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零二章 奸臣!

乱清 第一零二章 奸臣!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你听说了没有?那个徐桐……哪个徐桐?汉军正蓝旗、弘德殿行走、翰林院侍讲学士——皇上的老师!他家那个老大……叫什么徐承煜的,在八大胡同和人争一个粉头,没争过人家,被打了!哎哟,鼻子都打断了!”

“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啧啧,你说,徐师傅那么道貌岸然一人,怎么会生出这么个儿子来?”

“子不教,父之过!‘道貌岸然’——嘿嘿,说得好啊!面子是挺光鲜的,谁知道里子是啥模样呢?”

……

“我一个姨表兄弟在步军统领衙门当差,他跟我说,他们查封的那个‘福源记’,是徐桐的本钱!”

“不对吧?我听说东家姓张……”

“什么东家?那是他小舅子!究其竟不过一个朝奉罢了!开当铺,徐大师傅当然不能自个儿出头,拿小舅子摆在前边儿,那不是合适不过?”

“哎哟,一间当铺,‘架本’少说也得十万两银子!你说,徐师傅那张脸,恨不得在脑门上刻上一个‘廉’字,他哪来那么多钱呢?”

“嘿嘿,高调谁不会唱?银子又有谁不爱?三年清知府,还十万雪花银呢!徐大人的官儿,比知府大吧?”

……

在某种力量的推动下,类似的言论,一两天功夫,就满四九城地传开了。

很快,宫里边儿也晓得了。

两宫皇太后大皱眉头。

她们为小皇帝选师傅,学问大小高低,还在其次。“品行方正”。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当年。安德海拿吕氏之事进谗,以关卓凡的功勋地位、亲信之专,一旦“品行有亏”,都要被黜出弘德殿,何况徐桐?

就在这个时候,言路上也有动静了。

六科给事中谭祖安上了一个折子,说现在外面关于徐桐的传言很多,“物议汹汹”。“甚骇视听”。“启沃圣学,端赖君子”,“帝师名节至重”,传闻是否属实,“臣徐桐是否教子无方,敕身不谨,应着该大臣明白回奏。”

折子里还有这么一句:“若坊间喧传,不为无因,臣徐桐当知所进退。”

这个折子,看上去好像没有一句实在话。但其实差不多是在指着徐桐的鼻子骂了:

“启沃圣学,端赖君子”。就是说他不是“君子”。

“帝师名节至重”,就是说他“名节有亏”。

“是否教子无方,敕身不谨”——呃,这不就是在说他“教子无方,敕身不谨”吗?

那句“当知所进退”则在暗示,徐桐应该主动请辞弘德殿的差使。

谭祖安的折子,“上头”批了一个“依议”,发了下来。

就是说,徐桐要“明白回奏”。

“上头”的意思很明白了。

谭祖安的奏折发下来的当天,还有一个事儿,引起了大伙儿的注意:军机处“叫起”之后,紧接着,是倭仁的一个单独的“起”。

倭仁已经很久没有独自觐见两宫皇太后了。

于是,大伙儿纷纷议论:这一次,徐荫轩这个“帝师”,可真正是保不住了,两宫皇太后这是在给倭艮峰打招呼呢。

猜的不错。

第二天,徐桐回奏。

他自然不认自己是“福源记”的东家——事实上也确实不是;但是,却不能不承认“教子无方”,“羞惭无地”。最后,以“学问浅薄”、“体弱多病”,不敢“延误圣学”,请辞弘德殿行走的差使。

两宫照准。

当然,懿旨上多少还是有几句温谕的,徐桐的面子,并不算太过难看。

可已经是朝野震动了!

大伙儿隐隐觉得,徐桐这两件倒霉事儿,并在一起出来,未免太巧、太突然了!背后……似乎颇有玄机?徐桐在弘德殿上的那番言论,慢慢儿也泄了出来,头脑灵活的,两下里联系起来,不免就想:徐荫轩做此不合时宜的仗马之鸣,大约就是他倒霉的缘故了!

堂堂帝师,仅以口舌招尤,不过数日,便被赶出了弘德殿!而且,不但一生清誉尽毁,还祸及家人!某人的手段之辣,威权之重,真正令人心悸!

暗地里聚集起来的守旧卫道的力量,正要尝试着抬起头来,就被重重一击,又伏倒了下去。

通过“去徐”,在打击反对新政和洋务的守旧派的同时,关卓凡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

其中,一个极重要的收获是:在共同的威胁面前,“关恭合流”的速度加快了,恭王不仅在姿态上承认关卓凡的“共主”地位,在心态上,也开始朝这个方向转化了。

不过,并非没有不服气的人。

最不服气的那个,是小皇帝。

小皇帝功课虽然不好,但人并不笨。廷臣能想到的,他也想得到。尤其是,在这个事儿上,他算是半个“当事人”,不能不特别敏感一些。

他刚刚看徐桐对了眼儿,兴头刚刚被徐桐挑起来,这个他看对了眼儿的、挑起了他兴头的人,就被赶出了弘德殿,小皇帝产生了强烈的不适感。

他年纪还小,但天性疑心甚重,这种强烈的不适感,驱使他自然而然地生出“是不是冲着我来的啊”一类念头。

太监们吞吐的语气、闪烁的眼神,更加坐实了这一点。

就像正玩得高兴,手中心爱的玩具,被人粗暴地一把扯走,强烈的被侵犯、被蔑视的感觉,点燃了小皇帝的怒火,他咬牙切齿:这个姓关的,太可恶了!

他的心底,还隐约冒出一个令人恐惧的念头:历来奸臣篡权,不都是一步一步,剪除皇帝身边的忠臣吗?

更恐怖的念头深埋心底。自己都不敢仔细去想:待皇帝变成孤家寡人的时候。奸臣可就要……

这个念头太可怕了——不可能的。不可能的!

小皇帝绕室彷徨,时而咬牙切齿,嘟嘟囔囔,时而握紧拳头,虚挥几下。往他的脸上看:眼睛瞪得大大的,鼻翼时不时抽动一下,脸色忽红忽白。

唉,徐师傅在就好了——现在。自己身边,一个能“与共机密”的人都没有!

那种“孤家寡人”的感觉更加强烈了。

愈发觉得,有人是在“一步一步,剪除皇帝身边的忠臣”!

他这个样子,叫一旁侍候的小太监发慌了:万岁爷该不会是……迷障了吧?

但他一声儿不敢出,他晓得的,这个时候打搅小皇帝,可没有自己的好果子吃。

小皇帝自己努力安慰自己:关某人虽然嚣张跋扈,应该尚不至于此吧?不过,如果不及时“敲打”、“裁抑”。有朝一日,难保不会……

自己还没有亲政。“裁抑”什么的是不用想了,那么,只好想法子在“敲打”二字上做文章了。

“敲打,敲打……”

该怎么“敲打”呢?

这时,他的视线落在了那个在一旁躬身垂首、大气儿不敢出一声的小太监身上。

突然,灵光一闪,小皇帝得了一个主意。

一丝阴冷的笑容,挂上了他的嘴角。

第二天,到永和宫串门的时候,小皇帝对荣安公主说:“我查出来了——把徐师傅跟我说的话透出去的,是哪个王八蛋了!”

荣安公主做贼心虚,脸色马上就变了:“是……是哪个啊?”

“就是我身边的那个小桂子!”

“小……小桂子?这个……不会吧?”

“怎么不会?徐师傅的功课,是他伺候的笔墨,我们君臣说些啥,他都听得见!这个黑良心没卵子的!不晓得受了人家多少好处?居然出卖主子?!真正该死!你瞅着,看我怎么拾掇他!”

次日,荣安公主的贴身侍女翠儿,悄悄地说给她听:皇上身边儿的那个小桂子,死了!

荣安公主怔了一怔,才反应过来,不禁目瞪口呆:“死了?!……怎么回事!”

“在御花园里,淹死的!”

“淹死的?!”

“是!有两种说法——”翠儿压低了声音,“一个说法,是皇上逼着小桂子跳湖玩儿,说湖水不深,淹不死人,顶多喝两口水,就叫人捞他起来。”

顿了一顿,声音压得更低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小桂子落水,其实就是皇上趁他不备,推他下去的!”

荣安公主的脸色,已白得没有一丝儿血色了。

“反正,小桂子掉到湖里边儿后,挣扎呼救,有几个太监赶了过来,皇上却不让救,说小桂子会水,这是在闹着玩儿呢!”

顿了一顿,轻声说道:“可是,小桂子是保定人,打小净身进宫,哪里会什么水?”

荣安公主的手微微地颤抖起来。

“等到人再也不冒头了,皇上才一顿足,说什么:‘我不管了!反正是他自个儿滑了一跤,跌进湖里边儿的——你们都看见了?!’”

“太监们……怎么说?”

“自然是全都‘看见了’!”翠儿低低冷笑一声,“哪个敢说‘没看见’?”

说到这儿,翠儿停了下来,屋子里出现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后……来呢?”

荣安公主打破了沉默,声音在不可自控地发抖。

“皇上走了之后,才把人捞上来。听说——小桂子眼睛睁得大大的,大伙儿都说,他是……死不瞑目!”

荣安公主浑身一震,呆了一呆,问道:“这个事儿,两宫皇太后……晓得吗?”

“这种事儿,谁敢到皇太后那儿嚼舌头?全家子性命都不要了?不过给皇上新添个伺候的小太监罢了——两宫皇太后问起由头,不过闲闲回禀一句:原先那个小桂子,没福分,失足落水,没救过来。”

无可抑制,荣安公主的泪水,滑下了白嫩光洁的面庞。

翠儿慌了:“公主,公主,你…怎么啦?”

“我……”

荣安公主哽咽半响,到底找不出一句可说的话来。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