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五五三章 氧分

永不下车 第五五三章 氧分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28 来源:笔趣阁

荒谬吗,想法似乎是这样。

不论强人工智能如何具有自主思维,都不可能与人有一样的模式。

之所以有这种念头,则是因为,自己与这世界上的任何人一样,在面对“强ai”之前,并不知道、也不可能习惯:

这世上,竟有除“人”以外的某种智慧,真实的存在着。

一旦创造出强人工智能,逻辑上,哲学上,凡此种种的角度,都意味着剧变。

但现在,阿达民眼里的“盘古”,主要还是一种工具,必须尽快落实到战略决策的实践层面,才能发挥作用。

系统封闭运行的时间里,在偌大矿井机构里游荡过一遍,方然离开“替身机器”,准备过问滨海边疆大区前线的情形,但在这之前,asa却借alice之手交来一份报告,标签等级“iic”,意味着ai觉得阿达民会对此感兴趣。

草草浏览过标题,眉头蹙起,方然有心当时打开细读,却一阵困意来袭。

四十六岁,毕竟已不再年轻,作息规律不可违,坐下来想了想,他索性吩咐asa自行决定召集哪些相关研究者,待第二天一早再做计较。

盖亚,四十六亿年历史的行星,是生命唯一的家园。

可是对家园,在这样一个群雄割据的年代,又有多少人有能力,有动机,乃至于有心情去关注,方然对此就难表乐观。

譬如自己,一心追寻永生,为此而在很多事上殚精竭虑,却极少关注盖亚。

仿佛舞台上的角色,全身心投入到一场梦般的人生,脚下的大地,盖亚母亲,只是道具,布景,甚至于只是坚固而无人在意的舞台,任凭践踏。

人类,哪有工夫关心盖亚,单只内斗就打的不可开交,这固然是实情。

而在十年前的8月19日,迄今为之人类所制造出来的最强武力核弹,在盖亚表面遍地开花,(似乎)也制造成短暂的天气灾难,与两三年的“核秋天”,在那以后,一切逐步恢复正常,更让人们对盖亚平添无数信心,认为其刀枪不入,坚不可摧。

然而,哪怕一个行星这么大的生态圈,碰到犯险无度的人类,仍然是脆弱的。

盖亚生态圈在嬗变,对此,方然很早便知。

至少到1499年的夏天之前,对这种嬗变,他的认识仍很有限,甚至一度认为这不过是“蜗牛灭绝”或者“森林变草原”的情况,对此虽感到痛心,却无能为力,甚至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而去雪上加霜。

但现在看来,情况,分明比想象中更严重。

“阁下,如您所见,盖亚现在的形势,比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严重。

最近十年以来,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一直在上升,由此引发的温室效应也在逐渐加剧,现在看来,1489年核战后的降温效应,在其后几年部分抵消了温室效应的影响,平抑了温度波动,但现在这一效应已基本消失。

接下来,我们即将遭遇一场空前严峻的全球温升威胁,以及因此而造成的,一系列自然灾害与生态灾难;

极端情况下,甚至会让盖亚生物圈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语气沉重,面色十分严肃,介绍情况的专家胸口起伏,显然对这一切压力山大,

“不仅如此,根据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大气组分的监测数据,显示近地表大气中的氧含量在下降,二氧化碳的含量则有所提升,具体而言,最新的监测数据表明,东北太平洋大区各地的大气氧含量约百分之二十点八七,相比1489年,也就是十年前的数据,降低了万分之四。”

“氧含量降低?

为什么,大气中的氧含量,我的确记得、会有一个长期的持续降低趋势,但,不可能这么迅速,克莱德曼博士,你是否能确保数据准确。”

“数据应该没问题,至于原因,”

看来阿达民,多少也知道一些地理知识,这让克莱德曼博士心下稍安,

“目前还未有定论,我、和我的同事们只有一些猜测。

毕竟,您想必也知道,大气中的氧含量,时有波动,长期看来则会缓慢而持续的下降,这是地理学研究的成熟结论。

只不过,十年来下降万分之四,大大超出以往监测到的速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则显示,这万分之四的降幅,似乎集中出现在过去的三到五年时间里,降低的速率还在一点点加剧,这……很不寻常。”

“猜测也没关系,说来听听。”

大气中的氧含量降低,在方然看来,似乎是一种无甚新意的老生常谈。

身为永生追寻者,多年来,学习的劲头始终孜孜不倦,即便“地理”并非一个对永生大有帮助的学科领域,要探究生命演化的奥秘,也必须有所把握。

在这一领域涉猎甚广,方然知道,盖亚大气中的氧含量,并非如一般民众所想象的,由植物光合作用之强度决定,而主要由地质板块中的还原性物质之多寡,决定长期的趋势。

至于最近的一百多年,则主要归因于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工业化,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氧气消耗。

人类文明,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即便在群雄割据的新时代,能源消耗仍屡创新高,化石燃料的燃烧会消耗氧气,排放二氧化碳,这是浅显的化学常识。

但,这种燃烧造成的氧消耗,究竟有多大呢。

西历1499年,nep大区因燃烧而消耗的氧,asa给出的数据,大约五十亿吨,并产生约四十五亿吨二氧化碳(其余产物主要为水),规模着实惊人,毕竟在西历1480年,全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不过三百三十亿吨左右。

一个nep大区尚且如此,整个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肯定会更可怕。

从一个大区的数据出发,预测全世界,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四百五十~六百五十亿吨,对应的氧气消耗则应该在五百~七百二十亿吨左右。

作为对照,大气中的氧总质量,大约是1,200,000,000,000,000吨。

在如此巨大的数目面前,几百亿吨/年的消耗,似乎无关紧要,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却完全不支持人工智能给出的这一预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