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九百七十三章 旧事

苏厨 第九百七十三章 旧事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就听苏油接着说道:“所以接下来的第八条罪状,臣同样也不敢认同。”

“这就好像在说,知道一一之和为二的人是一党,不知道一一之和为二的人是另一党。”

“然而这不是党,只是智识上的差别而已。”

“理学无党,只有对知识的尊重,对事实和事实中隐藏的真理的尊重。。”

“如果说尊重知识和真理的人,就得划为一党的话,我希望大宋上到陛下,下到平民,都属于这一党,庶几诚心正意,去伪存真。”

“至于说我凌蔑台谏,欺压同僚。我想问的是,我奉乌台之召,至今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见过一次自己的孩子,虽然明知道不公,还一样奉守制度。”

“而你们不经宣告,就将我当做罪犯审理,巧词诱供,污毁如此。请问,到底是谁凌蔑谁?谁欺压谁?”

“说我插手军方,栽培宿将。难道王韶就该眼睁睁地看着他死?种家就眼睁睁看着它亡?”

“西军精华,没有覆灭在对敌的战场,却毁在大宋自己人的手中?”

“控鹤囤安出身的诸将,还是一日三反的酋首?”

“夔州,泾渭,南海四路的义勇蕃军,还是视大宋如敌国仇寇?”

“这样才能遂了他们的心愿?!”

“建立学院,设计军器,改良诸监,提高效率,建立马场,拣选良种,操练骑军,建造城池,这些难道不是国家大事?怎么还成了罪过?”

“这些事业里,理工之臣过半的原因,是因为要是没有理工背景,他们一张图纸都看不懂,一份记录都不会做,一个工件都造不出来。”

“一日出钢上万斤的高炉如何运作?矿料最佳配比是什么?湿法炼铜是怎么回事儿?三酸两碱工艺原理是什么?要没有理工背景,就不可能懂得这些;不懂得这些,谈何管理军器监,将作监,神泉监?”

“南海冶州,如今一年黄金产量占全国一半,银四分之一,铁三分之一,铜五分之一,锡三分之二。而全部人数加起来,不到全国矿冶人数的十分之一!”

“蜀中的提卤深井;两浙路的盐场溇港;远赴新宋洲天方国的巨舰;变盐碱地为上田的机井,哪一样不是理工的成就?”

“那些人的确都是理工背景,但是不能说具备理工背景的,就都是我的人。”

“不说别的,静海军节度使赵宗佑,他就是大宋顶级的理工人才,他可是陛下至亲,能是我的人?”

“商州胄案的高国舅,那是太后的弟弟,能是我的人?”

“三司用了统计之法,那就是我的人了?”

“司天监用了窥天镜经纬仪,那就是我的人了?”

“将作监军器监神泉监,用了湿法用了车床铣床冲压机,那就统统都是我的人了?”

“笑话!这只能说明,大家都在日新月异的求索,而有些人还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不思进取!”

“苏油不是什么神圣,入仕以来精力匮乏,理工的造诣,早已经被二十一节度,陈昭明,苏容,卫朴,沈括……无数的能人英杰,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他们都能是我的人?”

“井底之蛙,根本不知道这些人到了什么样的层次,根本理解不到这些人的精神境界,才会捏造出这样的罪过。”

“这不是侮辱我,这是以为天下人都如他们自己那般愚蠢,这是在侮辱我大宋才士精英的智慧水准和道德底线!”

“说我兴利重商,这一点我承认,《金融论》早已阐释得清楚,不用赘述。”

“士农工商,各有其业,全靠农人耕作所出给养全国,这既是浪费,同时又是压榨。”

“所以让每一个人都能加入到生产中来;让每一个人都能脱离贫穷,谋得温饱;每一个人都能为大宋尽自己的能力和责任,而不是要依靠国家抚恤,成为国家的负担包袱,这,将是苏油一辈子的奋斗目标。”

“四通商号,皇宋银行,从来不是苏油的私库。两个机构的经过多次分拆重组,资本充入,苏油的股权早已经被稀释了很多,最大的股东,早就不再是苏油。”

“国家赋税所耗,百官俸禄所给,皆仰其出入。这句说得也没错。”

“但是赋税运转效率,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百官百姓的生活,是方便了还是麻烦了?河渠,城墙,道路,是变坏了还是便好了?加在百姓身上的负担,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这不是与民争利,而是扶持民生。”

“没有四通商号皇宋银行,太湖的圩田,开封三县的建设,厢军的裁减,连通四京的干道,横行七海的舰队,还没影儿呢!”

“西军的整体换装,新军的编练,郓州,郑州,商州,嶲州,杭州,冶州的工业基地,也还没影儿呢!”

“甚至可以说,南海路,新宋洲,更没影儿呢!”

“所以三位御史,这十条罪状,请恕苏油原数奉还,一条都没法认领。”

“你!”李定气急得都快要晕倒过去了,一时间竟然不知道如何反驳。

朝臣们也算第一次见识了苏油的词锋,想想也是,大宋第二嘴炮苏老泉调教出来的人,王安石所谓的“纵横家学”的传承者,没有几分嘴炮风采,那也说不过去。

跟苏家人打嘴仗,怕不是失了智哟……

舒亶决意反击:“苏油之诗,反意昭然若揭,这还不治,臣恐今日之后,反诗谤言,流布天下。”

“纵然有苏张之舌,萧韩之智,也难掩其罪!”

苏油正要提出反驳,就见殿外走来一个小黄门:“太皇太后有话,要我带给陛下。”

赵顼大惊而起:“太皇太后身体可还舒适?”

小黄门不接这话:“太皇太后说,请同修起居注王安礼,为陛下诵读《仁宗实录》嘉佑元年赵师民致仕廷谢一段。”

所有人都莫名其妙,连赵顼也莫名其妙。

不过赵顼至孝,从来没有违背过太皇太后的意思:“那就宣王安礼。”

很快,王安礼双手捧着一本书册进来。

赵顼说道:“念一念,嘉佑元年赵师民致仕,与仁宗廷谢时,君臣都说了什么。”

王安礼将书册翻开:“嘉佑元年三月,润、冀二王宫教授,崇文院检讨,崇政殿说书,刑部郎中,宗正赵师民致仕廷谢,上慰誉有加,题诗相赠,并论及神童。”

“以眉山苏油《题兰石》《告祖表》示之,有进试之意。”

“师民谏曰:‘木秀于林,期成翰栋,当厚培深植,静待后成。揠苗助长,损伤根本,非良法也。’”

“上意乃寝。”

念完合上了书册。

“完了?太皇太后到底什么意思?”赵顼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小黄门垂着眼帘:“太皇太后说,苏油六岁所作《题兰石》,全诗乃是:‘凤叶镌寒石,龙根透碧苔。性成香自蕴,非待解人来。’”

“其中也有龙字,未闻仁宗皇帝有不悦之意。后油取进士,仁宗皇帝还化用此诗,说自己要‘强作解人’,点了苏明润探花。”

“老婆子它事不知,也不敢指使朝政。然卧龙诗可入罪,此诗自比龙凤,是否也当入罪?大宋岂有罪六岁孩童干犯文字之理?”

“事在二十六年前,或他人不知,苏油不言,然老婆子恐伤陛下之明,先帝之德,须得以实相告,唯陛下熟思之。”

靠!绝杀!

太皇太后将两朝之前的旧事翻了出来,一招将死了御史们以文字构陷苏油的企图。

朝臣们知道太皇太后病体沉重,陛下正在考虑大赦天下,为太皇太后祈福。

现在对苏油的弹劾惊动了她老人家,万一病情有个反复,赵顼迁怒,三个御史的下场可想而知。

苏油对此次对局早有安排,但是他也完全没有想到,太皇太后竟然会为了他,顶着干涉朝政的非议,亲自出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