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三七章 我为什么要打日本

乱清 第一三七章 我为什么要打日本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根据《敕命轩军松江军团叙勋条例》,轩军的“勋等”共分五等:

头等勋,授雄狮章,红色领授;

二等勋,授猛虎章,红色领绶;

三等勋,授捷豹章,蓝色领绶;

四等勋,授烈隼章,蓝色领绶。

在这四等勋之上,设“特等勋”,授“雄狮踏云”章,红色蓝纹大绶,为轩军最高勋誉。

说明一下:“领绶”,就是挂在脖子上的;“大绶”,就是斜挂在肩上的那种。

上述五等勋,皆附“勋记”,即授勋证书,由爵帅亲用“关逸轩印”。

根据原时空的历史经验,“亲署”是不现实的。军队规模较小的时候,还可能一笔一划一张一张“勋记”签字,军队规模一大 ,这项工作就属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原时空,明治天皇睦仁先生拼了命地干活,一辈子大致在各种“勋记”上签了一万七千多个“睦仁”,但挂掉的时候,还有二千三百七十七张空白的“勋记”没来得及签署。

所以,关卓凡很见机地改成了盖印。

授勋标准,概括起来十六个字:“英勇顽强,舍生忘死,贡献卓著,出类拔萃。”

前面八个字,自然就把授勋的重心,放在了第一线的军官士兵身上;后面八个字,保证了高级军官和非战斗部队,也有获得“五等勋”的机会。

“五等勋”是纯粹的荣誉,暂不和任何物质奖励挂钩,将来会有类似乘火车不用买票或买票打折这种象征性的经济优惠待遇。但相关细则迟一点才会出台。

首批功勋获得者。将在征日部队中产生。

*

关卓凡回到北京后。花了几天时间,各方面都安顿妥当了,即再度出京至天津。他泡在轩军军营,足不出营,连日同诸将密集绸缪征日事宜。

数日后,美国第一波运输船队开到了天津,姜德率第四师第十三团、第十四团,先行登船。开赴上海。

第四师开拔的第三天,关卓凡天津大本营的工作告一段落,亦率近卫团,浮海南下。

孟夏的海风,最是清爽宜人,关卓凡独立船首,碧海蓝天,心旷神怡。

他的头脑,无比清醒,有个问题。他要给自己完整透彻的交代:我为什么要打日本?

今年是1865年,如果不对日本进行任何干涉。也不考虑任何蝴蝶效应的话,按原时空的时间线:

明年,1866年,幕府第二次讨伐长州以惨败收场,幕府的底子大白天下,权威荡然无存。德川家茂挂掉,德川庆喜接任第十五代将军。

1867年,孝明天皇暴崩——这位亲幕保守的天皇,很可能是被倒幕派暗杀的。他的儿子明治天皇登基,倒幕派完全掌握朝政。德川庆喜迫于形势,以退为进,提出“大政奉还”。

倒幕派不受,1868年初,宣布“王政复古”,要求庆喜辞官纳地。于是戊辰战争开打,幕府很快便一败涂地。明治天皇乃率百官入紫宸殿,宣读《五条誓文》,正式展开了“明治维新”。

从这个时候开始,日本就不复可制了。

还有短短的三年时间。

因为关卓凡杀掉了坂本龙马,桂小五郎又刺伤了岛津久光,本时空的时间线,和原时空的不可能完全一样,但关卓凡反复推算,认为相差不会太大,甚至还有提前的可能。比如,即便中国不介入,幕府也会在今年之内二征长州,这个,就比原时空提前了。

而幕府提前对长州动手,还是和关卓凡有关系:一来,关卓凡对形势的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德川庆喜的危机感;二来,桂小五郎刺伤岛津久光,给了幕府“萨、长失和”的鼓舞,认为是分而击之的好机会。这个局面,源于关卓凡“封藩萨摩”的建议,所以,始作俑者,还是关卓凡。

幕府二征长州,本时空虽然比原时空提前了半年,但绝不会比原时空表现得更好;而长州虽然少了半年的准备时间,但自1865年初正义派夺取藩政,到下半年幕府二征长州,大半年下来,战力已初步形成,长胜幕败的结局依然是没有悬念的。

所以,如果关卓凡不出兵助幕,明治维新不但不可避免,甚至存在提前发生的可能性。

那样子的话,真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对日本幕末历史的研究愈深入,关卓凡愈感觉到,整个日本,犹如无数条在地底奔腾咆哮的岩浆,不顾一切地向上挣扎,寻找着一切可能的地表的突破口。这种力量,甚至连英、法也感到畏惧和尊敬。

生麦村事件,英国炮击鹿儿岛,萨摩仅以一藩之力,就狠狠地咬了英国人一口。英国不但从此再不做殖民日本之想,还和萨摩化敌为友,成为支持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的最有力的外部力量。

那还是1862年的事情。

幕府虽然积暮深重,但佩里几艘黑船一晃,便晓得已经世易时移,立马由“锁国”而“开国”,并为此不惜对反对派大开杀戒。关卓凡想,真是讽刺,日本最早主张“开国”的主流政治力量,是幕府,而非最后的胜利者——“维新志士”。开始的时候,“志士”一个个都在喊着“攘夷”呢。

这是法国看中幕府,一直给予幕府支持的重要原因。

不过,说到对佐幕、倒幕两大势力的内部肌体的剖析,谁在老去,谁在新生,法国人的眼光就比不上英国人了。

同样,甲午战争的史料,关卓凡研究愈深入,愈觉得,对日本,当时的中国,没有任何的机会。而且,和某种流行的看法不一样,关卓凡认为,战争后期,日本的战争潜力并未耗竭,中国除了认输,没有第二条路,再打下去,丢掉的会更多。

甲午战争,日本战争动员的深度和广度,还远不能和日俄战争相比,更加比不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就是说,“进攻北京”这种话,并不完全是日本人吓唬清政府用的。对于这场新日本的“立国之战”,日本人绝对不会半途而废。

本时空,不论中国是否比原时空更加强大,强壮起来的日本,都一定会和原时空一样,对中国下手。

千万不要幻想可以拿什么——强壮起来的肌肉、庞大的身躯——吓住日本。原时空的中国足够庞大,身上也不是没有肌肉,日本一样动手;沙俄更加强壮和庞大,日本照样动手;后来的美国,更加更加的强壮和庞大,日本还是动了手。

这是日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特性决定的,是日本和中国的共同宿命。

现在距原时空甲午战争的时间点,对于中国的体量之大,积弊之深重,时间并不算长。

和日本的这场仗,日后打,实话实说,胜负未测;即便取胜,也要花上十倍甚至百倍的力气和代价。

现在打,稳操胜券,真正扼杀敌人于摇篮之中。

作为一个穿越者,我得有多傻,对祖国和人民多不负责任,才不现在动手,而坐视日本强大?

打垮了日本,中国东北方向没有其他外患,乃可以专心对俄。

东三省的发展关键在铁路,“京奉线”竣工后,要继续北延,一直修到阿勒锦——即后世之哈尔滨。这条铁路竣工了,东三省的发展也就有了初步的眉目。这个时候,就可以对俄罗斯提出“重新划界”的要求。

我要把《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丢掉的领土拿回来。

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1891年才开始修建,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的时候,环贝加尔湖路段还没有修通,全线开通得等到1916年。没有这条铁路,沙俄在远东就只能虚张声势。

陆上不必说,海上俄罗斯也是个菜。没有旅顺这个基地,单凭海参崴舰队,实力非常有限。如果沙皇从欧洲另派海军过来,沿途没有一个补给基地,三万公里海程之后,等待精疲力竭的俄国舰队的,就是和日俄战争太平洋第二分舰队一样的下场——全军覆没。

为了俄国人,我也要打日本人。

最后,是为了关卓凡自己。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