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即鹿 > 第四十七章 均田府兵本 闻报南阳失

即鹿 第四十七章 均田府兵本 闻报南阳失

作者:赵子曰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6:55 来源:笔趣阁

“他们有怨言,但是无妨。” “为何?” 莘迩淡淡答道:“因为臣有兵。” 豪族有怨言,莘迩有兵,所以无妨,这话听来居然好像有那么一点霸气,却这不是莘迩素来以仁义示人的惯用风格,左氏听了,怔了一怔,说道:“将军此话莫不是在说笑?” 莘迩笑道:“太后冰雪聪明,臣此言的确调笑之语。不过此言虽为调笑,然臣说‘无妨’却不是假话,只是‘无妨’的原因自非是因臣手中有兵,而是另外两个缘由。” “冰雪聪明”的称赞引得左氏含羞一笑,她问道:“哪两个缘由?” “均田制下,除按口数分给田地以外,其家有牛者,每头牛亦分给田亩若干,限以四头牛为最上限,再此外,其家有奴婢者,亦如按口数给田一般,也分给田亩,……那豪族大姓,哪家不是耕牛多有、奴婢成群?这样一来,首先,多数的郡县大姓其实并无损失,其次,就算是有损失,损失也不是很大,换言之,损失的,亦即被收为官有的其家之田亩数量尚能在他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此其一也;为了弥补他们田亩上的损失,唐艾已令秦州各郡县的长吏,分别辟除此等豪族家的子弟出仕官寺,如有愿意从军者,亦按其材力,各给任用,此其二也。” 均田制这东西,比起创於本朝的占田制,存在一定的进步意义,但说白了,用后世的话讲,此制既然是“统治阶级”制定施行的制度,那么此制当然就不会背叛“统治阶级”的利益。比之占田制,此制的进步意义在於给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设置了一个上限,同时,给底层的百姓设置了一个拥有田地数量的底线,如此而已。 往根本里说,此制固然是会得罪到极少数占有土地极多的那种“超级门阀、豪强”,可对於占了“统治阶级”大部分数量的那些地主、豪强,此制并无严重侵害到他们的利益。 ——毕竟莘迩前世上学的时候,也是在课堂上学过“屠龙术”的,深知何为“统治阶级”,何为“被统治阶级”,在如今这么个时代背景下,在只能依靠地主、士绅来稳固统治的客观条件下,他自然是不会蠢到去得罪整个地主、士绅阶层,就算他对底层的百姓深怀同情,对底层百姓的苦难感同身受,他也不能感情用事,最多在施政上对底层百姓多加些照顾就是。 听了莘迩的回答,左氏想了一想,说道:“将军的意思是,一则豪族受的损失不大,二来将军且给予了他们家族子弟能额外出仕做官的补偿,因是他们虽有怨言,但未到为患的地步?” “臣正是此意。” 左氏轻轻地吐了口气,说道:“将军,决定试行均田制於秦州、朔方郡等地的时候,大王还没有亲政,这道令旨是我下的,令旨下了以后,便是将军那会儿还在谷阴之时,朝中反对的声音就不小,……将军离开谷阴,到金城设军府以后,朝中对此非议的声浪更大了,就连大王,也有些被非议说动。我这次来秦州巡视民情,来前,大王就与我说,请我看一看均田制在秦州的施行状况。今闻了将军此话,等我回去谷阴,便这般答复於大王罢,叫他把心放下!” 莘迩心道:“朝中对均田制的非议,我自是知悉,但张浑、孙衍等有识之士对此制都是赞成的,如此,便是那些不知趣,只看到自家碗中的短见之徒们再是反对,又有何用?”因为左氏提到了令狐乐,他不愿在左氏面前多说令狐乐,遂微微一笑,只说道,“太后可以请大王尽管宽心。”想起一事,笑道,“大王不是对臣所设立的府兵制十分赞许么?” “是啊。大王常说,府兵此制,藏兵於民,诚如将军建言设立此制时所讲的那句话:‘耕战一体’。无事耕桑,有时则举国皆兵。有了府兵制,等於是国家一下子多出了十万雄兵。” “太后可以告诉大王,等到均田制在定西全面推行开来以后,定西就不仅仅是只多了十万雄兵,并且在军资供应上,还会远比现在轻松。” 左氏问道:“将军此话何意?” 莘迩把他的长远构想道出,回答左氏,说道:“太后,国家把地分给了百姓,百姓得了好处,那百姓来做府兵,还需要国家再供给他们军械等物么?” “将军是说?” 莘迩答道:“等均田制在河州、陇州、沙州等地全面推开落实之后,再应募入郎将府的府兵,他们所用的军械、战马等物,及平常集合操练所需的吃食等,就可令之自备,不需国家再出了,这不就为国家省下了一大笔的军费开支么?……当然,臣刚才说的是平常时候,若是遇到战时,粮饷、犒赏、抚恤等费用,臣以为国家自然还是要出的。” 事实上,莘迩原本时空中,之所以会有府兵制的出现,其经济基础正是均田制。只不过,现而下在定西,莘迩是先试行的府兵制,然后才试行的均田制,把两者的次序给反了过来,所以如今定西的府兵制,军械、战马等方面,多是由郎将府发给府兵们使用的,但等到均田制全面推行以后,军械、战马等当然也就要如莘迩原本时空的那个府兵制一样,由府兵自备了。 左氏到底临朝多年,深知军费开支,着实是占了定西每年支出的大头,听到莘迩此话,她眼前一亮,欣喜说道:“要能这样,那可真是太好了!省下来的钱,……” 莘迩笑道:“省下来的钱可以用来发展民生。太后,你没有去过沙州,那里极度缺水,农桑等业主要依赖沟渠引水,然而前朝留下的暗渠等水利泰半年久失修,这就导致当地昔日的良田而今不得不荒废。上次臣讨伐龟兹、鄯善等西域诸国,路经沙州的敦煌等郡,触目所见,田地荒芜,为黄沙覆盖,看的臣真是心痛。国家若能在军费上省下一笔开支,第一条,就可用之重修沙州的暗渠,包括陇州、河州、秦州,也都可以大兴水利,并且同时建设道路,以方便商贾来往。一手农桑,一手货殖,两手并重,太后,苦干上几年,等到有了成果那时,臣相信,定西一定会大变样的,谁还敢再说咱们定西贫瘠?说不得,也是个塞上江南了!” 说着,莘迩畅快大笑。 左氏想到了可以发展民生,她信佛,也想到了可以用省下的那笔钱开凿佛窟,但在听了莘迩的这一番畅想以后,她记起莘迩对凿窟、建佛像此类之事,一直都是怀排斥、反对态度的,遂也就不再提自己的这个念头,温顺地附和莘迩的话,抿嘴笑道:“要能成塞上江南,则我定西百姓都得感谢将军!说起江南,我还从来没有去过,只闻那里水乡柔情,建康名都,海内名重,城内外衣冠云集,也不知这江南、这建康到底是何模样?”话语里透出憧憬之味。 “太后若想去江南,想去建康,这有何难?” “哦?” “早晚一日,臣会带着太后,临幸建康,江南风景,太后想看什么,臣就请太后看什么!” 建康是唐国天子所在之地,定西作为唐的藩国,左氏即便是去到江南,也是“朝觐”,何来“临幸”之语?左氏只当莘迩这话是开玩笑,也就没有纠正他的这个“错误”,便凑趣说道:“那我可就等着将军实现承诺了!” “臣是什么样的人,太后还不知么?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个承诺,臣必会为太后实现。” 谈谈说说,不知不觉,出城已四五里地,再前行不远,即到左氏此行视察民情的目的地,一个名叫苍泉聚的乡里。这个乡里,是莘迩精心选出,供左氏巡视的。就整个襄武县境内的诸多乡里而言,这个乡里算是比较富庶的一个,而且此个乡里住的都是唐人,不像别的乡里,都是唐、胡杂居。却就在此时,数骑从后头追来,到车驾近处,被扈从的殿后部队拦下。 拦下后,那殿后部队的军吏问清了那数骑的来意,赶将上前,报与左氏:“秦州刺史唐艾遣吏求见征西将军。” 莘迩说道:“太后青州再次稍等,臣去问问何事。” 左氏应道:“好。”目送莘迩驱马离开车边,她把车帘暂且放下,心道,“适才出城时,就有人在等阿瓜,与他说了些什么,这会儿唐艾又遣吏来追,却不知这两件事有无联系?如果有联系,又不知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两件事”其实无有联系,城中等莘迩的那人不是秦州州府的府吏,是莘迩城外营中的军吏,给莘迩禀报的是一件军务,但唐艾所遣追莘迩此吏,却的确是有件大事转禀莘迩。 莘迩见到这吏,听他说完,神色微变,盯住他,说道:“你说什么?” 这吏重复了一遍,说道:“启禀将军,唐使君刚接到的从关中传来的情报,南阳失陷了。” “何时失陷了?” “情报是四天前从咸阳发出来的,情报上说的是两天前南阳失陷,也就是说,南阳是六天前失陷的。” 莘迩面色阴晴不定,过了片刻,问道:“桓若现在何处?是生是死?” “情报上没有细说,只说南阳失陷之后,荆州兵突围得出,然伤亡甚重,至於桓若是生是死,尚且不知。” 莘迩问道:“蒲獾孙部呢?现在何处?” “情报上说,打下南阳郡以后,蒲獾孙目前暂停驻南阳。” 莘迩问道:“桓荆州那边是何动静?” “情报上无有言及。” 莘迩说道:“你先去回去,告诉千里,就说我马上就去州府。” “诺。” 这吏带着从骑,转马回去襄武县城。 莘迩返至左氏车边,说道:“太后,是一道军报,南阳失陷了。” 车帘掀开,露出了左氏吃惊的面容。 她说道:“南阳?我从谷阴南下秦州前,也就是十来天前,将军不是才给朝中通报过南阳的近况么?说蒲獾孙、桓若两军对垒城外、城内,僵持不下,却怎么忽就失陷了?” “南阳失陷,实则并不奇怪。” “为何不奇怪?” 莘迩答道:“自今天子登基建康以后,江左新朝因见桓荆州日渐势大於荆州,担心会重演之前几次的荆州兵临建康,胁迫朝廷的故事,於是决定组建一支号为‘北府’的新军,以制衡桓荆州。这件事,臣早前就已经奏报与过太后,太后是知道的。却也正亦因此故,桓荆州不能再如之前那样,全力支援南阳的桓若,他分了不少的兵马驻扎荆州东界,作为对扬州的防备。桓荆州无法全力支援桓若,蒲茂却在用兵徐州之余,没有断过给蒲洛孤的援助。此消彼长,南阳失陷不足为奇。……只是,臣没有想到,会失陷得这么快!” 程昼登基以后,江左朝廷开始在扬州组建新军。江左不像定西,还没有废止营户制,兵士在江左的政治地位是极低的,被视为贱,是以江左的土著百姓宁愿依附豪强大姓为徒附,也不愿当兵。故此,江左朝廷的这支新军,其招募的对象与荆州兵的精锐西府兵一样,都是北下的流民,或言之,是北下的流民帅,——荆州的西府兵和江左朝廷这支还在编练的北府新军,在招募兵卒方面,与通常的部队不同,不是面向单个的人招募的,它们招募的对象是拥有一定武装部曲的流民帅,从这个层面讲,与其说它们是“召兵”,不如说它们是“召将”,这且不必多说。只说北人本就比南人尚武,招募的又是流民帅,也就是成建制的武装流民集团,一旦这支新军组成,也就是说,不用怎么操练,其战力就必定相当可观,因是桓蒙现如今对扬州在编的这支新军是非常警惕的,对新军警惕,不免对南阳就会支援无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