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两百四十八章 凭吊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两百四十八章 凭吊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张昭并不知道他对兵役的改革即将面临的阻力,也不知道王六小姐的想法。八月二十五日,他率新军卫接手灵州的防务。

随后,前往九十多里外的宁夏城拜访宁夏巡抚赵言信、宁夏镇总兵郭璘。相谈甚欢。

他和郭总兵相熟。之前七月份在韦州城中开军议,还聊过几句。而郭璘很清楚张昭将来的份量,对其斩首一万四千余也是很佩服,没有摆什么宿将的架子。

西北这里的边将,基本都是一刀一枪的拼出来的。不可否认有世袭的卫指挥使,像张昭印象不错的榆林卫指挥使姜汉就是世袭。但做到都指挥、总兵这一级的都有真本事。

而赵言信与李东阳有旧谊,对这颗冉冉升起的大明将星感官还不错。

此时还没到明末时那样,纯粹的以文官为大帅、督师,武将居于其下。张昭得授“新秦伯”,至少在面子上,巡抚们会维持和睦。

当然,要说对张昭多么尊敬,那是没有的。文官们现在连英国公张懋的俸禄都敢克扣,哪怕张昭这个新鲜出炉的伯爷?

晚间时分,宁夏镇的监军来拜会张昭。他在宫中有些门道,知道张昭深得陈宽、萧敬等宫中大佬的看重。

料理完这些官面上的事情,张昭返回富庶的灵州城。期间,又有附近的灵州卫、各堡、寨的守备、游击将军、参将、副总兵等来拜见。张昭这里再一次门庭若市。

耽搁数日后,九月初六,张昭率领王武、庞泰等亲卫以及韩瓒、骑兵连前往花马池。

新一期的邸报已经抵达,刊登了三边总督史琳的奏章。还有围绕此事的言官奏章。朝廷上估计在争论。张昭的奏章要比史总督晚十天发出的。

奏章内容自然比史总督更进一步,要求在西北的固原镇进行试点。现在还没有回音。

趁着这个空隙时间,他到花马池凭吊都指挥王泰。同时,新兵训练结束的新兵二团,由孙启栋、冯无忌率领着沿边墙西来,会在花马池和他汇合。

而新军卫的事务,招募由陈康、方贯两个去完成。方贯因功升职,实授百户。陈康则是功过相抵,还是副百户。新军卫目前架构略作调整,将“新兵百户”改为“副百户”。

训练由吴臣、刘二狗、李逍遥、赵辰等人负责。张昭这里只管训练进度、计划审批。因为训练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比如:肉食、米面、药材、弹药、枪械。

这要由后勤部门调配。

半个月前,都督周豫和张安在红城堡拜访张昭时,周豫说起都指挥王泰在花马池殉国的事迹。这些消息,周豫这种老油条自然比张昭灵通。

张昭打听过,王泰是西北的军中世家,其后人都有叔伯照顾,他派人送了二百两银子给王泰的遗孀、儿子,便没有去特殊的关照。同时,心中起了凭吊之意。

有些人,不应当被遗忘的。特别是在胜利后。

灵州去往花马池不过两百余里。张昭等人一路骑马前行,于九月十日抵达。

花马池新任的参将是参将、都指挥刘雄。此公之前在延绥镇任职。调到花马池这个危险之地驻守,自然是要官升一级。

“张相公…”

刘雄带着几十名亲卫骑兵在花马池外十里迎着张昭一行,客气的见礼。

张昭的亲卫本来只有一个排40人,战后抽调一批老兵补充进来,组建一个警卫连。他带在身边的通常是40人。一个个穿着土布军装,背着燧发枪,精神十足。一看就知道是精锐。

当然,他们都是骑马的步兵。

跟着张昭的还有韩瓒的骑兵连。这才是马上作战的骑士。目前韩瓒才招到80人,算上韦州大捷幸存的20名士卒,只有100人。张昭给骑兵连的满额是加强连的编制,共200人。

林同作为斥候队的队长,副百户,亦跟在队伍中。

这次来花马池,差不多算是骑兵连的一次拉练。

张昭和都指挥刘雄客气几句,两军汇合在一起,往花马池而去。张昭问道:“刘参将,新军卫的新兵二团到了吗?”

“回张相公的话,他们已经派人来拿着文书来通知。大约在今天下午时抵达。”

刘雄一身甲胄,骑着马跟在张昭身边,显得颇为恭敬。

张昭目前还没有被朝廷册封为“新秦伯”,所以众将基本都是跟着新军卫上下讨口彩,以“相公”称呼之。

张昭点点头,在巍峨的明长城面前略作停留。吩咐道:“带我去王都指挥殉国的地方看看吧。”

此时随着总督府一声令下,花马池、小盐池、韦州、萌城一带都在用水泥修筑城墙,堡、寨。花马池屡次被鞑靼人打破,到处都有民夫、工匠在修缮城墙,不下四五千人。

刘雄步行着,将张昭一行人带到花马池城东南角一座被破坏的石堡前,低声道:“张相公,这里就是王都指挥的殉国之地。从石堡的痕迹看,鞑子是先用投石机轰击,再用攻城车攻进去的。王都指挥麾下剩余的数百人全部战死。”

张昭、王武、庞泰、韩瓒、林同跟着刘雄走进石堡中,里面随处可见大片干涸的血迹。

刘雄讲解道:“据闻,鞑靼的可汗小王子曾经在开战前招降过,但是被王都指挥拒绝。他麾下的五千人全部战死,无一幸存。尸首全部都被鞑靼人埋在城外的坑中。”

张昭仰望着阴森的石堡,注视着墙壁上斑驳的血迹,仿佛还能听见当日王泰等人宁死不屈的厮杀声。这是民族气节啊!轻声感怀道:“历史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不会忘记他们的功绩。刘参将,在这里给他们立个碑吧,供后人瞻仰。所需的用度,都由我来出。”

刘雄点点头,沉默片刻,道:“张相公,以下官的身份给他们立碑没得辱没他们。以相公的身份立碑,他们的英灵才能得以安息,名字才会被传诵。”

张昭轻轻的点头。这正是他前来凭吊的原因。他想为这些人做一点事情!

不是说朝廷、史总督、边将们不近人情。王泰等的后人都有抚恤。而是这种精神的感怀、延续,只有他这个后世之人懂。

从石堡里出来,张昭令人拿来酒,敬此地的英灵三碗酒,道:“我提议我们为王都指挥他们这些不屈的男儿默哀三分钟。”

王武、庞泰、韩瓒、林同、新军卫的将士,并刘雄、以及他麾下在此地的千户、百户,还有附近做工的民夫都停下来,默默的低头。

上午时分,飒爽的秋风扫过,天地间一片肃穆。有某种精神在传递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