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学霸的科幻世界 > 第四百二十七章 开门大吉

学霸的科幻世界 第四百二十七章 开门大吉

作者:幸运的球球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5:25:13 来源:笔趣阁

“水娃哥,从明天开始俺们可以干活了。”

“林娃子,你想到做什么了吗?”

水娃惊喜道。

来到兰城将近一周,两人带来的一千两百块钱花了只剩下七百,其中房租就用掉了三百六十块钱。

水娃心疼的同时,也在发愁什么时候才能开始赚钱。

如今见庞学林终于开始有动静了,顿时兴奋了起来。

庞学林笑着说道:“是有法子了,不过你得先去下碗拉面,俺肚子有点饿了,咱们待会儿边吃边说。”

这几天,水娃嫌在外面吃饭太贵,就决定在家里自己开火做饭。

庞学林厨艺一般,仅限于把食物煮熟的水准,反倒是水娃的手艺不错,还能拉出一手好面。

“好嘞。”

水娃兴致勃勃的跑去生炉子和面,庞学林则拿出一个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载着过去一周,他在兰州大学附近所观察到的一些东西。

半小时后,水娃端着两碗拉面上来。

庞学林到碗里盖着一只黄澄澄的荷包蛋,水娃的碗里则只漂浮着葱花、香菜以及白萝卜。

“水娃哥,俺都说了,不要专门给我**蛋之类的了。”

庞学林无奈道。

水娃笑着说道:“林娃子,俺又不喜欢吃鸡蛋,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鸡蛋补身子,而且这鸡蛋俺们都买来了,你不吃就放坏了。”

庞学林有些无奈,他知道,这是水娃的托词,但他也阻止不了水娃每一餐给她加个蛋的举动。

“林娃子,你刚刚说,想到活计了,俺们到底要做啥呀?”

庞学林说道:“水娃哥,这段时间在忙,把兰城大学和他周边里里外外也都摸透了,你看来每天进出南城大学的学生多不?”

水娃点头道:“多,确实多,我那天数过了,从下午五点到晚上十点进出校门的学生人数超过三千人了。

庞学林笑道:“那你觉得,兰城大学学校食堂的饭菜好吃吗?”

“嗯……”水娃犹豫了一下,说道:“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还好,吃了两天后就感觉挺一般的,都是大锅菜。”

庞学林微笑道:“那你说咱们在兰城大摆个夜宵摊怎么样?每天下午五点出摊,只卖拉面,清汤拉面一块钱一碗,加煎蛋五毛,加牛肉两块。到时候咱们弄点牛骨猪骨,熬制高汤,再加上俺前两天弄出来的那种辣酱,你说吃的人会多。”

水娃微微一愣,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拍手道:“林娃子,还是你有办法,假如俺们真的支撑起这样的摊子,清汤面成本最多五毛,卖一块,每天卖三十碗,就相当于俺们之前在煤场铲的收入了。”

庞学林笑着说道:“放心吧,肯定远远不止,你要做好一晚上卖一百碗以上的准备。”

水娃不由得吃了一惊道:“有这么多?”

庞学林说道:“这两天俺不是带你四处转了吗?兰城大学门口那地方虽然开了一些饭店,但大多数都是针对于学校的老师的。一顿饭没有个五块十块,根本下不来。俺们只能起这样一个摊子,正好可以让兜里没多少钱,又想换换口味的学生过来尝尝。”

水娃连连点头道:“可以可以,这个想法好。林娃子,也不知道你脑袋咋长的,连这个都能想到。”

庞学林笑了起来,这种学校门口的小摊位在后世随处可见,可在这个时代,却极为罕见。

事实上这些天,庞学林在兰大周围观察,他自己都有些意外。

相比于后世,这个时代的餐饮业并不发达,个体户虽然有,但也就在学校附近卖点早餐,压根就没多少家。

其实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局限性。

在这个城乡高度分化的年代,农民工这个词还没有出现,占全国人总人口超过80%的农民,大部分还被禁锢在土地里。

城市居民大多也有各自的工作,国企下岗潮还没有到来,一般有正儿八经工作的城市平民,也不愿意去从事这些看起来低贱的行业。

工人阶级是先锋队可不是说说的。

即使到后来的国企倒闭潮,很多下岗工人宁可去菜市场捡菜叶子吃,也不愿意做些小买卖养家糊口。

当然,时代的大潮下,谁也无法幸免。

生活会逼迫着这个古老而又勤劳的民族去一步步适应未来那个高度工业化的时代,中国的第三产业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因此,在这个时代能够站出来摆摊的,基本上都不会混得太差。

等再过个三五年,想做这生意难度可就大了,竞争对手会多到让人怀疑人生。

接下来的时间,庞学林和水娃再次忙碌起来。

庞学林首先去买了五张折叠式的桌子以及塑料板凳,又买了两辆三轮车。

水娃则去弄了一个三眼的煤炉子和一个单眼的小煤炉。

随后,两人去市场上买来大块的牛肉,牛骨,猪骨以及面粉、萝卜、小葱、香菜等等。

第三天傍晚,下午四点半,庞学林和水娃一人骑着一辆三轮车,来到了兰城大学校门口。

随后,两人将桌椅从车上搬下来摆好,又将炉子搬下来。

锅里是已经在家里提前做好的高汤,端上炉子放好。

庞学林在一旁的三轮车上竖起了一块用毛笔字写的招牌——兰城拉面。

在兰城,只有兰城牛肉面的说法,从来没有兰城拉面的说法。

不过庞学林相信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有所改变。

未来,兰城拉面将会遍布全国各地。

从西至东,从南至北,每一个地方都将会出现它的影子。

兰城拉面将会和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一起,成为中国餐饮界的传奇。

一块钱的清汤拉面,一块五的煎蛋面,两块钱的牛肉面。

已经煮的发白的大骨汤在煤炉子上面冒着热气,香气四溢,吸引了不少过往行人的目光。

水娃第一次在路边摆摊做生意,行人目光转向他的时候,显得有些紧张和害臊。

庞学林倒是泰然自若地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他的脸皮厚得很,人生经验又丰富,摆个路边摊做生意对他而言压根就不算什么。

等了大概十多分钟,一个客人都没有。

水娃不由得有些不安的:“林娃子,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人过来吃饭?”

庞学林看了一下前两天从旧货市场淘到的一只机械手表,笑着说道:“急啥,现在才四点五十呢,时间还没到,而且大部分学生还在上课,等五点以后就有生意了。”

果然,大约过了十分钟,进出校门口的师生渐渐多了起来。

不少人对校门口突然多出的这个小摊子感到好奇,不过还没有人主动过来尝鲜。

这时,只听叮铃一声,一个六十来岁出头,头发花白看起来老教授模样的男子从校门口出来。

骑车路过庞学林他们的摊位的时候,自行车慢了下来,老者似乎有些犹豫,但最终,他还是离了庞学林和水娃的摊位。

可没想到,大约过了一分多钟,老者竟然又骑了回来,将自行车停在庞学林的摊位旁,走上前道:“你们这面里都有啥?”

庞学林眼睛微微眯起,在这个有些眼熟的老者身上多打量了几眼,指着招牌笑着说道:“面汤是用大骨熬的,有萝卜,香菜,葱花,还有我们自制的辣子,加牛肉的话两块一碗,加鸡蛋1块5。”

老者犹豫了一下,说道:“给我来一碗鸡蛋面。”

“好勒!”

水娃很快就忙碌了起来,揉面拉面,行云流水庞学林则用一旁的小炉子煎了一个荷包蛋,不到5分钟的时间,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送到了老者的面前。

大瓷碗套了个塑料袋,免去了洗碗的麻烦。

筷子则用的是一次性筷子。

随后,庞学林将一小瓶辣酱以及一瓶醋送到了老者面前,说道:“老爷子,加点辣子和醋,味道保证不让你失望。”

老者点点头,从庞学林手里接过辣酱,说道:“醋我就不要了,来点辣子吧。”

“成。”

庞学林将辣酱交给对方,任由对方自己添加。

老者直接从瓶子里弄出一大勺辣酱搅进面里拌匀,夹起面条用力吸了一口,脸上浮现出一次满意的表情,说道:“不错,这辣子味道够正。”

庞学林笑道:“老人家,您是湘省那边人吧?”

老者点了点头,说道:“你这娃娃,我来兰城快四十年了,都没多少老家的口音了,你这都能听得出来?”

庞学林笑了笑道:“可能我这人天赋比较好吧,不同地方的人,不同的口音我一下子就能分辨的出来。”

老者笑道:“你这娃娃,口气倒是大的很。”

庞学林笑道:“我不但能听出您的口音,我还知道您是什么人?”

“哦,你说我是什么人?”

老者好奇道。

庞学林笑着说道:“老先生您是兰城大学的数学系教授。”

老者微微一愣:“你这娃娃认识我?”

庞学林笑道:“有幸听过老先生您的一节课。”

老者吃了一惊,好奇道:“你是兰大的学生?”

庞学林摇了摇头道:“不是,我和我大哥来兰城找活干,这几天我们在兰大附近一直转悠着,看看什么生意比较好做,然后还混进兰大教室旁听了几节课。”

这时,水娃也反应了过来,说道:“林娃子,我想起来了,这不就是我们两天前去在兰大听课的那位老师吗?”

随即,他用手挠了挠脑袋,有些不好意思道:“老先生,不好意思刚才俺没认出您,主要是那天我在课堂上睡着了。”

庞学林闻言,差点没憋住笑。

倒是老者浑不在意,摆摆手,好奇道:“娃娃,你能听懂我上课讲得啥?”

庞学林道:“您老人家要听真话还是假话?”

“真话是什么?假话又是什么?”

庞学林笑着说道:“真话就是我全听懂了,假话就是我一点都没听懂。”

老者哈哈一笑,指着庞学林道:“你这小家伙,倒有趣得很。娃娃,你今年多大了?”

庞学林知道老者不信自己说的话,笑着说道:“十七了。”

老者有些惊奇道:“你小小年纪就出来做生意,你家里人放心?”

庞学林道:“我是林雄县人,爸妈在我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我三叔三婶收养了我,这是我大哥水娃。本来三叔三婶他们不让我们出门,是我们自己要出来赚钱的。”

老者感慨道:“你们倒是有闯劲,竟然跑到兰城大学这里摆摊。”

接下来,老者又问了庞学林家乡的一些事,庞学林都一五一十地说了。

老者显然对庞学林很是好奇。

眼前这个十七岁的少年,表现出了完全不符常人的谈吐与成熟,即使对上自己这样一位大学教授,也没有丝毫落下风。

不过很快又有客人上门,庞学林便去忙碌了,老者也不不好再多问,吃完饭便直接离去。

有了第一笔第二笔生意后,接下来的时间里,庞学林和水娃便忙碌了起来。

过来尝鲜的兰城大学师生很多,几乎每个人吃过庞学林他们的拉面后,都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水娃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一直到晚上九点以后,生意才渐渐淡了下来。

晚上十点,两人准时收摊离开。

临走的时候,庞学林将摆摊的地方仔仔细细地清理了一遍,有用带来的清水冲洗了几遍,这才离开。

回到家,水娃迫不及待地将今晚收的毛票和硬币从塑料袋里直接倒在桌上,数了起来。

一块、两块、三块……

十块、二十块、三十……

“一共一百零五块五毛……”

水娃抬头看着庞学林,有些不敢相信。

要知道他们压根就没有房租成本,食材本身的成本仅占五成左右,也就是一晚上的时间,两人的纯利润达到了五十块钱,一个月就是一千五。

这比起他们在县煤场累死累活地干,还要高出三倍以上。

这还是第一天的生意,很多老师学生都不知道校门口多了个拉面摊子。

这要是继续下去,每天毛收入达到一百五也不是没有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