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九百六十八章 窦仕

苏厨 第九百六十八章 窦仕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南海加香集锦彩墨,是苏油利用在南海的便利,用各方得到的彩石,比如天方国的番卤砂,三佛齐的紫绯石,渤泥国的紫矿胭脂,真腊的石青等矿料,加精细研磨,加香胶抟制出来的。

一套十八种颜色,两面印花黄山三十六景,是绘画用的极品。

苏油将之作为贡品送入汴京,赵顼又将之作为给重臣的颁赏的福利发放,王珪这里也得到了一套。

这是要找蔡确求计了。

王珪的送行诗堪称一绝,虽然他的诗文被讥笑为“至宝丹”。

但是说话凭良心,这样的至宝丹,满大宋也只此一枚别无分号。

朝官们或致仕,或外放,或出使,能够得到王珪一首诗相送,也是比较光荣的事情。

蔡确就是一个标准的政客,对这些东西其实是不怎么上心的,求诗也是和王珪拉关系的借口而已。

王珪对自己的文字也非常看重,他也知道蔡确其实是在找借口,因此不愿意给他写。

苏轼在这一点上就大为不同,大苏送诗不分对象,官妓,和尚,上到七十老处士,下到三岁小妞妞,都是兴致一来提笔就写随手就送。

真要是革新官制,朝中必将迎来一场大变动,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立,这个权力的蛋糕该如何分配,如何保证自己的话语权,王珪需要和蔡确好好计较一番。

苏油不按常理出牌,所有人对他回京之后的反应,都完全估料错了,王珪一番力气,如今感觉用在了空处。

苏油入京,情形立刻开始翻覆,苏颂无罪开释,苏轼即便已经认罪,陛下却好像不上心了,注意力被引导到了官制这盘大棋上。

开始还以为苏颂会被放去坐冷板凳,结果赵顼竟然让他插手厘定官制,简直是咸鱼大翻身。

而且这事情是苏油提出来的,陛下难道会不让他参与?

突然想到御史台还在兴致勃勃的搞苏油的黑材料,再想到今日自己替李定代交苏轼供词时赵顼的敲打,王珪突然觉得,事情似乎开始不妙了。

要说这一切都是苏油搞出来的,他自己都不愿意相信,但是这么多巧合凑到了一处,要说没有有心人在后边推动,同样让人难以相信。

到现在苏油还没有使出撕破脸的下作手段,然而王珪可以相信苏轼不懂这个,苏颂不懂这个,绝不敢相信苏油他不懂这个。

现在回想他抚交趾收占城的一系列骚操作,就能明白这娃绝不是个什么好鸟。

占城王诃黎没有后嗣吗?真要是什么存亡继绝,不是该寻出占王后人另立新君吗?

苏油的奏章是诃黎后嗣找不到了,王珪估计,是真找不到了。

还有这次回京,苏油的感觉咋就如此敏锐,直接将矛头对向了自己?

不是应该和御史台硬钢吗?怎么这么快就找上老子了?

或者苏油此举的目的还是御史台,自己只是他误中的副车?

心思翻覆间,蔡确来了,还是那么风度翩翩从容不迫。

两人客套了一番,待到王珪提及此事,蔡确第一句话就是:“相公若做此想,形势危矣。”

王珪不由得有些吃惊:“我们这个局苏明润都能看透?那他是不是太聪明了一点?”

蔡确不以为然:“其实很简单,苏油入朝受阻,得到最大好处的人是谁?自然是相公你。”

“所以设若我是苏明润,不管有没有看透这点,也会将相公列为最大的敌人。”

王珪目瞪口呆,你蔡确是这德性我倒是能理解,可人家那是苏油呢!仁性天生苏明润呢!

见到王珪这副表情,蔡确郑重地说道:“不要对苏油抱有任何幻想,相公应当这样考虑,那可是一个五岁就能给自己造势的人。”

见王珪不信,蔡确淡淡地说道:“御史台,已经完了,不信相公大可以走着瞧。”

王珪觉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了碾压:“怎么会?今日李定才将大苏的供词送了上去,一切罪状供认不讳,而且李定告诉我手上已经握有苏油的罪证,这次一定可以扳倒他。”

蔡确摇头:“改制的确击中了陛下的心思,如果陛下坚持改制,那苏油就必然得用,要是御史台声明苏油无罪,尚有一线转机,如果弹劾苏油,呵呵呵,弹劾的罪名越大,倒台得越快。”

王珪问道:“这却是为何?我是一点想不透这个道理。”

蔡确说道:“御史台纠绳百官,本来就是积怨的矛头所指,苏油要得用,弹劾苏油的人就必去。”

“厘清官制,效法的是《唐六典》,唐制台谏本就是分开的,到欧阳文忠公后才渐渐合流。”

“分拆台谏,乃是改官制中最简单,最容易的一步。”

“台谏重新分拆为御史和谏议两个部门。御史虽然还能弹劾,但不再具有抓捕刑讯的资格;谏议成为只为陛下提供参考建言,不能再弹劾朝臣。朝中只会人人称快。”

“这就叫怨归于下而恩出于上,厘清官制的第一步,将获得最大程度的拥护,之后就顺理成章了。”

“台谏‘风闻奏事’的特权就没有了,凡事必须取证,否则法司可以不予立案。”蔡确说完,眼神变得深邃无比:“相公,这其实对我们也是一种保护。因此分拆台谏,我们也应当拥护才对。否则就是站到了朝臣们的对立面。苏明润,不简单啊……”

王珪都傻了:“那就是说,李定他们死定了?用什么理由?”

蔡确冷笑道:“污毁重臣,构陷忠良,甚至欺君罔上,这样的刀子送到陛下手里,够不够?”

王珪急怒道:“可苏轼已经认罪伏法,这难道还能改?而且御史台现在还有风闻奏事之权,苏明润也拿御史台毫无办法才对。”

蔡确皱了一下眉头:“我早就与相公说过,苏轼从来都不是我们的对手,苏明润才是真正难缠。”

王珪对自己的失态也有些赧然:“我只是想到要是都能够翻盘,却太过匪夷所思了。”

蔡确说道:“既然苏轼已经认罪,那基本翻不了盘了,不过怕是也影响不到苏油……要搞御史台,办法多的是。”

说完叹了一口气:“自入乌台这一招,谁能想得到?不过如今再说这些已然无益,相公还是计较一下苏油入朝之后的局面吧。”

……

内殿,赵顼身前站着三个人。

两个皇城司的行走,算是京城密谍的外围人士,一个这是内臣,如果苏油现在也在,一定会认出来,窦四。

赵顼对三人问道:“苏氏叔侄,在御史台都是如何表现?”

第一人说道:“臣在苏颂那里,苏颂将所作的诗文交给苏轼之后,临走时只带了图书,草稿。剩下的,说是见臣什么都没有携带,于是都留给了臣。”

赵顼点头:“苏子容宽仁,不如此反倒奇怪了。苏轼呢?他为何突然招悔了?”

第二人说道:“那天衙卒送来了老苏学士的五首诗歌,苏轼看后叹息再三,说陛下一定是要用他小幺叔的,却被他牵累了。”

“还不如招悔做结,尽快结案,终不能以己身耽误国事。于是狂书到中夜,将御史台摘出来的上百首诗歌都加了注解,承认了讥讪朝政之罪。”

“写完供词,苏轼将笔一抛,笑言:‘今日也算有个了结。’然后上床便睡,转眼鼾声如雷。”

赵顼问道:“诗文呢?”

那人将一个信封递上:“苏颂给苏轼的五首诗歌,以及苏轼给弟弟和家眷的两首,都在这里。”

赵顼将诗歌一一认真看了,终是叹了一口气:“苏家人,终是心怀坦荡,能酣然入梦,我就知苏轼胸中无事……窦仕,你说是不是?”

“啊?”内官窦四的真名就叫窦仕,吞吞吐吐地道:“臣……”

“吞吞吐吐干什么?你每天在苏明润那里干啥?”

“臣……臣每天跟着小苏学士混吃喝,还有……监督他,看他的情形作为。”

“是吗?呵呵呵……”赵顼将手里一张折子递了过去:“看看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