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五百九十九章 代代永旌!

北宋振兴攻略 第五百九十九章 代代永旌!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赵桓跟着赵英来到了集英楼,还没有走到门口,就闻到了一股墨香味。

他信步走入集英楼,见到了等候在集英楼的一百多名画师。

学画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光是染料、画笔,以及求学的学费,都是要远超平常的学业的花销。

而翰林院图画院,根据赵桓的了解,并不是太学和国子监那种国帑花钱培养,而是由他们自己负责花销。

赵桓仅仅看到了十多个女子,多数都是男子等待在集英楼中。

“参加陛下,陛下安泰。”

赵桓在山呼海喝中,走上了月台,坐在首位上。

他打量着面前的画师,按照赵英的安排,他们在燕京见过皇帝之后,就会奔赴金国、克烈部、高丽、倭国。

做的工作就是帮助皇城司的察子们,描绘人物画像,方便察子们按图索骥。

还有勘探地形,画出堪舆图,画出城防图等图录,送回大宋。

“都起来吧。此去域外,本就是异国他乡,归国之后,过去功绩还不能公示天下。前路坎坷磨难颇多。万分小心。”赵桓看着面前的一百多名画师,感慨的说道。

大宋,或者说,世界就是如此。

人间百态,各有不同。

有杜充、秦桧这种只为自己的自私自立之人,也有不畏困难危险,矢志报国之人。

“谨遵圣诲。”众人连忙俯首说道。

赵英大声喊道:“今日考矫人物画像,以两名宫女为参考,三盏茶的时间收笔,现在开始。”

一盏茶大约十五分钟左右,三盏茶就是四十五分钟。

赵桓坐在御座上,看了两道札子,读了几页皇考,时间就这样悄然的过去了。

整个集英楼非常的安静,只有笔尖摩擦纸张的声音,还有那略微有些粗重的喘气的声音。

赵桓还站起来巡视了一圈,结果站在一名画师背后看了一小会儿,画师就很明显额头冒汗,手抖的画歪了。

赵桓也失去了巡视的兴趣,自己的巡视,只会给他们压力。

不过这一圈下来,赵桓才知道大宋的人物画,居然不是黑白水墨画,而是五颜六色的彩色的画!

这不符合他对国画的认知啊。

当然对于他来说,他那点国画水平,也仅仅停留管中窥豹的层次。

【历史事件提醒:自周朝以来,历朝历代就设有染草之官,又称之为染人。例如秦有染色司,唐宋皆为染院,明清为蓝靛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可从蓝草中提炼染料,凡蓝五种,皆可成靛,菘蓝、蓼蓝、马蓝、木蓝、苋蓝等皆可制蓝。】

【赤色可用赤铁矿粉,而后大规模使用茜草。黄色可用栀子提炼,黑色乃是取自乌柏。】

【除原色青、赤、黄、白、黑五色以外,还有间色,共达二十四种之多。】

【中国的艺术史是一部缤纷多彩的历史,而非狭隘的、简单的黑白。】

【秦时兵马俑本是彩绘,唐三彩更是闻名遐迩,宋磁窑黑白瓷器闻名世界。】

【调色是一名画师的基本能力之一。】

赵桓看了系统的介绍,略微有些疑惑的问道:“可是为什么我记得那些画都是黑白的啊。”

【五彩斑斓的黑放上几年还会褪色,更何况放了千年呢?】

赵桓瞬间懂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不仅仅是长度,还有深度。

【原宋钦宗有着深厚的绘画功底,是否调取记忆展示?】

“展示一下。”赵桓津津有味的开始了观看宋钦宗的记忆,有个十分喜欢绘画的宋徽宗在,宋钦宗的绘画那也是相当的厉害。

赵桓看完之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李清照上次给自己画了个画像,自己还没还她一副画像,趁着这个功夫,赶紧把这幅画给补上。

赵桓认真学习的模样,在赵英眼里,更像是发呆。

“官家,都画好了。收上来了。”赵英小声的提醒了一下沉迷于学习的赵桓。

赵桓回过神来,看到了桌前的画作。

同样还看到了,画师手上那么多粗细不同的毛笔,再看看他们手腕和指头上的老茧,就知道他们在这一领域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

赵桓打开了第一幅画像的时候,又看了看站在自己面前的两名宫人。

“真乃是丹青神化,六法具备,万象无失啊。像!栩栩如生也。”赵桓连连感慨。

六法是绘画的专业词汇,是赵桓现学现卖的一句夸赞,是六种绘画技巧。

显然第一幅画,画的很像,而且很有神韵,甚至连气质都表现出了几分。

惟妙惟肖,呼之欲出。

赵桓将这些画像翻动了几幅,都是一样深厚的绘画功底!

“好!当赏!”赵桓对着赵英说道。

“谢官家恩典。”又是一阵山呼海喝。

赵桓从他们身上,同样看到了大宋的希望。

赵英又走下台,收起了他们画的另外一幅画,小心的归纳好。

而这些画师们纷纷将对坐的画师手中的画,拿在了手里,写上了姓名,交给了赵英。

等到赵英回到月台的时候,赵桓才问道:“这是做什么?”

赵英将一沓画收好,说道:“这是皇城司察子们出发的时候,给对坐的人画的像,画完确认之后,会写上自己的名字。”

“方便以后确认身份,防止有人冒充。若是有人死在了敌国,或者杳无音讯,就会把画像送到他们家中,说明他们的去向。”

赵桓吞了吞喉咙,这是留在集英楼里的遗像。

他看着月台之下百十名画师,他们现在是站在自己面前活生生的人,

但是离开了集英楼,赶赴各地之后,他们就成了一张纸和一个名字。

他们就变成了一条条消息,而且他们之中,一定会有很多人,连消息都没有。

赵桓也有点理解,为何赵英失语想让自己来看看了。

此一去,再无相见。

赵英乐呵呵的说道:“这也就是眼下的光景,才有这等待遇。”

“之前太上皇的时候,谁办这些事啊,太上皇嫌麻烦还花钱,这些画师聘不上工部,什么都没有,也有不少人去了辽国和金国。”

“现在人没了,还会给抚恤,不错了。”

赵桓忽然想起当初,一百贯和五十贯的抚恤金,赵桓当时听从了劝谏,将抚恤改为了五十贯。

他们抱着自我实现的目的,为大宋尽忠的志向,去践行自己信奉的真理。

勇士矣!

赵桓看着那群画师,收拾着自己的画板、毛笔和染料夹,静静的坐在那里。

画师们的目光,都落在了赵桓的身上,那眼神中充斥着希冀。

大宋的希望。

“官家,见也见了,夜深了,咱回宫吧。”赵英把集英楼安排给皇城司的画师们收拾,把赵桓扶了起来,笑着说道。

赵桓站起来,对着即将赶赴各国的画师,昂扬的对着他们说道:“诸君,一路顺利。”

他觉得自己有点撑不住了,再看他们一眼,自己怕自己殿中臣子之前失态。

赵桓转身离开的时候,听到了身后画师们的一阵山呼海喝。

“风萧水寒,旌霜履血,或成或败,或囚或殁,人不知之,乃至殒后无名。”

“铭曰:呜呼!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兮精魄,安兮英灵。长河为咽,青山为证;岂曰无名?河山即名!”

赵桓已经走到了集英楼的走廊里,他略带侥幸,自己没有在殿中失态。

“官家,你怎么了?”赵英在赵桓身后小声的问道。

赵桓揉了揉眼,笑着说道:“没事,眼里进沙子了而已。”

这段赵桓当然记得,这还是他当初在大同府,立勇义冢的时候,自己亲手写的《忠魂铭》。

而这两段,赵桓当时写的时候,就是写的这些无名的英雄!

为了这些默默无闻,甚至连功绩都无法明面上宣传的察子们,为大宋安泰做的贡献。

“人有所忘,史有所轻。天下可期,民族将兴,肃之嘉石,沐手勒铭。噫我子孙,代代永旌!”赵桓喃喃自语的往前走着。

他的眼前不断闪过的是:坚守陈留门的军民,是岳飞带着亲事官的一往无前,是前往河东路上无人收束的骸骨,是破败的太原城,是王禀一身的伤,是一双双渴望复仇的眼神,是埋在勾注山上的种师道苍老的面庞。

是千里奔袭黄龙府连脚都冻掉半个的捷胜军卒,是在兴庆府提携玉龙的黄彦节,是远在高丽的魏承恩……

这一幕幕的场景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赵桓的脚步有些踉跄,同时非常确信,代代永旌一定会实现!

这一幕幕的的背后,是前赴后继的人,他就是脊梁。

哪怕是神州陆沉!哪怕是中华有低谷的时候!也会因为有这些名留青史或者默默无名之人,也会为中华撑起一片蓝天!

然后绽放出属于他,仅属于他的最灿烂的光芒!

代代永旌!

赵桓的脚步向前走动着,一个亲从官风风火火的跑到了赵桓面前。

“大捷!保州大捷!沈指挥和杨都尉领兵,正面击溃了完颜宗弼,完颜宗弼大败逃离保州!前往本溪!”

“陈校尉带领军将,正在衔尾追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