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颂 > 第0220章 来自于权臣的强势镇压

北颂 第0220章 来自于权臣的强势镇压

作者:圣诞稻草人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1:54 来源:笔趣阁

朝廷信不过他们,朝廷瞒着他们出兵,这是对他们一种莫大的侮辱。

在他们眼里,这件事的性质,远比辽国和西夏大战更严重、更重要。

他们情绪有些激动,所以嘴上难免有些没把门,什么难听的话都往出说。

甚至有人还当场摘下了官帽,扬言要挂印而去。

面对情绪激动的百官,赵祯有些小紧张。

自从他出生以来,还从没有见过百官如此激动的场面。

陈琳瞧见了赵祯似乎有些紧张,就微微往前站了站,挡住了赵祯眼前,正在喷唾沫星子的御史大夫。

赵祯扬起小手,扒拉开了陈琳,埋怨道:“走开,别挡着朕看热闹。”

他曾经跟寇季通信的时候,询问过寇季,说百官们在他面前总是有理有据,十分有礼,做事也十分得体,问寇季,他什么时候也能变成跟百官们一样有理有据、十分有礼、做事十分得体。

寇季的回信很简单。

寇季告诉他,百官们在他面前表现的一个个跟贤良一样,其实都是假装的,真要是露出了真面目,比寻常人还要难看三分。

赵祯以前不信,直到看到了满朝文武怒喷寇准和刘娥的时候,他信了。

平日里一个个装的人模狗样的,关键时刻,当真是一个比一个还像是市井间的泼妇。

“寇季诚不欺我啊……”

赵祯嘟囔着小嘴,说了一句,然后兴致勃勃的盯着看戏。

他特别喜欢看这些平日里装的异常清高,异常有礼的官员们露出真面目的时候。

总感觉裹在他们身上那层高大的纱巾摘掉以后,露出来的都是一个个低矮的小人。

一个个也不过如此。

平日里还好意思在朕面前装腔作势。

赵祯看戏看痛快了,可曹利用却十分不痛快。

满朝文武们喷寇准、喷刘娥的同时,也在喷他。

他作为枢密使,作为刘娥在朝堂上的代言人之一,虽说没有领兵的权力,也无权私自调动兵马。

但是没有他加盖枢密使印,内庭也不好调动兵马。

如今朝廷没有跟满朝文武商议,就私底下悄悄的出兵,他也有责任。

可他打仗是一把好手,斗智也是一把好手,唯独这嘴,有些拙。

根本说不过那些个平日里靠着斗嘴吃饭的御史言官,以及文臣们。

他刚插嘴辩解了三两句,就被人家喷的败下阵来。

相比起来,被喷的最狠最凶的寇准,就显得十分的淡然。

任凭百官们如何质问、逼问、出言不逊,他都安然不动。

哪怕御史大夫的唾沫星子快溅到他脸上了,他也没有动一下。

等到满朝文武喷累了。

寇准才冷哼一声,喝斥道:“闹够了没有?”

王钦若微微喘着气,咬牙道:“寇准,你今日必须给百官们一个交代?”

寇准不屑的道:“交代?什么交代?你们是兵部的,还是三衙的,又或者是枢密院的?朝廷要调动兵马,还需要经过百官同意?是那条律法上规定的,还是太祖太宗,甚至先帝在位的时候,留有祖制?

如果有,拿出来让老夫看看。

老夫若是看到律法上,又或者祖制上有这么一条。

老夫甘愿辞仕,回华州老家去种田。”

满朝文武闻言,有些哑火。

朝廷的律法、祖制里面,限制武将专权的规矩有很多,准许文臣插手战事的也不少。

可唯独没有让百官们干预调兵遣将的权力。

为了拉拢文臣,太祖、太宗,乃至于先帝,一步一步退让,已经退让了很多了。

可唯独在这件事上,一步也没有退让。

调兵遣将,那是皇帝唯一紧紧握在手里的权力。

暂许给了谁,谁才有权力去调兵遣将,没有暂许给谁,那调兵遣将的权力,就一直握在皇帝手里。

太祖在朝的时候,那些个文臣一个个都是在战场上磨砺过的,人家懂战事,知道战事,所以人家开口指责朝廷用兵,太祖会听取一二。

太宗在朝的时候,紧紧的握着手里的调兵遣将的权力,谁也没有分润。文官们上书指责朝廷用兵的时候,他会听,也会用,但唯独不会把手里调兵遣将的权力给他们。

先帝在位的时候,过于热爱和平,手里握着调兵遣将的权力,也很少用。

而且偶尔还会把手里的调兵遣将的权力借给文臣们玩玩。

正是因为这三位,对文臣们过于优厚,过于忍让,才让文臣们忘乎所以的以为,朝廷调兵遣将,还需要经过他们讨论、允许。

可朝廷真要是把调兵遣将的权力给文臣的话,那太祖何必去杯酒释兵权呢?

他的目的不就是紧紧的把兵权抓在自己手里吗?

又怎么可能在抓在手里以后,又分润出去?

太祖皇帝害怕有人效仿他,夺了大宋的皇位,所以才从武将手里收走了兵权。

难道他就不害怕文武皆备的文臣效仿他?

所以从始至终,文臣们都没有调兵遣将的权力。

他们当监军的时候很嚣张,想干嘛就干嘛,看领兵的将领不爽,就能从他们手里夺权,就能临时插手战事。

但真要是从头到尾的去调兵遣将,你让他们试试,看谁听他们的。

百官们被寇准怼的说不出话。

垂拱殿上静悄悄的。

良久以后。

王钦若咬牙道:“我等虽然无权调兵遣将,但是对于朝廷出兵,对于朝廷要作战,我们有参政议政的职权。”

寇准瞥向他,淡然的道:“垂拱殿这么大,你随便参政论政就是了。老夫又没有拦着你。”

“你!”

王钦若想发火。

寇准却没给他发火的机会,只听寇准又道:“但老夫身为太师,身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身为总摄国政,有临机专断之权,也有决断政务之权。”

寇准的言外之意,就是告诉王钦若,以及百官。

你们怎么论政怎么议政,老夫不管。

但是决定权在老夫手里。

你们就算是能论政论出花来,老夫只需要说两个字。

不允!

然后你们论出的结果,就此作罢。

你们能咬我?

王钦若盯着寇准,咬牙切齿的道:“寇准,你想一手遮天不成?”

御史大夫怒吼道:“如此朝廷,老夫不待也罢。老夫耻与你这个奸相为伍。”

寇准没有搭理王钦若,而是看着御史大夫,以及御史大夫身后,一些跟着御史大夫一起摘官帽的人,冷冷的道:“老夫劝你收回你刚才所说的话,老夫也劝你们带回自己的官帽。”

御史大夫摘下了官帽,丢在了地上,盯着寇准咆哮道:“你寇准在朝堂上,由着性子肆意妄为。大宋江山,迟早毁在你手里。

老夫不会,也不想跟你这个权奸待在朝堂上,平白的玷污了清名。”

寇准听到这话,不再搭理御史大夫,盯着御史大夫身后的那些言官们,冷冷的质问道:“你们也是这个心思?”

言官们有人听到这话,小心翼翼的戴上了官帽,也有人陪着御史大夫一起,站在原地,直愣愣的盯着寇准。

他们像极了一群慷慨赴义的义士,可惜他们挑错了示威的对象。

他们若是找刘娥示威,刘娥八成会服软。

可寇准不会。

论示威,谁能比得过他。

他向太宗皇帝示威,扯着太宗皇帝袖子,拉着太宗皇帝听他谏言的时候,这群御史言官们还没当官呢。

寇准盯着那些摘掉了官帽的御史言官,冷冷的道:“既然尔等去意已决,老夫准了。”

“殿前卫,收起他们的官帽,拔去他们的官服,带他们出去。”

寇准吩咐殿外候着的殿前卫。

御史大夫一点儿也没有惧意,他盯着寇准,怒道:“寇准,你这是自绝于士林,自今日之后,你休想再有一点好名声。我等纵然被罢官去职,也是一身正气,一世清名。”

寇准听到这话,乐了,“是吗?那老夫倒是要看看,你到底正不正,到底清不清。”

寇准瞥向王曾,吩咐道:“王曾,你带领刑部的人,会同大理寺的人,一起查查这帮子一身正气的清官。将他们历年来的收入差点清楚以后,列成榜文,张贴在汴京城四处。”

御史大夫听到这话,浑身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寇准瞧见了他哆嗦,嘴角勾起了一丝讥讽。

寇准跟御史大夫公事的时间也不断,御史大夫清正不清正,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在这一群即将被罢官的人里面,只有那么两个清正的。

一个是因为家底丰厚不缺钱,懒得贪。

另一个则是愣头青。

余者,没有一个清正的。

至于这两个清正的,其实他们不太适合待在汴京城为官。

倒不是因为这两个清正的不贪污,实在是这两货太能闹腾了。

正是因为他们不贪污,为人清正,所以他们在朝堂上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情都敢做。

明明一些可以背地里妥善解决的问题,他们非要闹到朝堂上,闹得满朝皆知,把事情闹大,变得难以处理。

寇准之所以没点出这两个货,也是想着等后面王曾查验清楚以后,重新召他们入朝,擢升他们去汴京城外任职。

至于御史大夫等人……

寇准盯着他们冷笑道:“尔等清正廉明,乃是百官楷模,等到王曾会同大理寺查点清楚尔等近些年的收支以后,老夫必定会让人送上一副清正廉明的牌匾,并且亲手书写邸报,为尔等扬名。”

御史大夫听到这话,早已不淡定了,他颤抖着,咬牙道:“秋后算账……寇准,你不仅仅是要自绝士林,还要自绝百官?!”

寇准背靠着寇公车,幽幽的道:“老夫打算从今岁开始,加开三年恩科。”

御史大夫闻言,噗通一声跌倒在了地上,面若死灰。

寇准这种罢黜言官,秋后算账的法子,确实容易得罪百官,得罪士林的读书人。

可在加开三年恩科上面。

这一切的矛盾瞬间就不存在了。

天下间的读书人,只会把寇准奉若神明。

他们会觉得,寇准罢黜言官,是在给他们腾位置。

寇准秋后算账,也是在提点他们。

总之,寇准纵然有无数的不堪,他们也会一一找出理由,帮寇准辩解。

《宋史》上,刘娥在赵恒驾崩以后,如何以女儿身,在朝堂上立足的,有是如何以女儿身,跟赵祯这个皇帝平起平坐的?

靠的就是不断的开恩科、开常科。

借此拉拢天下的读书人为她摇旗呐喊,为她站台助威。

寇季的出现,改变了寇准的命运,也改变了刘娥的命运。

如今刘娥尚没有想出这个拉拢文人的法子,寇准到先做了。

不过比起刘娥,寇准显得更理智。

他只是开了三年恩科。

刘娥开恩科可比寇准疯狂多了,几乎是年年考。

恩科完了就是常科,常科完了就是恩科。

并且还录取了不少的进士。

搞得赵祯亲政以后,都没法子再开科举,只能暂停了科举十多年,才勉强消化了刘娥疯狂开科举带来的后果。

寇准的做法,可以说是把御史大夫一行人,一下子踩到了泥土里。

把他们罢官去职以后,他们就没了官爵,变成了寻常百姓。

再把他们多年来贪污受贿的罪证张贴出去。

他们以后的名声会臭不可闻。

他们以后除了躲在家里外,再也不能出仕了,甚至出门都得小心点。

御史大夫,以及那些言官们被拖出了垂拱殿以后,满朝文武看着寇准的目光,全是畏惧。

寇准的做法霸道、狠辣。

吓到他们了。

寇准瞧着满朝文武看着他的目光里充满了畏惧,心里暗叹了一口气。

他不想当一个权臣,也不想让人畏惧。

他想当一个贤臣,想让人敬仰他。

可这帮家伙们不省心,逼得他不得不做一个权臣。

他也很无奈。

无奈归无奈,该处理的事情还是要处理。

惩治了御史言官以后。

寇准看向了王钦若,淡淡的道:“王吏部对朝廷出兵一事,还有疑惑?”

王钦若冷着脸,咬着牙,沉声道:“纵有疑惑,老夫也会自己想清楚,就不劳烦太师了。”

寇准闻言,满意的点点头,看向其他文武官员,问道:“诸位可还有疑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