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九百八十七章 补全证据链

苏厨 第九百八十七章 补全证据链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苏油从包包里取出本子,撕下三页,然后拿出印章盒子:“麻烦你们将拇指和食指的指纹,各自印在一张白纸之上。”

三人分别照做了,然后苏油在白纸上分别写下宗兄,大尹,推官,从自己包包里摸出一个放大镜,笑道:“现在就是找不同了。”

其实苏油也是第一次玩这个,但是任何人的指纹咋一看都一样,认真研究,很快就会发现不同。

观察实验也是理工的基本功,很快,苏颂就已经证实了苏油的话。

李推官虽然有些迷信,但是这是这时代人的通病,心思和业务还是缜密细熟的,很快,他也发现了不同。

苏油还真费了些力气,才将三人拿过的杯子区分了出来。

反倒是钱藻是标准的文科老狗,看书多了眼神也不济,愣是没有看出什么区别,最后还是李推官拿着一根铁针同他讲解了几处细节,钱藻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人与人之间除了相貌身材,竟然还有如此精微的差异,造物之神奇,实在是匪夷所思。”

苏油说道:“那现在说回案情,根据卷宗所述,支票簿是李氏从汴京分行直接取出使用的,那个时候陈世儒还在湖州,所以那张支票上,理应没有他的指纹才对。”

苏颂点头:“如果有他的指纹,那么说明,这张支票陈世儒在案发之前经手过,那么他知道案件的可能性就极大!”

苏油点头:“是这样的,但是也有可能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向陈世儒展示证物,陈世儒接过确认,这样也会留下指纹。”

李推官摇头:“那不可能,为了防止案犯销毁证物,易于吞食的小件,容易破坏的证物,是不会让嫌犯触碰的,只能看看而已。”

“是吗?”苏油倒是没有亲自审理过这么精巧的案件,那是推官的事情,他最多只是旁听,观看卷宗,然后确定推官判罚公不公平而已。

这些事情都是手底下的人在注意,他今天算是又学到一招。

苏颂皱起了眉头:“但是有个问题,这些证物都经过多人的手,陈世儒已死,如何确定哪个指纹才是他的呢?还有,瓷器上留下指纹倒是简单,支票上能不能留下,还不一定呢。”

苏油笑道:“我倒是对皇宋银行的票据特种用纸挺有信心的。不过说到指纹……”

突然眼前一亮:“有了,这个!”

那是几支毛笔,有大有小。

苏油说道:“写字时握笔的姿势部位,和搜检证物时拿笔的姿势部位,是不一样的,我们将陈世儒的私人用笔拿来试验一下就可以了。”

苏颂一合手:“好法子!”

接着说道:“为了稳妥起见,将几支笔都试一试!”

李推官乐得见眉不见眼:“这等小事怎敢继续劳烦三位学士,交给卑职来就可以了,小苏学士,借手套一用。”

苏油知道这娃打的什么主意,这本事儿学到手,又多了一个侦测手段。

开封府所属设左、右厅,每厅推官各一员,分日轮流审判案件。

两者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李推官这是要捷足先登了。

将手套取下来丢给他,然后拿出小玻璃瓶:“没有这个,你还是白忙。”

见李推官一下子傻了,苏油才笑道:“逗你的,既然对破案有帮助,以后肯定要给州府的刑名们都备上。”

李推官想翻白眼都不敢,都这么大的大佬了,还逗弄小官有意思吗?

苏油嘴上开着玩笑,但是指导操作还是很认真的。

很快结果就出来了,几支毛笔上握笔的部位,提取到数枚指纹,根据保留的部分,大体可以判定为同一人,其余的指纹,要不不在握笔位置,要不比较单一,没有集中出现。

所以陈世儒本人的指纹,得到了最大可能性的认证。

众人再将支票上的指纹与毛笔笔杆上的一一比对。

皇宋银行的票据专用纸上有天方胶成分,支票成色也很新,指纹留有不少。

其中两枚指纹的发现,让所有人都兴奋莫名。

一在正面,一在背面;一枚拇指,一枚食指!

与笔杆上遗留的部分,完全一致!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陈世儒,没有错杀!

这两枚指纹,足以说明他具有最大的嫌疑,收买了家中奴仆作为凶手!

虽然案子早就结了,人也早就杀了,但是这个迟来的新证据,还是补上了陈世儒案里边,证据说服力不足的关键一环。

大家都是莫名的开心,钱藻笑呵呵地对苏油拱手:“小苏学士学究天人,开封府里的传言,我听得多了,却总以为就算再神异,也不至于那样。”

“直到今日亲眼所见,方知自己对小苏学士误会太深了,原来真就是那么神!呵呵呵,这里给明润道歉了。”

苏油也躬身:“多谢钱公大度,不以为我与族兄是在鸡蛋里边挑骨头,也不以为我们是在干涉开封府的政务。”

钱藻摆手:“两位都是我卓有口碑的前任,这是哪里话来。”

“现在敢说了,大理寺的断案的确有操之过急,被民意胁迫之嫌;你们这也算是给他们解了围,将案子办成了铁案。”

“老夫心里,也一样是去了一块心病啊。”

苏油说道:“如此便不打扰大尹了,总之是万分感谢。”

钱藻笑道:“这么客气,可就真见外了。”

钱藻,翰林学士钱明逸之从子,吴越王钱元瓘之玄孙,而钱元瓘,乃是武肃王钱镠第七子。

钱家与苏油的关系,那是自然不用多说,因此有些话,点到为止就可以了,大家都心知肚明。

从开封府出来,苏颂长舒了一口气,低声说道:“明润,谢谢你。”

他知道苏油这么做的目的,压根就不是为了什么法律公正证据链完整。

苏油插手这件事的目的,全是为了他。

为了让苏颂在今后,不用因此事背负着良心上的不安而已。

苏油说道:“宗兄客气了,既然此间事了,我这就准备回尉氏去,八公扁罐漏勺都在等着我呢。”

苏颂笑道:“那就替我向八公问好,等有空我就去看望他。”

苏油本来准备告诉苏颂,赵顼准备提拔他编撰《唐六典》。

而这个任务一旦完成,苏颂肯定就会被提拔为改革官制的实际负责人之一,那等到官制完成之后,赵顼必然会成为宰执之位待之。

再一想,族兄这人多半也不会在乎这个,早几天晚几天的事情,提前告诉他了他也不会多高兴,于是还是忍住没说。

送走了苏颂,苏油翻身上马:“正盛跟上,我们再不停留,直奔尉氏!”

平正盛比苏油还要兴奋:“好咧!我要泡汤泉!”

尉氏在开封西南百里,两人的坐骑都是神骏非常,沿着惠民河边新修的结实沥青路一路狂奔。

冬日的京畿一带,景象其实很萧条,但是走过六十里之后,景象顿时为之一变。

进入尉氏县辖区之后,路边的绿地却一片连着一片,虽然已经初冬,却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这里现在除了是勋贵们的冬庄,还是汴京城的冬蔬菜供给基地。

因为有温泉的缘故,因此几十年前,就有皇庄小规模地为宫里栽种反季节蔬菜。

那个时候这种菜一般人是吃不起的,冬季的瓜茄,那价格比夏日刚刚上市的那种还要贵,一对儿就是四贯钱,偶尔皇帝会作为贵重东西,赏赐宰执以上群臣。

因为这个,御史们还上书过,说什么反季节栽种悖逆时序阴阳,不吉利,国家要出乱子之类的话。

等到玻璃板问世之后,苏油得到章惇的提醒,给曹太后出了个主意,于是曹太后命人在这里扩大了几处玻璃菜棚,命几个老太监在这里管事,顺便养阉猪。

不全人养不全诸,无阴阳人种无阴阳菜,看你们还怎么说!

再等到机井技术和魔芋胶薄膜成熟以后,尉氏勋贵们名下的冬菜园子,一下子就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