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七百二十二章 官家睁开了自己的眼睛

“说说看。”赵桓非常感兴趣的问道。

大宋朝臣们这个一反常态的样子,赵桓还真没见过。

没事就喜欢唾沫星子糊皇帝脸的文臣们,赵桓不断的加强着军卒待遇的时候,居然没有札子制止自己的行径,其背后的动机,值得赵桓了解。

他一直以为眼下大宋的主要矛盾,就是日益恢复本来地位的大宋军卒和士大夫阶级的利益冲突。

赵桓深深的感觉到了这种利益冲突带来的后果,向赵佶进言复政、汇英楼闹鬼、针对李清照的种种言论和札子,这一切都是矛盾的具现。

但是在如此激烈的利益冲突之下,士大夫阶级,居然不通过正常手段上谏议事,而且一本都没有。

这太反常了。

李纲恭恭敬敬的说道:“官家自登基以来,北驱蛮夷,收复云中、燕京、辽东,其武功震世,自然天下归心。”

“少说点那些虚头巴脑的。”赵桓不耐烦的说道。大宋朝臣们说话这个腔调,他就不喜欢。

上谏就上谏,整一堆漂亮话,天天听,耳朵都起茧子了。

李纲一脸疑惑的说道:“臣说的就是实话呀,这民心军心向君,走卒商贩都知道的事呀,官家给军卒们田粮,活的有个人样,军民自然感恩戴德,人人为君赴死毫无犹豫,不是天下归心,又是什么?”

赵桓无奈的点了点头,他说不过李纲,岔开话题说道:“不论心,人心隔肚皮,谁能说得准。”

李纲笑着说道:“不论心的话,军队的军粮就是朝堂,或者说官家控制军队最直接,也是最厉害的手段,倘若不统收统支,将粮钱留在地方,看似节省了运输消耗,却容易埋下祸根。眼下永兴军路之事,就是个麻烦。”

赵桓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永兴军路,杨家、折家、种家盘根交错,在赵桓未曾登基时候,就已经从陇右都护府开盐池以求自立。

种师中还活着,自然是风平浪静,但是赵桓也不敢调动他们。当初孙翊听调不听宣,时至今日依旧是个问题。

大宋官军打西夏,得从河东路走云中路、河套打西夏,永兴军路军头林立。

李纲笑着继续说道:“官家常说,人心经不住考校,就压根不要去尝试考校。倘若不统收统支留在地方,让军卒自我营田,那就是在考校军将之忠心。”

“也正是这个道理,军卒们的粮食补给都来自于朝堂,自然这军队是我大宋的军队,是官家的军队,不是其他人的。”

赵桓终于明白了这些文臣们脑子里想的什么。

其实逻辑非常简单,那就是大宋皇帝抓着军卒的粮草,那自然军队就要听皇帝指挥。

而大宋皇帝依照祖训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那皇帝的东西,自然也是与士大夫共有。

赵桓对李纲说辞表示认同,但是又有一些小小的疑问。

“朕怎么觉得他们是怕了呢?完颜宗望南下围困汴京的时候,吓的他们肝胆俱裂,大宋军卒越强盛,他们才能越安心呢?”赵桓觉得自己这个理由也站得住脚。

李纲有些讶异的看着官家,最终只能无奈的点头说道:“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哈哈哈哈!”赵桓大笑起来,他看李纲的表情,怎么觉得自己这个理由更靠谱一些呢?

士大夫也好,走卒商贩也罢,都是人,他们也会害怕,也会恐惧,军卒越强盛,他们自然也就越安全。

邸报是一份非常无趣的报纸,大多数记的都是宫廷奏对,极其无聊,平日里的销量和晨报、小报比起来,如同添头一般。

但是每次前线军队捷报的时候,汴京和各大州府的邸报,都会销售一空,供不应求。

只有亲眼看到邸报上刊登了捷报,大宋百姓才会长舒一口气,说一句:“打仗嘛,胜负乃是兵家常事,但到最后,总归大宋赢了。”

或者说一句:“打仗就是两只军队打打杀杀,最后岳飞获胜的游戏,非常简单。”

这都是赵英讲给赵桓听的趣事,他越想自己这个理由,越能站得住脚。

李纲的那套说辞,看起来高大上很靠谱,但是自己这个理由更接地气一些。

“永兴军路怎么解决?”赵桓忽然开口问道。

这件事赵桓从来不提,大家都按着过去的规矩,将粮草押解进永兴军路交给种家去分配。

赵桓也选择性的眼瞎,不管永兴军路,是防止自己征伐辽东时候,后院着火。

眼下辽东打下来了,金人龟缩黄龙府,赵桓终于睁开了自己的眼,看到了那片法外之地。

李纲有些犹豫的说道:“种师中种总管还活着,就乱不了。”

赵桓摇头说道:“种总管今年已经七十一岁了,已经到了古来稀的岁数,我们总得考虑周全。”

倘若种师道有后人,赵桓压根就不担心这个。

种家家风就决定了种家出不了叛逆,三代忠良,七十余直系种家子弟战死、冤死在沙场,其心未移。

但是种师道家里没有后人,三个孩子都早夭,没有留下子孙。

而种师中俩孩子一个喜欢画画,一个喜欢弹琴,附庸风雅一副好手,军政两眼一抹黑。

赵桓不知道种师中两个孩子这样的“兴趣爱好”是真的兴趣使然,还是家里的要求,他也不准备知道。

但是种家不能再为朝堂钳制永兴军路,是既定事实。

“沈从去?毕竟他是种少保义子。”李纲眉头紧蹙的说道。

“那不是又一个种家嘛。”赵桓摇头。

种师道临走前不知道给了沈从什么遗嘱,反正沈从对于外派为将这件事一点都不热衷。

沈从他那个性子,搞这种牵扯纵横之事,太为难他了。

“麻烦事。”李纲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官家,臣以为解决永兴军路之首要,就是解决西夏,唯有解决西夏,永兴军路的军一字,去掉了,就好解决了。”

赵桓眼中一亮,频频点头,李纲说的在理。

“官家,官家!程褚今日未曾点卯,臣派宦人去家中探访才知道,他被人刺杀了。”孙历急匆匆的从文德殿外冲了进来。

赵桓猛的站了起来,喝问道:“人伤得重不重?还活着吗?刺客抓到了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