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即鹿 > 第十章 太后纤指柔 知公桓荆州

即鹿 第十章 太后纤指柔 知公桓荆州

作者:赵子曰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6:55 来源:笔趣阁

“阿瓜!” “太后。” 想起了殿内没有外人,只有梵境、满愿这两个贴身宫女,且此二宫女还立在丹墀上的王座后,左氏朝外抽出了小半的手停了下来,预先没有准备的吃惊,旋即被羞涩取代,便在她额头精心修饰的花黄妆容下,莘迩分明看到,她如水的眼波里竟仿如隐含渴盼已久的喜悦,然到底害羞,她又不由地垂下螓首,不敢与莘迩对视,一副含羞带怯的样子,越发显得楚楚动人。 “太后!” “阿瓜……,你这是做什么?” 握住左氏手这个行为,完全是莘迩的情不由己,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做出这样的事,这时缓过神来,左手柔弱无骨的纤指在手,他胸口如擂,口干舌燥,结结巴巴地说道:“臣、臣……” “你,你怎样?” “臣、臣……,臣想奏禀太后……” “奏禀我什么?” “……,太后,祁连郡冻伤的马都已经被拔若能治好了。” 左氏抬起了头,看到莘迩的窘状,嘴角不觉露出了笑容,她说道:“阿瓜,这就是你想对我说的么?”几句对话过去,她的情绪却竟是比莘迩调整得还快。 “臣,……臣一日不见太后,就如隔三秋!” “阿瓜,我、我也……” 便在这时,殿外的宦官禀道:“启禀太后,大王求见。” 就像触了电,莘迩与左氏的手顿时分开。莘迩慌忙地朝边上退去,退得太急,差点踩住衣袍。他站稳未久,一个身量已成的少年,穿着王者的衣冠,腰围金带,手按剑柄,阔步步入殿中。 这少年眉目英挺,身姿矫健,唇上长了一层淡淡的茸须,可不就是令狐乐! 在其身侧,两个与他年岁相仿的侍官相从,其一是唐人,乃陈荪的从子,名叫陈不才,另一个剪发齐眉,脑袋扁扁,碧眼高鼻,是个龟兹人,便即白黎。 莘迩撩衣下拜,尽量把声音放慢,说道:“臣莘迩拜见大王。” “征虏将军也在啊。” “臣新得邺县方面的一道军报,特来禀与太后。” “什么军报?” “蒲茂……” 左氏插口,责备地说道:“大王,还不请征虏起身?” “是,母后。将军请起。母后,你不舒服么?” 左氏说道:“没有。” “那我怎么听你的声音有些发颤?脸也红彤彤的。不会是天冷受寒了吧?” 左氏掩饰地说道:“许是殿内太热了。” 莘迩打断了他母子俩的对话,说道:“谢大王。”起将身,像是担心令狐乐继续追问左氏,马上接着说道,“蒲茂攻陷了邺县,慕容瞻为其所擒。” 令狐乐的注意力果然一下被吸引住了,说道:“邺县被氐奴打下了?” 莘迩答道:“是,大王。” “那明年咱们的秦州那边,是不是要打大仗了?” 莘迩说道:“大王英明远见,只怕是的。” 令狐乐闻言,不惧反喜,搓着手在莘迩前头转了几圈,止下步,跃跃欲试地说道:“这几年凡有征战,国家皆劳征虏,将军,孤今年十六,明年就十七了,秦州此战,孤替你打,如何?” “大王此话,折煞臣,哪里有为君者替臣子打仗的?只有做臣子的,为君上肝脑涂地!” “将军这是不欲孤去秦州打此仗了?” 莘迩满脸的诚惶诚恐,说道:“谚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市井、乡野的黔首小民,尚且如此,况乎大王?临敌交锋,刀枪无眼,大王万金之躯,以臣愚见,实不宜冒受此险。” “说来说去,你就是不准孤嘛!” 莘迩重新拜倒,说道:“臣岂敢不准大王!大王此话,臣不敢闻!” “母后,你说,秦州此战,我去打,好不好?” 左氏的声音已经恢复了正常,她先对莘迩说道:“将军,你快请起来。”等莘迩起来,才接住令狐乐的问话,说道,“大王,打仗可不是那么好打的!大王年纪还小,此前也没有经历过战阵,而秦州此战,干系重大,往重里说,将会关系到我定西的存亡,这场仗啊,还是托付给征虏,大王就不要去了。” “打仗有何难么?无非排兵布阵。宫中的那些兵书,我都早已读熟,母后,你也看见了,我隔三差五的,就按兵书所教,操练不才、白黎他们,……征虏,你不也说孤操练得很好么?” 莘迩应道:“是,大王天纵之才,非臣能比。” 左氏蹙眉,说道:“大王,你的那点子操练,只是小孩子家家的玩乐,怎能与真刀实枪的打仗相比?” “母后,我不是小孩子了!” 一个变声期的公鸭嗓子不合时宜地响起,操着带有异国口音的唐话说道:“是呀,太后,……” 莘迩、左氏不约而同,都把目光投向了说话此人的脸上,说话这人正是白黎。 莘迩不等他说完,面沉如水,说道:“这里有你一个小奴说话的份么?” 白黎转目看莘迩,莘迩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这句话像是训斥,但单从话音来听,却似乎没有怒意,他自恃得令狐乐的宠爱,便不以为意,说道:“将军……” 莘迩问引令狐乐等进来的那个宦官,说道:“奴婢之属,於君前无诏可而言,此何罪也?” 那宦官呆了呆,看向左氏,左氏没有说话,他就答道:“君前无礼,此大不敬罪。” “该当何处?” “坐斩。” 莘迩冲左氏、令狐乐行礼,正色说道:“四时宫是议国事的场所,白黎,奴也,本就不该登入此殿,君上无诏可而复敢妄言,臣请太后、大王依律斩之,以明君威不可犯也!” 令狐乐大惊失色,说道:“将军?母后!” 左氏犹豫说道:“将军,白黎是龟兹王的从子,其虽不敬,若就斩了?” “什么龟兹王?白纯,大王的阶下囚耳!白黎,亦大王之俘囚。俘囚、奴婢,却敢不敬於君前,太后,如不斩之,何以重大王之威?何以重太后之尊?” 左氏想想,是这么个道理,尽管不忍白黎的性命就这么交代,还是点头说道:“将军说的是。” 令狐乐“母后,不能杀”的惊慌叫喊中,那宦官得了左氏的许可,唤进来两个殿外的卫士,把吓成一滩烂泥的白黎拖了出去。自是不能在宫中杀人,那宦官与卫士把之带到了宫外的诏狱内,传下左氏的懿旨,由诏狱的狱卒行刑,随后那宦官赶回复命。这些不必多说。 却说殿中,白黎被拖出去后,莘迩再次向令狐乐行礼,温声说道:“大王,你还记得臣几年前出征西域回来的时候么?臣为大王尽破西域诸国,为大王带回了白纯、白黎等数百西域诸国的王侯、权贵,大王观献俘礼於城楼,那些所谓的王侯、贵戚就像是羊群一般,匍匐於大王的脚下,谷阴五城的百姓观者如堵,当其之时,五城呼大王万岁的声音响彻云霄。 “大王,你还记得么?” “……孤记得。” “大王,这就是为君者的威严啊!” “这就是为君者的威严?” 莘迩说道:“大王,北地丧乱百年,於今之时,我定西以东,触目尽胡,神州中原,满地膻腥,此非但是我定西需上下一心,御敌守境之时,也是英雄奋武,求图光复中原之日!大王英武绝伦,今年齿虽少,然已有志征伐,臣敢断言,等大王亲政之后,必可成雄武之君! “臣才疏能浅,不过是为大王灭了几个西域的小国,待至来日,如大王不嫌臣愚陋,臣请为大王马前驱,为大王披肝沥胆,决死敌前,蒲秦、慕容氏、贺浑邪,何足大王灭之!到了那个时候,大王君临北国,收复我华夏故土,还我华夏衣冠,士杰影从,百姓归心,那个威风,又岂然是数年前臣献俘与大王之时可以比的!” “……是么?将军。” “臣有一物献给大王。” “何物?” “中台兵部新制成了一副海内堪舆图,臣明日就呈献大王。大王,那图中以红为底色者,是现为我大唐所有的地方,以白为底色者,俱为我华夏之故土,而现为诸胡所据的地方。大王,敢问大王,知道臣的志愿么?” “将军何志?” 莘迩慷慨激昂,大声地说道:“臣之志,就是把图中白为底色之地,一点点、一点点,把它们全都抹红!把这些咱们华夏先人、把这些咱们祖宗的所居之地,全都光复!把这些地方的我华夏生民,全都救出水火,给他们再造一个朗朗乾坤!”莘迩这话是他的真心话,说到动情处,他第三次的下拜在地,——这一次是他主动的,他说道,“大王,此便是臣之志!”他问令狐乐,说道,“大王,臣的志愿,大王知道了么?” “将军此志,壮哉!孤知道了。” “大王,你真的知道了么?” “……知道了。” …… 行出宫去,在王益富卑躬屈膝的陪从下,过了宫渠,莘迩上到车中。 临离开之前,莘迩掀开车帘,向巍峨的四时宫城又望了一眼。 王益富说道:“莘公,有什么吩咐么?” “调你服侍大王的令旨不日就下,你好生当差。” “是。” 莘迩对王益富其实没有什么吩咐,但他心中却有所思。 他望着四时宫,想道:“乐儿真的知道我的志向,明白我的意思了么?” 车帘放下,车厢中变得幽暗。牛车碾着积雪,依然吱吱呀呀的,回莘公府去了。 …… 几天后,迁王益富为宦丞,掌领令狐乐宫中宦官的旨意下到,王益富欢欢喜喜地上任不提。 又数日后,高充出使归来。 与秃发勃野一般,高充也是刚到谷阴,就马不停蹄地到莘公府,晋见莘迩。 莘迩亦如对待勃野,在堂门口相迎,把住他的手,携他入堂。 高充试图挣开莘迩,想要下拜行礼,莘迩笑着把他拉到榻前,叫他坐下,说道:“君长,你是我的故吏,今又为国出使,不管从你我情谊,还是从你的为国不辞辛劳来讲,都不必多礼。” “明公厚爱,充惭愧。” 莘迩回到己榻坐下,笑道:“我已接到你提前送来的禀报,你此次出使,代表我定西成功地与桓荆州达成约定,蒲秦如犯我秦州,桓荆州就发蜀中兵助我,这是大功一件,你惭愧什么?” “充能为国与桓荆州定下此约,非充之功,实是赖明公之威德也。” “哦?赖我威德?君长,你这叫什么话?” 高充原本相貌白洁,是个仪表风流的士人外表,连着出使了几趟,现在搞得又黑又瘦,直如莘迩帐下一兵,然而精神头不错,他说道:“明公有所不知。充与桓荆州定约成后,还陇之时,习山图送充於道,他私与充言,桓荆州这次肯与我定西结定此约,不仅是为了不使秦州王土再陷氐胡,亦是因敬重明公的威德,期望明公能够牵制住秦虏的精锐,以助他收复洛阳。” 雉县,已经被桓蒙打下,抢攻雉县的秦兵,也被他击退了,但是一来天气越来越冷,二来,邺县亦已归秦,是以他没有紧随着就进兵洛阳,目前屯兵於雉、宛。 莘迩略作忖思,便就明白了习山图这个明明对自己没多少好感的人,为何会对高充说这些私底话的缘故,摸着短髭,笑道:“君长,习山图给你说的这些话,料是出自桓荆州的授意吧。” “明公英明,充也是这么认为的。” “这么说来,邺县虽然已为蒲茂所破,桓荆州却还有意攻打洛阳啊。” “明公,习山图对充言道,桓荆州帐外值宿的亲兵,屡於深夜,闻其帐中呼‘洛都’!” 莘迩闻言,由衷赞佩,说道:“桓荆州矢志不忘,北复洛都,可慷可慨!” “是啊,明公。习山图说,桓荆州醉后,尝与亲近属僚言说,神州不复,愧为人臣!又说,天下之大,虽英俊千万,然将来可光复神州者,唯他与明公二人也。” “桓荆州太高看我了!” “明公在我定西,自秉政以今,往观明公行止,无不公而忘私,往观明公历政,无不是为了富国强兵,明公所以如此为者,充知之,正是为了光复中原。充以为,桓荆州与明公虽相见仅有一面,知明公者,却桓荆州也,充亦以为,神州若果可得光复,必明公不能!” 高充面色严整,言辞恳挚,莘迩看了他两看,不知为何,心头浮起了一点欣慰之感,笑了笑,没有再说这个话题,转而说道:“你与桓荆州定下约定,这是头等的大功,我会上奏太后、大王,为请功的。君长,我且问你,你在南阳,听说殷扬州那里的情况了么?” “听到了一些。” “徐州离我陇州太远,殷扬州那里的近况我尚未闻,其部在徐州的进展如何?” “具体的战况,充也不是很清楚,只返程前,听闻殷扬州还没有把下邳全郡打下。” “到你回来时还没有打下下邳?” “是啊,明公。” 莘迩沉吟说道:“打彭城的蒲秦军已撤,他却连下邳还没打下,这般看来,他要是不及早撤军,一场败仗将是难免的了。” “桓荆州也是这样判断。” 正如莘迩向左氏分析的,殷荡如果在徐州吃了败仗,很有可能影响到桓蒙会不会帮定西协防秦州,尽管高充与桓蒙结下了约定,也尽管从高充这里,知道了桓蒙对洛阳念念在兹,一心想要收复洛阳,可这只是现在的情况,等到明年,等到蒲秦大举进攻秦州之时,情况会不会出现变化?莘迩拿捏不准。而若没有了桓蒙的帮助,只靠定西来守秦州,压力就会极大。 莘迩思忖多时,展开衣袖,轻轻一挥,说道:“罢了!殷扬州吃不吃败仗,咱们做不了主;桓荆州会否变卦,咱们也做不了主。君长,这回劳你出使,你也成功地与桓荆州结下了约定,该做的、能做的,可以说,咱们已经都做了!归根结底,秦州能否守住,还是八个字。” “敢问明公,哪八个字?”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高充低声重复了两遍这八个字,体会到了其中的含义,说道:“明公所言甚是!” “你回来时,路经秦州,见千里了么?” “见了,千里还请充吃了顿酒。”听莘迩提起唐艾,高充想起了一事,说道,“明公,充在秦州,风闻了一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