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即鹿 > 第十一章 陈荪诫不才 此即千古奇

即鹿 第十一章 陈荪诫不才 此即千古奇

作者:赵子曰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6:55 来源:笔趣阁

莘迩问道:“何事?” 高充说道:“充在驿传住夜,偶闻传中驿吏窃语,说千里与秦虏的伪秦州刺史秦广宗互通书信,还送了礼物给秦广宗,秦广宗亦有还礼。……明公,此事可是经过朝廷允许的么?” “互通书信?” “是啊,明公。” “这事儿你要不说,我还真是不知。……君长,此事的详情,你可知悉?” 高充答道:“充不知。充身为来客,当时不好唤那几个驿吏细问,所以只是听到了那么一耳朵。不过话说回来,想来就算充问了那几个驿吏,料他们也不会知晓太多。” 莘迩虽是之前不知此事,但却不以为意,抚髭笑道:“此定是千里又在用攻心之计!……君长,千里攻取南安此战,当真是把攻心之计用得炉火纯青啊,我不如也。” 高充面色严肃,说道:“千里智谋固然绝伦,然若他与秦广宗通书信此事,并非是因遵从朝中的令旨,明公,此事却就不可小视啊!” “卿此话何意?怎么?你还担心千里会……”话未说完,莘迩醒悟过来,明白了高充话中的含意,拍了拍额头,“哎呀”一声,说道,“不错,卿言甚是!这件事的确不可小视!” “不可小视”,并非是不信任唐艾,担忧他“潜通敌国”,而是未经朝中允许,私与敌国边将通信,这是违反规制的,一旦被有心人抓住这个把柄,将之奏到朝中,弹劾唐艾,——毕竟 如今朝野上下,以宋闳、氾宽等为首的反对莘迩者的力量还是不小的,那么即是有莘迩在,朝廷肯定不会处置唐艾,但唐艾“秦州刺史”的位置,说不得,就会坐不稳当了。 莘迩沉吟片刻,问高充:“以卿之见,此事该何以处之?” “充愚见,明公宜飞书千里,叫他把与秦广宗通书信此事及早禀与朝中知道,并宜对其另加诫令,往后再有这样类似的事情,万万不可不经朝廷而私为之!” “好,就按卿说的办。我今天就给他去书!”莘迩想了下,又说道,“谷阴到陇西,来回一千五百里,便是我今日去书,等千里的上书到朝中,少说也要到月底,乃至明年正月初了,为防这期间会有人闻知奏劾,我且明日就上书太后,提前帮千里,先把此事禀奏一下。” 高充说道:“明公思虑周到,正该如此。明公爱千里之心,着实令充羡慕。” “君长,我爱的不是千里。” “那是?” 莘迩调笑也似地说道:“我爱的,是秦州!” 言外之意,帮唐艾,为的是稳定秦州。 高充闻言而笑,莘迩也哈哈大笑。 便在当天,莘迩去信唐艾,并於次日,把此事先密奏给了左氏知道。 高充回来时,已是十二月中旬。 正旦之日,照例是要朝贺的,这是一年当中最大的一次朝会。 不仅在谷阴的朝臣到时需要参加,外地州郡的长吏虽不能亲来谷阴参加朝贺,但上表和贡献方物是缺不了的,亦需遣使前来。 沙州、陇州,包括秦州,定西目前所有三州的州、郡长吏都派了人,西域诸国也都遣使,或唐或胡的各地使臣,携带恭贺新年大吉的上表、成车成车的方物贡献,有那心思活泛的地方长吏,还弄了些“祥瑞”,如什么多穗的麦子、生了奇纹的玉石、白色的老虎之类,也都一块带来,或远或近、络绎不绝地赶到,登时把天寒地冻、略显冷淡的谷阴城搞得热热火火。 来了不少莘迩的熟人,或者熟人的属僚。 沙州刺史杜亚、沙州郎将府的郎将向逵、西域大营的主将隗斑、西海太守索恭、敦煌太守张韶等等,连及祁连太守张道将等,当然还有秦州这边的唐艾、北宫越、张道崇、郭道庆等等,他们的使者到了谷阴,无一例外,俱是首先拜见莘迩。 他们带来的礼物,献给左氏、令狐乐的是一部分,献给莘迩的是一部分,尽管莘迩再三拒绝不要,可有的还是拒绝不掉,莘宅库房被堆得满满堂堂。 黄门省侍中陈荪家中。 陈荪的从子,令狐乐的那个近侍陈不才,把听来的种种莘家热闹的情形,添油加醋地说给了陈荪,末了说道:“阿父,前脚逼着太后、大王杀了白黎,……就在玄武黑殿里啊,当着大王的面,硬生生迫使太后降旨,斩了白黎,阿父,你是不知,没见那天回到灵钧台的寝宫后,大王是何等的失魂落魄!大王都掉眼泪了,阿父!大王对我说,他对不住白黎,没能保住白黎的性命,……阿父,莘阿瓜后脚就在国内州郡献给大王的方物送进宫前,竟然先大肆收取! “阿父、阿父,难怪右仆射氾公斥其是我定西今朝之淫威欺君的权臣也!” 陈荪倚坐榻上,本在悠闲地展卷读书,陈不才说莘家热闹情形的时候,他尚没当回事,这时听陈不才说到此处,他视线离开了书卷,抬脸看向陈不才,一手握书,一手召他近前。 陈不才到其榻前,躬身问道:“阿父有何吩咐?” “你把脸伸来。” “阿父?” 陈荪举书,作势打他,吓唬说道:“刚才的那些话不许再说,再让我听见,我大耳光地抽你!” “阿父!” “你以后少与氾家、宋家的那些朋党来往。你别当我不知,你这些时和他们走得太近了!” 陈不才说道:“阿父,我日常交往的俱我王城的风流名士,不与他们交往,我何以能得高名?” 陈荪放下书卷,教诲地说道:“我陈家在定西的立足根本,你难道不明么?我陈家从来靠的不是陇地阀族。不才,咱们陈家不是陇州人,侨居於陇罢了,宋、氾等家,你纵是再与他们来往密切,终究你还是个外人!最好的结果不外乎是,你做个他们的鹰犬,得用时用你,不用时就把你扔到一边,如此而已。我陈家在定西的立足之基,靠的是大王,靠的是咱们不掺和党争。你从今以后,老老实实的在宫里,伺候好大王就是,其它的,你一概不许理会!” “可是阿父,莘阿瓜权凌大王……” “住口!” “阿父!” “大王尚未亲政,莘公乃先王的托孤重臣,掌朝施政,是莘公的分内之任,何来莘公欺凌大王一说?” 陈不才说道:“阿父,你也是顾命大臣之一啊!而今却是莘阿瓜独大。‘大王尚未亲政’?阿父,莘阿瓜权倾朝野,并得太后宠信,照这个势头下去,阿父,我只怕大王是亲不了政了!” “我现居黄门侍中,三高官吏之一,‘顾命’二字,自是当之无愧,又哪里来的莘阿瓜独大?” 听了陈荪如同自欺欺人一般的此话,陈不才瞅了他眼,想再说些什么,到底他身为晚辈,顾及陈荪脸面,终是没有吭声。 陈荪只当没瞧出他的小心思,说道:“不才,你不要管我亦是顾命之一,也不要管莘公与大王的关系如何,再过四年,大王加冠成年,到那时,无论莘公怎样权重,无论神攻入怎样得太后宠信,大王都是一定要亲政的。你只管这几年中,把大王服侍好,其它的不要管就行了。” “就怕当时,就算大王亲政,也有名无实!” 陈荪皱起眉头,说道:“你这孩子,枉我觉得你是我家后辈中最聪敏的一个,故把你送进宫中,做了大王的从侍,却听不懂话么?大王亲政有名也好,无实也罢,那是大王的事,与你何干?只要我家不掺和到本地阀族与莘公的争斗中去,管他来日大王是否能真的亲政,管他来日是谁在我定西说了算,我陈家不还是都能如以前、现在一样,安享富贵么?” 陈不才有点听明白了陈荪的意思,说道:“阿父是说,不管大王能否真的亲政,不管日后我定西谁家当权,是大王也好、莘公也好,抑或宋氾等阀族也罢,只要我家独善其身,那就都能保住我家现在的富贵?……阿父,你这是谁掌权跟谁走啊,墙头草,没有立场!” 陈不才此话入耳,陈荪却没有生气,他把手中的《老子》在陈不才眼前晃了一晃,说出了一句充满哲理的话,他悠悠说道:“不闻有无之论耶?没有立场,也是一种立场。” “阿父,你这话太深奥了。” “深奥不深奥的,你自己体会。不才,记住,以后少与宋、氾两家的朋党来往,於今莘公用兵连胜,威震海内,新政变革,德播定西,而宋闳、氾宽俱处野而还不了朝,非有大变,则他两家就一定成不了什么事,你跟他们混,没有好处!……你适才说张道将也给莘公送礼了?你倒可与张道将作些深交。不才,道将此子,初虽得邀美誉,纨绔子弟耳,后其家遭难,他一改前非,尽洗纨绔之气,居能如换了个人似的,宋、氾子弟,无可比者,他将来必成大器。” 陈荪一边说着,一边重新展开书,低头继续去看,挥了挥衣袖,示意陈不才出去。 陈不才倒退出门,刚到门口,听到陈荪又说了一句。 陈荪命令说道:“你明天备上礼物,也去莘公家,给莘公拜个早年贺喜。” 陈不才不情不愿,挤眉弄眼地应道:“是。” “谒见莘公时,把你的这幅嘴脸收起来!” “诺。” 陈不才果遵陈荪之令,次日去莘家拜年,却莘迩没在家中,被左氏召进宫吃酒了。陈不才乐得未见,把礼物放下,辞别自去。这且不说。 倏忽数日,到了腊月三十,这天下午,一干定西的大臣就奉旨入宫,当晚宫中设宴,通宵达旦,至次日新年正旦的清晨,宴席方散。莘迩为首,带着群臣陪同左氏、令狐乐,登高观赏新年的第一次日出。上午,朝臣、外使百余人,唐人、胡人、西域诸国人,俱汇於玄武黑殿之中,依旧以莘迩为首,麴爽、陈荪等为次,齐齐拜倒殿上,进表贺年。 九州寒霜,山川冰冻,新的一年已然来到。 …… 按照旧例故事,朝中有朝贺,地方州郡亦有相似的礼节仪式。 州郡的重要吏员在正旦这天,也都要到州府、郡府、县府,给长吏拜年贺喜。 秦州三郡,以及汉中等蜀地的使者早几天前就到了秦州的州治陇西郡襄武县,便於莘迩等朝贺左氏、令狐乐的差不多同一时间,他们亦纷纷到了州府,来给唐艾贺年。 然而府中没有见到唐艾。 州府的吏员说唐艾昨天便服出府,直到现下未归。 兴冲冲跑来的诸吏,闻得此言,各个意外,俱是愕然,面面相觑。 不免众人交头接耳,几乎人人在问:“使君这是去哪儿了?” 是啊,唐艾这是去哪儿了? 却原来,唐艾不好这些俗礼,嫌麻烦,但这些“俗礼”是前代秦朝就有的,他也没办法单在秦州禁止,於是便在昨天躲了出去。 也不是干躲。 出任秦州刺史至今,为给来年的大战打下基础,他抓紧时间,已把早前计划好的那些要在秦州施行的各项新政大多颁布了下去,但因军政诸务繁忙,他还没有机会亲自去看看各地落实的具体情况,便干脆借此机会,他决定到陇西郡和对岸的南安郡视察一番。 各郡吏员在州府猜测他行踪的时候,他正在南安郡的郡治獂道县。 南安郡为新得之地,是新政的重要施政地点之一,论距离的话,獂道县与襄武县隔渭水相望,也比襄武县与陇西郡的其它县城离得近,故是唐艾先到了此地。 於两个亲近从吏、魏咸领着的十来个扮成百姓装束的军中勇士之护从下,唐艾乘牛车,在獂道县境内转了一圈,县中的几个乡都去瞧了一瞧,赤亭等地的兵营,他也远远地观望了下,看了大半天,对新政在獂道县的落实状况,心中有了数,就对魏咸等说道:“走,去郡府!” 傍晚时分,到了獂道县城。 魏咸过去,出示唐艾给自己开的路引,守门的吏卒查验无误,放他们进城。 入到城内,听见一阵鼓声,刚好是城中的“市”到了今天关市的时辰,唐艾命车去到市外,撩起车帘,观察了多时出市的商贾、百姓,没有多说什么,令道:“走吧,不看了。” 市在城西北角,郡府在城东南角。 说是郡府,其实像个小城,府外四面俱起高墙,亦有大门。攻打獂道的那一仗,就在这座小城外头,还打了一场小的攻坚战。当时战斗的痕迹,犹存墙上。到了这里,没有隐藏身份的必要了,门卒惊闻唐艾驾至,赶紧请他们一行人入内,忙不迭地前头去给府中报信。 穿过一片墙下的空地,唐艾的坐车驰入郡府。 才入郡府的府门,就听到了郭道庆的声音:“使君,你怎么来了?来也不预先通知下官一句!” 唐艾挑帘,探头出去,看见郭道庆立在车边,笑道:“老郭,你这迎我,也迎得太快了吧?”顾视外头院中,见或拜或揖的,有十四五个吏员,知必都是来给郭道庆拜年的郡、县大吏,指了指,说道,“这都晚上了,他们怎么还在?怎么?老郭,你还要请客,留他们用饭?”细看郭道庆,发觉他黑脸上似是有点红,——郭道庆的肤色太黑,这点红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奇怪地问道,“你这是在生气?这干子吏员谁惹怒你了?” 郭道庆说道:“使君,不是下官迎得快,是下官本就在院中。也不是谁惹怒了下官,实是、实是……,使君,实是本郡碰着了一件千古奇事,下官一时不知该如何处办。” “什么千古奇事?” 郭道庆扭脸,冲那十几个吏员中的一人说道:“你近前来。” 那吏员行到近处,下揖做礼,说道:“拜见使君。” 郭道庆止住他,没好气地说道:“行了,行了。”转对唐艾,说道,“使君,这就是下官说的千古奇事。” 唐艾不解郭道庆的意思,上下打量此吏。 这个吏员的个头不是很高,略显瘦,年岁大概二十四五,相貌寻常,剃面傅粉,穿着官服,衣香浓郁,腰佩百石吏的印绶,并无古怪之处,俨然是个常见的士子、吏员之流。 唐艾便问道:“他怎么了?” “使君,他、他、他是个女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