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碧海风云之谋定天下 > 第十一章 暗恨

碧海风云之谋定天下 第十一章 暗恨

作者:明海山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31:40 来源:笔趣阁

铁花又回到太液城是七八日后的事了,刚走进金羽营,就听身后有人叫唤:

“铁花!你回来啦!”

她一转身,没看到人,再一低头,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正抿着嘴角朝她笑,忙拜道:“铁花参见清洋公主。”

正是明皇最小的女儿朱芷潋,身上的白衫在阳光下映得耀眼,倒像只春日里的蝴蝶。

“听说大姐差你出去办事回来了,我就立刻来找你啦。是不是苍梧国的使团快到了?他们有没有带什么好玩的东西啊?有没有有趣的家伙啊?”朱芷潋转到铁花身后拨弄着她背上的梨花枪。

“末将……末将只是在瀚江见了使团一次,就办差去了。”铁花人高马大,却拿这个小姑娘一点办法都没有,由着她把梨花枪上的缨絮使劲儿往下扯。

“没劲……那你姐姐呢?你们不是一起去的么?回来没啊?”

铁花笑了笑,指了指自己的右肩。不知何时,肩上多了一个小小的身影。

“银花!啊哈哈哈,太好了,这下有人陪我玩了。”朱芷潋乐得一拽住银花。

银花从妹妹的肩上跳了下来,身子顶多也就到朱芷潋的肚子,却老气横秋地拍拍胸脯:“没问题,今天银姐姐陪你玩个痛快。正好,使团过几天就要到了,银姐姐还能找些更好玩的事儿,到时候要不要一起来啊?”

朱芷潋一听这话,就跟牵着个小猴子似的拉起银花往外跑,身后甩下一阵“嘻嘻嘻哈哈哈”就消失了。铁花暗自松了口气,要是姐姐没在,这小丫头指不定缠自己到什么时候呢。

太液城外,长蛇般的队伍正在蜿蜒行进,苍梧太子李重延坐在麒麟七香车上愁眉不展。本来进城是风风光光的事儿,他原还备了匹浑身雪白的玉龙马打算骑进城的,也让碧海国的百姓见识一下苍梧国未来国君的风采。偏偏把人家的公主给搞丢了,这要是骑着马,唱着歌,进了城,忽然一堆臭鸡蛋烂白菜就飞过来了怎么办!还是老老实实呆车里吧。唉……

曹将军是骑在骏马上的,也不怕臭鸡蛋,他可是有头盔的!但此刻也一样愁眉不展。使团是他护卫的,算账少不得算他头上,见了明皇要是勃然大怒,身边这位小祖宗能保住自己吗?就算留住性命回了国,温帝能轻饶吗?唉……

当然,愁眉不展的也不止上面这两位。“荀大夫”和其他几位“大夫”挤在一辆大车里,一张张脸能凑出一桌苦瓜宴。本指望是个游山玩水的出国考察团,比平日坐在衙门里一杯清茶一份简章消磨时间强,结果摊上这档子事儿,搞不好还要变吊唁团,倒了八辈子霉。唉……

唉声叹气多重奏里只有一个人例外。

苏晓尘抚摸着书盒,怔怔地看着那两个端正的字,好像昨天才从佑伯伯手中接过一样。虽然伯伯确实病了很久,也不算毫无征兆,但还是觉得太突然。现在想起,似乎佑伯伯那晚就很有些托付的含义。想到这里,苏晓尘眼睛一下子被泪水充满了,佑伯伯那么郑重地让自己照顾好银泉公主,现下却连个影子都不知道在哪里……。如今之计,只有先帮太子应付好眼前的事,再仔细探访公主的下落了。

抹去眼泪,苏晓尘暗暗心中决意:“佑伯伯,我必不负你所托,会照顾好公主的。”

驿道边,一列队伍正在等候,为首的一人身着宝蓝色官服,头戴双翅乌纱帽,见到麒麟七香车到,深作一躬朗声道:“碧海国礼部侍郎秦道元奉明皇陛下命在此恭候苍梧国太子殿下。”

太子思忖着是不是该摆点儿谱,可掂量着把人丢了的事儿又有些底气不足,便探身下了车,虚抬左手,回道:“有劳秦侍郎相迎。”

“虽已是深秋入冬之际,太液国都地处南地,尚有些余暑,下官已在前方驿站备下汤饮,请太子殿下与诸位稍作歇息,再行入城。”秦道元说话依然不急不缓。

“好,好,好。”太子搜刮了一下脑子也没找出别的可说的,只能尬笑了几声。他现在最想问的,其实是明皇的反应。人丢了,肯定是怒了,现在就想知道怒成什么样。可对方不提,自己也没法儿开口。想到这里,太子吩咐侧近去把苏学士叫来。

众人进了驿站四下坐定,秦道元还是四平八稳地命人看茶点,上汤饮,还饶有兴趣地介绍:“此乃我国都名饮,专取白蕊荷的莲子细研成粉,以富春溪清泉水烹之成羹,佐白桃脯、青岩梨条、金制陈皮、赤叶梅渍,取四季轮替之意,食之可生津润肺,神清气爽,名曰流年羹。”

“好,好,好。”太子继续尬笑,又抛了个眼色给苏晓尘,示意他来发问,苏晓尘却好像没看见,只管埋头吃自己的。

“荀大夫”已按捺不住,放下碗盏问道:“不知明皇最近…最

近是否政务繁忙,何时召见使团?”

“啊…呵呵呵…明皇近年圣情不怿,静养于来仪宫,很少理事,政务多由监国的清鲛公主殿下代为处理,稍后会有人引各位去迎宾馆先歇下,整顿之后再面圣不迟。”秦道元给了个十分官方的答案。

静养?监国?很少理事?那么说明皇有可能还不知道咯?

太子心痒得几乎就要脱口而出,苏晓尘死死盯着他示意不要问。

太子忽然心存侥幸,难道苏学士也觉得明皇还不知道?这丢了个公主又来了个公主,反正不要见到明皇是最好,这公主能有多大年纪,至少比她皇帝妈妈要好对付吧。想到这里,心里一阵松快,喜上眉梢,居然喊道:“再来一碗!”

* * * * * *

樟仁宫含元殿的四角上,比往年的冬天多添了一倍的火炉,黑玉般的大理石地依然冰冷得几乎要凝出霜来。

温帝坐在殿上泣不成声,一群大臣们也都在下面扯着袖子低声啜泣。

“想我高祖当年开国立代,慕云世家功不可没。谋定千里,智冠天下,武可用兵如神,文可治国安邦。青天明鉴,代代忠良。何以不幸,遭此劫难,左右太师,一病一亡,断我臂膀,绝我栋梁,呜呼哀哉,痛彻心肠!痛彻…”言未毕,温帝竟哭昏了过去。

宫女太监们立时慌作一团,大臣们也都纷纷扑涌到御座下,淞阳大营的韩将军扒拉开人群,瓮声瓮气地喊了一声:“臣得罪。”抱起温帝就用拇指按住人中死掐,不一时竟“啊唷”一声苏醒过来,目光悠悠地看了四周大臣一圈,又“哇”的一声哭出来:“失了股肱之臣,朕要如何坐这江山……”

礼部尚书叶知秋忽然叩首大声道:“臣等天资愚钝,虽不及太师之才,但对圣上忠心可鉴,愿粉身碎骨保我国泰民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众臣见状,也纷纷伏地叩首,大呼:“臣等亦如此愿!”树倒猢狲散,其中不乏慕云氏门阀下的大臣,眼见慕云氏受此重创,开始寻思后路。

温帝听了脸上欣慰,心里更欣慰,要的便是你们这句话!

一边吩咐左右道:“且扶朕起来,今日就退朝了罢,朕要去太师府亲自吊唁,好生安抚黎老太君!也不枉朕与右太师君臣一场的情分。”才说完,眼泪又止不住地流下来,顺着冕旒边的流苏,再滴到乌黑的大理石地上,消失不见了。

众臣见温帝无大碍,纷纷离了御座,各叹温帝心性仁厚,重情重意。

帝王的眼泪向来就是门必修课,虽然会哭的不一定是好皇帝,但不会哭的一定不是。

含元殿正沉浸在一片悲悲戚戚的气氛中,忽然通传太监尖锐地扯了一嗓子:“殿外太师府黎老太君求见。”话音未落,只听清脆的“咣当”一声,一根仙鹤盘云银头杖已砸在含元殿的大理石地上。

众臣不禁左右相觑,含元殿乃是议政之地,黎太君身份再尊贵,也不过是官宦女眷,怎可入得朝堂?

且看圣上如何应对!

咦,圣上人呢?

众臣再一看,温帝早已下了御座,迎上那黎太君,口中呼道:“黎太君啊!快看座!”温帝亲手扶着颤颤巍巍的老太太坐下,这才回了龙椅坐定,含泪道:“家有不幸,国亦哀难。朕本欲亲去太师府吊唁,何故太君反倒过来了?”

黎太君用眼光扫了一圈众人,才缓缓道:“我慕云家自受高祖知遇之恩,殚精竭虑,追随沙场。子孙后人,承先人余绪,兢兢业业,不敢怠荒。”

众人不知她有何下文,继续屏息聆听。

“然举丧事小,国体为大,虽有哀思,不可误国。我儿慕云佑临终前遗有密本要奏,奈何其兄弟二人自小便身心相系,一人染疾,另一人也多抱恙。如今佑儿已去,佐儿过度悲伤,亦染病不能起身,唯有我这副老骨头,替儿子把密本递上来了。”

密本?算无遗策的慕云氏有密本?!

真想知道是什么!

可人家都说了是密本,能当你面儿奏么?于是大臣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温帝把手一挥,老老实实地退出含元殿去了。

偌大的含元殿,立时变得落针可闻。

“朕已屏退左右,黎太君可以奏上密本了。”

“没有密本。”

温帝愕然。

“太君,朕知你悲痛之极,朕亦感同身受,可……可你不能把朝臣们赶出大殿后,来与朕如此……如此戏言。”温帝一时哭笑不得。

黎太君闻言,厉声道:“老身不把他们赶出去,难道当着他们的面来和圣上

说说佑儿是被谁害死的吗?”

此言一出,殿上死一般的寂静。温帝僵坐在龙椅上,头皮一阵发麻。心下暗忖,她何出此言,可是知道了什么才这样有底气的?她会知道多少?可她又是怎么知道的?心中千万个念头闪过,却哪一个都猜不中,惟有强作镇静说道:

“右太师......不是久病不愈才英年早逝的吗?那……黎太君说说,右太师……是被谁害死的?”

黎太君看了温帝一眼,别过头去,反问道:“听说,朱玉潇那个妖妇在回碧海的路上不见了?”

温帝眼见瞒不过,便道:“是,朕也是刚得知,使团路上遇到了伊穆兰的刺客,太子险遭毒手,银泉公主被劫,生死不明。”

“被劫?怕是金蝉脱壳,遁地而逃了吧。”黎太君冷哼一声。

温帝默不作语。

这种时候,说得越少的人,越不落下风。

黎太君并不理会,继续道:“二十四年前自那妖妇嫁到我慕云家,我便觉得她心有不轨,成日心神不定的样子,必有所图。所以我日夜小心,加以防范。自前几年佑儿身体开始不济时,我疑心她在膳食中暗做手脚,便与他们同席同食,可那妖妇每每都也与佑儿吃的一样的东西,并无分别。眼见佑儿精神渐减,我看着似是中了毒症,却毫无头绪。我这做母亲的,实是夜不能眠。”一时老泪纵横,手扶着的银头杖一阵乱颤。

温帝心想,如此说来,你只是疑心,还毫无头绪,当下心定。

黎太君硬生生咽了泪水,咬牙道:“但我知道,佑儿早亡,定是那妖妇作怪。我寻思她若在府中,量她不敢怎样,佑儿若死,我必要扒了她的皮。那日听说她要随太子回碧海,我便觉得事情要不好,想要捆了她,奈何佑儿苦苦相劝,我心一软,竟放了手,以致铸成如此大恨!”

温帝心想,原来你就是来和我吐吐苦水,那也无妨,便和颜悦色地宽慰道:“太君,人死不能复生,我等还需节哀。太君有什么要求,给太师的封号或是下葬的规制,一切都可提,朕无不应允。”

太君死死盯着温帝看了一会儿,才开口道:“老身就想跟圣上讨一物事。”

“何物?”

“老身想要一张丹书铁券,我慕云一族日后若有变故,可保不死。”

温帝呆住了,心中飞快地盘算着。

这黎太君一定是知道了些什么,嘴里骂着朱玉潇却来和我要丹书铁券。世间连傻子都知道丹书铁券是用来提防谁的,你儿子一死你就跟我来要保命符,莫非你知道这事儿也有我的份儿?

温帝依然颜色不改,问道:“老太君要此物何用?慕云氏权门高贵,自开国以来历代先帝皆恩礼有加,能有何变故?”

“老身也老了,人老了就会胡思乱想,心有不安,讨张丹书铁券,我母子俩只要不出苍梧国,圣上便可保我们平安一世。”黎太君忽然一冷笑:“不过说到底也不过是讨个安心,并无它意。看在圣上的母亲庄顺太后和老身是亲姊妹的份上,还请圣上应准了吧。”

言下之意你给我铁券,我就老老实实在你眼皮子底下呆着,咱们一如既往相安无事。

温帝心想,看来这丹书铁券你是势在必得,连朕的生母都搬出来了。略一沉吟,道:“好,如能使太君心有所安,朕便赐这书券,明日着人送至太师府。”

黎太君站起身来略作一躬道:“如此,老身就先谢过圣上了。也不必明日,且过数月再送不迟。”转身向外走去。银头杖的敲击声,声声入耳。

温帝忽然心中一动,高声问道:“太君若只是想要丹书铁券,何须遣了众臣出殿?难道还有人敢反对不成?”

黎太君头也不回,朗声道:“世人皆知我慕云家功高赫赫,虽然佑儿之死与圣上毫无干系,只是人未入土,老身就来讨要丹书铁券,岂非使人无端猜忌,妄度圣心?数月之期也是为了圣上的名声。”转眼,已踏出殿门行远了。

这老太太来要丹书铁券,说是求自保,实是想要暗示慕云佑之死已怀疑朕有参与其中。今日此番前来,分明是对朕有警示之意,遣大臣出殿应是还不想和自己撕破脸面。

可她到底手里还握有什么?慕云佑死了还敢如此与朕叫阵,她不是只剩一个慕云佐了么?!

良久,殿上一声清脆的碎裂声,蟠龙青瓷杯连茶带水被摔得粉碎。温帝恨恨地掐住龙椅的扶手低声道:“休要以为有了丹书铁券,朕便灭不了你慕云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