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启复汉 > 第三章 安排

启复汉 第三章 安排

作者:勇起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07:47 来源:笔趣阁

祠堂后面有三间房,中间一间摆放着一些桌椅,左右厢房有两张木床,这三间房是用来给族老谈事、裁决族中小矛盾的地方,两边厢房可以临时住人,也可以用来临时关人。

“坐!”族长刘礼槐指着进门后右手边的椅子说。

刘启随便选了个椅子坐下,等着族长开口说事。

等大家都落座后,族长开口道:

“找你来是想跟你再细聊一下你刚才的法子。”。

“大爷爷,我想先问您个问题。”刘启打断族长的话。

“嗯,你问。”

“刚才在大堂,虽然是我先提出来的两个方法并行,可是我觉得,这应该是族里本来就做好的决定吧。”刘启问道。

族里那么多活成精的老人,怎么可能没有个两全的法子。

自一百年前刘家先祖刘仓建立族学以来,基本能保证族里的孩子都识字,族里用族田确保了所有孩子最少3年的蒙学教育,这与附近的村寨截然不同,所以族里一直能人辈出。

族长沉吟了一会,回道:“是的,我们族老的决议跟你的想法基本相同。”

“那为什么不在族议时,一起说出来?”刘启问道。

“因为这个决定,会导致真的有兵灾来了,必然会牺牲一部分人,所以如果由我们族老提出这个决定,会激起族人的逆反。”这是三爷爷刘礼升的回答。然后继续说:”本来这个法子是大家讨论后,由周先生提出来,周先生是外姓人,他也愿意做这个'恶'人,没想到你先提了出来。“

“我明白了。既然族里已经有了决议,那我就没有再细述的必要了。况且我也是刚才在外面临时起意,并无细致妥善的措施。”刘启回道。

刘礼槐端起右手边桌子上的茶碗,喝了口茶,咳嗽了一下,清了清嗓子。继续说:

“既然你明白,那我们就敞开了说。”

“此次女真鞑子肯定会南下到济南府,我们这里遭兵灾的可能很大,十有**。”

“如果逃难,之前族志里记录的先祖迁徙历史,就会在我们这一代再次发生,到时候十个人里能活一两个就算好的了。”

“而且就算全部躲到山里,躲到冬天鞑子退兵之后再出来,荒了这茬菽,后面冬天、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会更惨烈,眼睁睁看着亲人饿死在自己面前而无能为力,那种经历….谁都不会想经历的。”

说道这里,族长的声音有些哽咽,不知道是不是以前的什么经历被碰触到。不过刘家堡一百年没饿死过人了,估计不是在堡里的经历。

“不能借粮吗?”刘启疑惑道。

“先不说兵灾后能不能借到粮食,就算能借的到,也只可能是问士绅老爷借,那些士绅老爷那么高的利息,趁火打劫,后面刘家堡衰败必成定局。”刘礼升回答了刘启的疑问。

“所以说,只能博一把,留下青壮博一把我们可以守住刘家堡,当然,最好的情况是别劫掠到我们这里。”刘礼槐继续说道。

“博一把的同时,再留一线希望,希望就是进山的妇孺。”刘礼升补充了一句。

听到这是唯一的办法,刘启的心里也不经有些低沉。

“叫你留下来,是想给你加加担子。”刘礼槐看了看刘启继续说道:“我知道你是族中年青人里最聪明的,学问没做到第一,是因为你心思没在做学问上。”

刘启有些羞愧,不知道怎么接话,必定这个年代读书是第一位的。

“族里现在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想你能善用你的智慧,肩负起延续刘家希望的职责。”说到这里,刘礼槐的声音里充满了希冀。

“您的意思是让我怎么承担?”刘启不明白族长的意思。

“这次进山的都是40岁一下的妇女和20岁以下的年青人,这里面必须有一个说话管事的,我们希望你来做。刚才你在外面的表现也应正了我们的想法没有错,你是个有智慧的人。”刘礼槐回答。

“这不行,我做不到。”刘启急忙反对。

“先别急着反对,选你是我们族老深思熟虑,并且达成一致的结果,妇人多优柔寡断,平时到没啥,在这乱世里,这就是致命的缺陷了。年轻人里就你最稳重,而且最聪明,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刘礼槐继续劝说到。

“这个真不行,先不说稳重、聪明,缺乏经验就是我最大的缺陷,这个我真做不了。而且我肯定不是唯一的选择,完全可以选一些老成持重的长辈主持。族长,这个事我真的不能答应您。”关系到刘氏几百年的传承,刘家堡几百人的生命,干系重大,刘启再次做出了坚决的反对。

“我们也考虑过选老人主持,可是选谁是个最大的问题,这不是平时的那些杂小事,这是关系生死存亡的事,大家一起赴死那是没得选,如果有活路,肯定会乱了人心….”刘礼升没有说完就被刘礼槐打断。

“不说这些,事情的重要性已经给你说清楚了。选择你,是我们族老再三讨论后的决定,我理解你一时难以抉择,我们给你时间回去考虑考虑,希望你能以大局为重。”刘礼槐说完摆了摆手。“不早了,回去休息吧,好好想想,我们等你的决定。”

“好”,刘启没有再说什么,站起来拱了拱手,转身出了房门。

回到家里,西厢房还亮着灯,想来父母都没有睡。

关了大门后,直接进入西厢房,父母都坐在床上。

“你回来了,饿不饿,要不要吃点啥。”母亲看见刘启进门,连忙问到,说着起身,准备去厨房。

“我不饿,您歇着吧,别忙了。”刘启一边说着,一边拉住母亲的胳膊,一起坐在床边。

“族里跟你说了啥?”看到刘启坐下,父亲刘智庆问道。

“说是让我做入山妇孺的管事。”

“你答应了没有?”

“没有”

“为啥,我觉的你可以。”刘父很是认同刘启的能力,特别是在见过刘启做的组合式弩弓之后,这种认同就上升到有点盲目了。

“干系太重,我怕我担不起责任,而且我也没有管这么多人的经验。”刘启回道。

“也对,按照下午族长说的要求,估计入山的怎么也得300人往上了。”刘父附和道。

刘父是个老实人,没有大智慧,但是有小农式的聪明,能感觉到今天议的事不简单。

“不答应也好,天塌了有高个顶着,族里能人多的是,我们做好自己的事就好。”刘父说着看了看刘母:“这次你母亲跟你进山,你现在也成年了,要照顾好你母亲。”

“说什么呢,孩子还小,我会照顾好我自己的。”刘母对刘父翻了个白眼。

“您放心,我这体格,进山的人里,谁委屈也委屈不到母亲身上。而且我做好了弩弓,可以打猎,也不会饿着母亲的。”刘启对父亲回复道。

“您在堡里要照顾好自己,虽然守堡很重要,不过咱们毕竟是民兵,没经过战事,要是打不过,能跑就跑,跑不了就投降,活下来最重要。”刘启对父亲再次叮嘱。

“这个不用你说,我心里自有定数。”

听到父亲这么说,刘启知道父亲已经有主意,便不再多言。

又和父母聊了一会,听着他们的嘱咐和循循善言,刘启感觉心里暖呼呼的。

……

又过了几天,期间族长刘礼槐来过家里几次,都是劝说刘启担事的,但是在刘启的强硬拒绝下,也明白强扭的瓜不甜,这两天再没有来过,估计有了别的安排。

时间到了元康二年八月十六日,中秋节刚过。

“中午跟我去祠堂,族议。”刘父对在院子里鼓捣的刘启说道。

“好。”刘启回到。

刘启现在做的是对反曲弓弓弦材料的研究,牛皮、牛筋、丝的弓弦性能好,但是价格贵。麻线的便宜,但是性能差,而且怕水。研究了几天还没有头绪。

中午祠堂里。

族长刘礼槐站在最前头,面对着大家。

“对于上次的决议,族里已经有了细致的安排,现在由礼高给大家说一说,大家回去做好准备。”

刘礼高上前一步:“我给大家说说,上次决议的妇女40岁以下包含40岁,孩子20岁以下包含20岁,进山避难,这点没变。族里做了统计,共计427人,名字在你们背后东边的墙上贴着,族议完了都看一看,然后回家先收拾好东西,准备充足吃穿、日用和基本的工具,八月二十日辰时在晒场集合,准时入山。”

“此次入山的队伍由三爷刘礼升带领,他也是唯一的老人,大家有没有异议?”

估计这项决定之前给每家主事都通过气,所以族议现场没人反对。

“那进山的事就这么定了,后面进山部分更细的分工和安排,到时候由三爷对大家在做阐述。”

“现在说说留守,族里打算组织200人的民兵队伍,由当了二十一年兵的族老刘礼振负责,两天一练,一次2个时辰。人员组成,基本一户抽1丁,家里留守丁多的多抽1丁。20岁以上50岁以下都在抽丁范围。具体人员也已确定,名单同样在背后西边的墙上贴着,族议完了都看一看,抽上的人回去最少准备一杆长枪,防具视自家情况自备。其他未安排的留守人员也要参加操练,5天一操,平时听族里安排,做好后勤工作,准备守堡器械材料。”

刘启听着上面的话,心里思量着,以前知道族老刘礼振当过兵,不知道其竟然当了二十一年,族里能选他当教头,想来其肯定是经验丰富。

等刘礼高说完,族长刘礼槐接着说:

“大体安排就是这样,族里从今天开始就算进入战备,我们都做好自己的事,相信我们刘家堡一定能度过难关。”说道最后一句,大吼了出来。

“一定度过难关!!”下面有族人跟着大声喊道。

……

“一定度过难关!!”

……

“一定度过难关!!”

……

越来越多的族人参与进来,跟着一起大喊,到最后大家都跟着喊,喊声冲出屋顶,震破云霄。

“希望一切平安,鞑子早早退兵,别来这里。”刘启心里默默的想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