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庆殿冷气开放

北宋振兴攻略 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庆殿冷气开放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柳成卿是柳宗元的远亲。

他在第一次开封之战的札子里,写的札子极为强硬,赵桓起用他为户部侍郎,也正是因为他在第一次开封之战中的表现。

此人在陈州门血战中,亲自登上了城楼,发箭矢以御敌,书生里少有的热血之人。

而此人,更是在担任了户部侍郎之后,竭尽全力的配合陆宰,进行粮草的调度,完成了赵桓在河东路和云中路的作战。

更是赵桓跟陈家买粮送到平州的督办之人,可以说深受赵桓的器重。

而这样一个人,居然站在了议和的一边,这让赵桓的眉头紧皱。

权力,就这么让人迷失心智吗?权力就真的这么诱人?!为何断断八个月的时间,这个人居然站到了议和这一边?

赵桓没有掩饰自己的情绪,他也不是很擅长。

柳成卿看到了赵桓皱眉的模样,但是他依旧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俯首说道:“官家,臣受圣恩而擢升户部侍郎,兢兢业业,无一刻懈怠。更是在云中路之战后,因为转运粮草成为了户部主事。”

“陆少卿也因公升为了转运使。臣未曾一刻忘记圣眷提携,谨小慎微的处理好了每一笔账目,跟随孙少宰盘查云中、河东、关中、燕京、河北、京畿诸路的丁口,均田之事,臣也出力良多。”

赵桓皱着眉头冷声说道:“少卿这是在表功吗?”

轮到你表功了?

那李纲孙博何粟等人,有话说了,在边关英勇作战的军卒也有话说!

“非也。”柳成卿的腰弯下去,弯的更低说道:“官家,太宰、少宰、少保、太尉等人珠玉在前,萤光之火岂能与皓月争辉?更惶恐有官家这等耀阳,如日中天。臣并非表功。”

整个大庆殿都感觉到了官家的怒气,所有人都知道那个仁善的官家,这会儿真的生气了。

深秋的冷风呼呼作响,而赵桓的怒气更是让整个大庆殿如坠冰窟一般。

官家如同一头猛兽一样匍匐在御案之前,随时都有可能暴怒。

所有人都感觉到了彻骨的寒意。

今日是五日朝会之日,文武百官共三百余人都在大殿之上,整个大殿安静到掉一根针都能听到。

“官家自登基以来,行仁义而天下大悦,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

“除弊政而军备振奋,士卒人人敢战、能战,大宋中兴已经不是指日可待,而是就在今日,正是此时。”

柳成卿这等拍马屁的话,要是换成平时,那台谏的官员早就坐不住了。

直接火力全开,喷柳成卿谗言媚上,早就把他喷成渣了。

赵桓不是没有感受过台谏言官的威力,甚至自己都被言官的唾沫星子喷的满脸。

但是现在整个台谏的人都跟个哑巴一样,没有一人站出来说柳成卿,安静到让人惊惧。

柳成卿是个好官,大家都清楚。

而官家怒气正盛,夸两句官家,让官家消消火,是应有之事。

而且柳成卿说的就是事实,大宋正在中兴,汴京城的城门,都已经在计划扩建了,因为太多的商人往来,汴京城的城门的城门砖都要被踩坏了。

甚至有人笑称,再过十年,汴京城怕是城墙都得拆了给商人们走路用。

柳成卿说的大宋中兴就在此时,并非虚言,没有什么可规劝的。

而且劝谏皇帝这种事,是有套路的,这种条路正式夸百讽一,把人抬得高高的,才能办成事。

但是赵桓依旧吐着粗气,他已经不是那个因为几句夸奖就沾沾自喜的赵桓了。

他现在很生气,柳成卿为了权力两个字变成这样,让赵桓心痛。

“当日你铮铮铁骨呢!短短数月烟花巷柳,把你的铁骨变成了渣吗!”赵桓怒其不争的说道。

柳成卿突然站直了身子,说道:“官家,臣的铁骨还在。”

“若是官家觉得臣忤逆了官家,决疑罢免臣。请不把臣扔到岭南去。因为那里没有金人。”

“臣曾在陈州门上,亲眼看到过金人对我大宋百姓的屠掠,臣心中忿恨,只恨自己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官家流放臣,就把臣扔到云中、扔到北古口、扔到山海关、扔到临潢去,做一边军一小卒,取敌一首级也足以慰藉平生。因为那里也有金人。”

柳成卿情真意切,真情流露,甚至看到了柳成卿双手颤抖,那不是恐惧,而是憎恨。

“臣的次子柳阮在韩将军出发去平州时候,做了运粮的民夫,参加了韩将军的新军,前段时间升了军爵。”

“我不愿他在我的近前尽孝服侍,只愿他在边关为国尽忠。”

柳成卿言辞恳切的说道,所言非虚。

赵桓的气息终于平静了一些,整个朝堂都松了一口气,官家的怒气逐渐消去了。

“那你为何执意议和,难道朕的停战不议和,不行吗?”赵桓终于不那么生气,开始思考柳成卿话里的目的。

自己可能误会了柳成卿,他并不是铁骨变成了软骨,依旧是自己认识的那个柳成卿。

至于拉帮结派,为了权力狗斗,那是朝堂中最常见的事。

要是不拉帮结派,那才是千奇百怪。

拉帮结派没关系,赵桓并不想看到为了权力,无视任何道德和法律。

金朝使者还有三天才到。

这七天的时间,以柳成卿为首的议和派势力越来越庞大。甚至威胁到了李纲等主战派的官位。

一项国策的变化,会涉及到国政的根本,议和派和主战派并非赵桓一言而决。

如果真的议和,李纲孙博等主战派,统统要被下放。

这种议和、主战的变化,最终就会导致朝纲混乱,严重些就是再现党争之事,诏狱大兴。

大宋中兴无望。

赵桓生气就生气在这里。

如果议和,边军呢?自己的军功爵均田呢?都要改!

这种朝政的反复无常,是朝政大忌讳!

赵桓虽然是个政治白痴,但是这么浅显的道理,他还是能想明白。

“官家,臣说臣做了那么多的事,就是接触到的越多,臣就越心中惊惧!”

“河东路逾越百万户,河北两路逾越八十万户,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家破人亡!”

“过三百万人死于瘟疫、流匪、金兵铁蹄之下!百万亩田荒废,无壮丁去耕种,官家,必须要止兵戈,与民休养生息。官家,这就是臣的理由。”

“过去辽宋之战,澶渊之盟百年承平,大宋人丁从六千万口,变成了现在近亿口。官家,现在大宋哪里都在训练新军。”

“只需要修养十年,我大宋军卒出山海关,就可以如同猛虎下山,一战可灭金国!”

“有澶渊之盟在前,我大宋只需议和,全力发展,可报今日之仇!”柳成卿继续说道:“官家若宋金两国不断交战,则燕京路、云中路、河东路、河北两路皆为战区,安能安心发展?”

“这就是臣上书言事,请官家议和的原因。血债必须血偿!”

赵桓点了点头,这才像个样子吗,搞绥靖这种东西,完全是在瞎胡闹!

赵桓考虑了,良久说道:“朕依旧认为不议和才是上策,因为朕想到了一个故事,叫毛驴过河。”

又来?官家要讲故事了?百官群臣脸色突变!

官家的故事给他们带来的体验极差,还不如官家暴怒呢!毕竟再暴怒,还有李纲拉着,不会出什么大事。

讲故事,就是在涮群臣的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