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颂 > 第0219章 李德明飘了

北颂 第0219章 李德明飘了

作者:圣诞稻草人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1:54 来源:笔趣阁

寇准闻言,暗恼道:“老夫让你读的太祖制,你是不是一个字也没看?”

寇季心虚的道:“看……看了。”

“呸~”

寇准啐了一口,低声骂道:“你要是真看了,会不知道钟声代表着什么?宫里的钟声,不同的次数,代表着不同的事情。

刚才那几响钟声,是告诉百官,有紧急军情,需要百官上朝议事。”

寇季恍然大悟。

寇准懒得再跟寇季讨论这个话题,他坐上了寇公车,催促寇季道:“还不去换上公服,推老夫入宫。”

寇季一脸懵,质疑道:“祖父,您明明能站起身,为何还要……”

寇季话还没说完,就听寇准不满的道:“老夫乐意,你管得着?”

寇季瞬间闭上嘴,回去自己的院子,换上了公服,推着寇准去上朝。

寇准明明腿脚恢复了,却还赖在寇公车上不肯起身,谁拿他也没脾气。

祖孙二人一路赶到了皇宫门前,就看到了无数官员急匆匆的往东华门里窜。

由于是紧急相召,所以官员们不需要在东华门前等候,到了东华门以后,可以直接入皇宫。

寇季推着寇准,一路过了金水桥,进了东华门,出现在垂拱殿上。

等他们祖孙到了垂拱殿上以后,百官们基本上已经到齐了。

赵祯早已在龙椅上坐下,百官们也依照自己的班列,找准了自己的位置,站好了。

寇季推着寇准上了御阶,待到寇准的坐稳以后。

陈琳才缓缓的宣告。

“上朝!”

自从刘娥被赶出了垂拱殿以后,郭槐也被赶出了垂拱殿。

如今垂拱殿上喊话的活,全部被陈琳包揽。

陈琳喊过话以后,百官们齐齐对赵祯施礼,对寇准拱手施礼。

施礼过后,一个个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陈琳将一卷紧急文书递给了寇准,寇准仔细观看过以后,让人递给了向敏中。

向敏中看过以后,缓缓传给了枢密使曹利用。

曹利用拿着文书在观看,向敏中面对百官,神色凝重的缓缓开口道:“辽皇耶律隆绪,亲率五十万大军,以狩猎为名,兵过外云州,出东胜州,携西夏边陲外辽土上的河清、金肃两军,总计六十万人,攻打西夏。

日前,辽军已经冲破了牟那山(也就是后世的乌拉山)城堡,侵入到了西夏境内。

目前,辽军二分,由辽皇耶律隆绪,亲率四十万大军,沿河而下,过顺化渡、省嵬城、定州,直逼兴州。

另一支兵马,合计二十万,由北府宰相萧继远、文班太保达里底率领,渡黄河,直扑西夏北境的兀刺海城。

依照辽军的架势,北府宰相萧继远、文班太保达里底率领二十万兵马在攻破了兀刺海城以后,一定会清扫西夏北境疆土,随后挥兵南下,拿下娄博贝城、摊粮城,跟辽皇耶律隆绪在定州回合,一起兵进兴州。

眼下,西夏王李德明已经下令西夏境内的所有兵马,进入到备战状态,看他的架势,大有举国之力,跟辽国一拼的意思。”

六十万辽军突然出现在了牟那山,冲破了牟那山军塞城堡,着实把西夏王李德明吓了一跳。

西夏王李德明第一反应就是耶律隆绪想弄死他。

毕竟,自从耶律隆绪登基以来,南征北战多年,很少输过。

在列国之间,一直是霸主级存在。

西夏王李德明一直从辽国谋好处,可从来没有生出过跟辽人作对的心思。

因为他很清楚,以西夏的力量,干不过人家辽国。

所以在面对辽皇耶律隆绪的时候,西夏王李德明一直很尊敬。

他实在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惹得耶律隆绪要弄死他。

西夏王李德明在得知了辽皇耶律隆绪率领六十万大军来犯的时候,心里觉得自己要凉。

但他却没有坐以待毙。

而是奋起反抗。

并且是孤注一掷的奋起反抗。

西夏境内,凡是能打的,不论老弱妇孺,皆被他征召入军,一起抵御辽军入侵。

可以说,在面对辽皇耶律隆绪来犯的时候,西夏王李德明就抱着拼尽所有,纵然输了,什么也不留给辽国的心思,在跟辽军做对抗。

……

大宋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们在得知此事以后,一脸茫然。

一个个站在原地愣了许久。

李迪在垂拱殿上静悄悄的时候,皱着眉头,疑惑的道:“辽人为何会攻打西夏,在此之前,完全没有一点儿征兆啊?”

满朝文武抬起头,看向了向敏中,等待向敏中的回答。

向敏中干咳了一声,神色古怪的道:“老夫说了,你们可能不信,但这是事实。”

李迪听到这话,有些急了,催促道:“到底因为什么?”

向敏中又咳嗽了一声,努力摆出了一脸认真的样子道:“去岁,辽皇耶律隆绪在攻打高丽的时候,怕西夏背后作乱,所以特地遣使去西夏,安抚西夏王李德明。

可……辽国使节刚进了西夏,就被西夏兵马给抢了……

辽皇耶律隆绪因此,才兵发西夏。”

满朝文武闻言,一脸懵逼。

仅仅是因为西夏兵马抢了辽国使节,辽皇耶律隆绪就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去攻打西夏?

怎么听,怎么觉得这个借口有点草率啊。

寇准见满朝文武有点懵,便开口解释道:“西夏兵马抢夺了辽国使节,算是捋了辽皇耶律隆绪的虎须。在辽皇耶律隆绪眼里,天下间能跟他为敌的,只有我大宋。

小小西夏,也敢在他头上动土,他自然容忍不了。”

在辽皇耶律隆绪眼里,放眼四周,能跟他扳手腕的,只有大宋。

毕竟大宋打败过他,也在他们辽军南侵的时候,击退过辽军无数次。

纵使如此,大宋对他那也是千依百顺的。

一个小小的西夏,连国都不算,敢捋他虎须,不敲打敲打,还不上天了?

细细说起来,辽皇耶律隆绪攻打西夏,完全不是他的错,存粹是西夏自己在找死。

西夏王李德明自从在宋辽之间,频频获利,让西夏壮大以后,多少有点飘了。

觉得自己是大宋、大辽之后,有一个霸主国的首领。

于是在甘州回鹘可汗挑衅了西夏,占领了西夏军事、经济、政治重地西凉以后,果断领兵去教训甘州回鹘可汗。

然后战败了。

恼羞成怒的他,下了一道昏庸的命令。

封路。

封锁了整个河西走廊的道路。

目的是为了封死甘州回鹘,让他们不能跟大宋、大辽联系,向这两位霸主求援。

他对手下兵马下令,但凡遇见甘州回鹘去见大宋、大辽的使节,一律劫掠一空。

但凡大宋、大辽去见甘州回鹘的使节,一样劫掠。

原本这也不算什么大事。

毕竟对敌对的实力不择手段,大家都能理解。

可偏偏手底下的人劫掠使节劫掠顺手了,顺手把辽国派去安抚西夏王李德明的使节给劫掠了。

一下把辽皇耶律隆绪惹火了。

辽皇耶律隆绪打服了高丽,腾出了手,立马挥舞着马鞭,冲到西夏教他做人。

……

满朝文武听到了寇准的解释,仍旧觉得不可思议。

王钦若在沉吟了良久以后,开口道:“不论怎样,辽国攻打西夏,已成定局。接下来就看,朝廷如何应对此事。是在西夏王李德明被打的向我大宋求援的时候出手帮忙,还是任由西夏和辽国打个你死我活,我们坐山观虎斗?”

曹利用皱着眉头,沉声道:“就不能趁机出兵,咬下一块肉吗?”

王钦若晃着脑袋,道:“不能,西夏若亡,辽人下一个要对付的,必然是我大宋。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是否出手帮助西夏,为我大宋保住一个抵御辽人的力量,可以考虑一二。

可若趁机去占领疆土,无疑是招祸。

若是跟辽人联手,瓜分了西夏,等到辽人消化完了占领了西夏的疆土,势必会对我大宋出手。

此乃自取灭亡之道,不可取。”

寇准、曹利用、寇季三人听到这话,直皱眉头。

满朝文武,有点头的,也有憋着嘴摇头的。

曹利用沉声道:“那要是趁机去辽国身上咬下一块肉呢?”

王钦若一愣,失笑道:“挑衅辽国吗?我大宋真要趁机对辽国出兵,难保辽皇耶律隆绪不会放弃西夏,转攻我大宋,这依旧是取死之道。

说不定死的更快。

不可取。”

此话一出,朝中有不少人点头。

寇准也若有若无的点了点头。

唯有寇季暗暗的皱起了眉头。

寇准看向王钦若,淡然道:“诸位不必在这件事上纠扯了。此事老夫和太后,早有定夺。”

此话一出。

满朝文武的目光齐齐落在了寇准身上。

王钦若踏前一步,逼近寇准,质问道:“太师和太后早就知道了辽人要攻打西夏?”

寇准没有隐瞒的点点头,道:“早在去岁年末,老夫和太后就知道了此事。”

满朝文武一片哗然。

王钦若咬着牙道:“那太师和太后,又是如何得知此事的?”

寇准在这件事上隐瞒了寇季影子,淡然的说道:“自然是从各地送上来的奏疏当中发现的端倪。”

“什么奏疏?”

“关于辽国背地里派人从我大宋购买粮草的奏疏。”

“可否查验?”

“可。”

“……”

此事事关重大。

王钦若频频质问寇准,有种代表百官的架势。

寇准也没有因为王钦若质问他而生怒,除了隐去了寇季在其中的影子外,其余的有问必答。

王钦若要查验寇准发现辽人攻打西夏消息的奏折,寇准也没有阻拦。

当即,让内侍宦官去了存放奏疏的地方,把那些写有辽人购买粮草消息的奏疏拿到了垂拱殿上,供百官查阅。

王钦若、李迪、王曾等人代表百官,凑上前仔细查验了一番那些奏疏以后。

李迪恼怒的道:“原来淮南、江浙一带,以及代、唐、邓等州闹粮荒,是辽人搞的鬼。”

王钦若的关注点,从来都不在粮荒上面。

他看完了奏疏以后,面对寇准,质问道:“太师,辽人在我大宋大肆购买粮食不假,可是太师是如何从辽人购买粮食,猜测到辽人要攻打西夏的?”

寇准闻言,细细的把辽人一反常态向大宋示好,以及辽人在大宋购买粮草,再加上各国各藩属之间的局势的分析,给王钦若,以及满朝文武说了一遍。

满朝文武听了一口,一脸恍然。

他们心里不由自主的对寇准生出了佩服之意。

能把这么多蛛丝马迹联系在一起,推断出辽人动兵的意图,着实厉害。

但是王钦若却没有就此罢言的意思,他盯着寇准沉声道:“太师刚才说,早在你发现了这件事以后,就和太后对此事做出了处置,不知道太师和太后是如何抉择的?”

寇准坦言道:“经老夫和太后商议,决定借机出兵,为我大宋开疆拓土。老夫和太后先是许了折种两家便宜行事之权,其用意,是为了让折种两家在西夏和辽国大战的时候,趁机出兵,牵制双方。

随后,老夫和太后又差遣丁谓为监军,李昭亮为征讨元帅,率领大同、永兴、感德三军,共六厢十五万人马,赶赴战场。

只要西夏和辽国大战的时候,折种两家的兵马,能趁机牵制住他们。

朝廷大军一到,自然能借机从西夏身上撕下肉,为我大宋开疆拓土。

西夏王李德明在辽军入侵之际,必然会调动西夏精锐兵马,抵御辽军。

各地城池内的守军,必然都是一些老弱妇孺。

我大宋要是借此出兵,肯定能长驱直入。”

王钦若盯着寇准,眯着眼,冷笑道:“太师的意思是,你和太后瞒着百官,调动了不下于十五万的人马,参与到了这场大战当中了?”

不等寇准开口,王钦若朗声质问道:“太师和太后此举,置我等于何地?”

满朝文武闻言,一个劲的点头。

王钦若掷地有声的喊道:“太师和太后,分明是信不过我等,所以才没有把此等大事告诉我等。太师和太后分明是不在乎我等,才会瞒着我等,不跟我等商议,就冒然出兵。

然,太师和太后有没有想过,此战不论胜败,皆对我大宋不利。

若是借此为我大宋招来了祸端,谁能承担?

他日辽人兵临城下,是太师自请乞骸骨,还是太后自请自消后位?”

王钦若话音落地,便有御史言官,纷纷出面力挺他的话,纷纷质疑此次出兵的事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