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七十五章 动向

永不下车 第七十五章 动向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28 来源:笔趣阁

股价高涨时,在每一个持股人的角度,是可以高位套现。顶 点 X 23 U S

但,如果将所有分散的持股人作为整体来考量,这整体所持有的股票,却绝对无法以当前的市价出清,甚至,只要有其中的一小部分民众,尝试套现走人,就会引发股价暴跌,市值蒸发。

一旦看透这点,股票的名义价格,对持股者的整体来讲,事实上就是永远无法兑现的镜花水月,空中楼阁。

至于持股者内部的博弈,出于高抛低吸的渴望,而彼此算计,都只是在内斗罢了。

民众在新股发行时认购,说白了,并不是出于对公司未来的信心,而是为了获得负和博弈的入场券,上市公司拿钱走人,接下来,智商堪忧的联邦民众就滞留在股市里,一边做着发财美梦,一边在不断的买进卖出节奏中,逐渐将自己有限的财富乖乖送到控盘机构和金融寡头手上。

甚至,精明如罗伯特*布朗这样的学者,一周损失十万马克以上,想想也真是惊人。

股市的跌宕起伏,每逢危机来临,总会制造无数破产者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这一切,方然无力改变,只能庆幸自己没有沾边,而是坚定的持有暂时还有价值的黄金、比特币和联邦现钞。

但也仅仅是庆幸,毕竟,他现在掌控的资源还太少,根本没办法对追寻永生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人类世界的经济危机,来势汹汹,对方然的日常生活却没多大影响。

任凭墙外洪水滔天,他还是每天学习,去实验室,坚持锻炼身体,一边不动声色的在网络上攻城略地,匿名活跃于黑客论坛,继续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工作,同时,密切关注外界的动向。

大战暂不会爆发,这让方然稍感心安,毕竟,如果整个人类世界化为灰烬,追寻永生也就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眼前的危机,究竟何时才会结束呢;

持久的危机,形势的恶化,毕竟对永不下车的目标是种威胁,排除了战争的可能,理想联盟的路又走不通,接下来,似乎就只能等待央行的审时度势,力挽狂澜,在债权与债务大批湮灭之后,资助伍尔街的金融机构,出面收拾经济海啸后的一片狼藉。

但这种做法,稍微用心思考一下,也不难发现其中的矛盾之处。

不管是央行开闸放水,还是政府投资拉动经济,这一切,本质上都相当于向未来借贷,搞来搞去还是寅吃卯粮的那一套,即便由强力机构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拖延的时间会更长一些,但长远看来,迟早还是会引发更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解决眼前的危机,酝酿更大的危机,因果上的逻辑无懈可击,但另一方面,考虑到联邦立国以来就在执行的现行经济制度,和二百余年的延续时间,这却又很不可思议。

经济危机,并非什么新事物,从联邦建立后不久就阴魂不散,十年一次,报应不爽,如果按方然的理解,每次开闸放水、投资拉动经济,都会造成未来更大的危机,那么,联邦早就该在一次次危机、放水中滚雪球般累积出超大的经济危机,继而粉身碎骨,绝无可能一直延续到今天。

那么是自己的分析有误吗,不,不应该是这样。

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还不上的债务,而要在现行框架内解决这些债务,除战争外只有放水,道理十分浅显,方然并不认为自己会搞错。

那么真相就只有一个:

解决联邦历史上经济危机的,另有其他力量。

这种力量,方然并不陌生,他很快就看清了真面目,也更深刻的领悟到,面对经济危机,联邦也好,世界其他列强也罢,所采取的一切应对手段,其实,都不过是在苟延残喘,拖延时间,等待着那空前强大的力量出手而已。

这种力量,正是方然一直坚定信仰的,能够改变世界的:

科学。

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毋庸置疑,可以极大改变人类世界的面貌,极大的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层面,则是经济规模的扩大,即便不改变现有的分配规则,也可以让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分到的产品大大增加。

生产力的进步,切实增加了全社会的财富,这是才债务消减、化解的根本保障。

与寅吃卯粮的“向未来借钱”相比,科技发展带来的财富,是实打实的,不会在将来造成更大的麻烦。

历史上,盖亚的几次工业革命,也正是经济发展最迅猛的时期,那段时间的社会,几乎不知道经济危机是何物,一切都欣欣向荣,仿佛可以永远指数级的增长下去,工厂主的利润,不断增加的账面财富,绝大部分都由科学技术的进步来提供,极少引发债务危机,经济危机自然也不见踪影。

然而,人类的科学研究自有其规律,成果何时诞生,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与偶然性,这种经济繁荣的强劲动力,并不规律,无法让经济永盛不衰。

甚至可以这样讲,经济危机的发生,债务只是原因之一;

当科技停滞时,生产力也难以提升,蛋糕的增速无法填补资本的贪欲,也是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一旦洞悉到这种层面,方然就难掩忧虑,因为,按照他的观察与分析,人类的科学技术,在今天,已经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征兆。

停滞,套用在科学技术上,曾有很多次预言上的重大失误。

西历1352年的联邦专利局官员声称“能发明出来的东西都被人发明过了”,1367年威廉*汤姆孙在新年庆祝会上致辞“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剩下的只是一些修饰工作”,甚至有科学家对记者讲“物理学将在三个月内结束”,科学技术的爆炸式发展,给了这些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十六岁的方然,并非出于盲目自信才会做出这一判断。

翻翻盖亚的历史,科学技术,自有其规律,近现代的发展十分迅速,然而归根结底,一切现代科技的根基,最终都要着落在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上,这块基石,许多人认为是有着“科学之父”称号的数学。

但方然并不这么认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