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五百三十三章 汴京皇家天文台

北宋振兴攻略 第五百三十三章 汴京皇家天文台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孟德和王彦谈话的内容,被王彦写成了一道札子,递到了赵桓的手里。

他合上札子,只能叹气。

自己为了大宋的将卒,留下了足够的后路,可惜大宋的将卒,从来不搭理自己给他们留下的后路。

当初王禀这样,现在换成了王彦也是如此。

“官家,明天就是上元节了,刘益归京了。”赵英看出来官家的兴致不高,笑着给官家说了个好消息。

“哦?”赵桓提起了兴趣。

刘益可是说要丈量大地之广袤,可是没人相信,但是赵桓却相信他的话。

赵桓见到刘益的时候,刘益手中捧着一个仪器觐见。

“官家安泰。臣刘益见过官家。”刘益看着英气勃发的赵桓行礼说道。

赵桓示意赵英给刘益搬个凳子,说道:“快快请起。这是什么?”

“这是水运仪象台上的浑仪,前唐的李淳风发明的,拆下来就是这样,官家可还记得?”刘益看着官家笑着说道。

赵桓点了点头,他当然记得这个浑仪,水运仪象台现在给汴京的百姓报时。

他当然记得这东西。

“官家这是浑仪的浑针,浑仪的可随天阳时时而动。浑针随时可以指着太阳。那就到了夜晚这浑仪依旧转动,浑针就指着地下。”刘益笑着指着浑仪说道。

赵桓点了点头,浑针可以指着太阳,可是到了夜里,浑针就指着地下了。

他知道为什么会如此,当时自己还跟李纲说到过这事,说太阳在地下。

李纲还说,天日昭昭而煌煌,安能九幽下沉寂?

现在看来,李纲大概是把这事交给了刘益去做。

刘益笑着说道:“官家,臣这次出行,把混天说,补全了。”

“不知道官家可曾听说过这样一个说法,日影一寸,地差千里?就是说,同一时分,同一高度的杆子的影子,相差一寸,则地相差千里?”

赵桓琢磨了很久,他真没听说过这个说法。

【历史事件提醒:日影一寸,相差千里,是同一经线上的南北两个地方,在夏至这一天的中午,测得的日影长度相差一寸,那么就说明两地相距一千里。】

赵桓点头,系统提醒了他,他笑着示意刘益继续说下去。

“前唐的僧一行,就曾经忙前忙后跑了很多年,专门用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在大唐约十三地,测量过日影一寸,南北距离就相差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

“臣这次出去就是在算这个,日影一寸,精确了应为三百一十一里三十二步。”

“还算了其他的东西。”

刘益从袖子里拿出了札子,递了出去。

赵桓打开看了看,发现并不是一大堆的公式,或者一大堆的计算过程,只是一个简单的总结。

但就是这个总结,让赵桓的呼吸逐渐加重起来。

【步自东极,至于西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又使竖亥步南极北尽于北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四海之内,则东西八千里,南北六千里,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

赵桓得亏不算是不学无术的人,他还是知道古代的亿,指的不是后世的亿,古代的亿指的是十万。

真正表述一亿的意思,应该是万万。

赵桓掰着指头算了半天,刘益的这张札子里的内容,说的大概是驰道的长度约为46000千米。

【历史…数学数据提醒:赤道长度为40076千米。】

四海之内,其实说的是宋朝的疆域,大约是东西南北约为五千六百里。

赵桓终于明白了刘益这个札子里,算的是什么东西!

只是赵桓看着那句,又使竖亥步南极北尽于北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赵桓陷入了迷茫当中,这又是啥意思?

系统也没有跳出来翻译,看来是又进入了系统的知识盲区,这系统果然一如既往的废物啊!

刘益看着官家迷茫的神情,问道:“官家,就是说我们脚下的大地,其实是个围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的圆球……”

赵桓点头,经过刘益的梵音,他终于懂了刘益札子上所有的内容,他想表述的就是地球是个球。

赵桓满脸疑惑的看着札子,虽然数据上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至少把地球是个球算出来了。

只是怎么算出来的?

刘益也知道自己的发言略微大胆了点,大地是地,怎么会是个球呢?

刘益看着官家疑惑的表情,他就知道自己的事,怕是办砸了。

他是个数学家,算学一等一的强,可是这朝堂奏对,他很不熟悉。

刘益略微有点手足无措的说道:“官家,臣不是胡说啊,臣这个说辞,是有根据的。”

“前汉的《张衡浑仪注》里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

“前唐的《天文志》也提到了这个观点,说大率五百二十六里二百二十七步,还有苏颂所留下的一本札子里也提到了这个观点,臣道不孤,还请官家明鉴。”

赵桓看着刘益说了一大堆,才大概听懂了,刘益想说什么。

其实刘益的说辞赵桓大概听懂了什么意思。

这涉及到了一个古代天文学的争论,盖天说和浑天说的争议。

盖天说,大约就是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如同一个盖子一样盖在地上,而大地跟个棋盘一样,放在了地上。

浑天说,就是天是个鸡蛋,周天星辰分布在了鸡蛋壳上,而地球是蛋黄。

赵桓这才知道了,刘益误会了自己的疑惑,他其实想问刘益是怎么得到这个长度的,并不是质疑地球是个球。

结果刘益给他解释的却是浑天说和盖天说的争论。

就赵桓接受的知识体系来说,浑天说其实更加接近真相。

“刘大家所言朕相信,大地就是个球。”赵桓笑着回答道。

刘益正要继续引经据典的证明大地是个圆球,听到赵桓如此说辞,猛地一愣,说道:“官家,真的相信大地是个圆球?”

赵桓点头,说道:“刘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吧。”

刘益俯首说道:“臣认为大地是个球之后,也是惊异万分,而后在夏至那天,测量了同一影长的两地,即汴京和长安北三十余里,相差约为七又五分之一度,约为一周之五十分之一。”

“但琼州影长和汴京影长又有三寸之差,易得,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赵桓不住的点头,好一个易得!

他不禁想到了当初自己高数课上,数学老师的三**宝,易得,同理,可证。

赵桓看着刘益的表情,就知道自己接受地球是个球的速度,太快了。

毕竟在信息技术时代的后世,还有大把的人相信地平说呢!

“朕相信大地是个球,是因为月亮也是个球。”

“去年工赈监做了个样子货,放大版本的床子弩,结果到现在都是一箭没放。但是他磨水精,磨了千里镜出来。”

“朕去年也在军器院烧了半年的玻璃。正好今天是上元节,大宋的大型千里镜做好了,我们一起去看看。”

“官家答应了朱贵妃今年一起去逛上元灯会猜灯谜,这事怎么办?”赵英忽然问道。

若是刘益不是上元节这天回来,赵桓今天的行程是跟着朱琏去逛灯会,猜字谜。

赵桓想了想说道:“你跟朱贵妃说一下,汴京灯会三五天的时间,明天去也不迟,今天先把这个大地是个球,弄个定论出来。”

“这……”赵英面带犹豫,不过看着兴致昂扬的官家,也不好扫了官家的雅兴。

赵桓看着赵英为难的样子,就知道估计朱琏精心准备了这次灯会出行,赵桓笑着问道:“要不你问问朱贵妃,去不去看大月亮?”

“臣这就去。”赵英满脸的笑意的走了,等到准备好车驾的时候,赵桓终于看到了精心打扮的朱琏。

赵桓在车上讨教着刘益的计算过程,其实并不复杂,刘益是数学大家,讲的很明白也很透彻。

刘益看着不住点头的赵桓,有些怀疑,官家真的听懂了吗?

但是他也不好乱问。

“军器院到了,官家。”赵英停住了车驾,对着车驾内的赵桓说道。

赵桓踏出了车驾,面前的这个军器院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大,赵桓能看到这一年来,军器院的成长。

新式装备的发明,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也很容易出现那种超大床子弩,却没有太多实战意义的武器来。

金人在完颜宗翰负伤,完颜娄室战死之后,就没有带头冲锋的将领了。

导致山海关摆着一架超大床子弩,一箭未发。

不过赵桓并不心急,现在大宋的军器足够的领先了。

赵桓走到了一处阁楼前,阁楼建在这山顶处,山顶仿照水运仪象台的顶,可以合在一起,也可以关闭。

落日的余晖洒在了天文台前的房舍,红砖青瓦在落日下熠熠生辉,在阁楼前的几间房舍里,有几名忙碌的是钦天监的官员。

负责浑仪、抚辰仪、浑象、纪限仪等等天文器具的维护和数据收集。

【汴京皇家天文台】

赵桓其实蛮想把皇家两个字去掉,但是此处的各项设备资出内帑,皇家两个字堂而皇之的刻在上面。

只不过到了这里,赵桓居然又听到了水运仪象台的报时声,问道:“赵英,这是戌时一刻?这里有仪象台?”

赵英点了点头,说道:“那是自然。全国各州府的仪象台都要需要在这里调准好,给州府授时。”

赵桓点了点头,看着天文台里的种种设备,满是好奇,月亮还未升起,现在还没办法观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