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四百九十六章 德不配位

北宋振兴攻略 第四百九十六章 德不配位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岳飞的上策,在赵桓看来有些残忍,但是非常符合大宋的利益。

而且执行的难度极低。

【静观其变】

岳飞已经通过探马知道了西夏人在河套地区的所作所为。

李仁忠率领军卒的士气很高涨,原因就是他在肆无忌惮的纵兵劫掠。

围城的时候,不光城池的守军会士气低落,围城的士兵同样也要面对这个问题,而李仁忠的解决办法,简单、粗暴而且行之有效。

纵兵劫掠带来的不仅仅是士气的增长,还有抓捕的百姓可以充当攻城的先锋。

最主要的是劫掠获得大量的财富,刺激士气。

岳飞基于此,给了赵桓一条上策。

虽然看起来有些残忍,但是对大宋极为有利。

静观其变。

就是大宋看着李仁忠纵兵劫掠,看着他们自绝与百姓,看着他们在河套经营近百年的民心,一朝耗尽。

等到明年开春的时候,孙翊也把新兵训练得当,而东胜卫的城池变得稳固,东胜卫的军监变得完善,守城变得简单以后,孙翊再带着燕京军守东胜卫,换防岳飞。

岳飞从东胜卫不管是去征伐西夏,还是去上京路征讨,都有了更大的转圜余地。

到时候,岳飞出击,不管从哪个方向,西夏人都没有抵挡的能力。

而静观其变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让大宋有了些许的战略缓冲的时间,还为以后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河套地区的百姓构成极为复杂,党项人、羌人、黄头回鹘人甚至还有传闻中的大食人在其中。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赵桓将手中的札子放在了案上。

岳飞作为一个统帅,没有让自己失望,三条策论都是有理有据。

赵桓犹豫了很久,看着这三条策论,左右为难。

下策执行起来最简单,但是后患无穷,赵桓最后决定舍弃。

人妻虽好,但是赵桓还是以国事为重。

中策执行较为困难,而且还可能会有东胜卫丢失的危险,而且还可能造成重大的损伤。

上策执行起来即简单也受益无穷,坐等西夏人自己作死,然后大宋天兵至,收复人心。

在河套的问题上,也有一劳永逸之功效。

西夏五万兵卒在河套地区的劫掠,其实已经彻底激怒了河套的百姓,本来想要对西夏尽忠的百姓,这会儿也应该对西夏人,咬牙切齿了才对。

西夏人再想进入河套地区,那就不像现在这么简单了。

河套的百姓不用大宋许下任何的承诺,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他们会让西夏大兵,知道什么叫陷入了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

赵桓忽然想起了当初在大同城下,他想要下令,让大宋军卒在攻占城池的时候,尽量减少百姓平民的伤亡。

但是被种师道拦下了。

不应该用大宋军卒的命,换取大同百姓的命。

种师道站在了一个将军该有的立场上劝谏,赵桓同意了种师道的说法。

但是大宋官家的仁慈,依旧让大宋的军卒们在执行中,没有对百姓下手,而是只找金人。

赵桓很想选第二道中策,去拉拢一波河套地区百姓的民心,说的高大上点,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而且赵桓相信自己的命令,也会被岳飞所执行。

岳飞这个人的性子就这样,轻易不会在大事上反对自己。

但是他最后还是选择了上策,督促孙翊好好训练新军。来年开春再战。

河套百姓的命是命,大宋军卒的命就不是命了?

军卒也是爹妈生养的血肉之躯。

冬日行军作战稍不留神就是冻伤、冻死一片,甲胄变得生脆,战阵冲突会有更多的伤亡。

岳飞手下的兵卒河间军是大宋的精锐。

但是再精锐的军卒,他们已经征战了一整年了!

河间军卒已经去年秋末开始剿匪,从京畿路转到了关中,再打到了太行,行军燕京途中,还平定了一个连云寨。

天德州之战更是结结实实的打了一场硬仗。

连续两次探底西夏,又转战到了上京路威慑恐吓了一番克烈部。

之后归来之后取河套,再行军至坤仪州转回奉圣州。

一年都没停顿的河间军,是一只常胜之师!

但是转战万里的他们,也需要修养。

当初的大宋西军为何在伐辽之战中一溃千里,和赵佶那什么狗屁不通的招降战略有关,也和大宋西军连年征战无喘息之机有关。

河间军再强行上阵打西夏进犯之军,即使是常胜,再战再胜!

牺牲的军卒也会很多。

赵桓仔细权衡了利弊,河套什么人都有的百姓和河间军的军卒的命,他仔细在心里称了称,最后他觉得河间军的命,比河套百姓的命值钱多了。

华夷之辨依旧比较盛行的大宋,为了河套百姓拼命的事,赵桓实在是做不出来。

当初放金国百姓进关的时候,赵桓也是汉儿优先的原则。

赵桓最终的决定了选择了上策,他靠在椅背上,望着大殿上的华灯发呆。

“系统,你说朕是不是也变得越来越像一个皇帝,变得有选择了?屠龙者终于长出了恶鳞?朕居然选了上策。”赵桓喃喃自语的说着。

【……】

赵桓嗤笑了一声说道:“你倒是说说呀。”

自从他这个皇帝的权势越来越重,朝臣们对他也越来越尊重,而这种尊重有变成崇拜的趋势。

就连李纲现在都不那么刚了。

【慈不掌兵,你的仁慈现在只能普照宋境。】

“慈不掌兵吗?”赵桓愣愣的问道。

【换句话说,其实你的大宋还不够强啊!你的拳头还不够硬啊!打个比高句丽还要废物的金国,都已经这么费劲了,你还想将仁德普照到力不能及的地方吗?】

【你的拳头还不够大,还不够强,你想当天可汗,可是德不配位啊!】

【你需要,以德服人!】

赵桓哭笑不得看着眼前的字幕笑着摇了摇头,系统还是一如既往的直指本心。

德不配位,以德服人。

这里的德可不是仁善之类的虚妄的精神修养,而是手里掌控的力量不够强大。

“官家,回京的事准备的差不多了,什么时候动身?”赵英又从阴影里窜了出来问道。

官家显然是政务暂时告一段落,赵英看着官家发呆回过神来,赶紧走了出来。

“回京啊,后天吧。”赵桓打着哈欠说道。

夜已经很深了,他已经有些犯困。

赵桓回京的原因很简单,北方战事陷入了焦灼了垃圾时间,大冬天的北方,已经不适合打仗了,只有小规模的冲突。

还有一个时间,就是那个屡次拿李清照说事的家伙,再次跳了出来。

而这一次程褚终于抓到了这个人的尾巴,顺藤摸瓜的拉出了一大片的人,他必须赶回去坐镇汴京。

这个人出乎了赵桓的预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