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五代兴唐 > 三九、陵前登基

五代兴唐 三九、陵前登基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5:20 来源:笔趣阁

“十月一、送寒衣”这是民间对于入冬祭祀的说法,实际上的意思也差不多。

同光四年,十月初一。

雁门的天空倒也是十分晴朗,炽日高照,可惜的是积雪的地面上却是冷风嗖嗖,像小刀了一般刮在脸上。

主祭的张宪在诵读着一篇辞藻华丽的祭文,一旁不时汲着鼻涕的李岌没太听明白是什么意思。

柏林寺里在晚上实在是太冷了,火盆根本不顶什么事,自己有些着凉。

祭礼完成,晋王府内监李环忽然捧着一件明黄的龙袍上前,来到李岌面前,跪倒在地:“还请陛下更衣!”

事先得到消息的元行钦、安金全带头跪倒在地,高声呼道:“恭祝吾皇千秋万岁!”

奠仪张枢和李环两人将那件龙袍披在了李岌身上,那一千亲军早已经得了命令,当李岌身披黄袍之后,立刻在了元任、康泰、石敢等亲将的指挥下欢呼起来,一阵阵“万岁”呼声猛然响彻原野。

一干参加祭祀的太原和雁门官员见此,也都跪伏于地,三呼万岁。

这情景看得卢弼脸上的筋肉之抖,神情复杂的看向李岌。

“你是当朝太子,这登基称制是名正言顺,还弄什么黄袍加身,整这一出幺蛾子是作什么哟……”他在心里不时腹诽着。

五天之后,被“拥戴为帝”的新帝李岌返回晋阳。

晋阳城里,早已经得到了快马急报,留守晋阳的曹信及官员,还有符彦卿、何福进、王全斌等众将在城外列队欢呼,夹道相迎。晋阳城里也是被鼓动着张灯结彩,一派节日气氛。

在北苑校场检视三军后,李岌所乘御驾在百官的簇拥下入城,一路所过,街道两侧皆是城中居民的欢呼声,场面倒也十分热闹。

车驾行至晋阳宫,原来破败的宫城大门已经用朱漆重刷一新,大门上的铜钉也换了新的,闪闪发着金光。

宫门大开,新任晋阳宫少监也亦带着部分内监和晋王府家仆身穿崭新的宫袍,立于宫门两侧迎候新帝还宫。皇帝车驾直入宫城,直到皇城内正殿前才停了下来。

晋阳宫正殿原作拱宸殿,如今却换了块匾额,名作崇政殿。

那太原府录事张昭远看了后心里不禁冷笑,这鎏金牌匾绝非仓促间可以做好,看来这太子早就做好了谋划,这野心昭然若揭,颇有些欲盖弥彰的意思。

以张宪、安金全为首,北都留守一众官员和将领已在崇政殿前列队相迎,见李岌车驾停下,一齐躬身下拜道:“臣等恭迎陛下!”

李岌已经换了一身皇帝大礼服饰,头戴朝天冕,身穿明黄衮龙袍,从车驾上下来。

“众卿平身!”李岌说道,其后率一众官员将领进入大殿,来到陛阶上的御座前,深深吸了口气,这才坐于其上。

在张宪的带领下,百官再次大礼朝贺,三呼万岁。

其后,张枢奉表册以进,由卢弼诵读封册。

卢弼宣读完封帝表册,将册文奉与李岌,其后由张宪、张枢、曹信、元行钦依次递呈囯玺、天子金印、天子兵符等御宝之物,由李岌一一接受,其后由张宪宣读登极诏书,接受百官朝拜……

由于时局不定,整个登基仪式,十分简单,只用了一上午就已完成。

次日,李岌在晋阳宫率百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随之发出了当皇帝后的第一份诏令,大赦天下,继续承袭唐朝国祚,仍以洛阳为京都,以晋阳太原府为陪都,改元共和,以明年为共和元年。

李岌现在算是开始入主晋阳宫,正式登基称制。

其后,他又遣使将继位登基称帝一事报于洛阳方面及各地节度、南方诸国还有契丹国方面知晓,预备于明年正月初二,进行郊祀典礼。

在给监国李嗣源的信中,李岌倒也说得客气,自己祭奠武皇,却被一众军将拥立,实出无奈,来不及通知监国及洛阳朝堂一众大臣,还望见谅等等。话虽说的客气,但是倒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朕现在已经做了皇帝,各位能奈我何?

至于李嗣源在看了这信后气成什么样,就不关他的事了。

在登基典礼过后七天,晋阳宫,文华殿。

暖阁里李岌坐在矮榻上,左右分别坐着新封的宰相张宪、太师安金全、枢密副使元行钦和礼部尚书卢弼。

这里原来是行宫的书房,李岌日常就在这里办公。

坐在下首的卢弼道:“从洛阳传回的消息,李嗣源意欲扶邺王为帝,陛下素来谦和忍让,就是李嗣源原来也找不出进犯的理由。现在他反叛的迹象已经很明显,如果邺王登基,他必然会以奉旨的理由讨伐河东,陛下还需要早作打算。”

李岌道:“是可忍,孰不可忍。况且《礼》曰: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先帝之死,总与李嗣源有莫大干系。不能与父皇雪恨,朕以为大耻,日思夜想都为戈武之事。然而咱们这边总归势弱,须得仔细谋划,方可保得平安无事。如今还需要先韬光养晦,等稳定根基后方可徐图进取。”

老将安金全听了后眼里满是欣慰,笑着说道:“陛下年少,便知效仿楚庄王,乃我大唐之福,社稷幸事。”

元行钦道:“这关中方面,暂时无事,阳凉三关也有何福进守着,李嗣源的人马想要北进,并不容易。唯有泽潞方向,尚未有可靠的大将坐镇,未来形势,有些难以把握。”

李岌说道:“这事我也想过,潞州昭义节度使孔勍已经七十多岁了,况且昭义军由于当年李继韬兄弟叛乱的原因,所余兵马不多。朕的意思是诏孔勍入朝为太傅,由元将军代替他出镇潞州,各位以为如何?”

元行钦道:“如此最好,只怕那孔勍不肯奉诏。”

李岌道:“河阳节度使夏鲁奇本是先帝亲将,在之前倒也听了朕的劝说移镇泽州。正好过几日朕欲亲往泽州巡视,与夏鲁奇当面相谈,尽量把他拉到咱们这边来。到时元将军可以一起过去,在潞州时,朕亲自出面,从那孔勍手里接收潞州。

这潞州上党,却是晋阳南面的门户,非要控制在自己可靠的大将手里不可。

张宪劝说道:“陛下万不可以身犯险!”

李岌很坚定地摇了摇头:“张公莫要再劝,朕之前已经仔细考虑过了,李家子孙,岂有贪生怕死之辈,这泽潞两地,非要亲自出面才能解决!”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