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学霸的科幻世界 > 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赌

学霸的科幻世界 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赌

作者:幸运的球球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5:25:13 来源:笔趣阁

“什么?《自然》过了?太好了!”

电话那头传来李长青兴奋的声音。

虽然这篇论文李长青并未署名,但实验是他手下的团队做的,他自己也给了不小的支持。

要知道,他的实验团队,已经好几年没出一篇顶刊论文了。

这时候出一篇nature,对于他的实验室未来的发展也非常有好处。

更不用说,借此机会还交好了今后注定在中国学术界有着重大影响力的庞学林。

等过个几年,李长青准备评院士的时候,单单这份人情,就可以让他的机会提升个一两成。

“哦,对了,庞教授,这次发表的是letter还是article啊?”

李长青问道。

letter就是所谓的“通信”,是对某一原始科研成果的初步介绍,其内容是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所感兴趣的。

article则是长篇论文,是对某一项研究工作的更全面、更周密的介绍,代表着人们对某一事物认识层次的一个显着提高。

《自然》杂志的版面只允许每星期发表约2篇“article”类论文和16篇左右的“letter”类论文。

因此,“article”类论文的竞争更加激烈。

事实上,很多“letter”类论文最初是按“article”类论文投稿的,后根据《自然》杂志编辑们的意见缩短了篇幅。

庞学林道:“是article,一字未改!”

“牛逼!”

李长青忍不住赞了一句。

这篇论文除了数据引用实验组的结果外,其他内容都是庞学林自己撰写的,能够做到一字不改上《自然》,足以说明这篇论文的水平和分量。

和李长青聊完,庞学林又给团队内的另外几人一一打电话通知。

那些实验狗们的激动自然不必说了,即使那位作为第一作者的副教授,也是兴奋异常。

那位副教授已经快四十了,蹉跎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有文章能上《自然》。

这篇文章对于他接下来评选教授,独立组建属于自己的实验团队,都算是一个分量十足的砝码。

……

英国,伦敦,《nature》编辑部。

“卡尔,要不咱们打个赌吧,看同名同姓的可能性大还是真的是那位庞学林教授的可能性大。你想想,庞学林现在正在江大搞他的庞氏几何研讨班,听说他还在整理庞氏几何的教材,怎么可能还有精力再去搞什么碳纳米管方面的研究。”

生命科学编辑组主编理查德加拉格尔正端着一杯咖啡,坐在自然科学组主编卡尔齐梅利斯的案头道。

齐梅利斯笑了笑道:“那你觉得一位天才在不同领域做出同样卓越研究的几率大,还是同一所大学,同样的姓名,同时还拥有教授头衔,却分属两个不同的人的几率大?”

理查德加拉格尔微微一愣。

《自然》杂志的论文编辑分成两个组:生命科学组和自然科学组。

生命科学组的负责人是理查德加拉格尔,免疫学家;自然科学组的负责人就是卡尔齐梅利斯,材料学家。

这时,编辑部的编辑们一个个在一旁讨论,笑嘻嘻地看着这两位大佬互怼。

这段时间,这篇《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与表征》论文,可是在《自然》编辑部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原因嘛!

自然与这篇论文的作者庞学林有关。

庞学林这个名字,目前在学术界,没听说过他的人还真没几个。

一方面因为他的年龄,另一方面则源于他在数学上的学术成就。

别的不说,单单他的庞氏几何理论在求解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中的应用,目前已经成了整个科学界研究的热点。

即使很多非数学领域的学者,也在研究他的论文。

毕竟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求解问题,堪称是数学与自然科学结合最为紧密的一个领域了。

可偏偏这样一个与在数学界呼风唤雨的大佬同名同姓还在同一个学校任职的教授,突然往《自然》投了一篇碳纳米管的研究论文来,而这篇论文,同样有着极高的水准。

特别是论文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和展现的结果,堪称是碳纳米管领域在近十年来最为出色的一项成果。

因此,关于这篇论文的作者是不是由庞学林所作,就成了《自然》编辑部关注的焦点。

这几天,这样的争论在编辑们中间已经发生了好几次。

到最后,连两位主编也参与了进来。

卡尔齐梅利斯笑道:“这样吧,这篇论文正好已经过审了,我干脆给他发一份回执邮件问一下,不就清楚了吗!”

说着,齐梅利斯也不理加拉格尔什么反应,直接发了一份邮件过去。

只是让齐梅利斯没想到的是,只过了几分钟,他便收到了庞学林的回复:是我!

齐梅利斯朝加拉格尔耸了耸肩,微笑道:“看来咱们不用争论了,我赢了。”

加拉格尔眼中则闪现不可思议之色,喃喃道:“这怎么可能?!”

……

庞学林自然不清楚发生在《自然》杂志内的争论,就算知道了恐怕也只会哂然一笑。

事实上,论文的过稿并未在他心中引发太多的波澜。

毕竟这篇论文早就经过了另一个世界的检验,成为了碳纳米材料领域的一个经典实验。

不能过稿只能说明《自然》编辑以及审稿人的水平有问题。

果然,和预想中的一样。

第二天上午,论文如期在自然online上发表。

于此同时,江大官网也发布了相关消息,并向庞学林和他的团队表示祝贺。

毕竟江大一年也就十篇左右s级别论文的水平,而且大部分发表的都是letter,能够在nature上发表一篇article,即使对那些长江学者级别的教授而言,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之后的几天,媒体上也有了一些关于庞学林在《自然》发表论文的报道。

但除了学术圈内予以了一定的关注目光外,并没有在圈外引发太大的反响。

毕竟在公众的心目中,以庞学林的学术成就,在一篇顶刊上发表论文,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即使这篇论文与庞学林本身的专业,完全没什么联系。

本来这件事就要无声无息的过去了的,可庞学林自己都没想到,网上忽然出现的一篇质疑文章,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