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即鹿 > 第二十四章 碧鹅黄荣恨 明公重旧情

即鹿 第二十四章 碧鹅黄荣恨 明公重旧情

作者:赵子曰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6:55 来源:笔趣阁

莘迩说道:“我知道与你没有干系。”

宋翩松了口气,说道:“明公英明!”

莘迩说道:“我希望能与你有干系。”

宋翩愕然,说道:“明公此话何意?”

“你听不懂么?”

“翩愚钝,请明公开示。”

莘迩微笑说道:“想想,好好想想,想想就能懂了。”

宋翩努力地想了想,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他心惊胆战地说道:“明公……。”

“老宋,你先出去吧,我与景桓有话说。”

就像是昨天乞大力领受了调查谣言来源的任务之后,因为当时觉得任务很重,故此在拜辞出堂的时候,脚步略微沉重一样,宋翩亦是拖着沉重的步伐,倒退着出到了堂外。

到了堂外的游廊上,他直起了身子,抬脸举目,正与堂中莘迩的目光相对。

莘迩脸上依然带着笑容,看似和蔼可亲,然而两人间隔着堂中、堂外的漫长距离,一个身在深幽的堂中,一个身在绘着彩画的廊上,恍惚间,却是如同两个世界,使宋翩觉得莘迩遥远如在云端。宋翩不由自主地想道:“这还是那个昔年在建康郡时的莘幼著么?”

昔在建康郡时的莘迩,其实为人处世,接人待物,与今日都并无多大的区别,都是一样的城府深沉、待人客气,极少有雷霆之怒的时候,表面看像是没有什么变化,但不知为何,却叫宋翩不复再如从前那般,敢在他面前随性而为,如今只感到他深不可测,令人畏惧。

莘迩微微笑着,向宋翩点了点头。

宋翩赶忙惶恐地低下头去,半躬着身,再次行了一礼,退出了走廊,然后这才转过身去,沿着院中的青石板路,向府外而去。

堂中只剩下了莘迩与黄荣。

黄荣等莘迩把目光从宋翩那里收回,投到了自己的身上,适时地开口说道:“明公,今日召荣来,就是为了宋羡造谣、传谣之事吧?”

“不错。”

“明公打算怎么处理此事?”

“正要问问你的意见。”

因为黄荣闲时喜穿绿色的袍服,不管居家,还是访友、参宴,经常一身绿衣,且言行矜持,故是京师中那些出身高贵、瞧不起他的士人们,私下里嘲笑,给他起了个“碧鹅”的外号。

此时黄荣坐在榻上,腰杆笔直,脖颈上昂,虽他是刚从官廨出来,未着绿袍便服,却其这幅坐姿,果然俨然如鹅,这个外号还真是一点没有起错。

在方才莘迩与宋翩说话的时候,黄荣已经脑筋急转,就宋羡此事,进行过思索了,当下闻得莘迩发问,他不作迟疑,立刻回答,说道:“明公,荣的愚见,第一,最好不要急着抓宋羡!”

“第二呢?”

“第二,荣以为,可先暗中调查一下宋羡近日来的书信来往情况,及他都见过谁人。”

这两点与莘迩的决定一模一样,莘迩不动生色,问道:“还有第三么?”

“有。”

“第三是什么?”

黄荣的灰褐色眼珠,透出阴沉的光芒,说道:“第三,针对宋羡近日书信、所见过之人的调查,可把重点放在其中有无西郡、祁连等郡的士人上,如有,那就看看这些士人,与西郡、祁连等郡的中正有无关系。”

“如果有关系呢?”

“如果有关系,……明公,这不就是一个可以借机把西郡、祁连等郡中正悉数换掉,改以侨士出任的大好机会么?”

西郡是宋家的祖籍所在,祁连郡的郡守此前是宋闳的次子宋鉴,宋家在当地很有影响;而另一方面,这两个郡的中正,目前都是偏向宋、氾等阀族政治立场的土著名士。

“中正”这个东西,把持着乡品的评定,往浅里说,决定着本乡所有士人的仕途前景,往重里说,被中正看重的、给以高等乡品的士人,必然多是与其政治立场一致、最起码是不相违的,或言之“同类”,如此,当被他们赏识的士人们步入仕途后,因为这些士人的乡品高、声誉高,起家的官职也好、随后的升迁也罢,都是中低等乡品的士人无法相比的,换言之,这些士人的仕途较与其它的士人仕途,显而易见的,是快车道,他们能够更快、更迅速地升到高层,执掌权力,带来的结果便是,就更会是决定朝廷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关键因素。

缘由政治、经济资源的有限,土、寓士人间的矛盾是非常激烈的,从黄荣被京师的土著士流呼为“碧鹅”就可看出这一点。——早在建康郡时,莘迩对此也就已经有了深刻的、切身的感触,所以在随后与宋、氾等家的政斗中,莘迩选择了依仗寓士、寒士为自己的政治基本盘,如孙衍、唐艾、黄荣、羊馥、羊髦,皆是寓士的出身,张龟则是寒士的代表。

通过手上的军权,和孙衍等寓士、寒士的拥护、助阵,当然,也有莘迩所采取之分化、拉拢土著士族这个策略的正确原因,莘迩先后取得了与宋家、与氾家斗争的胜利,可实事求是地说,在底层,在郡县,莘迩的政治力量还是相对薄弱的。

自掌权以今,莘迩一直想着改变这个局面,也对此做了一些事。

一方面,设立武举、健儿营,扩大在平民百姓中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即是在各郡“中正”的任人上,到现下为止,也做出了一些变革,把侨郡的中正,大多已换成了寓士来担任,但像西郡这样的土著郡,却还一直还没有机会能给以改革,这类郡的“中正”,而下仍全部是土著士人。

若把“三省六部制”,看作是莘迩在政治架构顶层方面的改革的话,“把各郡中正至少半数以上换成寓士”,便是莘迩在政治结构基层方面,想要进行的改革。

而且与前者比较,后者於长远来说,对莘迩更加重要。

唯是一直以来,苦无机会。

现在就像黄荣说的,机会来了。

事实上,这也正是为何莘迩不叫乞大力抓捕宋羡的根源,莘迩也想到了这一点。

不过,想到了这一点归想到了这一点,查宋羡的书信来往、近日所见之人,这件事可以交给乞大力去办,查出来之后,怎么把查出的内容,牵涉到西郡、祁连等郡的中正头上,又怎么上书朝中,把换中正此事给提出来,这件大事,乞大力却是没有能力去办的,得另选其人,此,便是莘迩召黄荣来见的缘故。

莘迩从容说道:“景桓,书信来往、近日所见各是谁人诸事,大力已经去查了。估计不用太久就能查得清楚,待到查清,余下之事,就交你来办,如何?”

有的人为官,八面玲珑,怕得罪人;有的人为官,勇猛精进,不怕得罪人。

黄荣是第二种人,莘迩的这话正合了他的心意。

想那郡中正的人选,事关郡内广大未仕士人的仕途,如果换土著士人为寓士来出任中正此事,是由他黄荣办成的话,那么可以想见,他黄荣在各郡寓士、寒士心目中的形象必然会得到一个飞跃的提升,他黄荣在国内士流中的名气,自然而然地也就会水涨船高,成为“领袖”了。

前代秦朝时,有“跃龙门”之典,他黄荣的家门,说不得,亦会由此而成为许多士人眼中的龙门了。那些为黄荣深深衔恨,嘲弄他,呼他是“碧鹅”的土著“名流”们,到那时,黄荣很想看看他们会是何种的神色!他下榻行揖,慨然说道:“明公但请放心,荣,必将此事办得稳稳当当!”

“‘过犹不及’,此明哲之论。景桓,你要记住,不能牵连过广,适可而止。”

牵连面太大,迎来的反抗也会大,阻力也就大,故此要“适可而止”。

黄荣说道:“荣知道。”

“西郡是宋公的乡梓,这个郡的中正,一定要拿下!”

不能牵连过广,但是重点必须要有,重点就是西郡。西郡是宋家的家乡,只要能把西郡的中正搞下,换成寓士,对於整个定西各郡的中正、士人来讲,这就是一个风向标。

黄荣心领神会,说道:“是,荣明白。”

“宋翩料应在外头等你,你且先去罢。”

黄荣应道:“诺。”

宋翩出堂时步伐沉重,黄荣出堂,却是步履轻快。

他甚是兴奋,出了堂,一边往府门走,一边心道:“土著士人把控各郡中正,抬举土士,贬低侨士,由来已久,吾辈侨士,屡屡受其打压,纵才干出众如我者,也是仕途蹇滞,时时处处,俱要看彼辈的脸色!於今我身居高位,犹被宋、氾之流轻视羞辱,可恶可恨!

“於建康郡日,我就曾进言明公,换建康中正为侨士担当。於下,建康等各侨郡的中正,多已是侨士,唯其余诸郡的舆论、乡评,依旧被所谓的土著高士控制,今趁宋羡造谣、传谣此机,就算暂时无法一举把所有的郡中正悉数换作侨士,但只要能先把西郡的中正换掉,其它的,自可徐徐而为之矣!此事做成,不仅利於吾辈侨士,要紧的是,对明公将来之施政,在国内之根基,更是都会大有利也!”

出到莘公府门口,黄荣瞧见,宋翩勾着个头,立在停靠於门前路上的牛车边上,果如莘迩预料,在等他。

黄荣只当没有看到他,自管自地到自己车边,就要登车之时,听到了宋翩的叫声:“黄公、黄公,请莫急走。”

黄荣顿住脚步,装作才看到宋翩的样子,说道:“宋公,你怎么还没走?”

门外等候进见莘迩的各府官吏很多,黄荣既然稳站不动,宋翩没有办法,只好於众目睽睽之下,到了他的身前,让人看去,满是谦恭的样子,说道:“黄公,下官有一事不明,想请教一下黄公。”

“何事不明?”

宋翩转看周边的那些官员们,为难地说道:“黄公,此处似非谈话之所。”

“你上车来。”

黄荣当先入车,宋翩犹豫了下,终是顾不上周围官员们的视线,跟了进去。

两人车中对坐。

黄荣问道:“宋公,你有什么不明的?”

宋翩说道:“黄公,适才堂中,明公对我说,希望宋羡传谣之事与我有干系,此话是何意也?我想了又想,想不明白啊,恳请黄公教我。”

黄荣四十多岁了,凭此年岁、现在的官职,被尊称一声“公”,倒也是当之无愧,只宋翩出身不同,乃是定西头等阀族宋家的子弟,而且是现下宋家在朝中的最高代表,他口中的这一声“公”,含金量却是远大於别人,刚才当着那么多官员的面,得了他的一句“黄公”,黄荣的心里头是相当舒坦的,架子拿捏足了,毕竟此事关系到莘迩随后的重大筹谋,黄荣也就不再拿大,明知故问了,抚摸胡须,说道:“明公此话,有何难懂?明公的意思很明白啊。”

“是何意思?”

“宋方何以下狱,宋公不知么?”

宋方下狱的罪名不止一条,使人毒杀姬韦是一,收买安崇,意图刺杀莘迩是一,这后一条的罪名,其间有宋翩的揭露之功。黄荣的话意,明显指的即是此节。

宋翩在堂上时,隐隐约约猜到了这个,但抱着侥幸的心理,又盼望不是这个,而下听到黄荣的话,仅存的幻想被戳破,脸色顿时灰败。

他心道:“卖了宋方不够,莘幼著果真是要我再卖宋羡么?”

半晌无语。

黄荣说道:“怎么?宋公是还没听懂,还是不愿意?”

宋翩哭丧个脸,说道:“宋羡与我是同族兄弟,黄公,这……”

“哦,宋公原来不是没听懂,看来而是不愿。”

“不是不愿,只是宋羡……”

黄荣淡淡地说道:“宋羡与公是同族兄弟,那宋方与公是何关系?”

宋方与宋翩也是兄弟行。

宋翩哑口无言。

“宋公,你贪贿之事,明公缘何不惩?你难道心里没数么?那是因为明公是个重旧情的人,明公对你有旧情,有情义,宋公,你对明公有么?”

宋翩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末了,咬住牙关,说道:“下官明白了!”又说道,“可是,宋羡与宋方的兄弟感情很深,自宋方下狱、被处死之后,宋羡与下官就再没见过。下官纵是想为明公办成此事,奈何与宋羡现在来往断绝,却是不知,又该如何才能为明公出力?”

“‘纵是’,是什么意思?宋公,听你这语气,你还是不情愿啊。”

“……下官失言,下官非常情愿。”

“情愿就好。至於宋羡不与你来往,宋公,这是你们的家事,我帮不上忙,但只要你有一颗为明公效力的诚心,我想你总会能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的。”

却是为何要让宋翩再次出卖同族?因为换中正此事,关系重大,必须得证据确凿,让反对者无可非议才行,书信来往、近日所见的士人都是谁人,这固是一个证据,可这只是表面的证据,也许会被说成是“牵强附会”,须得再有宋家内部的人出来作证,这方算是“确凿”。

宋羡已与宋翩绝交,这的确是个麻烦,但这个麻烦不在莘迩的考虑中,已经上了莘迩的船,现在跳船显是已经不能,该如何解决这个麻烦,确也是只有宋翩自己想办法了。

当年在建康郡,宋翩潇洒得很,望白署空,公务一概不理,日常饮酒、出游、谈玄、服食五石散而已,现如今,一步错,步步错,却是潇洒早去,直如深陷泥潭。从他当下的处境变化言之,他一向来的贪财受贿,及时行乐,并望能以此“顾家”,却是能够让人理解几分了。

宋翩下了黄荣的车,步伐越发沉重,回到自己车边,登入坐下,待黄荣的坐车先行之后,亦命驾起行,随於其后,两人怀着不同的心境,回宫中的内史、门下二省。

……

见罢了黄荣、宋翩,莘迩又接见了十余个候见的官吏,快到傍晚,府吏领着个医官进来。

这医官,便是奉莘迩的命令,去莘家给令狐妍诊病的几个医官之首。

入到堂中,医官下拜在地,说道:“恭喜莘公!”

莘迩停下笔头,心中一动,问道:“何喜之有?”

医官说道:“禀告莘公,莘主不是染疾,是有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