废除卫所者的论调已经不构成威胁啊!”

汤玄策心里思绪一闪,几口将豆腐脑喝完,付了五文钱,拿着半根油条,边走边吃,到占地一亩的报社前正好吃完。刚进大门,门房的瘸腿汉子热情的道:“老汤,快去正厅里见张相公。他等着你的。”

这瘸腿汉子是新军营在西北战场上活下来的老兵。领抚恤,退伍。不想回老家种地,由新军营的后勤部安排工作。

汤玄策微愣一下才反应过来“张相公”是谁,新军营的老兵们这么喊,指的是新秦伯。他心猛的一下提起来。新秦伯是何等地位?高高在上。

他一个穷酸监生,虽然在给新秦伯府上做事,但两人的世界差距太大啊。新秦伯找他,这为的什么事?

张昭这段时间都在帮王小娘子把关真理报。倒不是在看稿件。稿件有王小娘子、编辑在看。

现在真理报还没到稿件过多,需要编辑尽力筛选的地步。第一期时稿件偏少,第二期时稿件也才刚刚够。

更何况,张昭准备在第三期时再做改变:变成三开,六个版面。实在是京城这场关于是否废除卫所的讨论很激烈。真理报也因此而大卖。

张昭把关的是报纸排版、题头、各种琐事、决断王掌柜报上的事,还有去找重臣们要稿子。

四月六日的上午,张昭在西苑门口再次汇合朱厚照、崔元、刘瑾三人,带着朱厚照到真理报社去参观。

真理报社位于城东一里外,购买的一个富商的大宅改造而成,占地一亩。鉴于此时京城外和郊区没两样,报社的印刷工厂还有扩张的空间。

张昭依旧让王掌柜着手处理此事,把这栋大宅后面的荒地、田地买个几十亩。不管是囤地,还是扩建印刷工厂都可以。

“大用今天休假。其他人对报纸不感兴趣。所以,咱家跟着小爷出来。”

刘瑾跟着张昭往真理报社里走,和张昭说着话。报社的庭院里,古树参天,在夏初时颇显得幽静。

朱厚照换着富家子弟装束,穿着青色绸缎长衫,束着玉带,腰悬玉佩,兴冲冲的东瞧瞧、西看看。

“张昭,这就是能控制舆论的真理报?怎么看起来这么冷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