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明末屠夫 > 第123章 岭南之战(二)

明末屠夫 第123章 岭南之战(二)

作者:兮非可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40:28 来源:笔趣阁

离开郴县的第二天晚上,前军派人前来禀报,已击溃驱逐顺头岭古道的守敌。

听到这个消息后,杨炯欣喜若狂,招牌式的憨笑再度浮上面庞。

亲兵营指挥使杨真,很少见到杨炯如此失态,很是好奇。

杨炯独自笑了一会,心情大好之下,便开始调戏秀才,“都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秀才,今日,就让你给杨真上上课。也让咱们虎头山这帮土贼,好好见识见识,学问的重要性!”

本来,杨炯是想给秀才机会,凝聚凝聚一下神格。没成想,秀才却是一脸羞赧,讷讷不能言。

杨炯心情好,没作多想,随口又道,“不行呀!秀才,这读书人,可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可不能光说不练,头顶着读书人的名头,肚子里却是没有几滴墨水呀!”

“以后,可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一旁的周鹏见秀才吃瘪,便出言解围道,“大人,柳兄弟一心向学,重视举业,不爱看杂书,实属正常。不若,让在下解说一番。看看对不对,也请大人提点指教。”

“自秦汉起,就把原来楚国以南的地域,称作岭南。这隔离分界的,就是南岭,也有称五岭的。这五岭,分别是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群山连绵,从江西延伸至湖广,隔绝南北。”

“大人心喜,想必是因为顺头岭古道通畅,我军进入广东就再无阻碍了。这南岭能通行的地方,并不多。东有梅关古道,中有顺头岭古道,西有灵渠。这顺头岭古道呀,就是咱们湖广入广东的必经之路,除此,别无他路。”

“……这天下形胜,是有数的,更是有名的。顺头岭古道,居于骑田岭和大庾岭之间,唯此方可通行。在下只是在书上看过,并没有亲见,想必是极其险要的。否则在秦末,赵佗也不可能凭着封锁关隘,就能够割据自立的。”

“……桂阳岭,下下复高高。人稀鸟兽骇,地远草木豪。寄言千金子,知余歌者劳。这就是唐朝时期,一代文豪刘禹锡贬谪岭南,走顺头岭古道翻越南岭,一时感慨后写下的。”

杨炯听了,认真点了点头,却没有出言称赞。

点头,是对周鹏见多识广,博闻强记的认可。不出言称赞,是对秀才面子的维护。都是自己的属下,没必要为了新人,而伤旧人的心。

想了想,杨炯断然下令,“命李文贵,留下一个刀盾手千人队,就扎在顺头岭,守住古道,待全军通过后,再行归建。”

……

得知顺头岭古道失守,两广总督沈犹龙眉头一皱,问身边的幕僚,“记得老夫前些日子,都已下令,让韶州千户所务必守住顺头岭,封锁住古道。怎么,这才几日,就失守了?虎山贼有这么厉害?”

幕僚想了想,劝慰道,“大人不必心忧!虎山贼劳师远征,人数也就两万余众。相较之下,总督大人早已料敌从宽,征召了广州数卫,还有清远、肇庆、惠州等卫,光士卒已逾三万,还有民壮近万余人。”

“……虎山贼为客,我为主,主客形势明显。这虎山贼,翻不了天的。更何况,大人你一开始,就定下的是野战之策,用堂堂之阵,一举歼灭虎山贼,省得他日又来袭扰,令人防不胜防。”

“……反正都是要打上一仗,还不如,先请君入瓮,再瓮中捉鳖。如此,岂不更妙?”

这番话说得沈犹龙缓缓点头,连连抚须。

过了一会,沈犹龙又道,“申之,那依你之见,这韶州卫千户所,又该如何处置?”

幕僚眼中寒光一闪,笃定地说道,“千户官,斩首!韶州千户所,由广州前卫统辖。此次出征,广州前卫担任中军,对总督府的训令,无有不从,算是得力。”

“此举,既是杀鸡骇猴,吓一吓各卫,还有各所的那些武官。另外,也是奖励有功,给广州前卫一点甜头。”

沈犹龙思索一番,拍板道,“就依申之之言。”

末了,沈犹龙又忧心地交待,“申之,你再去催催各卫。除先期抵达的前锋,剩下的,也须得于明日,务必抵达。不然,等虎山贼兵临韶州,我们剿匪大军自个都还没齐整,还是窝在这英德县哩!”

幕僚连忙应下,不过神色却是犹疑。

……

韶州府。

华灯初上,知府黄锟在自家书房,好整以暇,滋滋润润地品着茶。

一旁伺候的幕僚,却是一脸焦虑,欲言又止。

连喝了几泡,黄锟这才放下茶盏,慢条斯理地说道,“又有什么急事了?还是又有坏消息了?看你魂不守舍的样子!”

幕僚连忙回道,“大人,这虎山贼前锋已至城下。为何大人还有心思,在此悠闲品茗呀?”

黄锟呵呵一笑,说道,“我知道军情紧急,也知道你心急。可这,也不是心急就管用的。再者,老夫不趁着现在还是知府,好好品些好茶,说不得,过了几日,想品都没得品了……”

幕僚连忙打断黄锟的感慨,“大人何出此言?这总督大人,都已下令聚兵,在英德县建立了剿匪行辕,严阵以待虎山贼。大人为何如此悲观?”

黄锟听了,长叹了一口气,语气萧索地说道,“总督大人,是进士及第的出身,这官运,自然是亨通,不像本官,只是举人出仕,出身不好,顶天也就是个知府了。说起来,我还跟他是同年中举的呢!不过,他这带兵打仗呀,我倒是不看好!”

见自家大人如此评价总督大人,幕僚大惊失色,一时间都说不出话来。

黄锟也不理会,自顾自往下说,“这韶州千户所,近千把人,不到一个时辰,便被虎山贼给赶下了顺头岭。总督大人从下令聚兵,到几日,也有近十日了吧?这兵聚得如何?若是真聚齐了,想必,总督大人的中军行辕,就不会放在英德了吧?!”

“……嘿嘿,估摸着呀,这总督大人,是心里没底,人没齐整之前,就不敢北上,生怕跟虎山贼接触到。世事道理,大抵上都相通。你说说,这行军打仗的,哪有先怕了人家,还能打赢的?”

“……尽人事,听天命。反正,城门已经堵死了,民壮也征集了,粮草也紧急征调购置了,我这个知府,该做的,能做的,都做了。余下,就听天由命吧!”

“来,来,来,你也坐下,陪老夫喝几泡!”

最后,幕僚拗不过自己大人的盛情邀请,也坐了下来,跟着一道品茗。

品茗过程中,幕僚趁着黄锟今日神情表现,完全异于寻常,好奇地问道,“大人,国朝一般都是进士及第再出仕,为何大人?”

黄锟抬头看向窗外,一副回首往事的模样,过了一会儿,语气幽幽地说道,“当年,我进京赶考,遇到一个风尘女子,私定了终身,还发下誓言,进士及第就去寻她。哪知,当年却是榜上无名,无颜再见。若是重考,也势必经过那个地方,索性便以举人身份出仕了……”

……

周鹏回到自己的帐篷里,先静坐沉思了一会,尔后拿出笔墨,开始写起来。

“……崇祯十三年,元月二十四日,无风无雨。虎山军前军,已过顺头岭古道,中军及后军,尚在湖广境内。若无意外,于明日,全军入广东,或至韶州城下。”

“……余自投效虎山军以来,已逾二十余日。观其军,衣甲鲜明,器械齐整,长枪刀盾鸟铳,甚至虎蹲炮,一应俱全,与卫所官军毫无二致。迥异者,乃虎狼之气,求胜之心。一般士卒,均口呼韶州,以示不破楼兰终不还之意。”

“……观首领杨炯,其人……”

一边挥毫,一边回想思索。

前两日,周鹏向杨炯求教了三惑,其实在他心里,还有更多的疑惑,只是不好直言相问。

杨大人,果真是呆子心性,屠夫出身么?

果真如传言中那般,粗鄙不堪,肆意妄为么?

抑或,身上背负着大气运,这才一路顺风顺水么?

如果真是呆子心性,屠夫出身,那他说起场面话来,为何一套一套的,跟自己这个功名出身、官场中人也不逞多让?还有,今日说起南岭的典故,他也毫无秀才,还有杨真所表现的那般好奇和震惊。这至少说明,自己说得这些,他也是知道的,不然就不会对顺头岭古道那般上心在意。

至于粗鄙不堪,肆意妄为,那更是无稽之谈。自己也细细观察了,杨大人看似大大咧咧,实则行事很有分寸。像那个石三妹,明显就是他的房中之人,但平日里行军,也没有专门安排马匹。

至于大气运一说,作为读书人,怪力乱神,圣人不语,自己当然也不作评价,姑且边走边看吧!

否定这了这些,周鹏不仅没有解惑的轻松,反而更加疑惑了。因为,按理说,一个人的出身,会影响学识,而学识,又会决定所作所为。一个呆子,一个土匪,杀猪在行,杀人或许也行,但治军统兵、理政安民,就未必行了。

但就是这些明明白白的不可能,出现了在自己的面前,而且清晰而真实!

想到这里,周鹏突然蹦出一个想法:他要邀请自己的宗族,还有好友,也一起来投,加入虎山军,跟着杨炯纵横天下。因为凭直觉,周鹏觉得杨炯很可能就是那种天赋异禀,甚至像方士所言,背负有大气运的人。让宗族好友来投,不仅未来可期,而且对于自己,也会大有助力。

周鹏不是迂腐的人,对君子之交淡如水之说,从来都是嗤之以鼻。投的人越多,说明越看好虎山军,说明对虎山军有信心,同时这也是忠心的一种保证。相信杨大人知道后,肯定会明白自己的心意。

好,就这么定了!

于是,周鹏又铺开一张白纸,写道,“大兄,见信如晤……”(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