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即鹿 > 第二十五章 报与左氏知 金城郎将任

即鹿 第二十五章 报与左氏知 金城郎将任

作者:赵子曰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6:55 来源:笔趣阁

令狐妍与莘迩成亲两年了,肚子一直没有动静,要非刘乐给莘迩生了个女儿,以莘迩现下政敌遍布朝野的状况,恐怕没准儿谷阴城中都会已经有“莘公有隐疾”的另种谣言出来了。而今令狐妍终於怀孕,这是个大好的消息,莘迩惊喜过后,给了那医官重赏,随即立刻回家。

回家的路上,莘迩想起,令狐妍是宗室,与左氏的关系很好,三两天头的被左氏召进宫去,这件大喜事,却是需得第一时间告诉左氏,即吩咐魏咸,叫他亲去宫中,向左氏禀报此喜。

到了家里,大头已经料到,莘迩闻讯之后,必然会马上回来,喜滋滋地在前院庭中等他多时了,见他回来,就前头带路,几乎是一蹦一跳地引着他去后宅令狐妍的卧室。

只见令狐妍躺在床上,目光呆滞,望着房梁,一动不动。

莘迩吓了一跳,说道:“神爱,怎么了?哪里不舒服么?”

令狐妍慢慢地把目光落下,转到莘迩的身上,过了好一会儿,说道:“我的闺中密友中,已经做了母亲的有几个,她们说,生孩子的时候会很痛。阿瓜,是这样么?”

莘迩摸了摸短髭,安慰令狐妍,说道:“哪里会痛了?你别听她们胡说!”

“可是我与太后有次闲聊,太后也是这么说的。”

可以骗令狐妍说,她的那些闺中密友们是胡说,但总不好说左氏也是胡说。莘迩担心令狐妍会因此害怕,导致情绪低落,对她和胎儿都会不好,因随机应变,说道:“你与太后不同。”

“何处不同了?”

莘迩像模像样地说道:“你平日爱骑猎,身子骨比太后结实。你看我军中的兵卒,有那体格强健的,受点小伤都不当回事,然而体格稍弱的,便是扭个脚也会叫疼连天。神爱,生孩子和这个是一回事,疼不疼、痛不痛,全看自己的身体壮实不壮实。”

令狐妍大怒,说道:“你把我和那些臭烘烘的兵隶相比么?”

“神爱,你当知我非此意!”

“那你是何意?”

莘迩心道:“我闻说怀孕的妇人,情绪常会起伏不定。想来也是,肚中多了个婴孩,行动既不方便,心境亦会受到影响。神爱现今才有孕不久,辛苦的日子在后头呢。我身为夫君,在这事儿上没什么可帮她的,且拿低做小,多顺着她,不要触怒於她就是,并应得多哄她开心。”

说到“拿低做小”,在莘迩看来,实也是夫妻间相处的一种策略,他对此是相当拿手的,便不再多做辩解,赔笑说道,“是我说错了,神爱,你不要生气。生孩子没有什么可怕的。你要不信我的话,这两天,你不妨问问伽罗,看伽罗怎么说,可好?”

知道了令狐妍怀孕的消息之当时,刘乐就来给她贺过喜了,只是令狐妍没有问她生孩子痛不痛。听了莘迩这话,令狐妍想道:“阿瓜这老东西整天花言巧语,只会哄我,伽罗憨真,不会说假话,明天我就问问她!”

莘迩比令狐妍是大了不少,但他的年纪也不大,今年还不到三十,因了怀孕对情绪造成的负面影响,到了令狐妍的心中,他竟是成个老东西了。

莘迩自是不知令狐妍心中在想些什么,好言好语,安慰了她好久。外头暮色渐深,到了饭时,令狐妍没有起床的意思,莘迩遂冲大头使了个眼色,叫她去把晚饭拿进来。

四个小菜,一碗粥,加上一份刘壮特意命令后厨做的、给令狐妍补身子的参汤,放在一个红漆黑底的食盘上,很快就被大头端了进来。

莘迩先千请万请,把令狐妍请得坐起了身,然后坐到床边的榻上,亲手喂给她吃。莘家的厨子是刘壮精选留下的,厨艺上佳,做出的饭菜十分可口。令狐妍初时尚情绪不高,然她生性外向,随着美食入口,渐渐的,生孩子痛不痛的这点担忧被抛到了脑后,吃得眉飞色舞起来。

看着这夫妻和美的一幕,大头乐得捂嘴而笑。

令狐妍瞧见,没好气地冲她说道:“笑,叫你笑!也有你怀孕的一天!”

大头俏脸微红,偷觑莘迩,心道:“成婚两年,翁主总算有孕,真是件天大的喜事,我也一块石头落地,放了心了!至若产子,翁主娇贵,怕疼,我是不怕的!我倒想也能如翁主一样,怀个孩子,伽罗的女儿多可爱呀!只是,这却非我一人能够做主,还是得看家主!”又想道,“也不知翁主怀的是子是女?盼能是个儿子吧!最好能如傅夫子家的,生个龙凤胎!”

喂完令狐妍吃饭,等她重新躺下养神,莘迩出去洗漱。刘壮、刘乐、阿丑等等,一干家中上下,在刘壮的带头下,齐聚院中,伏拜贺喜。莘迩把大头早提前准备好的喜钱,赏给他们。

合宅上下,喜气融融。

……

次日,是朝会的日子。

虽是家中有了大喜事,朝会仍是不可不去的。

莘迩一早醒来,令狐妍还在熟睡,他轻手轻脚地起来,由大头伺候着穿戴好上朝的衣冠、印绶,在别堂中随便吃了些饭食,出门之前,交代大头,说道:“你看好了神爱,从今天起,酒是不能再喝了,骑马射猎,能不去就不去,她若是闲得无聊,你请刘翁去市中,多给她买些好玩的玩意,或者找些西域的伎僮,叫来家中耍耍把戏,做个消遣时间之用。”

大头应道:“大家放心!”

她挺起胸脯,下保证似的说道,“有我在,酒和射猎,翁主断然是不可能再沾的!”

莘迩点了点头,到前院,坐入车中,前去上朝。

今天是五天一次的正式朝会,三省六部的长吏、品级足够的属僚,在京的诸侯、将军们,以及负责京师谷阴军政事务的官员,全都要参加。

四时宫外,停满了牛车、官车,等候入宫的官吏不下百人。

一看到莘迩驾至,他们大半涌了过来。

位卑者恭谨行礼;位高者如孙衍此类,或莘迩心腹如黄荣、羊馥、羊髦等,与莘迩小做叙谈。

莘迩没有架子,对这些官员,不分尊卑,悉数以礼相待,非要找点区别出来的话,那就是对孙衍、曹斐这些重要的政治、军事盟友,礼敬之余,多了许多的亲热。

麴爽、陈荪、张浑几人和已经从西海郡回朝,就任中台右仆射的氾丹也在。

他们要么自恃身份,要么敌视莘迩,却是即便过来问候莘迩,至多也只是说些天气凉热,寒暄而已,抑或干脆就不过来。氾丹就没过去,远远地站在一边,与三四个交好的朝臣不知在聊些什么,一眼都没往莘迩这边看。莘迩注意到了氾丹的作态,也不生气,随其心意。

张浑的车驾离莘迩停车的位置最近,不像麴爽、陈荪,寒暄过后,就各回去了自己的车边,他只能与莘迩对谈。

因为张金、张道将父子的获罪下狱之事,张家与莘迩早前有仇,现如今两边虽是过往的事情,很有默契地都不再提起,但根本上言之,张家作为土著阀族,与莘迩这个族望不显的外来寓士,其实不是一路人,他两下当前的“表面友好”,仅是各取所需罢了。

张家需要的是,借莘迩的权势,重振其家的家声,尽最大的努力,消弭他们曾被令狐奉沉重打击,连令狐乐的顾命大臣都没有能当上的恶劣后果。莘迩需要的是,在接连与宋、氾两家激烈的斗争,相继把宋闳、氾宽逐出朝堂过后,借张家到底是陇州头等门阀之一的昔日高名,缓解本地右姓、士人对他掌权的排斥。说白了,张家与莘迩彼此,现今只有利益的关系。

亦是出於此因,两人说没几句,就无话可说了,不过两人都是老练的政治人物,没话说不要紧,可以找话说,话题遂落到了现下的朔方战事和才经过一场鏖战的秦州的情况。

莘迩笑道:“张公,公家堪称是芝兰满庭啊!伯仁前与李亮守百顷山,战功卓著,今治武都郡,恩威并著,大有政声,当地的唐、胡百姓无不对他拥戴有加,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叔仁驻镇安夷,金城太守奏报朝中,云‘羌、鲜卑诸胡,尽服其威’;明宝宰牧祁连,到任以今,不止百姓乐之,而且短短数月,祁连官牧的马、羊等畜就数目增长,政绩斐然。

“张公,公家的这一门后进俊彦,不知羡煞了多少人啊!”

伯仁,便是张道崇。叔仁,是张浑的三子,名叫张道岳。张道岳现任安夷护军,安夷是金城郡的一个县。金城等东南八郡,境内多羌人,也有为数不少的鲜卑各部,因为胡人的数量多,所以定西在此处设立了几个直辖朝廷管辖的军职机构,安夷护军是其中之一。

夸奖张道崇、张道岳的话,莘迩不是“奉承”张浑的,张浑的这两个儿子,的确是各有才能。武都一战,张道崇以文儒之身,却胆气出众,就是定西的猛将北宫越对他的胆量也是赞不绝口,且在战斗中,与李亮配合得不错,李亮后来私下向莘迩汇报时,对他亦是多有称赞;而张道岳,於定西向来是以“慷慨有烈气”而闻名的,沉敏上不及其长兄,壮武上则胜之。

张浑的从子张道将,莘迩夸他的话,更是真心之言。自经过那番家族受到重创的挫折,张道将成长飞快,与宋家的宋方、宋羡截然相反,简直换了个人似的。

张浑谦逊地说道:“设无莘公挥指,岂有秦州之胜?阿虎些许微功,哪里敢当莘公赞许?至若政声,治一郡,何如治一国?阿虎、阿蜍都是小才,不值一提。阿犬好武轻文,太过刚勇,不瞒莘公,我一直都为此忧心,生怕他会做错了事,坏其己身事小,误了国家事大!”

虎,是张道崇的小名。蜍,不必多说,是张道将的小名。犬,是张道岳的小名。

这个时代,因为士人解放天性,崇尚自然洒脱,所以“非是正式名字”的小名,乃最是被士人们青睐,最喜用作对对方的称呼的,君可呼臣小名,长辈可呼晚辈小名,兄弟、朋友间也可以小名互称,甚至有那不羁的,对长辈背后亦以小名呼之的也有之,莘迩的小名“阿瓜”,也正是因此,现下已经走出定西,传到了蒲秦、慕容魏、贺浑邪掌控的徐州与江左各地。

莘迩笑道:“於今天下乱战,正是需要刚勇之才的时候!张公,我正打算重用叔仁!”

“重用阿犬?莘公,此话何意?”

莘迩说道:“中台近日一直在讨论放营户为编户齐民,设立军府这件政措,此事,张公应是知晓的。现在已经定下,先在沙州与西海、朔方两郡试行此政,候以时日,且观成效,若是效果不错,接下来就要在我定西全国推广。东南八郡,麴令告诉我,在中台的计划中,预备设立两个军府,一个在西平,一个便是在金城。金城郡府的郎将,以我看来,非叔仁莫属!”

东南八郡多侨郡,说是八个郡,很多的郡都是只有一个、两个县,总体的占地方圆不大,故是将来在此地设立军府,只计划设立两个。

军府的权力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负责从治内郡县中的所有百姓中,挑选府兵的工作;一个是对治内所有的府兵,进行操练和平时的管理工作。这两个权力一个牵涉到治内的全部编户齐民,一个牵涉到治内的军事管理权,都是很大的权力。而军府设立在何处,势必就像郡治设立在何处一样,不免就会引起各郡、各县士人的争抢,所谓“近水楼台”,军府若是在设立他们的郡中、县中,他们也就肯定能从中得到好处。

东南八郡是麴氏的固有地盘,今麴硕病故,麴爽贪权寡智,颇失人望,麴家在朝野的势力虽是已不如往昔,然而在东南八郡还是最大的势族,西平是麴氏的家乡,这里必须要一个,并且郎将府的郎将还必须得是麴家的人,此是不需言明的题中之义。

另一个军府,事实上,至今还没有明确定下设在哪里,中台有出身侨士的官吏建议设在唐兴这样的侨郡中,理由为唐兴是之前麴硕的住帐之地;有出身土著的官吏建议设立在金城郡,理由也很冠冕堂皇,因为在前代秦朝之时,现下的东南八郡之地,都是属於金城的,也就是说,原本这一带是只有金城一郡的。现今在东南八郡设立军府,不在金城设一个似乎过不去。

麴爽没有支持前一个建议,即是这个建议得到了他此前的长史、现任唐兴太守的田居的支持,这回倒是听从了曾建议他辞掉中台令之职的属吏裴遗的进言,出於拉拢东南八郡土著士人的目的,反而支持了后一个建议。

麴爽的小九九,莘迩是一清二楚,但莘迩也倾向於设立在金城。只是他的这个倾向,与麴爽不同,不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而是从全局的利益出发。现在的金城郡的位置,在黄河西岸,东邻蒲秦的陇东等郡,且东南与秦州相距不远,是个战略要地,军府设在此处,利於日后的用兵,不管是秦州有急,需要支援,还是大举向东,渡河进攻关中,此地都是上好之选。

金城军府的郎将,麴爽有意推举裴遗出任。

军府设在金城郡,莘迩为了定西的利益,表示同意。

西平郎将已是麴氏的人,金城郎将再是麴氏的人?莘迩却就不能同意了。

如前所述,军府的权力很重,而陇州就这么大的地方,民口就这么多,够格设立军府的地方因之也就不多,西海、朔方两郡的军府是边塞性质的,此两郡治内的民口也少,可以忽略不计,除此之外,也就三大块,一个西边的沙州,一个唐昌郡到京师所在之武威郡的中间地带,再一个就是东南八郡和秦州。只凭这一点,东南八郡的这两个军府,莘迩就不能允许全部由麴家的人掌控的,况且借此设军府的机会,插手入东南的军政,此亦莘迩之期望,当然便越发不能同意全由麴家的人出任东南八郡的郎将了,可麴氏在东南八郡的影响太大,不任裴遗,该换何人,才能既服众,又能使麴爽没法坚决反对?想来想去,莘迩想到了张道岳。

张道岳的护军府现在金城郡境内,他又是张家的子弟,张浑的嫡子,张氏尽管势衰,士林中的名气仍与麴氏齐名,或者说,比儒业、文学稍欠,多靠军功立足朝中的麴氏还要高,用他为将来的金城军府郎将,无论从哪个方面,都能堵住麴爽和其党羽的口。

那么说了,把张道岳放到金城军府郎将的位置上,就不怕张家与麴家联起手来,共同对付莘迩么?莘迩对此是不怕的。两个缘故,一来,陇州的四大阀族,宋、氾、张三家都是重文,与麴家一直都不亲近;二来,莘迩已经看透了麴爽的性格,此人度量小,无远见,张道岳如果就任金城军府郎将,他只会把张道岳看作是眼中钉,绝不会友善待之。

张浑听了莘迩的话,脸上颜色不变,心中想道:“这哪里是重用?莘阿瓜是想把阿犬架在火上烧啊!”抚着染黑的胡须,慢腾腾地说道,“阿犬虽为安夷护军,少经战阵,恐怕不能胜任此职。”

莘迩微微一笑,说道:“叔仁若不胜任,伯仁必胜任矣。”

张道岳少经战阵,张道崇却可是刚打过武都一战。

张浑一时词穷,不知该如何接话,勉强说道:“武都之战,上赖莘公指挥,下多靠李亮,阿虎因人成事,纯是坐享其成,究其实能,也是不知兵事的!”

莘迩笑了笑,说道:“阿虎、阿犬,皆公家后起之秀,公何谦也!”顾问立在旁边的曹斐,说道,“老曹,你是我国中名将,你来说说,伯仁、叔仁,是否适於金城郎将之任?”

曹斐身著红色的褶袴戎装,戴着武冠,穿着皮靴,腰佩宝剑,剑鞘和剑柄上俱镶嵌宝石,五光十色,个头虽矮,比莘迩矮了一头,比张浑也矮了一些,但是神态甚为威风。

他挠着腮帮,看一看莘迩,又看一看张浑,毫不见外地亦亲昵地唤张道崇、张道岳兄弟的小名,大大咧咧地说道:“张公,你确实是太谦虚了!阿虎、阿犬两个,都是我定西的英杰,一个金城郎将,他两人有何不能胜任的?照我看啊,他两人,随便是谁出任,都没丁点问题!”

莘迩、张浑说话的时候,黄荣等也都在边上。

黄荣听张浑说到刚才那里,瞅了张浑眼,不满地心道:“先王薨时,你张家已衰,要非明公举荐,你会能复起朝中,今任内史监,俨然名列三部长吏之一么?这头老狐狸,只占便宜,不肯作事,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且看等到明公举任张道崇或张道岳出任金城郎将之时,你若依旧执意不愿,说不得,我也只好寻些你的错处,上表弹劾於你了!”

唐艾亦在边上,他没有黄荣这些迅捷转过的念头,但对张浑的推脱也小有不满,见张浑还想再说什么,摇了摇羽扇,开口截住了他,不给他再说话的机会,与莘迩说道:“明公,沙州、西海、朔方的军府设立之议,和把朔方河北岸的草场分给朔方府兵、西海侯部的部民之事,中台这两天都已经讨论完毕,今日朝会,艾就上书朝中,奏请此两件事的落实。”

唐艾的办事效率很高,两天的功夫,就把莘迩交代给他的事情给办好了。

莘迩问道:“麴令是何意见?”

方才麴爽过来与莘迩打招呼时,两人没有谈及公事。

唐艾说道:“麴令无有异议。”

“既是如此,你等下就上奏朝中,请太后、大王定夺罢。”

上朝的时辰到,众臣以莘迩为首,麴爽、张浑、陈荪、黄荣等三部长吏其次,曹斐以骠骑将军之尊,也在次列,余下的按照个人的官职、年齿,分别随从於后,百数臣子鱼贯入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