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七百七十九章 王荀封将

北宋振兴攻略 第七百七十九章 王荀封将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赵桓在次日的常朝上,将补偿阿云案后人之事,拿出来研讨。

结果就是一致通过,并且赵桓又收获了一大波的圣主仁善至极的赞誉,这让赵桓有些措手不及,随后瞬间明白,阿云、司马光、王安石早已作古,甚至连当初的阿云后人都已经垂垂老矣。

再有,司马光时隔十七年,再把已经逢大赦天下归家再婚的阿云,拉倒汴京斩首,这件事本身,在大宋就属于政治不正确的行径。

所以,既然无任何影响,那官家开心就是。

但是赵桓的第二条,关于取消凌迟之法,却遭到了朝臣们的激烈讨论,以刑部侍郎宋世卿为首的审刑院、大理寺卿周三畏等人强烈反对官家的决定。

坚持要凌迟处死赵承佑。

而新上任的户部侍郎李弥逊为首的户部和工部等官员,陆宰也在其列,支持官家的废止凌迟之法的决定。

“官家,臣名言,凌迟之消息已经传遍了大街小巷,而今日邸报,更是在坊间引起了轩然大波!百姓人人恨不得食其肉、啖其血、敲其骨、吸其髓,射出之箭安有回头之法?”宋世卿站在朝堂中央,面红耳赤、怒目圆瞪的看着李弥逊说道。

李弥逊被宋世卿的模样可吓坏了,看那模样他李弥逊才是赵承佑一样!

“覆水难收!官家,臣坚持以为还是剐了好,否则安能震慑天下碌碌无为之辈!”宋世卿一甩袖子,站回了自己的位置。

李纲左边看了看,右边看了看,眼睛一闭,修起了闭口禅,一个字都不往外吐。

“陆少卿的札子说的很明白,官家,此刑乃是恶刑,后患无穷。这后患之事,臣以为还是直接剁了了事,为一时意气之争,遗祸后世数万万年,臣以为不可取。”李弥逊不温不吐的说道。

反正这凌迟本就是非刑之正,剐不剐都由圣上说了算。

“罪恶滔天唯有凌迟才可惩戒,什么遗祸万世!谁能管得住身后事?简直是无理取闹!”周三畏嗤之以鼻的说道。

李弥逊这边的官员口齿更加凌厉一些,瞬间朝堂吵的跟一锅粥一样,比菜市场还要热闹。

“王将军,你觉得此时如何?”赵桓看着并列站在李纲身边的王禀问道。

王禀到殿上,因为身体上的一些问题,一个火炉在身旁烧着,他津津有味的看着朝臣们互喷,看热闹正开心的时候,突然被官家点名,一脸迷茫。

听到官家说话,朝臣们瞬间安静下来,刚才掀了文德殿的气势,仿若未曾发生一样。

“官家怎么开心怎么来,凌迟也是死,剁了脑袋也是死,没啥区别。”王禀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完觉得自己等于没说。

朝政这事他真的不擅长。

上朝对他来说,是个很无聊的事。

大宋朝臣们不敢向为难朱伯材那样,为难王禀。朱伯材的节度使是因为女儿嫁给了皇帝,恩赏的节度使,是旧军阶。

而王禀那可是威震南北的六足四翼王正臣,那可是赫赫战功一桩又一桩的摆在桌面上的新军阶,死后大概率要上武庙封王的人。

最关键的是前段时间孟太后,按照大宋惯例,对王禀发难,官家的应对是砌了福宁宫的宫门……

惹王禀,那才是活得不难烦了,自己家的门不用皇帝亲自去砌门,随意指摘,坟头大概会被挖好了。

“李太宰什么意见?”赵桓从王禀这里得不到有用的消息,转头看着闭目养神的李纲。

李纲听到官家点名,无头无尾的说了一句:“赵承佑该死,也必须死。”

“你这不是废话吗?现在问的是到底剐不剐。”赵桓一头雾水的看着李纲,这不明不白的怎么冒出来这么一句。

李纲略微尴尬的眨了眨眼,收拾了一下自己的面部表情,说道:“臣以为,剐。”

“那就剐了吧。”赵桓看着这么吵下去也不是个事,决定听李纲的,先剐了再说。

“圣上英明。”宋世卿趾高气昂的看着李弥逊,这个李弥逊就是个老好人,大是大非上行无差池。

但是总是抱着仁义那一套,治国哪里有那么多仁义?恶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犯错砍头了事,岂不是便宜了赵承佑?

宋世卿就很讨厌李弥逊身上这股子书卷气,明刑正典,才是他们这些推官们的追求。

李弥逊只能连连摇头,直到最近他才知道,官家那股子仁善,是对百姓们仁善,实际上是一个面善心狠之人。

那可是血脉至亲,说剐就剐了。

等到常朝散去,李纲依旧坐在那巍然不动,而王禀准备让人抬着暖炉走的时候,被赵桓喊住了。

文德殿一片寂静,只有赵桓笔尖在纸上书写的沙沙声,这静谧良久之后,赵桓才将手中的笔放下,看着李纲。

“官家要推行吏治,改制不存在任何的温和,雷霆手段,才能震慑,至于以后,宋少卿说的很多,谁能管得了身后事呢。”李纲笑着解释了为何要剐。

赵桓点头,他无奈的摇头说道:“是朕贪了点。”

“朕打算让王荀权任泾原第十三正将,不知道王将军以为如何?王荀既然已经弱冠之年,更应当多担点责,你以为如何?”赵桓拿起了札子递给了赵英。

这是补偿。

孟太后指示下,朝臣对王禀展开了攻讦,无论赵桓如何站台,都对王禀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他作为皇帝,当然要给王禀适当的补偿。

现在王禀是很尊贵,还得了个赞名不拜的特权。

封无可封?

不存在。

封不了王禀,还不能封他儿子吗?多简单的事?

王禀正烤着火,也是一愣,随即问道:“岳飞在青塘战事不顺?”

“然。”赵桓点头,真是什么都瞒不住王禀,他是不擅长政事,但是人擅长军事呀,自己刚有个小动作,王禀就猜出了自己的目的。

王荀十六岁就跟着王禀镇守了太原城,身中数创,险些丧命于完颜娄室手下,本身就是校尉的王荀,任这这泾原第十三正将,并完全算是恩赏,大宋军功很宝贵,王荀弱冠,已经到了可以做事的年岁。

“行。”

王禀点了点头,站起身来,赵英差人抬着暖炉亦步亦趋的送王禀出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