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明末屠夫 > 第四十四章 旗杆上的头颅

明末屠夫 第四十四章 旗杆上的头颅

作者:兮非可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40:28 来源:笔趣阁

自打成军之后,杨炯便搬到了盘龙岗大营。这不仅是掌控队伍的需要,更是一种生活习惯。后世的杨炯是个孤儿,他最重要的青春和记忆就是那一抹迷彩。若不是因为见义勇为救助溺水的学生们,杨炯可能还继续当着他的营长。

**很是能干,短短的十几天,大营便初具雏形。当然,这也跟后期陡增的壮丁有很大的关系。人多力量大,只要调度和安排好,干起活来就事半功倍。

初步建成的大营几乎覆盖了整个盘龙岗,竹木结构的阁楼重重叠叠,显得有些拥挤。但进入里面一看,又很有讲究。主要的过道都很宽敞,足够各个百人队列队和行进的需要,而且层次也很分明,居中是亲兵队和杨炯住的地,十个千人队则是环形散布在外围。每栋阁楼都是按够住一个百人队造的,阁楼与阁楼之间相距约二十余步,留足了埋锅做饭的地方,确保能够把战备和生活很好兼顾起来。

远远望去,盘龙岗就像一座从天而降的城镇,有青绿的阁楼,有灰白的石板路,加上最外围的栅栏和望塔,无一不显示着人类非凡的创造力和惊人的建造速度。若是有老百姓登上县城的城墙,想必可以看到,在湘江之畔,有两座城镇遥相呼应。

盘龙岗大营,改变的不仅是湘江之畔的景致,更改变了周边老百姓的生活。如同在何家冲一样,虎山军对老百姓并不凶,奉行的是“井水不犯河水”。只要老百姓不冲击大营,或扰乱校场的训练秩序,杨炯甚至都懒得派人去驱赶前来看热闹的百姓。校场之外,竟然有机灵的老百姓,直接把自家挨着校场的水田给填平了,搭起了简易的房子,专门用来卖些酒食和瓜果。其他人见到生意如此红火,几日间,校场附近的水田都给填平了,无形中又增加了校场的面积。

杨炯表示很痛心:怎么可以轻易破坏耕地?!不过,杨西施得知后,却立马指示**抢占几块好的地段,组织一些眷属办起了酒楼。酒楼一开张,生意就非常红火,大伙仿佛为了表示什么,都抢着去,甚至有不少千夫长还组团过去聚餐。

待大营初步建好,杨炯便召集百夫长和千夫长,研究如何大练兵。官军的进剿什么时候来不知道,但杨炯觉得,与其寄希望于官军的虚弱不堪用,不若寄希望于自身的作战能力。好在有过在何家冲练兵的经验,这一次大伙虽然觉得新人很多,但好歹有套路可循,心里倒是不发怵。

杨炯没有大伙的乐观,反而有些焦虑。因为经验告诉他,四五百人的队伍,一个能干的头目还能够依靠自身的能力和魅力去掌控,但超过这个数量了,就需要在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上下功夫了。

之前在何家冲,杨炯基本上还能够熟悉和了解下边的小旗官,但如今,肯定难以叫出十夫长的名字了,因为实在太多了。反过来,在平时,十夫长也基本上没机会接触杨炯了,更谈不上有什么感情了。即使有些什么,那也是杨炯留在队伍里的轶事或传说。

所以,一个几千人的队伍,头目的个人能力和魅力已经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队伍能否有一套严密的制度,有一种固定的风格,从而呈现出一种稳定性的整体实力。

杨炯觉得,他需要对原则性根本性的问题进行强调。

“纪律排在第一位。令行禁止,听令而行。一开始就要灌输给每个兄弟。不能让新加入的兄弟,觉得我们只是一帮土匪,不是正规的朝廷官军。那就告诉他们,我们哪怕是土匪,也是有纪律的土匪!”

“训练必须抓紧!第一个月,取消双休,实行十天一休。吃三顿饭,就得训练三次。校场上晚上点上火把,一定要练到子时才能解散休息。原来的老兄弟也得跟着练。谁敢偷懒,一定要惩戒。胆敢抗拒或屡教不改的,就要他的脑袋!”

“训练要严格按照《步军操典》来。我写得可能不是很完整,但是大伙先照着练,有什么问题就告诉我。但是,全军都必须按这个来,绝对不允许自行其是,各搞一套。必须练出一个统一的模式来。”

“最后,告诉每个新来的兄弟,咱们虎山军的军饷从不拖欠,也从不克扣,那兄弟们就得有卖命的觉悟和吃这碗的本事!

……

因为有过经验,杨炯从来不认为,他强调过的问题就能得到克服。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在很多情况下,凡是强调过的问题,最后一定会出问题。

几天之后,问题果真出来了。因为觉得训练太枯燥,太辛苦,从一个村来的几个兄弟便想偷偷逃回去。他们利用晚上睡觉的时间,翻过栅栏,逃出了大营。不过,却被潜伏的暗哨给逮住了。

几个倒霉的家伙被扭送到杨炯的大帐。杨炯因为梳理整个队伍上的资料,才刚刚睡下不久,正是睡得很香很沉的时候。

当被亲兵叫醒并告知原委,杨炯心情顿时黯然。冷眼看着这几个家伙,都很年轻,有的嘴角上才出现一些绒毛,还不是胡须的样子。

本想说些啥,但杨炯最终没有说啥,只是略带怜悯地看了一会。之后,便扭头对亲兵说,“你现在就去伙房传令,明天早上给他们加几个菜!”说完,一挥手便让亲兵把几个家伙带走。

待几个逃跑的家伙被带出去之后,杨炯站了起来,背着手,抿着嘴唇发了一会的呆。这时,帐外传来了凄厉的喊声,“大当家,饶命呀!饶命呀!我再也不敢跑了!……”

杨炯充耳不闻,继续发了一会的呆,接着便不管帐外的求饶声,继续睡觉去了。

第二天早饭过后,队伍带到校场上,发现校场上新立了一根旗杆,上面挂了一串的脑袋。值班的千夫长把整个队伍集合好,杨炯走到队伍前,沉声说道,“想必你们的千夫长、百夫长和十夫长也告诉过你们了,我们虎山军是有纪律的。那好,现在我再告诉你们,什么是纪律?纪律就是用脑袋,用鲜血定下来的规矩!谁胆敢冒犯这个规矩,就必须付出脑袋和鲜血!”

杨炯说完这句话便陷入了沉默,冷冽的眼神把整个队伍扫了一遍,之后便示意把队伍带开训练。

盛夏时节,这几颗头颅腐烂得很快。到了第二天,旗杆上便飞满了绿头苍蝇,并且散发出刺鼻的腥臭,不少兄弟们都恶心得呕吐。三娃便过来请示杨炯,是否把那几颗头颅扔掉。

杨炯听了,带着伤感和疲惫,声音低沉说道,“不扔,一直挂着!以后我们的大营迁到其他的地方,也要跟着带走。这个就由你们亲兵队负责,就像负责保管军旗那样。我们的校场,除了挂我们的军旗,还要挂上这几颗脑袋。这是那几个兄弟用性命给大伙换来的教训,是不能忘记的!至于这几天味道难闻,不要管,难闻总比没命好!”

“你带上几个人,把他们的无头尸体给送回家里去。帮着他们家里给安葬了吧!”

说完,杨炯便拿起笔来写东西,不再搭理三娃。三娃见状,便轻声离开大帐。走到大帐门口,回望了一眼,眼神充满敬畏。大帐内,一个年轻后生坐得笔直挺拔,专注地在写着什么,俊朗的脸蛋眉头紧皱,仿佛有什么事情难以释怀。

的确难以释怀。几条鲜活的生命,有的是和自己一样的少年郎,有的甚至才第一次走出大山,有的可能是被其他同伴怂恿,出于义气跟着壮个胆而已……

或许,他们只是一时迷糊,只是想着回去看看爹娘,说不定几天之后,便幡然醒悟还是会回来的……

杨炯只是下意识进行着书写的动作,心里翻腾不已,特别是想到他们的家人看到亲人的无头尸体,该是何等的悲伤和绝望。然而,杨炯却依然,也只能硬着心肠这般处置,甚至都没有其他的选择。

治军集众,首重纪律。自古就有慈不掌兵的说法,一般人可能感觉那是一种理论或者理念。等真正执掌队伍,才发现这句话是多么的残酷而真实。残酷到杨炯根本不敢去对抗,真实到他根本不愿去面对。

杨炯知道,若是放过这几个逃跑的家伙,就会有无数个家伙学着在晚上逃走,就会有无数个家伙在校场上偷奸耍滑不卖力气,就会有无数的家伙认为虎山军不过如此从而慢待纪律……

所以,杨炯只得硬着心肠处决那几个逃跑的家伙。尽管他不想,也不愿!

……

经此一事,全军肃然。

不用十夫长、百夫长的喝骂,大伙都是紧绷着脸,认真按照口令做动作,全然不敢有半点抵触或松懈。即使身处充满恶臭的校场,大伙也不敢捂鼻子,只得吐干净之后再练。

等三娃把杨炯的那天对他说的话传出去后,大伙都不敢再议论校场上的气味问题了,生怕一个不小心被大当家知道。胡素等千夫长也趁机把“一把牌九三条命”的故事翻出来,新加入的兄弟更是噤若寒蝉。

相对几千人的大营,几颗脑袋显得无足轻重,很快,几乎所有人都不愿谈及这个事,仿佛就没发生过似的。只是,与悬挂军旗并列的旗杆上,那几颗渐渐变成骷髅的头颅显得那么醒目,给了校场之外围观的百姓增添了许多谈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