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三百七十二章 囊锥露颖

北宋振兴攻略 第三百七十二章 囊锥露颖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赵桓终于还是任命了李清照为尚宫女官,他现在需要一个人来帮助自己控制商部。

李清照和赵明诚生活的时候,生活拮据到需要靠一个奸臣李擢去救济。

但是和赵明诚离婚以后,李清照断断几个月,就有了足够的资金,去逛观澜阁和宣明楼。

观澜阁多为字画,宣明楼多为古董,这两样都是典型的奢侈品,李清照却可以逛这些地方,而且出手阔绰。

这也符合历史上的李清照在赵明诚离世之后,极短的时间,积累了足够让人觊觎的财产,张汝舟再娶李清照的目的,就是她的珍贵收藏的古董。

李清照最后将她的财富捐给了宋廷,最后泛舟离世,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赵桓收到了李清照的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回答。

本来她就和朱琏关系要好,朱琏曾经求过赵桓一道圣旨,让李清照可以出入宫闱。而李清照也在八门进京之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开。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赵桓挠头!什么意思啊!说话云里雾里一大堆,根本看不明白!

他一直不愿意与李清照多交流的原因就是,他的诗词水平其实极为有限。

自己当初跟李清照的交际,就是那种夏日绝句。

李清照早就写好的诗词,小圈里品鉴过的诗词,赵桓修改了几个字,让诗词的意境更上一层楼。

这也是李清照一直对官家青眼有加的原因之一,否则这个眼睛长在天灵盖上,傲然的奇女子,不会因为赵桓的身份,就会多看他赵桓一眼。

现在,赵桓任命了李清照为尚宫,正五品的内臣官位!

李清照的札子就写的一首诗,赵桓看的不是很懂。

“系统,出来帮忙。”赵桓自暴自弃,他研究了两句,经典太多,根本无法解读。

【帮你泡妞吗?】

赵桓沉默了一下说道:“翻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赵桓不能算是个正经的读书人,他对这些典籍,实在是无能为力。

【五十年的功业风掣电扫,只留下华清宫的衰柳成阳道上的野草。当年五坊供养了多少斗鸡儿,沉湎酒色不知道人会老。】

【忽然胡兵从天降,叛逆的胡人也是奸雄枭将。勤政楼前跑胡马,踏尽珠翠,尘土也变香。】

【子仪、光弼同心德,不降灾祸人心欢畅。典籍史册现今都在,夏商朝的教训应牢记。】

赵桓叹气,自己还是没看明白。

【此诗名为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分为上首和下首,此处为上首。】

【说的是安史之乱,李清照客观的总结了,唐朝之所以会发生安史之乱以及唐王朝军队一败涂地的原因,诗词将腐化昏聩的唐明皇和诸般谄媚误国的佞臣,一同作了鞭挞。】

【暗讽你的太上皇是个荒淫无能之主,臣僚尽是尔虞我诈欺世盗名之辈。借古讽今,告诉你典籍史册都在,夏商的教训应该牢记。】

骂皇帝?赵桓仔细品了品这首诗的下首,果然如此。

厉害了。

为尊者讳,这可是读书人默认的规则,皇帝不能有错,错也是臣子们的错。

赵构这样的货色,都能被称为高宗,可想而知,李清照这首诗,多么的叛逆。

躁动的灵魂啊!

赵桓总觉得自己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

【囊锥露颖,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注1)

“系统你能说人话吗!”赵桓看着系统的话,气不打一处来!

自己也算是正经的大学生,欺负自己没文化吗!

系统沉默没有应声,赵桓与空气斗智斗勇一番,最后还是放弃了。

他二十多年接受的教育都是新式教育,对于古典文化里的经典,他想要弄明白,至少要数年的功夫,这些吊书袋的人,哪个不是十年寒窗苦读?

自己几个月的积累,在这方面,绝对是被古人碾压的存在。

以史为鉴,还是得多读书。

“官家,韩将军和王将军的战报。”赵英递过来蜡封的书信,这是由临潢和平州送来的两封战报。

赵桓打开看了很久,这俩马上将军就没那么文绉绉的,说着人都看不懂的话。

简明扼要,金人在山海关吃了闭门羹,打不下来山海关,准备从云中南下。

赵桓嗤笑了一声,从云中路南下,必须要把王禀这个肉中刺眼中钉给拔下,在有了契丹人的帮助之后,完颜宗望和宗翰,能拔下这颗钉子吗?

孤城被围,最害怕的是什么?就是没有补给。

再没有高爆火药的情况下,想破城只能靠围,但是临潢距离上京不足三十里地!契丹人不会放弃临潢,就不能放弃王禀的两万捷胜军。

一环扣一环达成的平衡,其实最根本就在耶律大石这个人身上。

耶律大石掌控着契丹人最后的精锐,但是他并没有救辽国皇帝,也没有拯救黎民,反而一路西进,跑向了西域。

耶律大石若是肯从西域归来,契丹人不需要精兵,王禀才会变得危险。

但是耶律大石肯回来吗?他要是肯回来,就不会走了。

赵桓清楚的记得,自己给了耶律大石一张精细的直捣黄龙府的地图,如果耶律大石有胆,早就搞出直捣黄龙的把戏了,还能溜之大吉?

草原的汉子,不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耶律大石是个怯懦的人。

耶律大石就是这个环节里的死结,只有他回援,王禀才会变得危险。

他不回来,金人就不能从云中路南下。

粮草线被人不断袭扰,几万精兵,十数万签军没有了粮草,一触即溃。

即使打到了云中路的附近,奉圣州的军堡已经初具规模,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也会碰一鼻子的灰。

金人的皇帝完颜晟是个蠢货吗?显然不是。

根据王禀和韩世忠的军报和分析,完颜晟只是在施压。

他真正的目的,是议和。

“金人使者十日后到达汴京,这次不是宇文虚中假议和,是真的议和来了。”赵桓敲着桌子陷入了沉思。

明年开始大降温,是赵桓掌握的一个极为关键信息。

大降温对大宋来说,顶多大家勒紧裤腰带,少吃点的事,南方颇具规模的粮仓恢复生产,调度粮食就是。

但是对于关外的辽东地区,大降温的后果,恐怕就要冻死不知道多少人了。

金人用大兵施压,目的就是议和。

“不议和还是不议和呢?”赵桓喃喃自语,顺便看了赵英一眼。

赵英眼睛珠一转,秒懂官家的意思,这话可以传出去,防止官家的心腹有无妄之灾。

“臣领旨。”赵英转身而去。

赵桓点头,非常满意,赵英越来越容易理解自己话里话外的意思。

只是让赵桓没有想到的是,即使赵桓已经让赵英放出话了,官家绝不议和的态度已经释放出去。

朝堂依然为是否议和,吵成了一锅粥。

“景德元年,宋辽签澶渊之盟,造福大宋辽国百年!有此先例在,官家!效澶渊之盟,仿祖宗之法,保大宋江山社稷!”户部侍郎柳成卿痛心疾首的说道。

他是个极为周正的官员,在第一次开封之战中,此人是最强硬的主战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