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两百六十七章 不待见(下)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两百六十七章 不待见(下)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白雪飘飘洒洒。

驿站里最好的院落后院里,王絮雪正和赵姨娘说话。王承裕宦游京师身边少不了人侍奉,正妻要留在老家侍奉父母,赵姨娘跟着他前往京师。

赵姨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美妇,穿着名贵的锦服。容颜美艳,纤腰如柳。气质、风韵都很出众。这时,招待着王絮雪在房间里喝茶,和她闲聊着,轻笑着道:“小雪,他对你怎么样?”

王小娘子年方十七,穿着青衫长裙,中等身量,婀娜多姿,脸蛋略显清廋,容颜绝美。屋内温暖的很,袄子自然脱掉。初为人妇的她,有一种娴静、明艳和娇媚的风情混合着。流露出幸福的神情,道:“相公对我挺好的。”

赵姨娘以一种过来人的语气感叹道:“傻丫头,男人都是贪图新鲜的性子。你既然决定和张相公在一起,往后有些事情得大度些,你这两个丫鬟是你的助力。而且,你的性情也要改改。不然会吃亏…”

王絮雪听着赵姨娘的经验之谈,俏脸微红,保持着礼貌的应答。

这叫她怎么说啊?

其实,夫君根本没有要她改变的意思,甚至和她约好,不许自称“贱妾”,而相互称呼“你、我”。踏青、游玩自不必说,还鼓励她出去转转,不要宅在家里。而她喜欢谈论、点评政事,这也由得她。还时不时教她。

还说回京之后,要为她创办一份报纸。专门用来解读邸报,点评朝廷大事。她来当主编。

而她和夫君间的私密不足为外人道。她出身大族,有些事知道。瑶琴、秋月两个俏丫鬟是跟着她的通房丫鬟。有些时候嬉戏也没避她们,关系亲密。夫君是尊重、爱惜她,不想在这段甜蜜的时光中分心到她人身上。

秋月、瑶琴两个站在一旁,想着这些时日以来的场景,俏脸微微发烫。同时心中有着期待,少爷说等回灵州后就吃掉她们。

赵姨娘说了一回,恍然想起来,道:“呀?光顾着咱们在这里说话,得去看看前头老爷哪里怎么样?之前老爷得张昭很有意见。”

王絮雪道:“那我们去看看。”

嘴上如此说,心里其实很淡定。她知道,以她夫君的本事,肯定会让她父亲消除不满的。

因为,他并不仅仅只是外界加给他的那些光环,也不是一个只知道打仗的武夫。他很有点东西的。

前厅里。

张昭谈起公事,王承裕心里有数,道:“曾家、甘州卫问题基本厘清。老夫正好杀鸡儆猴!”

曾家子骂当众骂他女儿不守妇道,他能给好脸色?想都别想,就是张昭那句话,按大明律办!

张昭点头道:“王大人敞亮,正当如此。固原镇这里定下来,宁夏镇哪里就好办。年底前把此事办完,上奏朝廷,我也好率大军启程回京师。”

王承裕忍不住皱眉,“你这么着急回京师?”他才和女儿见面,这是近三年来的第一面。本以为可以和女儿多聚一段时日。

张昭知道王承裕的心思,直言道:“西北这里已经没有大事。新军卫必须要尽快返京,避免落得镇守西北的局面。我也要回京去做我的事情。”

新军卫在西北这里呆久了,若等他的爵位都给钦差送来他还在灵州,恐怕会生变。焉知朝中某些会不会有压他几年的想法?张昭可没有坐镇边关的想法。

接下来,他要增强明王朝的国力,以求横扫漠北。他的舞台,或者说战场都应该在京师。那才是明王朝的政z中心。

王承裕忍不住叹口气,随即调整好情绪,提起宁夏镇心中一动,问道:“我回西北走的边镇。从红城堡那边过来时,听说你的长随陈康,年仅十六的百户对外放风,说你有一个生意,可以弥补那些将官们在田地上的损失。这到底怎么回事?”

张昭解释道:“王大人,这一次废除非服役军户们的户籍,分配土地。但两三年内肯定是看不到税收的。朝廷要免税。而且,军户们人数多,田地出的粮食未必够吃。

有一些富裕的劳动力需要消化。所以,我打算在灵州城、红城堡分办一个纺织厂。招募百姓进厂制造棉袄,羊毛衣。”

明代时,棉花早就已经普及开,而且纺织技术都有。成化朝的纸糊三阁老中的刘吉,绰号就是“刘棉花”。因为,棉花耐弹。以此可以得知棉花的推广程度。

但是弹棉花终究没有纺丝织布那么赚钱,江南一带的海贸都是出口丝绸。棉花制作的棉袄是主要的御寒衣物。明军的红胖袄里面就有棉花。

另外,羊毛可以用来制作成衣服可以御寒。这种技术在西北一带早就有。主要是羊毛有味道,所以没有推广开。

人类的社会性需求,在解决吃饭问题后,第一件大事就是穿衣。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从纺织业开始,是有着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而非偶然。

张昭希望开始逐渐涉足这个行业。

当然,纺织业能够消化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也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媒体的数据,新中国后,纺织产业解决了全国80%的工人就业。

王承裕出身西北,对本地的民俗一清二楚,沉吟着道:“那销路呢?”

张昭一听就知道王承裕还不算是技术性官僚,过于务虚,道:“办厂的事,我会让国泰商行接手,棉花可以向关中平原采购。羊毛则是通过收购所得。

办厂所得的利润,一个是用来兑现瑞昌号手中的银票。另一个就是分钱给军中的将士。这部分会以股份的形式发出去。军中百户及以上的军官才有资格购买。股份将来可以转让。

至于说销路。北地这么冷,卖的便宜点,总会有人要的。”

这年头,衣服是短缺的必须品。而能御寒的棉衣更是必须品。

并且,办这个工厂,他心中还另有计划。这只是一个开始。

王承裕忍不住点头,张昭说的很清楚。这足以解决他此次到西北来清查土地,废除军户们户籍所带的种种震荡、影响。再想想父亲在信里给他说的话。

他能来西北,不提王家和张昭的交换,里面还夹杂着他女儿的婚事,单说张昭这个办厂的想法,思虑的很周全。显然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预谋。如棋手一般,走一步看三步。

此子确实非常有才干,才华横溢!

当然,这种才华不是指的诗词、经义,而是指的经世济国之才!

王承裕道:“你中午留下来陪老夫喝一杯。”

他不自觉的摆起长辈的架子。而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