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秦浩川知晓了一切。
他站在银白色的金属望台上,俯视着下方。
“这里是我们的观星台,我们看向宇宙的地方。”系统说道:“这是我们曾经最辉煌时刻的象征,那时候,我们第一次清晰的了解了‘我们’的宇宙。”
……
宇宙由一个巨大的发光的球体,一个略小一些的实心的球体,以及一颗永恒发光的光点组成。
在那个略小一些的实心球体上,有那么一个小小的文明,这个文明的名称,用音译的方式很难精准的描绘,因此,在系统的口中,这个文明叫做“灵碑文明”。
最早的时候,灵碑文明也爆发过战火,但那还是他们刚刚发现火的时候,当他们意识到斗争会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灾难,痛苦,以及毁灭之后,战火便消失了。
会有这样的结果,灵碑文明的人的独有的天赋能力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是的,灵碑文明的人,拥有一种在他们自己看来稀松平常,在秦浩川眼中却无法想象的能力:共情。
用比较玄幻的说话就是,他们的“灵魂”可以互相感知彼此,喜怒哀乐,更进一步的,那些关系亲密的个体,互相生活的时间久了,甚至能够从那情绪中感受到一丝对方的想法。
于是在某一天,最后一场让战斗双方都痛苦万分的战斗结束之后,一个和平的文明诞生了。
从那以后,灵碑文明经历了上千个“灵碑年”,最终发展到了覆盖全球的程度。
然后,他们抬起头,看向天空。
认识到“灵碑星”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耗费了他们很长的一段时间,因为他们的天空永远只有两个事物:太阳,以及星星。
太阳日复一日的从地平线升起,在地平线落下,而星星,只有在每年的特定时间的夜晚才能看到。
这两个孤独的参照物永远固定在他们自己的轨道上。
“按照你们的历法,我们的一年只有两个月,不,应该是两个星期。”系统说。
那之后,他们用另一段很长的时间,发现了那个让他们感到绝望的“事实”。
“宇宙”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会不断消散到“虚空”之中,长此以往,“宇宙”终将变成冰冷的坟墓。
在这样颓废的氛围中,灵碑文明度过了上百年,直到后来他们突然领悟到,“宇宙”变得冰冷需要数百亿个“灵碑年”,担心这个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回顾历史,这颓废的几百年,是灵碑文明最后悔,最遗憾的几百年。”系统说。
数百年后,灵碑文明的理论技术终于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开始科学的研究他们的宇宙,而后发现了一个好消息。
那颗承载了无数美好幻想的星星,其本质应当是一个拥有着令他们难以相信的质量的超级太阳,其理论质量超过他们现有太阳质量几十个数量级。
在最初推算出那个星星的质量的时候,没有人相信这个数值是正确的,但通过相同方式测算出来的太阳的质量,却和用其他方式测算出来的太阳的质量基本吻合,一系列证据都证明了这个发现的正确性。
但如果这个质量是正确的,那么按照其他理论推算,那颗星星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就绝不该是现在这个样子。
这个问题曾困扰了他们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某个近乎于开玩笑一般的创意出现:如果,如果那不是一个太阳,而是无数个太阳的聚合体呢?
众所周知,一把石子,站远了看,就是一块石头。
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于是乎,一个初步的“真正的宇宙”的概念开始诞生。
按照这个理论,在“真正的宇宙”中,文明可以延续数百亿亿亿亿个百亿“灵碑年”。
于是,他们决定冒一次险。
为了远航,灵碑文明开始攀科技树了。
“当时的我们根本没有见过真正的‘宇宙’,建立的模型太过简陋,我们按照最理想的宇宙模型建造了远航舰队,却没有想到,在宇宙中存在的可不只是天体。”
灵碑文明用了四百多灵碑年才初步建立了完整的远航科技树,之后建造远航舰队又用了一百多灵碑年,整支舰队由十三艘母舰组成,其余各种作业舰艇无数。
这十三艘母舰,是灵碑文明的技术结晶,每一艘母舰都相当于一个完整的生态圈,为了建造这十三艘母舰,灵碑文明几乎拆解了整个母星,为了储备足够的能源物质,他们几乎抽取了十万分之一的恒星质量,比空载母舰的总质量还要大。
准备完全,灵碑文明终于上路了,按照原定计划,他们需要跨越五百光灵碑年的距离,算上加速和减速的时间,总计耗时八千灵碑年。
然而,仅仅出航了一千灵碑年,灵碑文明便遭遇了灭顶之灾。
“我们设想了各种可能存在的危险,并为此做足了准备,但是,宇宙中的危险比想象的要多得多,其类型更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迄今为止,我已经见到过太多的宇宙险境,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当初我们未曾想到过的。”
即便是以系统现在的眼光来看,当初灵碑文明所遭遇的险境也是最最危险的那一类,并非特殊天体,也并非诡异能量爆发,而是法则的畸变。
那是一片直径约三光灵碑年的区域,在茫茫宇宙中,这点距离并不算什么,对于灵碑文明的预算航程而言,这三光年也不算什么,但就是这短短的三光年,让灵碑文明陷入了灭顶之灾。
“起初,没人注意到这场灾难,那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记错的数字,一个偶然出现的系统偏差,一个不算严重的导航系统的故障,一个因共情而产生的群体性幻觉,一场……无法挽回的灾难。”
灵碑文明的舰载计算机几乎是用它能做出的最快的反应做出了减速决定,但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