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九百七十五章 老江湖

苏厨 第九百七十五章 老江湖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吴充趁机发作:“陛下,台谏乃天子耳目,而丧狂如此,臣请严治!”

王珪出列:“陛下,台谏风闻奏事,位卑权重,本是为了鼓励言官不顾惜官位,敢于开声。”

“可如今李定,舒亶,张璪三人,操权枉法,营结谋私,陷害忠良,钓沽名誉,理当严惩!”

“然祖宗对台谏一贯优容,这也是自仁宗朝以来久被纵容,现在突施重惩,怕于陛下声名有损,有不教而诛之讥。”

“望陛下稍摄雷霆之怒,当如何处置,自有法司量罪。不要因此等小人,伤了陛下之明,坏了朝廷之制。”

猪队友!不是这个搞法!

蔡确赶紧出列,从容言道:“陛下,臣却以为,御史台论事不公在前,诬陷重臣在后;罗致构求事小,欺君妄上罪大!”

“剪灭证据欺隐陛下,乃干法国法;以太皇太后病情为计,乃悖灭人情!”

“天怒而人怨,罪大莫容!臣请诛之于阙下,以正上下尊卑,国礼纲常!”

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三人真要是被杀了,今后史书上一个“上因苏油诛三谏官”的记录就跑不掉。

而吃瓜群臣们纷纷出列指责,不少人赞同蔡确,一时间愤怒声讨的声音,几乎掀翻殿顶。

赵顼见苏油一直在那里站着没有说话,问道:“苏油,你怎么说?”

苏油对赵顼拱手:“陛下,臣倒是觉得,刚刚王相公所言甚是。”

妈的,滑如油,稳如狗!蔡确心里不禁有些失望。

就听苏油缓缓说道:“国家自有国家的制度法司,人主不应以喜怒定人之罪。”

“三人企图隐瞒证据,污蔑为臣,这些已经是事实,且铁证如山,供认不讳,这就可以立案。”

“至于说还没有其他的罪行,也得让法司立案详查之后,才可以断定。”

“不过这些都是次要,陛下将之交付大理寺即可,不当一怒。”

“臣想说的,是更重要的东西。”

“制度就是制度,人人皆需遵守。”

“之前臣蒙御史台之召,乃是依从制度,故不敢以不公怨怼。”

“而今三人伏法,臣也只能以其已供之罪断之,亦不敢加以一丝报复。”

“臣也希望陛下能循法典、遵制度。不严量,不轻赦。奖掖惩罚,允公允正,不及好恶。”

“这其实就是三人所犯错误的根源,现在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是乃咎由自取,自不待言。”

“可这么深刻教训,陛下难道能不吸取吗?”

赵顼心气渐平,轻轻点头。

苏油继续说道:“所以刚刚蔡参政所言立诛,臣认为过急了;而王相公所谓严惩,也不在根本。”

“此事之所以发生,乃台谏失去了监督制衡之道,诏狱权力过重所致。制度不变,就算今日处置了三人,今后一样还会出现四人,五人。”

“台谏为耳目,法司为爪牙,责权分明,制衡有道,方是理政之机。”

“臣请陛下考制六典,效法汉唐兴盛之初:厘官制,清弊政,明职责,精效能。”

“考绩之法既备,进退之则即成。”

“百官奖有所凭,罚有所据。庶几上下通达,怨怼难生,一心政务,风气清明。”

“纵一时有小人得厕其间,亦不成大患;而制度所防者,不是君子,恰恰是这些小人。”

“如此臣之恶遇,差几亦不可复见与同僚之身。”

除了吴充,王珪,蔡确等少数人,群臣都是面面相觑。

相比惩处三个乱法的御史,这道建言,才是一步真正的大棋。

对御史们的恶意诋毁,对自己名声得以昭雪,苏油都好像风过山岗一般不以为意。

反而一心担忧这件事情所反映出来的制度隐患,提出的建言,也完全光明磊落,着眼大局,不及私人。

这是真正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群臣也不由得感慨,仁性天生苏明润,果然是名不虚传。

忠直的大臣在想,这样高尚的政治情操,范仲淹,欧阳修也不过了!

而心计深沉的也在暗赞:年岁不大,稳如老狗,的确有宰执风范。

赵顼心中却是暗喜,苏明润这是已经将梯子送到了自己的脚下。

缓缓坐了下来,叹了一口气:“国朝优容台谏,乃祖宗制度。”

“太祖纳弹雀落齿之谏;太宗纳三执未谅之谏;仁宗逐劝其拒谏的妃嫔,包容包拯,私绘唐介;真宗纳寇准直谏,亲临兵阵。”

“先君历政日短,山陵早立,然台谏之臣,朝野尽称得人。”

“朕禀祖宗之志,监前代所覆。不敢不维持议论,广开言路,询考贤才,讲求法度。”

“天下皆以朕重名、畏议,其实优纳谏议之故也。”

“但是朕没有料到,朕托之以腹心,视其如耳目。然而让朕看不见的,恰恰是自己的眼睛,让朕听不明的,恰恰是朕的耳朵!”

群臣听得暗暗心惊,这是将三人定性为欺君罔上,蒙蔽圣聪了。

赵顼冷冰冰地说道:“朕的三位御史放心,纵然没有你们,台谏也不会消失。”

“不过以前矫枉过正,如今到了使其回返中正之时。”

“经此一事,朕决心已下,复唐初之制,台官与谏官分立。”

“侍御史、殿中侍御史与监察御史掌纠弹;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正言掌规谏。”

“乌台刑讯之权,交于法司。”

“然台谏诸职,如今已经沦为寄禄,而多了里行,知院为其差遣。”

“名不正,言不顺,不光是乌台,国朝诸台司,莫不如此!”

“今天是台谏出了问题,焉知他日它司,不会出相同的问题?!”

“因此台谏分立,只是一个开始。王珪。”

王珪赶紧躬身:“臣在。”

“立详定官制局,由你拟定我朝《六朝会要》,另命贤才编撰《唐六典》,考证官制以闻,务必使名实得正,升降得序,裁撤闲散虚耗,凝聚干渥之才,励精而治,以图后来。”

王珪躬身:“臣,领旨。”

“御史中丞李定,监察御史里行舒亶,张璪,落职,追夺一切文字出身,下大理寺录罪。”

说完又阴恻恻地补充道:“既然御史台对苏油没有行使朝廷制度,那就不是弹劾,而是诬告。”

“既然是诬告,双方都是官身,那就可以以诬告之罪反坐。”

“刚刚这三位说什么来着?立斩于阙门之下?放心,朕还要点名声,要点脸面。”

“不过流放新宋?遇赦不还?呵呵呵……刚刚苏油说得对,还得等定案之后,按照法度行事,朕就不干预了……”

群臣一起翻起白眼,你都说得这么明白了,法司还敢不按你的来?

不过话说回来,大不敬,辱慢太皇太后,相比这两条罪状,什么渎职,构陷,反倒是成了毛毛雨了。

这已经是封建王朝到顶了的罪名,怎么判都不是重判。

而苏油苟了这么久,如今以这样的方式宣布回归,以光明正大的方式,扫除一切潜藏阻碍,鬼蜮伎俩,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很多人到如今才认识到,这个看似温煦平和,行止彬彬的年轻人,不是那种刚刚得中进士,跻身朝堂的小白;也不是那种靠溜须拍马,骤得幸进的新人。

这是在大宋宦海里纵横了十八年,一步一个脚印,靠着自己的功绩,坚实无比地慢慢走入中枢,眼光独到,谋划深远的老江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