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五六二章 永续

永不下车 第五六二章 永续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28 来源:笔趣阁

100%复制模拟式系统,原则上,是一种违背现有物理规律的操作。

基于这种认识,不论阿达民,还是774研发机构的专家,都不认为在未来某一天,人类会有能力对人脑“ctrl_c、ctrl_v”。

思考进行到这里,事实上,过往大量科幻作品中的设想,已经被完全否决。

但这一点,本就不是方然的初衷,他关注的并非“意识迁移”、“意识复制”,而是意识的永续维持。

只有正在思考的“我”,这意识,永远维持下去,才是无限长的生命。

从这一动机出发,不难明白,即便人类的科技,出现飞越,甚至突破既有体系而掌握了“百分之百复制模拟量”的技术,能够在破坏、或者不破坏样本的前提下,完整提取人脑的全部讯息,甚至百分之百的将其复制,也仍然无助于永生。

根本原因在于,意识,在观察者眼中,是一种极其独特的存在。

站在人的立场上,审视自身,不得不承认所谓“自我”根本便是指这正在思考、正在运作的意识本身。

观察、审视着意识的,是意识,这赋予其宇宙中独一无二的特质。

“意识”这种东西,不言自明,对旁观者、与其本人,价值,意义,本质,全都根本不一样。

故“意识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对旁观者、与当事者,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答案,且相互间差异巨大。

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可以认为,意识,是人脑这台分布参数模拟式计算机上,正在流动着的信号。

不是人脑中的神经元与神经连接,也不是人脑中以突触形式保存的数据,既不是硬件,也不是软件而是在这一套软硬件体系运行之时,流淌在神经元、轴突、树突乃至突触交界处的生物电,所有这些信号的总体。

这动态的存在,便是“意识”。

意识的这种定义,显然,在数字式电子计算机中,并没有一个对应的、可比拟的存在。

正因如此,将人脑与电脑简单类比的众人,才会一直徘徊、踯躅,而始终悟不透意识的本质,甚至对其视而不见。

对一台数字式计算机而言,运行状态,流淌在系统中的信号,并无关紧要。

数字式设备,皆有随“时钟”运转的特性,线路、器件与模块中的电信号,完全由路径上前一节点在前一选通时刻的电位决定,即便路径多少会有损耗、失真,引入的变化,也会因数字式系统的特性,在下一次信号转换、重制时被抹掉。

换句话说,对数字式计算机而言,流淌的电信号,并不是一独立的物理量,而完全由软硬件体系决定,没有额外考察的必要。

这一特质,并非是说计算机系统,便不会有“意识”;

而是说人的“意识”,一言蔽之,并无法在计算机中找到对应的相似之概念。

正是基于这种本质的认识,结合人脑的分布参数模拟式特性,立即可以明白,即便通过某种手段,百分之百的复制人脑之架构与存储讯息,得到的,也不过是一具100%相似的“载体”,而无法得到样本上承载的,活的意识。

如果说,无法百分之百复制人脑,是意识迁移、复制的第一道天堑;

那么无法百分之百侦测、再现人脑的生物电,便是意识迁移、复制的第二道天堑。

第一道天堑,迄今为止,人类手中的科学都无法逾越,又何谈将瞬息万变的模拟量之集合,瞬间测度,并将其在复制品中再现呢。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意识迁移、复制”,倘若无法越过这两道天堑,便是白日做梦。

所有这一切结论,对话中,方然只走马观花般想起。

一开始就清楚这大大超出人类掌握的科技水平,甚至于,以目前的科学体系来考量,未来也几乎毫无实现的希望,资源宝贵,时间亦然,他当然没空纠缠于此,而另有诉求。

意识迁移与复制,皆无可能,这一事实或许会令很多妄想永生者绝望,方然却浑不在意,他很清楚,这些手段对追寻无限长的生命,几乎毫无用处。

站在意识自身的立场上,要让“自己”永存,究竟需要怎样做呢;

绝非仅仅有能力制造一个百分百的复制品,或者百分百的迁移术,即便这些超卓的手段,足以骗过任何“旁观者”的目光,在他们看来,一个100%迁移、或复制而来的他人,分明就与原版毫无区别。

意识的特殊之处,在于旁观者、与当事者,对同一复制品的态度大相径庭。

旁观者,让他们眼里的某人“永续存活”,甚至“死而复生”,只要有100%拷贝模拟量、100%再现生物电的技术,就能办得到。

但,还是这些技术,对追寻无限长生命的当事者而言,却只是在自欺。

永生,无限长的生命,在nep的阿达民眼里,定义只有一个,是正在思考的“我”,存在于这具身体、这副头脑中的自我意识之永存,而绝非其他任何复制的脑、复制的生物电,代替自己,去在时间长河中装模作样。

真实的“我”,与100%复制的所谓之“我”,即便任何旁观者都无法区分,就连仪器都检测不出,

但是对当事者,此时此刻,正在思考、感知的“自身”,孰真孰假却不言自明。

不清楚这一点的追寻者,迟早,会误入“意识迁移”的歧途,自以为是、且在旁观者眼中仍然活着,真正的自己,那曾经思考、感知的“我”,却已随身体和头脑一并寿终正寝,甚至被所谓的永生机器销毁。

思考到这里,对774研发机构的进展,方然才格外重视。

这一研发机构里的专家,包括负责人,多少都清楚自己从事的研究会引向何方,进而,一点也不难想到,下令进行这些研究的阿达民,内心算盘如何。

永生,无限长的生命,既然大家都对可能的手段心知肚明,这还很难猜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