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四百一十四章 王禀建节

北宋振兴攻略 第四百一十四章 王禀建节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我这是在夸你们官家,你紧张什么。”完颜宗干又恢复了他懒散的模样,躺在劣马身上,看着赵桓的大驾玉轳说道。

“为了活命,我研究了你们官家的过往,是真的惨啊。”

“当太子的时候,居然不是开封府尹。还不如个百姓呢,直到登基前三天才成为储君,登基那天,还哭的稀里哗啦的,是哭晕过去了,对吧。”完颜宗干说着说着就笑了起来。

王禀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大宋的宫廷里没有什么秘密可言,赵桓那点黑料,和现在的英明神武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一直在民间津津乐道。

完颜宗干知道这些事,大概是在山海关打听到的。

“所以他不像是个皇帝,完全是因为,你们那个太上皇压根就没把他当成皇帝去培养。这反而让你们的官家,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做人做事处处透着谨慎小心。”

“毕竟当初吃块羊肉,被宫人发现都要吐出来啊。”完颜宗干继续大言不惭的说着赵桓的黑料。

“啧啧,当了皇帝,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平定了江南诸路的叛乱,多大的功绩?”

“你们的皇帝,还能如此谨小慎微的行事,没有狷狂,没有自傲,凡犹豫不决之事和朝臣商量,实属难得啊。实数难得啊。”完颜宗干嘴上夸着赵桓,心里骂着完颜晟。

说着说着脸色就有些沮丧,他看着赵桓的大驾玉轳,摇了摇头。

“看看你们的官家,到现在还用着几百年前的马车,实在是,节俭啊。”

“不似人君,胜似人君。”

“大宋有此官家,是大宋之幸。”

完颜宗干看出了赵桓的底细,赵桓是真的从百姓中来,再到百姓中去。

但是他将这种行事习惯,当成了赵桓数年太子生涯,没有接受帝王教育,造成的影响。

“当初种少保也曾这么说过。”王禀点了点头,这个评价不过分。

赵桓回到文德殿之后,看着王禀和林幼玉越看越喜欢,他想了想说道:“王太尉,你和林监事之间,到哪一步了?”

赵英用力的咳嗽了两声,这个话问的有些露骨了。

文德殿上的其他大臣们,面面相觑。

官家这**打听的是不是过分了些?

赵桓瞪了赵英一眼,他这么问自然有自己的道理!

“发乎情,止乎礼。”王禀想了想回答道。

他一个大老粗,压根没觉得和皇帝讨论这个有什么问题。

“朕想要给二位赐婚,你们以为如何?”赵桓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当初林幼玉可是在大同府的时候,说她喜欢岳飞。

赵桓也答应了她,给她说和。

可是岳飞当时在处理他的发妻刘氏的事,不了了之。

赵桓后来想了想,都是那个朱凤英!

不是朱凤英,林幼玉也不会说赐婚的事!

现在林幼玉和王禀情投意合。

王禀的发妻死在了太原城的瘟疫之中。王禀千里奔袭黄龙府,除了国仇,自然还有家恨,顶天立地的盖世英雄。

林幼玉孑然一身,现在心有所属王禀,两个人走到一起,已经成为了必然。

但是,他们中间还有一个巨大的阻碍,那就是赵桓曾经答应给林幼玉赐婚。

如果赵桓不开口问,这俩人还指不定就这样止乎于礼,止到什么时候。

君君臣臣的封建糟粕。

王禀看了林幼玉一眼,林幼玉脸颊都是羞红,这意思肯定是同意了。

他笑了笑说道:“但凭官家做主。”

“那就择日吧。钦天监挑个日子,办的红火些。”赵桓自然愿意成人之美,将这事定了下来。

“朕早就准备好了一处宅子,是之前的燕王府,现在给你做府邸了。改日把你的长子,好像是叫王荀,对吧,还有长孙王沆一起接到汴京。”

“王荀刚刚弱冠,在永兴军做先锋,有些委屈了,到陆军军事学院里进修一下,学学兵法,好生培养,堪当大任。”

“我记得王沆尚在襁褓之中,居住京城,也方便照料。不知王太尉以为如何?”

赵桓乐呵呵的说完,朝堂中的寂静一片,大家终于知道为什么赵桓突然说到了这个。

王禀想了想,说道:“臣遵旨。”

“赵都知,念吧。”赵桓点了点头。

他可以保证自己完全信任王禀,但是朝臣们的呢?

汴京是现在这个世界上,最繁华的城池,自己把王禀长子接到京城,让其在军校进修,当然是打算好好培养。

长孙生活在汴京城里,也能够更好的成长起来。

自己又是赐婚,又是赐宅子,又是接王禀的长子长孙进京。

目的只有一个,给王禀升官。

“宣和二年,时吴中困于朱花石之扰,比屋致怨,腊因民不忍,阴聚贫乏游手之徒,起为乱,自号圣公,建元永乐,置官吏将帅。”

“上皇始大惊,亟遣童贯、谭稹为宣抚制置使,统兵十五万以征,四月,诸将刘延庆、王禀、王涣、杨惟忠、辛兴宗相继至,尽复所失城。”

“王禀、韩世忠生擒腊及妻邵、子毫二太子、伪相方肥等五十二人于梓桐石穴中,杀贼七万。”

“时奸宦童贯弄权,瞒军功以自居,上皇未知其详,封赏微薄,不足以昭王禀韩世忠之忠勇。”

赵英阴阳顿挫的声音在朝堂里响起,这一段主要说的是王禀在太原之前的功绩,平定方腊起义。

方腊的起义是百姓们无奈的抗争,但是也是动乱,流民变成流匪四处作乱,民不聊生,王禀平定祸乱对社稷有功,对百姓有安民之举。

方腊起义的罪魁祸首,是宋徽宗赵佶,功是功,过是过,赵桓把王禀在太原之前的履历补全。

赵英阴阳顿挫的声音继续在朝堂上响起,细数了王禀的在太原城的艰难守城,在临潢城为国戍边陷入险地的大义,当然重点的笔墨,写的是王禀在黄龙府的功绩。

朝堂上都是朝廷大臣,杀掉完颜杲,干掉一万一千三百名铁浮屠的壮举,都说的极为详细。

“王禀,宋之冠军侯也!天生将材,社稷之卫。侯以勋封,名因位贵。万乘是赖,其忠其勇,皆大丈夫之行,擢王禀捷胜军节度使,赐宅一座,奴仆百人。”

“赐辽国皇城司监事林幼玉,靖国夫人,食正四品俸。”

“靖康元年腊月二十七日,入内内侍省都知赵英,宣。捷胜军节度使王禀,奉。晋靖国夫人林幼玉,行。”

赵英阴阳顿挫的声音说话,整个朝堂里寂静一片,无人说话。

节度使虽然已经在大宋有名无实,但是其依然有着极高的荣誉。

怪不得官家又是赐婚,又是赐宅,让家属进京,原来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让王禀建节。

建节之后,让家属进京是默认的规则,这代表了王禀已经跨入了大宋最顶层的决策层。

而他只是一个普通行伍出身,现在已经跨过了层层阻碍,来到了大宋的顶层。

封侯拜相,洞房花烛,人生两大喜事。

“谢官家隆恩。”王禀俯首说道,他接过了圣旨。

他将自己身上太尉的金鱼袋和金鱼符,放在了盛放圣旨的盘子上,拿起了玉鱼袋和玉鱼符,佩戴在了自己的身上。

官家登基以来,王禀这个节度使,第一个册封出去的节度使。

而这个节度使,虽然不事营田之事,但是结结实实的掌管了整个捷胜军。

赵桓不满的看着这些朝中的大臣,他很讨厌文武对立的局面,那群谏官个个跃跃欲试,如果不是宇文虚中拦着,说不定现在就跳起来,进谏了。

朕做的不对,你们说,朕低头听,朕可以改。

给人王禀建个节,你们一个个如此模样?莫不是不想混了?

一群没见识的家伙!

赵桓在心中暗自嘀咕着,他看着这群文臣。

他们不太明白王禀做的事的意义,事实上,就王禀本人而言,赵桓一直亏待了他。

要知道正常历史线里,王禀守太原而死,赵构给人家的是什么?

建炎四年,赵构给王家的是安化郡王!

是一品王爵!

而不是赵桓现在给的这个节度使。

而且赵构给的安化郡王是世袭的!终宋一朝,没人敢拿掉!就是蒙元的皇帝,忽必烈都曾经下诏,表彰王禀功绩,称赞他们家的忠贞之举。

自己给王禀建个节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大惊小怪!

文武对立的局面,必须有所改变!

只是文武对立该怎么改变呢?赵桓思考了良久,眼中一亮。

有了!

赵桓用力的咳嗽了两声,说道:“年休之后,安排大宋的官员去河间军参加军训,每轮十五天,每轮安排二十人,去军伍中,彻底感受一下军伍的艰难。最后再安排场演练,李太宰,定个章程,呈上来。”

“君子六艺,可是礼、乐、射、御、书、数。射和御不能拉下,年后就开始进行,以后大宋所有的书院,在开学之际,都要军训。”

“君子六艺不可弃,就这么定了。”

朝臣们缓缓地抬起头,脸上表情,变得惊诧,你建个节,我们在心里埋怨两句也不行?

赵桓看着朝臣们,他们的脑袋上仿佛缓缓的出现了一个标点符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