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最后的三国2兴魏 > 第2344章 时移势易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2344章 时移势易

作者:风之清扬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27:42 来源:笔趣阁

守备部队的作用就是驻守城池,维持地方的治安,基本上不参与野战作战任务,所以兵员的素质要求并不太高,在魏军的征兵体系之中,优质的兵员基本上都被野战军团给拨走了,而淘汰下来的二等兵员,则会被录用为守备军。

所以真正论战斗力的话,这些守备兵真是不行,但如果他们仅仅只是驻守城池,捕贼缉盗,安抚百姓,镇压叛乱,还是完全可以胜任的,这也就解决了主力野战兵团的后顾之忧,他们在前面打仗,根本就不用担心后面的事情,有这些守备军来给他们善后,野战军团完全可以专心致志地向前进攻。

除了守备军之外,邓艾还得准备三四万人的民夫来运输粮草,这些民夫当然不在军队的编制之内,但却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山路的险峻,大型的辎重车辆是很难通行的,魏军只能是采取小型的骡马车或人力的方式来运输,这无形之中就加重了后勤运输的困难,人少了不抵事,但人太多了,本身运输队的消耗就会增大。

而且使用人背肩扛的方式来运输粮草也不太现实,毕竟从关中到汉中,需要走好几百里的山路,没有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是无法穿越这些谷道的,那怕是再身强力壮的汉子,走这么远的路,背这么重的负荷,换作是铁打也承受不了。

早在并州的时候,由于山路崎岖,粮草转运困难,当时曹亮就曾采用一种民间使用独轮车来运输粮草,这种独轮车的体积小巧,可以在极为狭窄的地方使用,大部分人可以通行的地方,比如窄桥窄路田埂等处皆可通行,而且寻常负重六七百斤都不是问题,一车至少能顶五人用,而且最关键的是,它可以进行长途远行,只需要单人即可操作,走累了便歇,歇好了再走,这种简单便捷的运输方式一直在魏军后勤系统之中有所保留。

当然,后勤运输如果从效率上来讲,排在第一的是水运漕运,排在第二位的是大型辎重畜力车辆,排在第三位的才是人力运输,但受到条件所限,水运漕运得有河流水系来做为保障条件,黄河渭河水系虽然也能运输粮草,但却是季节性的,最起码冬天河道冰封之时,就无法实现漕运。

同样的道理,畜力的车辆也必须是在平原或者是道路条件允许的丘陵山地才能进行,像秦岭这样险峻的山路,许多路段是车马所无法通行的。

所以邓艾思前想后,还是决定重新启用独轮车这种人力车辆来进行运输,至少也要比单纯地依靠人背肩扛的方式要先进得多。

但尽管如此,民夫的数量依旧是不可少的,为了保证前线的粮草供应充足,后勤补给必须要跟得上才行,现在关陇一带囤积的粮草,已经是足够十万大军两年之需的,即使现在关东地区不再向关中运送一粒粮食,魏军也可以保证在两年之内不会出现缺粮的问题。

不过这个保证也仅仅只是局限在关陇的范围之内,随着战线的向前延伸,魏军的后勤补给困难也会成倍地增加,邓艾可没有忘记当年诸葛亮屡次伐魏是如何失败的。

事实上,在魏国这边,对诸葛亮的评价也是相当高的,正是诸葛亮凭借着一己之力,改变了魏蜀两国之间的局势,在诸葛亮北伐之前,许多人甚至都不相信蜀国有能力向魏国发起进攻。

然而诸葛亮在魏国太和二年的北伐之中,一举攻占了魏国陇西三个郡,引起了魏国上下的震动。

在其后的六年时间里,诸葛亮六度出兵,虽始终未有斩获,但魏国却始终是如临大敌,就算是司马懿担任雍凉都督的时候,都无法攒其锋,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而是采用坚守不出稳守不战的方式,拖死了诸葛亮。

诸葛亮北伐的失败的原因魏国方面也进行了总结,没有人认为是诸葛亮的能力不足指挥失误,而恰恰相反,魏国这边对诸葛亮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诸葛亮的才能远胜于当代诸多的名将,如果不是受到蜀道艰险的环境条件限制,蜀军没有足够的粮草补给来支撑战争的话,诸葛亮的北伐是很有机会成功的。

司马懿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正是他瞅准了诸葛亮的弱点,采用坚守不出拖而不决的方式,在关陇和诸葛亮耗着,一直不给蜀军以决战的机会。

尽管说司马懿的这种战术打法极其地猥琐,但毫无疑问,却是非常实用的,魏国以最小的成本消耗最终拖垮了诸葛亮,积劳成疾的诸葛亮最终病死在了五丈原。

如果说,司马懿当时采用比较激进的战术,与诸葛亮展开决定的话,很可能就会是两种结果,一种就是司马懿打败了诸葛亮,将其逐回到了蜀国,另一种就是司马懿吃了败仗,最终魏国丢掉了关陇,丢掉了长安,双方很可能会以黄河潼关为界,重新地划分领土疆域。

而一旦被蜀国得到了关陇,魏国不但丧失了大片的领土,而且国都洛阳将始终受到蜀军的威胁,三国最后的走势,还真是难以看清的。

所以说,司马懿在关陇采取的策略无疑是最为正确的,诸葛亮受困于粮草补给,利于速战,而司马懿却不给他这个机会,虽然仗得打比较窝囊,但结果却是最佳的,这也证明了司马懿的过人之处。

现在时移势易,魏国成为了积极进攻的一方,而蜀国却由战略进攻转入了战略防御,双方的角色对调了一下。

做为防守的一方,姜维自然是汲取了不少的战争经验,他的敛兵聚谷计划,就是在司马懿的战略思想基础上做出的,坚守不出,稳守不战,姜维在汉中构筑了三大要塞,准备进行死守。

如果邓艾无法有效地突破蜀军的这三大要塞,那么魏军也将会受困于汉中,寸步难行,最终挨到军粮耗尽,不得不撤出汉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