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657章 朱允炆的踪迹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657章 朱允炆的踪迹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大明幅员辽阔,纵横过万里,聚集所有地方官吏,着实不易,没有小半年的时间,根本做不到。

此刻最后进京的地方官才来了不到十天,而最早进京的已经过去了三个月。

但是别管来得早的,还是来得晚的。

都被京城的发展深深震撼着。

这种震撼不是来自于市面的繁华,也不是街道多宽,城墙多雄伟,商品多丰富……尽管这些也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但是最紧要的还是氛围的改变。

在他们看来,似乎每个京城百姓,都变成了经济动物,哪怕市井小民,酒馆茶楼的小贩,也开口闭口,谈的都是证券交易所,谈市面的物价,谈海外的推展……别以为他们是胡说八道,仔细询问,许多人都能讲出一番道理。

从前的士农工商,完全被打破了。

作为四民之首的商人,不再被盲目崇拜。至少百姓们知道,想要发财,就别想当官,想当官就别发财。

越来越多的成功商人,被人们推崇称赞,报纸上经常出现他们的故事。

总而言之,天子脚下,处处言利,人人都想着赚钱。

看着这帮人,第一印象就是:俗!

俗到了极点!

光想着钱,你们的诗和远方呢?

士大夫不是口不言利吗?

不是安贫乐道吗?

不是讲究不为五斗米折腰吗?

怎么全都忘了?

简直是读书人的耻辱!

可若是呆久了,大家伙渐渐也想通了……其实许多东西都是虚的,说到底,想要过得好,不就是要多赚钱吗?

因此好多地方官都买了《国富论》,准备着带回去,好好研读。

而且就在他们的面前,汉王朱高煦上演了一场财富神话。

一个新式的火药出现,居然一瞬间,将皇家科学这支股票推到了令人目眩的高度。朱高煦一夜之间,财富超过了户部的岁入,名副其实的富可敌国!

可这种财富不是靠着抢来的,也不是靠着盘剥,更不是贪墨,而是靠着发明,靠着科学!

在这一刻,科学两个字,真正深深刻入了地方官的心里。

“朕请大家伙进京,就是想聊聊兴学的事情。朕原本打算出资五千万两,不过……”朱棣在这里顿了一下,所有官员的心都提了起来。

不会要减少投入吧?

这可不行啊!

朱棣的目光从每个人脸上扫过,当发现所有人都焦急不已的时候,他才促狭笑道:

“朕经过反复思量,决定增加三千万投入,第一批投入要达到八千万两!”

轰!

这句话的威力,简直比汉王实验室爆炸来得猛烈十倍不止!

八千万两!

这是多少钱啊?

就按在场两千人计算,平均分下来,一个县也能拿到四万两。

事实上,许多偏远的州县,一年的岁入也没有这么多,陛下一口气拿出这么多钱,全部用来兴学,这个决心简直大得没边。

朱棣表面上云淡风轻,可心里却在滴血。

足足八千万两,如果用来打仗,足够他发动十次对草原的攻势了,拓地几千里,不在话下。

光是凭着这份功劳,他就足以彪炳史册,成为跟秦皇汉武并驾齐驱的大帝。

偏偏就有个该死的柳淳,非要在他耳边胡说八道。

说什么汉唐虽强,拓地有功,但是终究不能长久。

归结起来,就是能打下土地,却不能守住疆域。

要想长久占有疆土,就必须有足够的科学人才,唯独掌握了科学本事,才能在气候相对恶劣的地区,寻找到足够的财富,供养军队,让拓展土地变得有利可图。

而且科学还能缩短地区之间的距离,建立起快捷的交通网,想到哪里,就能到哪里。

做到了这一点,指挥作战,就会如臂指使,随心所欲。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掌控新的土地。

……

这一顿**汤灌下来,朱棣也迷糊了,竟然真的相信了柳淳的鬼话。不惜血本,开始投资兴学。

现在朱棣想想,都有点荒唐,什么时候自己这么容易轻信了?

要不是朱高煦弄出来的爆炸,没准朱棣就反悔了。

更气人的是朱高煦,朱棣私下里问题,科学这玩意到底靠谱不?

哪知道朱高煦竟然翻脸了,堂堂皇帝,竟然不相信科学,难道要去相信神鬼之说吗?新式的炸药,已经让普通人拥有了雷公电母一般,神明才有的力量。

现在陶成道领衔,还有一群人在研究新式动力,希望让船只运量更大,甚至不依靠风帆,不用靠洋流风向,就能行驶万里,运送几十万石的货物……

朱棣觉得二儿子彻底疯了,而且疯的不轻,船只不靠帆,难道光靠浪啊?

怎么好好的孩子,到了柳淳手里,就成了这副模样?

不光是老二,就连五弟朱也这个德行。

他现在看朱高煦的股票上市了,他竟然也筹划着要把医学院上市,然后筹措经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朱棣环顾身边,要吗就是科学疯子,要么就是靠着这些疯子赚钱的混账!

似乎连一个正常人都没有了,全都是柳淳造孽,真是气死个人。

心里吐槽着,表面上却不能带出来。朱棣信心十足道:“此番兴学,那是亘古未有的壮举,八千万两的投入,朕希望在三年之内,让五百万的孩童,能够入学读书!”

又是一个超级大饼。

反正百官都麻木了,也不好说什么。

目前大明的识字率还不到百分之十,也就是说,整个大明,读书人加起来还没有五百万。这还是朱元璋通过三十年苦心经营,积累下来的。

而朱棣要在三年之内,就彻底超过朱元璋三十年的努力,他也真敢想。

“你们要清楚一件事,教化不是士大夫的玩具,是要普及到每一个百姓,朕希望在十年,二十年之后,我大明人人都能识字,都可以读书。尔等务必清楚一点,朕给的兴学经费,不是让你们培养神童,也不是让你们去挑选一些天赋异禀的人,糊弄公事!朕是要看每一个地方的入学率,看每一个地方的识字率。这些都会成为你们在吏部考评的重要方面,甚至可以这么说,只要兴学失败,无论别的方面做得多好,都会列为下等!”

“朕说到做到,绝不留情。”

“还有,这次兴学经费固然不少,但是你们也要清楚,每一文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如果谁敢乱用,或者中饱私囊,呵呵……”朱棣冷笑道:“兴学是为了所有孩童的前途,乱用就是断送了别人的前途,既然你们不把别人的前途当回事,朕就更不会在乎你们的前途!”

“别管是谁,只要抓到,必然会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养奸,而且在兴学上面出错,罪加三等!”

地方官员们战战兢兢,惶恐到了极点。

朱棣说话可不是开玩笑,这位永乐天子是真的干得出来的,别的不说,那么多言官,不就刚刚被发配海外吗?

码头上哀鸿一片,可不是开玩笑的。

朱棣和那个老实巴交的朱允不一样,简直就是朱元璋重生,甚至犹有过之。面对这么一位天子,最好还是夹起尾巴做人,尤其是旁边还有一个更不好惹的锦衣卫指挥使,君臣一心,上下联手,实在是威力无穷。

朱棣借着酒宴,大肆训斥百官,部署兴学事宜。

此事堪称最近京城最大的新闻,因此所有的报社都在连夜忙碌着,准备发明早的头版头条。

就在一间房舍当中,有一个斯文瘦削的中年人,正在逐字逐句,校阅着稿子。如果出现了一点错误,立刻就会改正过来。

他工作十分认真,入职以来,一年的功夫,从来没有犯过错。而且经常加班,任劳任怨。

为此报社还专门给了他奖励。

这个人没有什么爱好,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回家读书,单调的两点一线生活。起初大家伙还以为他家中有悍妻,生怕惹老婆生气呢!

可渐渐大家伙知道了,这个人竟然还是个单身,似乎原来有过婆娘,结果被火烧死了。

因此报社上下,好些热心人,都想给他介绍个媳妇,却被这个人婉言谢绝。

今天,他又加班了,直到拂晓,才悄然离去。

行走在僻静的巷子,此人的脚步很轻。

突然,有人从另一个方向走来,跟他撞在了一起,等再度向前走的时候,他的手里多了一个蜡丸。

回到住处,急忙展开,里面有一张纸条:鹰爪孙闻到了味,速走!

中年人将纸条扔到了烛台上,化为了一缕烟。

“唉,四叔,师父,你们的鼻子还真灵,我不过是废人一个,还值得你们如此费力气吗?”中年人又愣了片刻,似乎想到了去处,忍不住轻笑。

“师父,要说起来,还要感谢你的教导,于科学一道,弟子也有些本事,虽然比不上朱高煦,但是当个教书先生绰绰有余了,我就不信,你们还能找到我!”

说完,中年人吹灭了蜡烛,收拾了几件衣服,带着盘缠,竟然扬长而去。

等到天明时分,锦衣卫冲到了报社,搜出了一大堆的东西,上面都有涂改的痕迹。

“这是伪帝的字迹,他果然没死,而且他就藏身京城,真是好大的狗胆!”洛枫咬碎了牙齿,“去,赶快追查,一定要抓到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