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五代兴唐 > 四八、算学

五代兴唐 四八、算学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5:20 来源:笔趣阁

这冬天的雪实在是太大,再加上安置流民等事项,筹备中的晋阳书院终于是没能按计划开办起来,推迟到了明年二月初一再正式开学。

不过在年节前,李岌还是在弘文馆里开始为准备当作教授的第一批学员开始了授课。

学员有三十人,都是从晋地招募或是抽调的二十五岁以下准备参加科举的年青官员、弘文馆的编纂、校勘或是学子。李岌主要是想为他们传授后世的算学,再加上简单的几何、物理和化学知识。其中化学被他包装成了道家的炼丹之术。

这批准备“师范生”毕竟已经二十多岁了,而且原来也是书生出身,智力和理解能力远强于普通人,应该可以承受高强度的学习和培训。

相对而言,他们的动手能力要差一些。

李岌现在有了三十五个学生,三十个年青的“师范生”,还有四位弘文馆的官员当旁听生,再加上晋阳通判兼弘文馆馆令卢弼。卢弼的诗文很好,《全唐诗》里就收录有十篇他的诗文,只是对于“杂学”,基本上算是一窍不通。

开学之前,李岌就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后世小学生们必备的圆规,直尺,三角板和量角器这四件绘图和测量工具。他打算在教授算学的同时,也传授一些简单的几何知识。毕竟要学以致用,平常用到最多的,就是四则运算和简单的几何知识。

教室里与旧式的学堂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一块黑板,这样可以直接将要讲授的东西写在黑板上,有利于为更多的人同时讲课。

首先讲授的自然是算学中的符号,数字0到9,这些数字符号并不是后世的阿拉伯数字,依然还是采用古老的梵文,李岌也声明了这些数字是来自于天竺的梵文数字。其后是“加减乘除”,等于、大于、小于和括号等等。

李岌先在黑板上写下了0到9十个数字,然后这些数字符号下面写下了对应的汉字零、一、二、三等等。等大家将这些数字都熟记于心后,开始讲解个、十、百、千、万、十万直至十亿、万亿等进位概念。

接下来就是应用竖式进行四则运算了。

加减还好,唐代的读书人,不是明清时只知埋首四书五经,穿究八股文的腐儒,读书学习所涉猎的范围很广,自然也包括一些算学方面的知识。不过,也只限于加、減法和简单的乘法,能够熟练应用四则运算的,都能算是明算科的博士了。

明算笠,在唐代一直都是科举常科的考试科目之一,也算是一门专门的学问。

唐代《通典·选举》中有规定,明算,试《九章律》、《张丘建》、《夏侯阳》、《周髀》、《五经算》各一条,十通六者为及格;试《记遗》、《三等数》,帖读十得九为及格;又试《缀术》七条,《辑古》三条,十通六为及格。

也就是说,在唐代数学考试,大约考个六十多分,就能算是及格。明算科及第,叙任的品阶是从九品下。

这些后世的小学算术知识,看似非常简单,但在唐代,通过明算科中举进士及第的人却是非常少的。这也说明算术,对于古人来说,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古代的数学,除了自然形成的加减的概念之外。乘除的概念形成相对较晚,中国的乘法概念,早在春秋时期的书中就可以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九九八十一”等句子。秦汉时期,已经把这些句子结合,形成了最初的‘九因歌’,也就是后世的九九乘法表。

而‘除’的概念,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注解《九章算术》的时候,才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概念。

后世在小学六年就要学完的四则运算,能够熟练应用对于古人而言就绝对算得上是高人。由于没有数学符号,算术的演算需要用到所谓的算筹,使用起来也非常麻烦。因此,精通算学之人,就能够因此而授官。

而现在,李岌只讲授了一个上午,利用数学符号和竖式,原本十分繁复的运算过程,就变得十分简单。

看着课堂里的学员们兴致勃勃,热烈地讨论和做着百位数以上的乘、除法,李岌的心里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从这座教室开始,华夏的数学史,将会发生一场革命,翻开崭新的篇章……

唔,好象忘记制作算盘了。

李岌并不想让这些学员只在教室里埋头学习,他所制订的计划是半天教学,半天到工坊里进行实践。

纸上得来终学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尤其是在几处皇庄机器工坊里层出不穷的新式工具,水利机械以及各种的铁器、呢布、水泥等新鲜事物,这些都是能够赚得大钱的商品,无不让人为之动心。

这些学员们对于机器工坊的兴趣显然要比在教室里上课要大一些。

古代人是很难存住什么秘密的,因为他们特别喜欢跟人交流,而且还特别喜欢显摆。也许是因为需要分工合作,才能猎获到食物的原因。

可能是大多数人在上战场后都惧怕受伤的原因,李岌所见过的大多数武将对于甲衣的喜爱是要超过武器的,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甲衣本身就比武器贵大约一倍多。元任在晋王府工坊里的铁匠指导下,终于是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副锁子甲。钢丝网是他自己亲手所编织的,看上去没有匠人们制作的均匀精致,但是却要细密了近一倍,那网眼别说是箭头了,似乎刚好能容一根铁钉穿过去。

材料是由李岌提供,只不过需要亲手制作,李岌让铁匠铺给他们匀出了一台水锤,然后任由这帮手下的亲将们胡乱折腾。

李家铁坊所制作的锁甲并不完全都是钢丝网,身体重要的防护部位还被缀串上了一些大小不一的锻制薄钢板。冷拔钢丝这种活并不是机械来完成的,而是用人工摇动一副如同辘辘似的卷筒,将穿过打好圆孔厚钢板的钢筋,一遍遍拉制而成。

关于制作锁甲,匠人们的水平比李岌高得不是一星半点,他为整个制作工艺唯一的贡献就是“发明”了能轻易剪断大约2毫米粗细钢丝的“老虎钳”。

军营里的最新的制式锁甲重量只有16斤,而元任整出来的这玩意足足重26斤。这厮在这件半身锁甲完成的第一时间,就将它套在了身上,然后出现在了晋阳宫禁军公事房里,顿时引来一群禁军将领的羡慕声和惊叹声。

元任得意扬扬地看了一眼石敢,比划了一下胸膛对他说道:“拿根棍子,往这敲!”

石敢这二货也是两眼发光,双手握着一根铁锨把,吐气开声,抡圆了就是一棍子狠狠地砸在元任的胸口上。

呯!

元任被砸得一个趔趄,然后咧着大嘴哈哈大笑道:“看到没有,这玩意刀枪不入,又能够抵消掉棍子上大部分的力道,大爷我今后纵横沙场,如入无人之境……”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