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六百零五章 大宋皇帝要玩的手办

北宋振兴攻略 第六百零五章 大宋皇帝要玩的手办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得亏朱琏借着赵桓不答应她去来州,狠狠的压榨了一番赵桓,否则今天就得出事!

朱凤英太妖了。

赵桓可是知道一双象牙筷子灭国之事,人心不足蛇吞象。

朱凤英现在嘴上说的可以做一辈子的郓王妃,指不定哪天就闹着入宫,最后觊觎皇后之位了。

这个女人,太喜欢掌控主动权了。

赵桓用了半天的时间,从燕京赶到了津口,来到津口的时候,才发现津口随着禁海令的解除,已经完全变了个样子。

远处若垂天之云的帆船,如同一朵朵白云,漂浮在海面之上,港口上很多船舶在不断的搬运着货物。

赵桓展开手中的千里镜,还看到了有些蕃人和昆仑奴的身影,在烈日下挥汗如雨,隔着老远,就能听到津口的喧闹。

邸店的门前,人来人往摩肩擦踵,行商和坐商讨价还价的模样,映入眼帘。

四通八达的道路从津口绵延到了远方,无数的马车和陆地神舟不断的穿梭在路上。

“为什么要海禁呢,这样不好吗?”赵桓始终想不通的就是历朝历代都喜欢玩禁海。

海贸带来的商税的增长,百姓的富足,物产的丰富和广袤的土地,它不香吗?!

【历史事件提醒:海禁,是一种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尺板不得出海的目的,是将本国人圈禁在土生土长的的土地上,没有流动就变的安定。】

【除对外除自卫战争,不主动卷入任何军事冲突,在经济文化上,通过立法最大程度的限制与国外金融、经济、贸易、文化往来。】

【美联邦、德意志、英吉利、法兰西等诸国皆有海禁时间,以政权动荡、国内盗匪横行等诸多因素,实行过孤立外交政策,这有利于肃清国内隐藏的祸乱,建立完备的关税体系。】

【但是清朝的禁海,却时常伴随着文字狱、屠杀、迁民等一系列的配套的策略进行,完全摧毁贸易和海防,甚至将沿海数十里海民迁移内地,将国土拱手让人的同时,这些土地就变成了海盗的据点。】

【完全抛弃海防,废弃了明朝自戚继光起建立的主动海防观念,扼杀海洋贸易,带来的就是国内百姓的完全稳定,封建王朝的封建巅峰,完全的固步自封。】

赵桓才看懂海禁原来真的有一些积极意义。

尤其是适合用于刚刚定国,国内盗贼、叛军横行,国际局势动荡的时候,孤立外交争取时间,打扫家中的垃圾,才好开门迎客。

但是螨清的海禁和宋徽宗的海禁,就完全是为了稳固皇权。但是显然完全没有达到目的。

不论是宋江、方腊都给了宋徽宗致命一击,螨清时候反清复明,那更是一项全民参与的普世活动。

赵桓的车队向着津口而去,沿路的百姓驻足行礼,迎接皇帝。

赵桓对着赵英问道:“津口邸店那里就不去了,朕去一趟,他们少做半天的生意,得少挣多少钱啊。”

赵英满脸笑意的说道:“官家,津口邸店的负责人是淮南陈家的人,这次陈家的家主陈子美,就猜到了官家不愿意扰民。”

“他联合其他邸店的坐商和高丽、倭国、占城、琉球的诸国行商,办了万国展销会,就在津口尚膳楼里。官家这次下榻的地方,也在尚膳楼。”

“哦?陈子美?倒是有心。”赵桓点头说道。

淮南陈家陈子美,是一个很舍得的人,为了给他儿子铺路,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

自己去来州的消息在大宋传的广为人知,但是自己要来津口,显然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知道。

陈子美这个津口这里的关系,打点的极为到位啊。

“朕要来津口的消息,陈子美是怎么知道的?把邸店一等商贾聚集起来,还有琉球高丽这些小国的商贾联合在一起,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知道的。”赵桓对着赵英问道。

赵英一愣,随即明白了这事的严重性,赵桓此前要视察津口船坞,也是临时起意,通知津口知府的时候,也严令严禁扰民。

内帑出钱,建了那么多船,赵桓自然要亲自来看看自己的手办完工情况。

秦始皇玩的兵马俑手办,赵桓也准备玩手办,当然是万料大船,甚至数十万料大船的手办。

但是显然,赵桓这视察的消息,临时决定的行程,居然被陈子美提前得知,并且预先设下了万国展会。

这手眼通天的能力,赵桓略微有些蹙眉的说道:“你调查一下,是谁告诉陈子美朕要来的。官商勾结,万万要不得。委任一方,就是一方的父母官,勾结在一起,谁来保证三等以下商贾的利益?”

“是。”赵英点头。

官家的安全大于一切,他离开带着皇城司的察子,向着津口府州而去。

津口知府范嵊带着陈子美,早就等在了津口尚膳楼的门前,硕大的牌匾,连绵的楼宇,高达四层的木制楼宇。

奢侈。

赵桓从进门就感觉到了这两个字,实木的地板光洁到能照出人影,还有两丛高一米有余的珊瑚,就立在门口两侧。

茶具,磁州窑和钧窑出品,摆在这里就是一件艺术品!

而让赵桓频频侧目的是耀州窑瓷器做成的茶台,犀利而极为潇洒的刻画,一种流动的韵律美在热茶之间涌动中,釉质上闪着一层萤光。

低调奢华有内涵。

“参见官家,官家安泰。”津口知府范嵊领着邸店诸多一等商人,跪在地上,山呼海喝的说道。

很快,津口知府范嵊,就察觉到了不对劲。

官家没叫他们起来,就让他们在地上跪着。

范嵊领着一群知府的文书和行商拜见赵桓,但是赵桓抿着热茶没有让他们平身。

范嵊、陈子美等人也不敢抬头,趴在地上汗流浃背。他们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但是皇帝入门的时候,脸色可不怎么好看。

而且现在连平身都没有,估计是出事了。

赵桓喝了一盏茶的功夫,赵英就把事情办完了,回到了尚膳楼。

“官家查清楚了,津口知府的门房交待,七日前,官家下旨至津口要查看津口船坞进度,津口知府范嵊派门房去了邸店陈家,告诉陈家官家要来的消息。”赵英低头在赵桓的耳边耳语道。

“还有一事,官家,范嵊在津口的风闻貌似不是很好,做事多有偏驳。老臣进门的时候,收到了一封校尉的一封书信,写的都是范嵊的事。”赵英说着递过去了一本札子。

赵桓打开了札子,频频皱眉,这个范嵊身上大宋官员的陋习是真的不少。大奸大恶没有,大是大非也没有涉及,就是做的事,让百姓有些寒心。

赵桓看着跪在地上的范嵊,问道:“范嵊,你是陈东的同窗。我记得你这个津口知府的职位本来是陈东的,只是他随赵相公去了上京路,这位子他推荐了你,对吧。”

“官家明鉴,臣与陈学士同一年入的太学,政和三年以贡士入太学。”范嵊擦了额头的汗珠,回答道。

“陈东在清河城吃了不少苦头,前些天朕还见了他一面,精瘦了许多。上京路多风沙,冬天下的白毛风吹得人骨头都是疼的。下雪的时候,知道雪多厚吗?一丈深的雪,别说走道了,连出门都出不去。”赵桓抿了一杯茶,看着范嵊。

范嵊额头的虚汗越来越多,陈东越苦,他这个津口知府就越自在,他就显得越没用。

赵桓看着范嵊额头的虚汗,摇头说道:“陈东把津口知府的位子给了你,你好好做了吗?津口这一年的发展朕看到了,同样,你也堕了太学的名头啊。跟这群行商搅合在一起,搅的太深了。”

范嵊将额头抵在地上说道:“臣,君命在身,津口是个港口,往来商贾繁杂,与行商、坐商多有交际,臣以后一定会注意的。”

“若是臣怪臣处事偏驳一等商贾,这个臣也认了,平日里的确在一些策论上偏向了一等商贾,招惹了不少的流言碎语。但是,臣以为,若换个人来,他也只能如此。”

哦?

陈东当太学士的时候,赵桓最欣赏的就是陈东身上的那股子锐气,敢于说话,勇于说话,直接闯到了文德殿,跟自己说要中兴大宋,首诛六贼。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现在范嵊有点陈东那个味儿了。

至少没看到皇帝,就吓得腿软,连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

“你说说,为何要偏向一等商贾。”赵桓问道,他要给范嵊说话的机会。

范嵊抬起头来,说道:“官家,臣来津口的时候,是一片荒地,什么都没有,就一个小渔村,人丁不足三千。现在已经是一个四五十万,有四个泊位,十七个泊位在建的大港口了。”

这是一个极为骄傲的成绩,赵桓非常肯定范嵊做的政绩非常漂亮。

“在开始的时候,真的太难了,这小破渔村,根本没有任何商贾愿意来这里,臣在江南邸店说破了嘴皮子,甚至都搬出了官家常年在燕京这件事来劝说商贾来津口立店散户,最后也就说动了几家一等商贾,愿意来津口试试。”范嵊的表情带着回忆。

范嵊抬头说道:“这是臣在津口建府最开始的时候,偏向大商贾的理由。”

“有理有据。”赵桓点头,范嵊的这个理由,赵桓十分赞同。

自己刚到大宋那会儿,听说种师道带着十万永定军在城门外驰援,心中的感觉,和范嵊找到这些一等商贾的感觉极为类似。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当时的津口就是个渔村,现在俨然变成了繁华的港口。

赵桓抿了一口茶问道:“那现在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