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632章 这钱花得值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632章 这钱花得值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00:36 来源:笔趣阁

朱棣又一次坐在了空荡荡的金库里。

这是老朱和马皇后留下来的,自从被柳淳盯上之后,这里面就空了。虽然账面上皇家的钱不少,但是却只是账面资产而已。

到了朱棣这里,那就更惨了,从资产直接变成了负债。

刚登基那会,他就逼着柳淳想办法。结果呢,东番岛开发,成立皇家证券交易所,总算是让账面财富暴涨。

朱棣一度很欣慰,可是没过几个月,他又欠了一大堆的债务。

这可怎么办啊?

几时朕才能把国库填满啊?

朱棣是越想越糟心,难不成朕一辈子都要靠着借钱过日子了?

都说天子富有四海,可是朕怎么从来没觉得自己有钱过?

朱棣越想越纠结,越是纠结,就越生气。

他也不知道气谁,但就是想找人发泄一下。他很想叫姚广孝或者张玉进宫,陪他喝点酒。可姚广孝长于阴谋诡计,对国计民生根本不熟悉,而张玉就是个闷葫芦,自己问他怎么弄钱,估计就剩下一个办法,那就是抢了。

算了吧,还是去找柳淳。

朕让你筹钱,说怎么样都行,把皇宫卖了也在所不惜,可朕就是那么一说,你怎么能当真呢?

皇家制糖公司,交易所,银行,这都是朕的东西,你大大方方帮着花出去了,这算什么事?

朱棣冲着木恩道:“去,准备一坛洪武二十年的窖藏老酒,朕要出宫!”

木恩乖乖答应,头些日子,他还琢磨着自己的春天要来了,只要抓到柳淳的把柄,他就能带领着东厂,跟锦衣卫分庭抗礼,从此之后,内廷宦官都要对他高山仰止。

那么多文臣武将都没做成的事情,竟然让他给办成了,这是多大的成就啊!

可转眼之间,柳爷变成了六爷,楚王发狂,牵连了一大堆文人,紧接着又要兴学,天子的内帑再次空了……这些事情要真是追究,自己也是有错的,至少是他抓了楚王啊!这几天木恩提心吊胆,生怕朱棣发飙,他会跟着遭殃。

这次朱棣出宫,都不用问,一定是去柳府。

木恩算是看透了,朱棣能摆弄所有的文臣武将,唯独拿柳淳半点主意也没有,而且搞不好还要被柳淳耍弄。

这次去也不知道皇帝陛下能不能占到便宜,如果铩羽而归,万一迁怒自己,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木恩提心吊胆,跟着朱棣,来到了柳府。

没想到的是柳府十分热闹,六元黄观也在,另外太子朱高炽,周王朱,许多人也都在。他们聚在葡萄架下面,似乎在讨论着什么。

朱瞻基站在外围,竖着耳朵听着,突然回头,看到了皇爷爷,立马跑过来。

“皇爷爷,师公他们在说教材的事情。”

此刻柳淳等人注意到了朱棣,连忙过来施礼。

在这么多人面前,朱棣不好疾言厉色,相反,还要挤出笑容。

“你们忙什么呢?”

朱笑嘻嘻将一本书递给了朱棣,“四哥,你瞧瞧,这是我们编的书。”

朱棣眉头紧皱,“你也来了,莫非是要编医书吗?”

朱忙道:“不是,我就是负责一点点?”朱用手比了比,窄窄的一条,最多能写几十个字,这么点东西,也值得骄傲?

朱棣哼了一声,随手翻开,闪目看去。

第一课就让朱棣摇头了:我是什么人?

这叫什么东西?

朱棣匆匆扫了两眼,就怒道:“柳淳,你又在玩什么花样?

柳淳冤枉透了,“陛下,臣一心编书,可没有花样,陛下要是觉得不妥,不妨提出来,臣一定为陛下解答。”

朱棣没搭理柳淳,他发现了课后的问题:请用课堂所学,介绍自己是什么身份?

这几个编书的扔在一边,朱棣扭头,正好看到了木恩。

“你过来!”

木恩连忙跑过来,躬身道:“皇爷有吩咐?”

朱棣瞧了他半天,随口道:“你说,你是什么人?”

“啊!”

木恩一下子就蒙了!

这是什么问题?

难道皇爷说自己不是人?或者说自己做了对不起陛下的事情?这,这可怎么回答啊?

扑通!

木恩就跪在了地上,磕头作响,痛哭流涕。

“陛下,奴婢冤枉啊,奴婢忠心耿耿,奴婢没有对不起皇爷的事情,奴婢只是收了下面孝敬的一点银子,奴婢……”

朱棣这个气啊,飞起一脚。

“蠢奴婢!朕几时问这些?朕问你,是什么人?”

木恩在地上滚了好几圈。脑子都晕晕的,勉强爬起,一脸苦兮兮的。

“皇爷,恕奴婢愚钝,奴婢真的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

“你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那你算什么东西?”

“奴婢,奴婢不是东西!奴婢求皇爷饶命啊!”木恩又磕头起来。

这时候太子朱高炽咳嗽道:“木恩,父皇的意思是让你介绍一下自己的身份,就比如说,咱们两个素不相识,你想让我认识你,你要怎么说?”

经过朱高炽的解释,木恩终于明白过来,他简直想抽自己两个嘴巴子。明明这么简单的问题,竟然把自己弄得这么狼狈,千万别让东厂的人知道,不然还不把自己笑话死了。

木恩认真想了想,笑嘻嘻道:“启奏陛下,奴婢是永乐天子的奴婢,承蒙皇爷恩典,提督东缉事厂,奴婢忠心耿耿,唯命是从,绝不敢有片刻懈怠,奴婢……”

“够了!”

朱棣怒喝一声,“没用的奴婢,滚一边去!”

木恩越发想不通了,自己到底是哪里说错了,怎么陛下会这么生气呢?他讪讪退到一旁。此刻朱棣再度低下头,仔细翻看手里的教材。

他耐心把第一课读完,然后又反复思量许久,这才缓缓点头。

“是朕小瞧了这堂课的重要啊!”

柳淳笑道:“陛下圣明,臣以为借着大兴教化的机会,必须让百姓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人,这才是基础的基础。”

你是什么人,听起来像是很幼稚的一个问题,但是却蕴含着对自己身份的最基本认同,也是构建一个国家的基础。

就拿后世来说,你去问一个人,他的身份认同,只要脑筋正常,基本都会告诉你他是中国人,然后才是其他的身份,某个省的,某个行业的,某个阶层的,一层层下来,勾勒出一个完整的人……即便不说,他的心里也会默认自己的国籍。

很多人或许会认为“中国人”这个认同很容易,其实不然。就拿大明朝来说,绝大多数底层的老百姓,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农村,他们对外界一无所知。

问他们是什么人,他们多半会回答自己是某个村子,或者是某一家的人,能弄清楚在什么县,什么府,已经凤毛麟角了。

至于皇帝啊,官员啊,那都是非常遥远的,或许有个朦胧的印象,可也跟庙里的神像差不多了。

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小吏,所以朝廷在百姓的心里,多半就是要钱要粮食,张牙舞爪的胥吏,仅此而已。

别说百姓,就连一般的读书人,他也未必能弄清楚自己是哪一国的人,或者说在他们的心里,国家是次要的。

你要问他们是什么人,他们多半会说自己是湖广人,是山东人,是岭南人。在他们的心里,家乡是排在第一位的。

另外呢,他们也会说自己是某某的门人弟子,以此来彰显身份。

说来很有趣,在古代,最大的,最广泛的认同的,就是儒家认同,不管天南地北的读书人,都以孔孟门徒自居。

很多人都说儒家维护了几千年的大一统,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儒家认同最广泛,最牢固,因此哪怕是异族杀进来,也要向这个儒家认同低头。

但儒家的作用也仅此而已了,出了读书人的圈子,普通百姓还都是家乡认同。因此听说边关有战事,他们未必愿意牺牲,一旦敌人杀到了家门口,许多人就会奋起保护家乡,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慷慨就义。

因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这块土地有着深刻的感情,知道是这块土地养育了他们,当距离超过他们的认知之后,自然也就冷淡了。

“陛下,这第一堂课,臣想构建的就是大明认同,当问到每一个人头上,他们能答出自己是大明的人,自己的君父是朱家皇帝,自己生活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历朝历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有太多了不起的人物历史,值得去铭记缅怀。”

“当所有人都有了共同的记忆,他们就会自觉维护这个国家,当国家遇到了困难,就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亿兆黎民,能够拧成一股绳!陛下不需要依靠士绅,就能动员这个国家最基层的力量,让大明朝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朱棣的瞳孔紧缩,瞬间又绽开,宛如鲜花绽放,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大一统,哪怕连秦始皇都不敢奢望的大一统……什么欠款,什么内帑空虚,根本不重要了。

为了柳淳所描绘的局面,花多少钱都值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