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六百零六章 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待问题

范嵊无奈的说道:“臣现在很多大宗交易偏向邸店一等也是有原因的,是因为他们能够承担的起风险,三等以下的商贾,若是帆船在海上出了事,就是家毁人亡。还请官家明鉴。”

一等商贾的确抗风险能力更强,普通的商贾掺和到了海外大宗交易,很容易弄的家毁人亡,赵桓再次看了看札子。

在赵桓看来范嵊的确和一等商贾搅合的太深,但涉及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涉及到高利润、高回报、高风险的远海交易。

比如前往倭国回易,往来一趟能够获利十倍有余,但是也有可能翻了船,什么都不剩下。

赵桓让赵英取来了报关表,发现进进出出的千料大船的出事概率,高达三成。

赵桓研究了很久,才略带怀疑的说道:“也就是说,越大的船反而风险越小?朕看到一千料的船最容易出事。”

范嵊点头:“海贸之事,的确是越大的船,越不容易沉船,即使漏水,也封闭起来就行。也能行驶到倭国或者占城,到岸在进行维修。”

“所以官家想建大船,百姓也需要大船,但现在唯一的一艘五千料大船木兰舟,又要做各种航海性的实验。”

赵桓这才发现,范嵊的这种看似有失公允,却保护的恰恰是财资不是很雄厚的商贾。

他们真的赔不起。

范嵊擦了擦脑门的汗,官家终于听进去了自己在说些什么。

“臣也做了些限制一等商贾在津口的一些普通贸易,比如散装、批发、购货等等,都限制了一等到三等商贾,让利给小型商贾,毕竟大商已经在海上挣了足够多的利润,就不能和小商贾争利。”

“但是利润的大头毕竟在海贸上,唉。”

“臣还设计了一套检举的手段,举报一等商贾参和地面散装,倒是有些效果,在最后一页是对一到三等商贾,具体惩罚的一些结果。”

赵桓将赵英拿来札子,翻到了最后,的确是有密密麻麻的惩处违规高等商贾的痕迹。

范嵊无奈的说道:“臣干了活,还得挨骂,海贸贸易庞大的利润让他们眼馋,但是他们又赔不起,臣也愁的不行。”

“最开始的时候,津口还出了几次一家人赴海的案子,就是家主去海上搏命翻了船沉了海,一家子没有了生计,直接全家赴海了,臣这才禁了小商贾参与海贸。”

“这就成了他们眼里,臣偏高等商户。”

赵桓将札子放在了几案上,看了一眼赵英,让赵英去继续调查下范嵊说的是不是真的。

他指了指范嵊背后的一众商贾说道:“那你看看你身后站的不就是一等商贾?你天天和他们搅合在一起,百姓不误会你才怪。”

范嵊又要跪下,被赵桓制止之后,才解释道:“他们都是给官家办万国展的商贾,里面还有高丽、倭国、占城的商贾,甚至有火寻国的粟特人。臣平日里很少和他们私下接触。”

“那朕来津口的消息,你为什么要告诉这些一等商贾?”赵桓抛出了自己最后一个问题。

范嵊的脸色从惶恐变成了惊讶,然后说道:“这不是官家的意思吗?”

“朕跟你说的!是严禁扰民。”赵桓看着范嵊严厉的说道。

范嵊有些为难的说道:“这不就是惯例吗?”

“什么意思??”赵桓总觉得他们俩现在的对话,思维完全不在一条线上。

驴唇不对马嘴。

赵英走后,孙历立侍,他显然听明白了两个人尴尬对话的含义,眼神里全是干着急。但是他却不敢说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眼珠子一转,一溜烟跑去找赵英回来。

赵英去调查范嵊所作所为,去的地方自然是人流最杂乱的茶舍。

常服在身的赵英,俨然有点像富贵人家的大管家的模样,小心的和茶舍里的诸多茶客们闲谈。

了解范嵊的所作所为。

“有劳这位兄台了,也就是说,咱家要想在这津口买卖胭脂水粉,只需要去官府报备,有邸店凭证的三等以上商贾凭证即可?”赵英随便找了一个茶舍的茶客,请了他一杯茶,善谈的津口人,自然有什么说什么。

对方茶客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那还咋地,他津口知府还能卡着你不让你做买卖不行?”

赵英面不改色的问道:“不需要给他范嵊送点钱帛吗?我家家主乃江南豪商,银钱有的是。某在江南素问这范嵊是个饕餮,胃口很大。”

这个茶客衣着不是太华丽,俨然不是什么富贵户,听到赵英这么说,也是哈哈大笑起来。

茶客笑完,才摇头说道:“这位官人的话,某也不是第一次听说了,江南人盛传范嵊胃口大,不给他送钱,就不能在津口混,其实不然。他做事是有失公允,让利豪商那是真的,被人埋怨了多少次了?可是却未曾有贪钱之说。”

“你也不看看津口到燕京才多远,官家就在燕京呢,他今天贪了钱,明天就被官家给抓走当典型了。那些退役军卒的组成的校尉,可不是吃干饭的。厉害着呢。”

“错非范嵊吃了熊心豹子胆,给他一百个胆子他都不敢。”

赵英还要再问,就被孙历给拉住,将现在尚膳楼的对话和赵英说了一遍。

茶客一看孙历从尚膳楼的方向跑过来,就知道这可能真的是江南豪商。

“这位大官人,你放心在津口做买卖!那范嵊胆敢公然索要你的钱帛,你只要站在这茶舍喊一嗓子,明个,咱大宋的皇帝就把范嵊给拿了!”茶客志得意满的说了一大堆津口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种便利,旨在劝赵英落户。

赵英听着他自我标榜的话,点了点头,离开了茶舍,向着尚膳楼走去。

孙历亦步亦趋的跟着赵英,聆听这赵英对如何替官家办事的诀窍。

赵英一边快步走回尚膳楼,一边说道:“这个茶客是个浙江人,官话说的音并不准。”

“但是他对津口却是发自内心的认同,张口闭口就是津口的好处,生怕我们不在他们津口做买卖一样。这种认同感,才是大不易啊。”

“官家让我们调查他范嵊到底干的好不好,看看这些行商和游子的话,就最能反映问题,所以做什么事多上心,多考虑,总能想到办法。”

赵英匆匆赶回尚膳楼,对着赵桓耳语一番,说了说自己对津口之事的理解。

“官家,至于范嵊说的,臣倒是认为他说的有点道理。”赵英小心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赵桓疑惑的看着赵英说道:“就是说是朕让他大肆扰民,是朕让他把消息散播出去的?岂有此理!朕严令是不得扰民!”

赵英有些为难的小声说道:“以前太上皇南幸的时候,就喜欢说这个,下的命令越是严苛,就代表当地的官员就得准备越充足,接待的规格就得越高。”

“这都成官场上的规矩了。”

赵桓眼睛瞪得极大,还有这等操作?!

赵英无奈的点头,说道:“宣和二年的时候,太上皇临幸济南府,济南府府尹,不知道这等规矩,按着太上皇一切从简的命令,准备了简单的迎接和招待,太上皇还没走出济南府,这个府尹就被贬到了岭南了。”

“还是李邦彦精明,大观三年的时候,太上皇巡视两浙,走到余杭,李邦彦就准备了三十八道菜,七十二名舞姬款待太上皇,把太上皇哄的高兴了,就升官到了京中。”

赵桓左右看了看,所有人都低着脑袋,假装没听到这话。

赵桓看着陈子美,才想到自己第一次见到陈冲,陈冲就要送自己上等瘦马一匹。

那群知县事什么都不干,跑到河阴县去觐见。

感情这还是有历史渊源的?

赵光义挖的坑还没填完,这赵佶挖的坑,也填不完了是吧!

赵桓让那群一等商贾起来,他比较反感官商勾结,而且他内心其实对文官体系,有点…瞧不上眼。

他们办得净是些恶心事,所以他下意识的以为,范嵊也是一样的货色。

“范嵊,朕知道你现在遇到了难处。就是小商贾赔不起海贸,每次海贸都是赌命,而且是全家性命,但是他们又迫切的想要参合这件事。”赵桓想了想,笑着说道。

自己把人误会了,那自己帮他解决燃眉之急,算是两清了。

“可不是,财帛动人心啊。这也是臣从最开始的范青天,变成了现在范狗尾巴草恶名的原因。”范嵊带着无奈和一丝的苦楚,当官当到他现在这个样子,初次出京的他,有点应付不过来。

“你这样,禁止了远海的小型货船,三千料的货船共计数十艘,跑了两年,就沉了一艘吧,大船抗风浪,淘汰远海小船肯定势在必行,今天不淘汰明天也得淘汰。”赵桓笑着说道。

范嵊哭丧着脸说道:“臣也想过这事,那他们岂不是要骂死我?小商贾本来就没多少货啊,怎么可能装的起三千料呢?”

“你听朕说完,然后再建个商会,让小型商贾联合起来啊,做成一船,省的那些大船空着不动,小船危险还忙不过来。”赵桓看着范嵊说道。

这个主意可是后世英吉利驰骋海洋的利器,建立联合商会,大规模出海才成为了可能。

仅靠几个贵族,建立不起来日不落。

范嵊的眼神越来越亮,用力的一拍手:“这样一来,那些空港的大船也可以用上了。妙!”

“还有一招,你附耳过来,朕告诉你。”赵桓笑着说道。

还有妙招?

范嵊,在自己看来几乎无解的问题,官家这里还有别的方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